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科幻 >> 新闻 >> 正文

中国科幻闪耀国际“微信文学时代”来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31日08:00 来源:南方日报(广州)
《三体》的衍生产品也得到热捧。
《三体》的衍生产品也得到热捧。
冯唐。
冯唐。
农民诗人余秀华。
农民诗人余秀华。
科幻作家刘慈欣。
科幻作家刘慈欣。


  2015年,“余秀华诗歌事件”、“刘慈欣《三体》获奖”让中国文学界显得有些不平凡。在微信等新媒介的推动下,文学读者似乎又回来并壮大了,但显然已经不是以前的读者。

  科幻文学因为刘慈欣《三体》英文版获得雨果奖而成为全民关注的文学作品,中青年一代的科幻作家韩松、何夕、飞氘、陈楸帆等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与科幻相关的出版和衍生产业也进入相关领域的发展议程。

  70后、80后的创作群体开始显现出新的力量和风格,阿乙《阳光猛烈,万物显形》、朱岳《说部之乱》、颜歌《平乐镇伤心故事集》等作品在叙 事、语言和问题上的创新受到广泛好评。传统一代的作家每出力作便受到特别关注,迟子建《群山之巅》、东西《篡改的命》均属佳作。经典老作家王安忆和贾平凹 则在年末分别为读者献上了他们的长篇小说《匿名》、《极花》。

  新媒体的冲击在2014年和2015年酝酿了巨大的产业和文化格局变形。微信公众号是联合了创作、阅读、广告营销、社交、生活等多种因素的综 合性媒体,它所产生的影响让文学凸显出自由、个性、随意和针对性强等特征。这必将导致作者写作和大众阅读的多元分流和同类聚合,预示着未来文学既将是“草 根文学”的黄金时期,也会让中国文学呈现出更深沉和复杂的多样性。 ●南方日报记者 陈龙

  01诗歌事件

  从余秀华、汪国真到冯唐译《飞鸟集》

  2015年年初,湖北钟祥“脑瘫农民女诗人”余秀华凭借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引爆了全年的文学动态,成为当之无愧的年度文学风云人物。这大概是自2006年赵丽华的“梨花体”之后,中国诗歌界最热闹、影响最大的事件了。

  在遭遇一阵长达数月的喧嚣争论、窥探、评价之后,余秀华以她摇摇晃晃的走姿、热情爽朗的笑容和直接大胆的话语频频出现在北京、武汉、广东等地 的媒体和活动中,甚至还上了《锵锵三人行》。湖南文艺和广西师大两家出版社抢印了她的两本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月光落在左手上》,也在短时间内达到了 10万册以上的销量,创下了20年来诗歌出版的纪录。

  当人们从余秀华的诗中找寻激动的因子并参与争论时,很少有人注意到她本人冷静的论断。她从一开始就多次强调,她的诗歌水平还处于中等水平,诗 歌不是她的武器,她的孤独和痛苦不会改变。此后一年的诗歌话题中,余秀华不可避免地一再被提起,被当成“诗歌与大众关系”和“中国诗歌当代境况”的一个标 本。

  人们之所以频频回望上世纪80年代,很大原因是怀念当时文学在全民生活中的巨大影响。余秀华的出现,无疑让远离了文学的人们得到了一次全民狂 欢的机会。事实上,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淡出大众视野的诗歌,在近些年呈现出蓬勃复苏之势。尽管没有大众事件的助威,汉语诗歌的写作和出版还是在2015 年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作家出版社推出的臧棣、翟永明、雷平阳,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推出的芒克、韩东,以及欧阳江河、杨克、王寅、周梦蝶等,上一代的诗人们深潜于寂 静的生活尘埃中,淬炼出新的诗篇。年青一代诗人,如熊培云、徐芜城、霍俊明、江汀、二十月、茱萸等一批年轻诗人的诗集也取得了积极的反响。

  2015年的翻译界也诞生了不少优秀的外国文学译本。刘文飞所译布罗茨基随笔《悲伤与理智》,易丽君等人所译密茨凯维奇诗剧《先人祭》,西川 所译外国诗集《重新注册》,张荣昌所译穆齐尔小说集《两个故事》,戴潍娜所译哈拉兹蒂的美学作品《天鹅绒监狱》等,均是中文世界对西方文学大师的致敬。虽 然冯唐所译的《飞鸟集》也号称是向泰戈尔的致敬之作,但轻佻的风格却在年末引发轩然大波。事态发展一波三折,已经远远超出了译者和出版社的预料。

  02科幻热潮

  《三体》获奖让中国科幻引发关注

  2015年的小说创作相对平静,网络文学倒一如既往地如火如荼。而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第一部英文版获得第73届雨果奖,则让这一类型文学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这是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中国文学取得的另一个世界级荣誉。

