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正文

研究传统 服务当代

第二届“文史翰墨——中华诗书画展”在京举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11日12:59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叶嘉莹先生在展览现场吟诵古诗词 叶嘉莹先生在展览现场吟诵古诗词
 山居图(国画) 2012年 冯其庸 山居图(国画) 2012年 冯其庸
 锦绣长春(国画) 2014年 金鸿钧 锦绣长春(国画) 2014年 金鸿钧
  《中华书局百年纪念》诗稿 程毅中 《中华书局百年纪念》诗稿 程毅中
 杜甫诗(书法) 138×35厘米×6 2013年 袁行霈 杜甫诗(书法) 138×35厘米×6 2013年 袁行霈

  11月1日,一场充满古典文化意味的吟诵会在中国美术馆的圆厅举办。92岁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叶嘉莹为观众介绍了吟诵这一汉语诗文独特的朗诵方式,并现场吟诵了杜甫《喜达行在所》等诗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书局副总编程毅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仁珪,演播家陈铎、虹云、刘纪宏,琵琶演奏家吴玉霞等也分别带来了精彩的吟诵弹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号展厅内人潮如织,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当日,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文史翰墨——中华诗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个小型吟诵会体现出“文史翰墨”区别于一般性展览的显著特点——“诗”性。今年的展览共设“央馆风采”“名家精品”“各地佳作”“诗词吟诵”四个部分。前两部分展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手稿和书画作品;第三部分展出100余位各地文史研究馆馆员的代表作;第四部分“诗词吟诵”则是以声、像的形式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成就。展览共邀请了包括中央文史研究馆和34家地方文史研究馆的140余位馆员参展,展出作品超过300件。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说:“文史研究馆人才济济,有许多文艺界的名家、大家,不乏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多年来,他们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书画作品,希望能以此为文艺的繁荣增添一些亮度和色彩。”

  手稿浓缩治学治艺人生

  中央和各地文史研究馆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馆之本,秉持着“敬老崇文、存史资政”的宗旨,延聘了文化界“德才望”兼备的博学鸿儒、丹青国手为馆员。许多馆员集作家、诗人、艺术家于一身,他们的笔墨精神、诗词创作,与师友之间的信札往来,不仅是时代的文化载录,也是此次展览的着力点和看点、亮点。

  中央文史研究馆汇聚了65位国内文史哲知名学者和诗书画卓有成就的艺术家,是国内文化艺术界的高地。“央馆风采”板块通过手稿和书画作品,展示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们的文化艺术水平。其中,“大家手稿”以展柜的形式,展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机,中华书局原副总编辑程毅中,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原所长资中筠,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傅熹年,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欧阳中石,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人民美术出版社原总编辑沈鹏,著名学者舒乙和近代史专家杨天石共9位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数十件文稿、诗稿、信札、手卷。

  此次展出的手稿均为初次与观众见面。其中既有文章著述,也有读书笔记;既有师友通信,也有诗词唱和,称得上是作者毕生治学、治艺经历的再现和缩影。其中程毅中的《清代佚事小说中纪实与虚构的消长》、欧阳中石的《说戏》、资中筠的《从“威尔逊中心”谈起》、傅熹年的《临宋人〈溪山清远图〉》、李学勤的《郭店简“君子贵诚之”试解》、杨天石的《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等珍贵手稿,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袁行霈表示,展出的手稿上多有修改痕迹,这也表明了专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要复古,而是要为当代服务,要能够跟大众沟通。这个展览全面地展示文史研究馆想要对社会做的贡献。”

  作品突出“诗”的元素

  诗、书、画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史研究馆的传统优势,本届展览就继续突出“诗”的元素。诗是画之魂,书画是诗意的最佳表现形式。此次展出的许多文史研究馆馆员的作品都是诗境与书艺、画技的完美结合。袁行霈的书法六条屏《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及题跋》潇洒俊逸;冯远的《今生来世》笔墨老道,通过祭祀仪式的现场描写,将藏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虔诚的信仰刻画得淋漓尽致;冯其庸的国画《山居图》取法元明清画家,笔精墨妙、古意盎然;欧阳中石的书法《德化天下》大气挺拔,古朴之中不失华美……

