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展讯 >> 正文

以画笔共谱“草原长调”

——中蒙当代美术交流展亮相太庙艺术馆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11日12:55 来源:中国艺术报 张婷
圆月亮之夜(布面丙烯)  达·巴达姆【蒙古】 圆月亮之夜(布面丙烯) 达·巴达姆【蒙古】

  油画《月亮之下》 ,繁复色彩间抽象的马儿让人倍感新鲜,这幅今年刚刚完成的作品来自毕业于列宾美术学院的照·乌英嘎;特·诺日玛扎布的《特殊的星星》看上去神秘而富有玄幻的色彩;达·官嘎的《猎手》与《游牧》 ,黑白色调中以简洁线条勾勒的草原日常,则给观者十分潇洒落拓的视觉享受……这些难得一见的蒙古艺术家画作,来自日前在北京太庙艺术馆举办的“草原长调——中蒙当代美术交流展” 。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太庙艺术馆和蒙古国国家美术馆共同主办。

  草原浩瀚无边,描绘“草原”的艺术作品也总给人带来粗犷之感。而此次展览无论从请柬还是招贴设计上,除了凸显辽阔的草原文化意境之外,又有“粗中有细”的考究——宽银幕似的画面上天地相接,金黄和蓝绿的色带则犹如长调般绵长。步入太庙艺术馆古韵十足的展厅之中, 40位中蒙艺术家的近200件作品,以丰富的艺术形式围绕草原的主题,将古与今、本土与友邻勾连起来。其中,纳·巴图巴特、拉·宝门道尔吉、沙·齐木德道尔吉、萨·阿拉坦格日勒、达·巴达姆、策·巴图吉日嘎拉、玛·巴雅尔玛格奈、格·宝力道巴雅尔等17位蒙古国艺术家的72件作品参展,其中有5位是国家功勋级艺术家;其余的作品来自朝戈、苏新平、妥木斯、刘大为、孙景波、胡勃、杨刚、孙志钧等23位中国艺术家。展览开幕式上,本展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范迪安指出:此次展览是在建设“一带一路”新的征程上,中蒙两国美术创作与合作的开端,也将为今后两国更大范围和多种形式的美术交流积累经验。携手组织此次展览的机构中,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根植于中央美术学院深厚的学术资源,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开展艺术研究和当代美术创作交流;蒙古国国家美术馆拥有丰富的艺术藏品,代表蒙古国最具权威性的艺术判断和文化指向。

  蒙古国的广袤草原和英雄故事滋养了拥有博大胸怀和浪漫个性的人民,而这种博大与浪漫投射到艺术创作中,则表现为作品中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蒙古国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积极吸收世界艺术经验,勇于探索创新,他们开朗的情怀孕育出富有张力的艺术语言,显示出鲜明的文化特征。许多年来,中国艺术家也通过对蒙古族人民生活和草原文化的细致体察,用自己的作品叩问人与自然、自我与世界、生命与信仰的关系,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范迪安认为,“近年来,两国艺术家频繁互访,在一起写生创作,既增加了友谊,更有了共同的收获。此次展览,将两国艺术家的作品并置在同一时空中进行展示,为的是探讨全球化语境下不同特色文化间的互动交流,放眼今日中蒙两国的艺术交流,宛如草原长调的乐音,具有豪迈的旋律和悠远的回响。 ”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便着意刻画草原主题,并创作了《民族英雄》等作品的艺术家孙景波,此次参展的《有帐篷的棚户小院》 《通向斡难河谷的小路》 ,都来自于7月赴蒙古的采风。这次采风,让他感触最深的,是两国之间从单纯的物质交流,正逐渐转变为更加丰富的文化与艺术交流,他说:“挥动画笔是画家本能的需求,但在蒙古,我们一行人简直有着如狼似虎的创作欲望。草原如‘长调’一样动人的画面,让人激动不已,忍不住一直想要抓起画笔。而中蒙两国艺术家相互之间的促进与相互激发,为创作带来了更多动力。人们常说‘草原的天,孩子的脸’ ,草原上的天气瞬息万变,刚刚还是艳阳高照,一会儿就变得乌云密布,再过一会儿又下起了雨,但是所有人都不为所动,只是专注于自己的画作。难忘的还有,我们八九个人到蒙古画家拉·宝门道尔吉家里做客,他送给每人一幅自己的油画,那种好客与真诚让人倍加感动。 ”

  据悉,此次展览在北京结束后, 12月还将在蒙古国国家美术馆举办。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