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科幻 >> 新闻 >> 正文
海口日报报道。
名家汇聚在海南举办的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发展研讨会。
海南文昌月亮湾。海南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航天城的优势区位,是科幻作品理想的诞生地。
核心提示:
科幻片《蒸发太平洋》 2月8日农历猴年大年初一在海南与全国院线同步公映,科幻大片《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3月底中美同步公映……科幻产业在电影方向迅猛发展之时,国内已迈开紧追国际的步伐,而占有科幻文学中航天和海洋两大主要题材元素的海南,是否已经觉醒?日前,北师大科幻创意研究中心、中国科普作协科学文艺委、文昌市政府和海口市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发展研讨会”在文昌月亮湾举行,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作家学者参与,科幻文艺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趋势和海南科幻题材的利用价值等成为热点话题。
海南科幻文学路还有多远?
海口日报记者 彭桐 文/图
A、科幻文学世界精彩纷呈
如春风吹绿大江南北,并不陌生但显得遥远的科幻文学,一下子被公认为是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形式。
近两年来,政府不断发声发展科普(科幻)文化,中央领导人在接见作家及文化界代表时,还专门请了在国外获得科幻文学奖的作家发言。
吴岩畅谈科幻文学发展状况。
“因为科幻电影用了很多科技的手段,我还建议能不能给科幻电影减点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北师大科幻创意研究中心主任吴岩说,关于科幻产业发展,在国内已引起各方浓厚的兴趣,得到政府高层的关注,在高规格的座谈会上,与会作家们各抒己见。
在今年春节前,于文昌月亮湾举办的“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发展研讨会”上,作为主办方之一的代表,吴岩畅谈了他在北京参加一些相关会议的情况,并称科幻产业在电影方向的发展,中国的步伐正迈得火热。
海南文昌月亮湾。
中美合拍3D科幻冒险动作电影《蒸发太平洋》作为贺岁片大年初一上映,成为整个春节档期中特色独具的亮点影片。这是中国导演周文武贝执导,是用好莱坞电影工业模式和制作标准打造的一部中国影人原创的科幻电影,为中国影迷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
第73届雨果奖去年8月在美国华盛顿州揭晓,中国作家刘慈欣的《三体》为亚洲首次斩获此奖。根据该作品拍摄的科幻电影《三体》也已杀青,将于今年7月上映。
北师大科幻创意研究中心调查统计,国内科幻电影去年初在广电部注册要拍摄的是26部,下半年已达到86部,而前年是一部也没有。
名家汇聚在海南举办的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发展研讨会。
“没去看,票房怎么样,不好说,”吴岩感慨地说,但这个增长、这个趋势,是惊人而喜人的,“猴年开年就有科幻电影放映,我估计全年放映国产科幻片会有10部左右,下一年会有更多这样作品!”
吴岩讲的只是影视方面,其他的如电子游戏、科幻主题公园、科幻博物馆等,整个科幻产业及其整体发展都是星火燎原的态势。换住话说,种种事例可以表明,科幻产业在中国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高峰。
与会作家探讨在文昌进行滨海影视基地开发,可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文化需求。
“翻开中国历史,科幻产业已有三大发展高峰,也叫高潮!”吴岩的话把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幻小说、儿童文学作家们和影视等方面专家的思绪引向百年以前。
第一次高潮是在晚清时期,梁启超于1902年在中国首次提出(哲理)科学小说的概念,第二年周树人(鲁迅)翻译了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作品《月界旅行》,并在自写的序言中称“导中国人以前行,必自科学小说始”。凡尔纳的众多科幻作品滋养了几代中国读者,尤其受到青少年读者青睐。
第二次高潮是在1956年,在“向科学技术进军”中,中国的科普科幻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第三次高潮,是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热潮中。
叶显林谈科幻文学作品出版现状。
“现在是第四次高潮开始的一个阶段!”吴岩激动地提高声音,说科幻产业不仅有大的架势,还会有大的事态,但情况并不是很乐观,主要是处在产业转型期,国际上都在搞从文本转向影视等产业形式,美国走得较好,每年科幻产业的主要收入靠电影,最卖座的十部片子里会有4-6部是科幻片。截止目前,网上评出的影史耗资最昂贵的10大电影,有9部是科幻(奇幻)片。
“我国在此方面的原创力量非常不足,产业转型上投资也还不多,因此在国际上缺少竞争力,”吴岩说,“但是,和国际相比,中国科幻文学及其牵引而出的天地广阔,也同样精彩异常!”
