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军事文艺 >> 艺术评论 >> 正文

高唱强国强军的战歌 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

——大型交响场景演唱会《血肉筑长城》演出侧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8月21日10:28 来源:王欣阁

  民族精神,血染山河时昂然挺立

  走入剧院,人们立刻被浓厚的抗战纪念氛围所包裹。台口正上方硕大的数字“70”赫然醒目,舞台巨型面幕上黄河飞流湍急、怒涛奔涌的画面震撼人心,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震天呐喊仿佛就在耳边。

  这台演唱会以缅怀抗战历史、讴歌民族精神、抒发家国情怀、激扬战斗意志为思想主线,由“不屈山河”“抗日先锋”“圣地之光”“铁血担当”4个乐章和序曲、尾声《义勇军进行曲》共24个节目组成。“无论是结构主题还是选择曲目,我们都突出强化了抗日军民的抗争意识、顽强意志和斗争智慧,热情讴歌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整场演唱会正气充溢、情感饱满、荡气回肠,带给观众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思想启迪。”演唱会艺术总监张千一介绍说。

  飞机轰鸣、断壁残垣,弱国子民血溅河川,沸腾咆哮的怒火烧红了半边天……借助现代声光电及视频投影技术,战争浩劫的真实氛围扑面而来,让观众无不揪心难挨、义愤填膺。

  演出刚一开始,观众就置身于国破家亡、风雨飘零的旧时代语境里。男女声领唱与合唱《松花江上》、女声领唱与女声合唱《长城谣》、男声领唱与合唱《嘉陵江上》、领唱与合唱《毕业歌》、合唱《救亡进行曲》和《在太行山上》等一首首有着鲜明抗战印记的歌曲,生动记录了国人奔赴国难时,那视死如归、前赴后继、敢于牺牲的炽热情怀。这些优秀的作品曾无数次在人们心头萦绕,更成为革命后辈追忆历史的文化密钥。

  砥柱中流,党的旗帜飘扬东方战场

  伴随着雄浑激扬的音乐旋律,排山倒海、气势如虹的黄河惊涛奔涌而下,从铺满舞台后墙的LED屏一直沿舞台两侧伸展到观众区。“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当合唱《保卫黄河》的乐声响起,人们无不为这样的雷霆怒吼所震撼、无不为这样的铿锵旋律所警醒。这怒吼狂飙,犹如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盟誓,又好似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

  壮志咬碎钢牙,豪杰弑血沙场。舞台上,在长枪短炮的火力攻击下,一群男儿手持大刀长矛喊杀,以血肉之躯接受炮火洗礼,这是一种怎样的悲歌慷慨?男声领唱与合唱《大刀进行曲》声如霹雳、震动山河,唱尽了中华男儿的血性忠勇,展示了英雄儿女满怀家仇国恨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

  在这两首经典之作之后,合唱《游击队歌》、无伴奏合唱《嫂子颂》、女声独唱《大平原》等一组气壮山河、铿锵激越的音乐作品连续唱响。对此编排,演唱会艺术指导、音乐总监印青解释:“虽然整场演唱会大部分是不同时期的老歌,但经过全新编曲配器,这些歌曲焕发出全新的艺术光彩。我们在思想性、战斗性之外,努力实现最能为观众接受的艺术表达。这应该是军旅舞台艺术今后的创作方向。”

  这些抗战文艺作品,有的似号召人们拿起刀枪与敌斗争的“动员令”,有的似鼓舞民众奔赴前线、奋力杀敌的“催征鼓”,有的似宣示官兵作战技艺和杀敌本领的“胜利歌”,无不生动展示了全国军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赴国难的冲天愤怒、奋勇杀敌的顽强抗争和胜利在握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正如军旅作家王树增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关键。时下诸如共产党的游击队‘游而不击’等歪理邪说甚嚣尘上,而这场演唱会正是以艺术的形式旗帜鲜明地为历史正名,其强烈的思想穿透力、精神冲击力、艺术感染力值得点赞。”