  不可避免,刘慈欣开始受到大众追捧,甚至受到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的接见。尽管《三体》早在2006年诞生之时就在科幻迷中产生了影响,其热度也 持续升温,获奖前,电影版《三体》也由中国青年导演张番番开始在小兴安岭开拍。但获得雨果奖还是让刘慈欣乃至整个中国科幻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三体》成功的原因,科幻与科学、科普乃至中华复兴的关系,中国科幻发展史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欧美和日本科幻的差距等等,都成为事后人们热衷探讨的话题。只要是中国文学在世界上取得的荣誉,都能激荡国内读者的热血和无限遐想。

  与此同时,中国科幻文学的年轻作者也因此沾光和受到鼓舞,并浮出水面,颇给人一种“《三体》成功是有群体基础”的感觉。韩松、柳文扬、何夕、陈楸帆、飞氘、夏笳、今何在等青年一代科幻作家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某种程度上,2015年可以称为中国的“科幻小说年”。

  03长篇小说

  新生代均匀发力 经典作家岁末献礼

  经典作家的长篇小说在2015年收获并不大,精煅细炼的创作往往让老一代作家的长篇创作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在莫言《蛙》、贾平凹《老生》、 余华《兄弟》之后,多数作家似乎就进入了潜伏期。年初,由人民文学推出的毕飞宇文集,以及娄烨《推拿》的效应,毕飞宇再次成为热点人物。

  2015年,作家迟子建《群山之巅》,东西《篡改的命》,阿乙《阳光猛烈,万物显形》,朱岳《说部之乱》,赵松《抚顺故事集》、颜歌《平乐镇 伤心故事集》,孙智正《南方》等,是难得的几本力作。中青年作家呈现出均匀发力的态势,70、80后作家的创作格局逐渐饱满,同时在叙事文体、语言的探索 创新上有明显进步。

  年终岁尾,上海和北京传来消息,王安忆的最新长篇《匿名》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她自2011年出版《天香》,时隔四年后的最新力作。小 说讲述了一个上海退休职员遭遇绑架之后经历的艰险和际遇,相关人物的命运在寻求生存中被调动起来,一贯保持了王安忆的形而上思考。在2014年和2015 年风头正健的贾平凹原本被认为要再过一两年才有新作,不想最近爆出消息,酝酿已久的《极花》即将在2016年年初与读者见面,“原本以为要有四十万字的篇 幅,却十五万字就结束了”,宝刀不老的贾平凹把笔触伸入到贫瘠的底层农村,以更加简练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妇女被拐的故事,一如既往关注着普通人的命运和“大 转型年代”里中国乡村社会的痼疾疼痛。

  也许是因为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书写战争、灾难和妇女儿童的白俄罗斯女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人们发现,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同样盛行。纪念抗 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王树增《抗日战争》享有盛誉。关注社会问题的非虚构作品似乎正契合转型期中国的需要,继梁鸿的“梁庄系列”、熊培 云《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之后,刘绍华《我的凉山兄弟》、程明盛《大国空村》等也引发了关注和讨论。

  04微信文学“自媒体文学”时代到来?

  网络文学15年,形成了一个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文学生态系统,在许多大咖的作品逐渐“经典化”的同时,网络文学并没有沉寂,百度、腾讯等各 大网络文学网站格局发生变化,对IP的培育和争夺更加激烈。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收获了巨大的票房,让网络文学的市场热度居高不下。

  《何以笙箫默》、《琅琊榜》、《芈月传》三部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几乎风靡了整个2015年的电视剧频道。《花千骨》也曾热播,但随后被曝 出抄袭丑闻,给网络文学蒙上了一个污点。大陆新武侠作家徐皓峰近年持续发力,今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上映的两部武侠电影《道士下山》《师父》形成了武侠电影 的“新大陆”的雏形。

  正是在这种态势之下,正统文学开始对网络文学逐渐认同。广东、四川等省相继成立网络文学作家协会,2015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也第一次颁出了网络文学奖。网络众筹,则成为一些特殊作品出版的新手段。

  以《秘密花园》领衔的畅销书在电商和实体书店吸引着大量的城市读者。冯唐、张嘉佳、午歌、张皓宸等畅销文学作品也占据了很大的阅读市场。“鸡汤写作”尽管饱受訾议,却始终成为大众读者的阅读快餐。

  微信公众号的繁荣和朋友圈的传播渠道,无疑为2015年的文学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不仅各大媒体、机构、出版社、期刊杂志开始在微信公众号 上寻求自己的新读者,更令人注目的是层出不穷的自媒体微信号。除了众所周知的“为你读诗”、“睡前读首诗”、“楚尘文化”等之外,“黄灿然小站”、“六神 磊磊读金庸”等个人创作平台让分众阅读变得无时无处不在。随之刺激产生的“网红”作者,也大大改变了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结构。