文昌月亮湾。
B、文昌将设科幻作品创作基地
我国的科幻文化事业正在迅猛起步,海南科幻文化方面一直落后于其他地区,但海南却有得天独厚的科幻文化发展的先决条件。
“一是海洋,二是航天!”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海口市作家协会主席张品成说,海南区域的海洋生物和海洋文化博大精深,海洋科幻空间大。文昌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航天城,是科技与文化集中代表的新贵城市,而航天科技以探索浩瀚宇宙,研究外星文明,开发新纪元技术的独特魅力,一直是科学探索高端与神秘的世界典范。
张品成称依托文昌文化之乡,华侨之乡的底蕴,可鼓励多方位投资置业,合作建设以航天、信息技术、科幻等为主题的影视基地。
文昌是在海南文化中极具特色之地,从资源上来讲它是一个椰子之乡、排球之乡,同时也是将军之乡、书法之乡。随着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建城,未来中国发射火箭、实现载人登月,文昌也将成为航天之乡。这里有200多位将军,100多万的华侨,拥有海南各市县中最长的海岸线达250多公里……
“科幻题材所需要的,文昌都具备,我们可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文昌市副市长李小山在“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发展研讨会”上说,他看了电影《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等科幻大片,都感到非常震撼,“更让人激动的是,整个海南我觉得文昌是最适合生产科幻作品的地方!”
文昌的海湾一角。
《加勒比海盗》系列、《X战警》系列……一部部备受人们喜爱的科幻大片,几乎都跟海洋和航天科技相关。一部电影成功后,其相关产品随之而来。美国科幻(奇幻)电影的收入,票房往往只占30%,70%靠周边产品赚钱。文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鑫认为,在航天基地发射卫星以后,将很快给文昌带来很大变化,文昌发展航天文化和科幻文化产业将大有作为。
“期望各方多来体验生活,给卫星城的精神文明建设多出好点子!”“希望大家能利用好文昌本地资源,创作出各种优秀的科幻作品!”“文艺是时代的号角,盼望文化产业方面的强强合作!”从文昌政府层面,已在研讨会上向国内顶级的科幻作家们抛出了“绣球”。
叶显林谈科幻文学作品出版现状。
“各种文化活动都搞过,但是打造长久品牌的突破口在哪里?”张品成认为,文昌要把地方文化的核心抓住,就该利用卫星发射和航天城的契机,从而奠定在全国的独特地位。作为海口市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负责人,张品成已与文昌相关政府部门多次洽谈,在发展科幻文化产业方面达到一些共识,该中心将在文昌专门建立一个创作基地。
“除了不定期邀请全国的名家来创作科幻作品,我们还有可能举办科幻文化节、文化季、电影周、影视节、动漫节等等!”张品成表示,“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发展研讨会”在文昌举办只是个尝试,在取得一定效果后,海口、海南有关方面的组织将联手北京等地的科幻文化相关单位,每年或每两年举办一次相关活动,以推动海南文化旅游的发展。
海南文昌月亮湾。
与会专家们认为,海南占有科幻文学中航天和海洋两大主题元素,利用海南特有的资源和条件推动中国当代科幻文学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而同时,“可以想见,海南未来的整体气质,也必然是高度科技与文明发展的结合!”“世人进入一个浩瀚缥缈的宇宙世界,可从这里开始!”
C、科幻作品出版青黄不接
不管是科幻电影,还是其衍生产品的开发,文学剧本都是基础。那么,目前我国科幻文学作品出版的现状如何?
“近年来,出版的市场化,唯利是图,成为出版的一个‘正途’。这是出版的悲哀,也是文化的悲哀!”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助理、天天出版社总编辑叶显林说,这种尴尬状况使得一些出版人、文化人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对文化本应秉持的敬畏之心以及独立的追求精神。
文昌月亮湾。
如今图书出版被市场化的魔手牵着鼻子走,走得晕头转向。在“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发展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时,叶显林感慨地说:“我不是说出版不要市场,不要大众,而不能只是成为少数精英自娱自乐的精神城堡,我们需要的是更加规范的成熟的市场,这样真正的精品才不致被埋没,真正有社会担当的作家才能享有其应有的地位,文化才能繁荣!”
