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艺苑 >> 正文

明清私家刻帖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13日11:52 来源:中国作家网 刘 恒
真赏斋帖真赏斋帖
拟山园帖  拟山园帖  
戏鸿堂法书戏鸿堂法书
快雪堂法书快雪堂法书

  宋代兴起的汇刻丛帖风气,在元朝陷入低谷,流传至今的元朝刻帖如凤毛麟角,完整的只有国家图书馆所藏的《乐善堂帖》,所刻都是赵孟頫的书迹。

  到了明清时期,刻帖之风又勃然复兴,不论是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远远超过前代,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文人士大夫私家所刻。这些刻帖的产生及传播,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学习书法的需要,其次是收藏家们宣传自己藏品的手段;此外,刻成后帖石往往被保存放置在园林中,成为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做法在江南一带尤其普遍。

  明清私家刻帖从内容和体例上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重刻、翻刻前代的著名法帖,第二类是以某收藏家的藏品为基础汇编成丛帖,第三类是专门搜集某位著名书家的作品汇刻成帖。

  自从北宋内府汇刻的《淳化阁帖》和《大观帖》流传以后,许多经典名作得以广为人知,影响极大。但北宋灭亡后,帖石毁佚,到明代,拓本留存已十分稀少。于是,人们便根据宋代的旧拓重新上石翻刻。如翻刻阁帖著名的有万历年间肃王府翻刻本、顾从义翻刻的玉泓馆本、潘允亮翻刻的五石山房本等。前人说明人习书无不从阁帖入手,由此可见这些翻刻本的普及之广,如今在社会上还有流传的阁帖,基本上都是这类翻刻本。除阁帖外,《大观帖》《绛帖》《汝帖》等宋代各帖在明清也都有翻刻本。

  除了满足一般人学习书法的需要外,一些碑帖商人为了谋利,迎合收藏者的心理,还有意在翻刻时刻意作假,通过种种手段伪造成宋拓本,有些欺骗技巧十分高超,真假难辨,致使许多收藏者对碑帖拓本望而却步,称之为“黑老虎”。

  明清时期民间收藏风气很盛,产生出众多的收藏大家。他们的藏品除了编写著录研究外,还常常将书法收藏汇刻成丛帖加以传播。如明代著名收藏家华夏编刻的《真赏斋帖》三卷、王肯堂编刻的《郁冈斋墨妙》十卷、吴廷编刻的《余清斋帖》二十四卷以及清代冯铨编刻的《快雪堂法书》五卷、梁清标编刻的《秋碧堂法书》八卷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人的藏品多为晋唐书家的名迹,而钩摹、镌刻也都是聘请当时的名手,所以这几种帖从内容到质量都属上乘,在当时即享有很高声誉,后来的碑帖研究者和藏家也十分推重。

  此外,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也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搜罗历代书迹汇编成法帖,一方面作为课徒教材,同时也在社会上出售。如明代的文徵明刻有《停云馆帖》十二卷,董其昌刻有《戏鸿堂法书》十六卷,邢侗刻有《来禽馆法帖》三卷,清代的成亲王永瑆刻有《诒晋斋法帖》四卷,铁保刻有《人帖》四卷,由于这些书法家在当时名声响亮,所以由他们选编的法帖也具有很大的影响,流传甚广。

  明清时期书法艺术极度普及,许多历史上或当时的书法家都拥有一批欣赏和追捧者,于是,专门汇集某一位书家的墨迹刻成法帖的做法逐渐普遍。如董其昌的书风在明末清初风靡书坛,于是出现了多种专收董书的法帖,其中如《玉烟堂帖》《书种堂帖》《来仲楼法书》等都颇有影响。清代成亲王永瑆以皇子身份而又擅长书法,位重名高,收录其书迹刻成的法帖也有多部。其他如王铎、傅山、张照、刘墉、邓石如等当时的书法名家,也都有专门的法帖行世。这些法帖有的是自家所刻,有的则是追捧者所为,在清代刻帖中占了很大数量。

  伴随着刻帖风气的普及,也产生了一个专门从事钩摹、镌刻、捶拓、装裱法帖的行业,其中的高手如明代的章简甫,清初的刘雨若、张翱,清中期的钱泳、袁治、冯瑜等都具有很高的技艺和声誉,许多著名的法帖都出自这些人之手。可以说,明清时期的刻帖已经不仅仅是文人士大夫的雅玩,进而成为一项文化艺术产业。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