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科幻 >> 新闻 >> 正文
9月7日是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开学典礼的日子。这一天,攻读中国首个科幻博士的龙游学子姜振宇早上参加完开学典礼后,下午他又带着资料和吴岩教授碰面。自6月份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他已投入到科幻文学的研究中,如今正在跟进多个项目。
自从姜振宇攻读这个博士后,一夜之间,“姜振宇”、“科幻博士”在百度里就能找到相关结果近6000个。“中国首个科幻博士火了”。昨日记者连线姜振宇时,他却反应平平,“我非常享受当前忙碌的状态。”
科幻博士不神秘,想做一名研究者“我是为了一辈子做科幻才去读这个博士的。”今年8月下旬,姜振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描述他和“科幻”的关系,难怪由他统稿编辑的《中国科幻史》已修改了多次,但他仍不厌其烦,改了又改。
在很多人看来,科幻博士充满神秘色彩,姜振宇却说,他攻读还是文学博士,所做的研究是科幻类的。他说,这个专业不是要培养科幻作家,而是培养科幻研究者。
作家,当年姜振宇也有过那样的梦想。高中毕业后,姜振宇偷偷写小说,其中不乏科幻题材,但大部分突发奇想,真正成型的还没有,只能自己当读者,“科幻文学创作和科幻研究是两种范畴。”关于这点,他不断重复着。
何谓科幻研究者?姜振宇举了个例子,就说有人研究李白、杜甫的诗,这些诗之所以被传诵,除了诗是杰作,也是有权威人士向普通大众传播诗,“我要 做的就是让大众如何欣赏科幻,更多了解科幻题材。”姜振宇坦言,博士毕业后他的设想是在高校里传播科幻文学知识,让其在主流文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寒暑假泡书店看科幻,好奇心拆完家里小电器
姜振宇是清廉社区人,1989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公务员之家。从小到大,他最喜欢去书店,每年的寒暑假,父母上班,他就泡在书店,出来时再挑一本最喜欢的由儒勒·凡尔纳著的小说,比如《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等。
比起同龄人,姜振宇的好奇心特别强,因为这,他没少拆毁家里的小电器。大人不在时,他会拆了闹钟、电风扇,然后又装回去,到了最后还剩下一大堆 零件,末了自然少不了家长的责备。尽管这样,姜振宇还是“屡教不改”。读初中时,他拆了电动玩具,卸下需要的材料,自己制作手电筒,然后整晚躲在被窝用手 电筒照着看科幻小说,“最后看坏了眼睛,配了眼镜。”
出于对科幻喜爱,高中毕业那年,念理科的姜振宇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了浙大人文学院中文系的编辑出版学专业,“关注市场和出版传播,谁说对科幻研究没有益处?”
执着科幻攻读博士,寻得了志同道合的爱情
“考生必须对这个领域有持久的热情,有把这件事做好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及独立工作的潜能。”北师大该专业唯一的授课老师对他门下的科幻博士是这样要求的,姜振宇恰恰符合。
自从买了电脑后,姜振宇自学编程和黑客技术,拓宽思维和思路,在浙大学习期间,他还关注中美科幻出版市场,对比研究写了一些科幻小说和相关研究文章。
2011年,在湖南举行的第二届金鹰节上,姜振宇的一篇关于科幻研究的论文就曾出现在相关学术研究会。那年,同样是科幻迷的天津女孩姜未禾关注了,当她读到姜振宇的学术论文时,一下子产生好感。
2012年,在中国社科院就读文艺学研究生的姜振宇,经常跑到北师大蹭吴岩老师的课,恰巧,当时姜未禾也去蹭课,两人便遇见。那时,姜未禾为知名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的《三体》作了同人歌曲《红岸1979》,姜振宇对她早有耳闻。因相同爱好,一段奇妙情缘便从此开始。
“我当年也想攻读科幻博士,只可惜当时还未开设这个专业。”在妻子姜未禾看来,姜振宇如今正在攻读的科幻博士是这个小家庭的梦想。8月初,姜振宇还当上了父亲,女儿“橙子”被科幻圈的朋友称为“幻二代”。
这个夏天,姜振宇已然收到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两件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