  全民抗战,宝塔山下点亮燎原星火

  “千里的那个雷声哟万里的闪,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延安记忆,永远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一抹暖阳。舞台上,伴随着女声独唱与合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动人歌声,现代视频技术采取纪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将黄土坡上、延河岸边、黄麦成垛、桃花盛开、摇起纺车、纳起军鞋等延安的生活场景再现出来,不断深化和拓展着演唱会主题,完美实现了厚重历史画面与浓烈舞台情感的浑然一体。

  演唱会通过一组代表性歌曲,浓墨重彩地辐射这段光辉历史,艺术化地展示这种特殊思想意蕴。男女声领唱与合唱《军民大生产》,在舞台上重现了延安军民相扶相携、齐心合力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场面,热腾腾的劳动场面、火辣辣的双拥情感,让人们对往昔那段战斗岁月充满敬意和神往。女声独唱《南泥湾》细腻婉转,既有大地深情,又有战斗芬芳,寄托了延安百姓对党领导人民建设新生活、开辟新家园的拥戴之情、感恩之意。合唱《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到敌人后方去》、男声独唱《延安颂》,动情讲述革命圣地延安那段血与火交织的抗战历史,带给人们心灵的震颤与洗礼,激扬起人们飞扬的思绪:遥想当年,有多少抗战勇士,正是从这里秣马厉兵奔赴抗日战场;有多少优秀的共产党员,正是从这里出发,带着民族解放的崇高使命深入敌后点亮了抗战星火。

  艺术指导赵大鸣说:“这场演唱会通过对经典歌曲极具创新意识、再造能力的设计演绎,通过舞美灯光极富视觉冲击的氛围营造,通过视频投影技术天马行空般的艺术应用,实现了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深度挖掘和精心提炼,这是近年来军旅舞台艺术创作不多见的探索突破。”他认为,作为重大历史题材作品,这台演唱会突出“思想厚重、情感深挚、艺术震撼”的史诗品格,展示出纯粹高雅、荡气回肠的鲜明艺术特征。

  壮歌征程,从历史中汲取强军力量

  “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要英勇冲锋、歼灭敌寇,要大声呐喊、唤起人民,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创造现代的革命新军”。“听!风在呼啸军号响;听!革命歌声多么嘹亮”……

  台上,合唱队员歌声鼎沸、壮怀激烈;台下,现场观众轻声附和、心驰神往。不同历史时期伴随人民军队一路征程的军歌旋律,始终传承着我军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一直是激发斗志、战胜一切敌人的精神文化力量。如今,在强军目标引领下,在强军路上壮歌征程,这些从人民军队心灵深处发出的时代怒吼,更是气壮山河、铿锵激越。这深刻表明我们这支浴血奋战、不怕牺牲、为国家和人民建立功勋的英雄军队,光荣的革命传统从历史赓续传承到今天,始终血色未退、基因不变。

  难怪在现场观看演出的剧作家阎肃这样感叹:“听老歌让人激愤,唱旧曲闻着泪奔。历史不容遗忘,历史就是世道人心。承平幸福年月,我们不能忘了当年遭受的噬血罪恶和无尽屈辱,这些留给我们的不应只是创痛和悲伤,而应是笃定前行的意志和力量。”

  身后是卢沟桥上的咆哮雄狮、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门前刺向青天的巨手,青年歌唱家雷佳带领100名合唱队员精彩演绎《燃烧的记忆》,忘战必危的强烈忧患意识在人们心灵深处掀起疾风骤雨。歌唱家阎维文领唱《壮行》,激人奋进的词句,激情饱满的演唱,深刻激励着广大官兵铭记历史、奋发图强,随时准备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牺牲奉献。

  演唱会在豪情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中落下帷幕,雷鸣般的掌声中,观众久久伫立。“哀而不伤,惨凄中见雄壮。是我们这台演唱会的情感主基调。历史的镜鉴,就是对现实和未来的启迪。在思想多元交锋、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我们需要这些强国强军的时代壮歌,需要这些泱泱大国振翅崛起的雷霆怒吼!”演唱会总导演杨笑阳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