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科幻 >> 新闻 >> 正文
这几天,美国的科幻迷有点激动。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第二部《黑暗森林》英文版11日出版。
《三体》第一部英文版《三体问题》去年出版,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上收获四星半评价,口碑相当不错。美国出版界和文学批评界普遍认为,《黑暗森林》比第一部水平更高,故事更精彩。有意思的是,中西文化差异之下,美国编辑对大刘书中的“性别歧视”格外敏感。
三体为啥在国外这么火?外国人怎么看待这部由中国工程师创作的硬科幻?这部中国科幻迷奉为“科幻圣经”的小说,会给外国读者带来怎样的阅读体验和思想冲击?
【媒体怎么看?】
英文版《三体问题》去年在美国出版后,掀起一股中国科幻热,先后获得美国星云奖、雨果奖、轨迹奖、坎贝尔奖、普罗米修斯奖五个国际幻想文学奖项提名。
有了这个“前情提要”,美国媒体对《黑暗森林》的关注度自然相当高。不少媒体从八月初就开始“预热”。《丹佛邮报》《图书馆杂志》等报刊在书评部分专门介绍《黑暗森林》。
严肃大报《华盛顿邮报》网络版8日刊登了康涅狄格大学政治学副教授斯蒂芬·戴森撰写的书评《你为什么应该读刘慈欣,中国最热门的科幻作家》。
戴森评价,刘慈欣“对人类的政治头脑,仇恨的力量,人性中的荒谬和卓越具有敏锐的洞察”。他格外欣赏刘慈欣“跳跃的想象力与惊人的定位叙事”能力。
戴森特别提到书中的核心思想“黑暗森林理论”:在宇宙这座黑暗森林里,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小心翼翼探索外界的同时竭力隐藏行踪。因为“只有先下手为强的不变思维才能抵消未来潜在风险,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
一名美国网友在戴森的文章下留言:迷人的故事情节。我必须得读读刘慈欣的书,看看他是怎么看待今后400年间的全球变暖、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政治体系的。我记得(历史学家)阿诺尔德·汤因比曾说,“文明的终结死于自杀,而不是谋杀”。
【读者怎么看?】
美国亚马逊网站11日正式开售《黑暗森林》英文版,售价12.43美元。当天即有7名读者留言点评。有人感叹:“激动人心!”一名读者还对其他点评中的“剧透”颇为不满,希望获得更为完整的阅读体验。
三体第一部英文版的读者点评已有386条,平均评价四星半。美国读者对刘慈欣作品的热情和认可,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三体》系列小说的美国出版方,托尔图书公司对《黑暗森林》不吝溢美之辞,还撰写长篇书评,从理论高度解读小说的思想内核。
书评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应该先了解费米悖论,这一悖论阐述了过高估计地外文明存在性与缺少相关证据之间的矛盾。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曾经发问,如果银河系存在大量先进的地外文明,为什么连飞船或者探测器之类的证据都看不到?与费米悖论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是“大沉默”:如果宇宙中生命普遍存在,为什么我们探测不到电磁信号?
书评认为,《黑暗森林》对费米悖论作出了一个“宏大回答”,而刘慈欣并未止步于此。“令人惊讶的是,读过这本书后,这个答案同样令我对人类充满希望。我们不但能找到化解费米悖论的方法,而且将以一种任何其他文明都无法企及的方式加以实现。”
书评认为,这是刘慈欣在《黑暗森林》里留给读者最重要的思考,“作为智慧生物,我们也许不是独一无二的,却依然与众不同”。
【性别歧视 or 文化差异?】
先前有媒体报道,美国出版方认为大刘的《黑暗森林》部分内容涉及歧视女性,做了大量删减。
负责三体系列作品对外出版的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出口综合部版权高级主管宋亚娟介绍,涉及“性别歧视”的修改其实并不多,更多的调整基于内容和文字本身。美国出版方的全部删减均已与刘慈欣讨论并达成一致。
宋亚娟说,处在美国这样多种政见并存的社会和文化形态中,图书出版必然要考虑当地市场特点。在出版方面,中方主要听取海外出版方意见,毕竟托尔作为英语世界最成功的科幻出版品牌之一值得信赖。
科幻作家韩松认为,删减“性别歧视”内容恰恰体现出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美国社会对性别议题比较敏感,图书出版必须确保“政治正确”,否则容易惹上麻烦。所以,编辑如此看重并调整“性别歧视”内容,也就不足为奇。美国出版方对《黑暗森林》的调整润色超过1000处,编辑之细,质量之高,令中国同行叹服。宋亚娟说,正是美国编辑和出版方的认真负责,确保了英文版《黑暗森林》成为真正的精品,得到文学批评界和读者的认可。(韩梁)(新华社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