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军事文艺 >> 艺术评论 >> 正文
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气势宏伟,节奏铿锵,兵味十足,它反映了在改革强军路上三军将士的战斗风貌,它展现了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伟大征程中“四有”军人的崭新英姿,它讴歌了人民军队在党的长期培育下所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其中有个节目,一下子就拨动了我的心弦,激发了我的共鸣,使我回想起在战争年代艰苦岁月里的军民鱼水情深,回想起我们一仗又一仗的胜利都是在人民群众支援下取得的。这个节目就是青年女演员丁晓君领唱与混声合唱的《天下乡亲》。
纱幕徐徐升起,舞台上的蔚蓝天幕上红霞灿烂,彩云飘逸;天穹下,一棵巨大的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宛如华盖,苍劲而又富于生机。在它的一片浓浓的绿荫掩映中,充满乡愁的大碾盘立在村头,立即引起人们多少的遐想和追忆……在这样寓意深远的景致前,站立着五个由士兵组成的方队,他们身着从红军时期到现在不断变化的军服着装,一致深情地注视着那棵老榕树和那个大碾盘。这时,音乐响起,领唱演员丁晓君走了出来,唱道: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
听到这里,我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随着她的歌声,我不仅看到了舞台天幕上的一幅幅战争年代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画面,而且我的眼前还掠过一幕幕我亲身经历的军民一家亲的场景。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以亲身感受写过一首名为《纪念章》的诗:当西部战线推过临津江/我们吃完最后一块干粮/阿妈妮在坍塌的屋檐下/扒出一罐黄豆送到我们伙房/当我在金城川畔中了流弹/阿妈妮撕破长裙为我裹伤/我一直珍藏着这片裙布/那上面交织着多少慈母心肠/今天,我们依依惜别/你又在我胸前别上纪念章/阿妈妮呵,我怎能抑制热泪流淌/这玫瑰花一样的绶带/是我们鲜血凝成的结晶/这银光闪闪的纪念章上/镌刻着你两国儿子的形象。这首诗,后来被收入《志愿军诗一百首》中。
上世纪80年代,我在华北军事演习中跟随部队住在华北农村老乡家中。老乡把准备给儿子结婚用的新房腾出来让给部队住。于是,在和平时期有些淡忘的“房东”二字,又涌上我的心头,我写了篇散文《房东》发表在《解放军报》上,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这些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要求我们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他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上说,“我们这支军队能有今天,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所以我们对待人民群众应该像歌曲《天下乡亲》中唱的那样:风也牵挂你/雨也牵挂你/住过的小山村/我是否对得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