“我深深地坚信一切杂芜和弭乱都会过去,我们终会迎来出版业世道清明的那一天!”叶显林继续说,“出版人需要坚持,包括我们在内的作家、文化人也需要坚持,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人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纵观中国的科幻文学创作之路,已走过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其每次的兴盛、繁荣、衰落,以及几度风雨沉浮,无不与出版的方向政策纠缠在一起,无不与社会的进步与保守休戚相关。
文昌的海湾。
“令人欣喜的是,最近几年随着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尤其是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科幻文学这一以科学为根基,以想象为翅膀的文学品类, 必将再度迎来春天!”叶显林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一个民族的兴盛,必定在于科技的发展,在于想象力的创造,人民文学及其下属以少儿为方向的天天出版社,已极其敏锐地觉察到这一春天的到来,并将为其早日到来,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文昌月亮湾。
201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打了一个“科幻组合拳”,出版了姚海军主编的《2014中国最佳科幻作品》,其中包含吴岩的《打印一个新地球》。天天出版社今年的出计划也是将科幻文学作为一个重点,正在全国范围物色优秀的科幻作品。
受各方面影响,一些作家没有尽心尽力地写作。很大牌的出版社,最怕名声很响的作家却拿出三流或五流的稿子。但一批应运而生的科幻作家的崛起,又让出版界兴奋起来。“在出版市场日渐混乱,传统出版行业凋零的这样一个时代,极力地寻找并为科幻文学作品的出版搭建一个平台,这是我的目的!”叶显林的心声引起共鸣。
与会作家研讨文昌开展航天主题旅游,可利用打造航天科技主题公园、人类航天博物馆、太空生活体验馆、太空航模飞行园、宇宙天文馆、模拟浩瀚宇宙星系运行图等,将助推科幻文学发展。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出版人从理想走进现实,不得不面对当下的图书市场时,便不由得心生感叹。出版业和作家的生存现状何其艰难,图书销售的数量如一把利剑悬在出版人的头顶,犹如锥子一般扎着出版人的屁股,让人寝食难安。但一想到为国家和民族的兴盛做点事情,文化人应尽的社会责任,出版家和作家圈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颗带着希望的“新星”——科幻作品。
“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发展研讨会”让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安徽、浙江、黑龙江等地30多位科幻作家和出版社负责人感到倍受鼓舞,作家与专家们希望文昌市能成为科幻文学和文化产业的重镇,引导全国的文化产业的繁荣。同时期望更多的人士理解出版人的困难,对科幻文学的出版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以期早日迎来科幻文学和出版的巅峰。
与会作家探讨在文昌进行滨海影视基地开发,可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文化需求。
D、海口作家进军科幻文学领域
全国有多少科幻作家?吴岩答说“数量非常少”。在创作人员方面,科幻文学比不了儿童文学,更不能与主流文学相比,“创作普通小说的,从起点上看,至少几十万上百万人,而在科幻小说层面的非常之少,大概只有两位数的作家!”
海南的海。
催生科幻作家的路径也不多。吴岩参加过国外的一些科幻大会,以及与科幻相关的动漫活动,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人。截止目前,国内尚未举办过像电影节一样的科幻大会。“我们成立了一个世界华人科幻协会,搞了一个奖,一直做了五年,还算有声有色。从长远看,这方面的推进,需要各方合作、多方努力!”吴岩说,“一种文学形式及其作家群,有个渐知渐进渐熟的过程!”
“尽管我是‘红色作家’,是科幻的门外汉,”张品成说,“但我肯定会积极介入,创作科幻作品除了要看到前景,要倾力而为,更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张品成表示,他将依托学术机构和地方政府两方面的抓手,并依托作家朋友和相关载体,“很务实地从影视方面打开一个窗口”,展现一片海南科幻文学的美妙风景。
文昌铜鼓岭山脚下的海。
在“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发展研讨会”发言中,海口市作协副主席叶海声透露说,他已潜心创和完成了一部科幻小说《魔力蛇岛》,故事内容刚好涉及到文昌,“很激动有这样的研讨会,也很期待将来这里有科幻作品创作基地,说不定我的小说将来能找到出路!”
叶海声讲述他创作科幻小说的心得体会。
叶海声创作的《魔力蛇岛》,是近20万字长篇小说,共历时三年。内容讲述的是一艘肩负使命的船,被海盗劫持,当地一名女子成为压船夫人,在与海盗斗争中,船漂到了另外一个国度,在文昌的海盗由此流浪到奥国繁衍了后代……为何取名“魔力蛇岛”,缘于与主要故事情节相关的林姓博士,在蛇岛上建立了一个独特的研究中心,飞机一经过其上空就出现怪异的问题。
“里面有蛤蜊少年,有一心想控制蛇岛成资源基地的外星人,”叶海声介绍说,小说不仅有浓厚的科幻色彩,而且很有历史感,“我不仅追求故事可读,而且追求一定的思想深度,所以一直在悄悄地细细打磨!”
文昌的海湾。
在小说完成后,还将改编成剧本,期望将来能拍成电影,并制作动漫游戏等。叶海声说,海南科幻小说少,这也是他首次“触电”科幻,内心一直充盈着新题材创作的喜悦。除了与出版商磋谈,他还在对其中的文字进行修改和润色,为什么没急着拿去出版,“就是因为怕出现诸如盗版之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