  “名家精品”板块延续了首届展的思路,集中推出刘继瑛、侯德昌、金鸿钧、杨力舟、尼玛泽仁、李小可、程大利、龙瑞8位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书画作品,在作品题材、艺术风格、时间跨度、大小尺幅等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了作者的艺术成就。刘继瑛和金鸿钧两位花鸟画家一为写意,一为工笔。刘继瑛师承写意花鸟画大家王雪涛,是传统的画院画家的代表,金鸿钧则是学院派工笔花鸟画家的代表。侯德昌书画俱佳,这次参展作品既有绘画,也有书法。杨力舟是当代长安画派的代表性人物。尼玛泽仁是当代最优秀的少数民族画家之一,作品在反映藏族地区风土人情方面有独到之处。李可染之子李小可不仅家学深厚,擅长山水画创作,更有许多风格创新。

  近年来,中央和各省都更加重视对文史研究和艺术创作的支持,馆员们研究和创作的环境条件不断改善,产生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各地佳品”板块从全国各地方文史研究馆馆员中提名邀请100余位能够代表当地水平的诗书画名家参展。

  应邀参展的地方文史研究馆馆员中,除北京、上海等书画家比较集中的少数省市外,绝大多数地方馆入选人数都不超过3人,既保证了展览规模适宜,又保证了广泛代表性和客观公正性。在首届展的影响号召和各地方馆的精心组织之下,馆员们拿出了自己的精心创作送展。北京林岫的书法《五扇合一》、河北韩羽的意趣画《三个和尚》、上海陈佩秋的《花树春风又一年》、江苏喻继高的《春晖雅韵》、广东杨之光的《西班牙舞》、陕西刘文西的《黄土地的老人》等各地名家佳作,为展览增色不少。

  “诗词吟诵”吸引观众

  “诗词吟诵”是在首届“文史翰墨”基础上增加的一个板块,该板块不仅突出了中央文史研究馆的优势,也丰富了该展览的文化内涵。该板块分为两个单元,一是邀请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叶嘉莹、程毅中、沈鹏、王蒙、李前宽、王立平、赵仁珪和馆外朗诵名家陈铎、虹云,拍摄制作诗词吟诵和朗诵视频,朗诵内容为自作诗或展览中的诗词作品。如沈鹏吟诵了自作诗《忆秦娥·阅兵》和杜牧诗《清明》,叶嘉莹吟诵了《秋兴八首》之一、李白诗《月下独酌》等三首诗,赵仁珪、程毅中吟诵了自作诗,都展现出了老一辈学者们深厚的文化功底。叶嘉莹表示,古法吟诵主要体现了诗歌的美,是诗歌的情意与声音的结合。在中国美术馆一层过厅中循环播放的诗词吟诵和朗诵视频,吸引不少观众驻足欣赏。

  展览开幕式当天举办的小型现场诗词吟诵朗诵雅会也是“诗词吟诵”板块的组成部分。丰富的展览内容和独特形式,给观众更多的诗书画艺术体验和感受。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表示:“现场吟诵是一种知识传播。吟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非常精妙的艺术样式,‘现场吟诵’是一个新的尝试,从展览和演出的效果来看,观众还是很喜欢的。”

  据悉,从第三届起,“文史翰墨”将采取分专题的形式,选择诗、书、画或诗书、诗画为年度主题,组织各馆馆员围绕专题创作参展作品,力争让各馆诗书画馆员的艺术风采都能够得到展示。展览还将组织各地方文史研究馆竞争申办,选择有条件的省区市文史研究馆承办专题年展,促进文史研究馆系统诗、书、画艺术创新发展。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