  在写作变得没有障碍的自媒体时代,“微信文学”在2015年似乎处于如日中天的态势,由微信阅读转发造成的信息、文学阅读逐渐替代微博,成为各类事件和话题的源头。年初的“余秀华事件”之所以发展到白热化程度并久久不息,在很大程度上与微信阅读和传播有巨大关系。

  【文学大事记】

  2015年1月,湖北钟祥“脑瘫农民女诗人”余秀华的诗歌事件,“引爆”了全年的文学动态。它引起的震动和舆论浪潮,在很大程度上映照出当前中国文学与大众读者的复杂关系。

  2014年9月的《诗刊》刊登了余的诗作,2015年1月,旅美学者沈睿所写的博客文章《什么是诗歌:余秀华——这让我彻夜不眠的诗人》,一 下子让网络和微信的海量读者沸腾起来。几乎在两三天之内,针对余秀华的讨论鲜明地分为“赞扬、感动”和“批评、嘲讽”两个阵营,许多著名诗人也卷入其中。 大量的记者迅速从全国各地赶到余秀华所在的小村子追踪采访,连带着她养的兔子也出了名。不久,此前寂寂无名的余秀华被选为钟祥市作协副主席。

  4月下旬,“哲理诗人”汪国真的去世,再次引发了一股怀念“全民诗歌”的风潮。

  经过30年的淘洗和沉淀,广东打工诗人已经成为一个常态化的现象,诗歌质量也逐渐趋于平稳。年初,跳楼自杀的年轻诗人许立志的诗集《新的一 天》在众筹的帮助下得以问世。诗人秦晓宇与吴晓波、吴飞跃等人联袂摄制的工人诗歌纪录片《我的诗篇》,从6月开始以众筹、企业包场上线的方式在华东、华南 地区上映100多场,先后摘得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纪录片、2015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最佳纪录片和台湾金马奖提名等荣誉,成为多年来工人诗歌 的一次罕见荣耀。

  7月,第26届香港书展举行,吸引国内外大批读者前往。8月,南国书香节和上海书展先后举行,为书香中国助力。

  8月,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出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和苏童的《黄雀记》等五部作品,此次评奖被认为是茅盾文学奖多年来较少争议的一次。

  9月底,广东诗人黄礼孩主办的第十届“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持续引发国内和世界关注,成为中国诗歌与世界诗歌连接的一架坚固桥梁。

  2015年文坛最富争议的事件,无疑当属作家方方与柳忠秧的官司。这一起源于2014年的事件,因2015年11月4日广州市越秀区法院的判 决引发了两人和网友新一轮的口水战。法院认定方方此前对柳忠秧的质疑言论没有实质证据,判处方方败诉。方方拒不道歉,并发表微博长文《我为什么坚持要批评 柳忠秧》。此事结果未能分出黑白,让中国文学尤其是鲁奖的信誉蒙受了阴影。

  就在人们以为2015年的文学界将平稳进入2016年时,近期的一则“泰戈尔《飞鸟集》神翻译”事件打破了平静。以情色描写著称的畅销作家冯 唐近日推出了《飞鸟集》的新译本,在不足8000字的文本中,冯唐的译文以“骚”“裤裆”“哒”等充满挑逗色彩的时髦字眼和押韵形式,令许多读者不忍卒 读,在读书界和社交网络上引发巨大争议。“把泰戈尔译成郭敬明”“翻译史上的一次恐怖袭击”“自身风格凌驾于原作气韵之上”……冯唐的张扬风格显然激怒了 很多读者,批评冯唐糟蹋经典的言论纷至沓来。典型的举证方式,便是有人将泰戈尔作品的英文原文搬出来指责冯唐的错译,并将郑振铎的经典译文搬出来与冯唐译 文做对比。

  12月27日,李银河公开发表文章,称“冯唐的译本是《飞鸟集》迄今为止最好的中文译本”,进一步引起舆论哗然和读者不满。28 日,出版冯译《飞鸟集》的浙江文艺出版社通过官微发表声明,宣布“从即日起在全国各大书店及网络平台下架召回该书”,称将在组织专家团队对译本内容进行评 估审议之后再做后续决定。这两次事件迅速加剧了这一事件的热度,让一个不到8000字的译作变成2015年最后一桩影响广泛的争议事件。而冯唐本人除了表 现出“自黑”和辩解的姿态之外,声称应该让时间和作品说话。目前,浙江文艺出版社已经开始对出版过程进行说明,对书籍造成的不良后果进行审议,冯译本《飞 鸟集》未来命运尚未可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