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纪实 >> 作品评论 >> 正文

极度危险中闪耀的医道和人道精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29日14:07 来源:李朝全

  近年来出现了一批国际题材的报告文学创作,这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创作趋向,表明报告文学作家格外重视国际视角和开掘国际题材。如刘广雄的《中 国维和英雄》描写的是中国在国外参与的国际维和行动,吕铮的《猎狐行动——公安部缉捕境外经济逃犯纪实》反映我国公安部门在海外抓捕逃犯的情况。二者都是 表现中国国家的强大和参与国际事务的全新姿态。丁晓平的《另一半的二战史·1945:大国博弈》和张雅文的《与魔鬼博弈》分别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国 际社会重建战后秩序的几次重要会议和“二战”中一些反法西斯国际英雄的故事。军队作家曹岩、马泰泉等新近创作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极度威胁》也是一部生动 感人的国际题材作品,记述的是中国援非医疗检测队参与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征战实录。与表现中国海外维和行动的作品类似,这部反映中国主动 参与国际医疗合作及救援行动的作品,也是反映强大后的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社会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作品。

  作者的叙写善于营造文本内在张力,给读者阅读带来一种紧张感和节奏感,吸引人不断往下读。首先是运用艺术化的手法,渲染埃博拉疫情的严重危害, 渲染疫情区自然条件与生活环境的极端恶劣。埃博拉这种烈性传染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而其传播途径又相当广泛,与患者的直接密切接触包括血液、汗液、尿液、 唾液、精液和呕吐物都有可能感染。它的生物安全等级超过了艾滋病和SARS“非典”,几乎可谓是防不胜防。而目前医学界对其仍旧是所知甚少,无药可用无药 可防。在我国医疗队前往的塞拉利昂,医疗队为了买一个照相用的“拍立得”,竟跑遍了首都弗里敦,最终花高昂的价钱才买到了一个十分奇葩的老古董一样的二手 货。全首都连大一点的医用垃圾桶都买不到,最后好不容易找到大垃圾桶却只能定期租用。生活用品更是匮乏。绝大部分物资,从医疗设备、防护消毒用品,到吃喝 拉撒睡乃至肥皂牙膏都只能从国内运去。

  其次是,作品采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凸显援非抗埃任务的极度艰巨性和取得成就的辉煌。塞拉利昂本国医疗卫生条件很差,全国640多万人口只有 140多名注册医师、2200多名护士和6辆救护车。塞拉利昂百姓对埃博拉这一被称为“非洲死神”的烈性传染病防范意识极差,医院里医患混杂,严重违背传 染病收治流程。在抗埃过程中,塞国竟有一半的医生和大量的护士染病死亡。埃博拉病毒发现者之一、塞拉利昂首席医生染病身亡,由塞方指派给中国医疗检测队送 标本的司机感染埃博拉死亡;塞国卫生部与我医疗队联络官蒂莫西感染埃博拉死亡;与中国监测队相距不远的塞国隔离中心有11名医护人员被感染,9人死亡…… 而与之相对的是,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国医疗队却要确保自身“零感染”、“零伤亡”。这是多么艰巨而险峻的任务啊!而最终,我国的救援队做到了,这又是多么了 不起的成就啊!

  《极度威胁》紧紧抓住中国医疗队在险恶环境下遇到的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及困难,展开生动的情节和细节。在中国医疗队的突击下,原本医患混杂的医 院在7天后就被改造成了一所可以收治各种烈性传染病的专科医院。为了培训那些“零起点”的塞国护理人员,医疗队容忍了他们经常性的迟到,不厌其烦一遍遍手 把手地教,直至教会。护士长秦玉玲冒着生命危险清扫病人呕吐的血液,提心吊胆地挨过了21天的“自我观察期”。中国留观中心开张后三天,小男孩卡比亚感染 病亡,尸体亟需运走,但是收尸队的人却以门卫未开门、手续不全等理由两度走掉。最终,通过请塞方院长亲自出面说情和给收尸队队长“送礼”,好不容易才让他 们把四具患者尸体全部运走火化,摘除了悬在头顶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

  作者还特别注重描写中国医疗队医术的精湛和对待非洲患者兄弟手足般的情意。在对濒临死亡患者永不言弃、永不放弃的救助过程中,凸显了中国医护人 员高尚的医道和人道。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天职。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是中国传统的医道,也是中国援非医疗队奉持的最高宗旨。小姑娘雅尤玛是个懂礼貌的自立的女 孩。她的妈妈染病去世,她开始时检测未发现埃博拉病毒,出院后不到一周却又出现典型的染病症状。在孩子亟需抚慰帮助的时候,中国护士刘丽英挺身上前,冒着 生命危险勇敢地拥抱着这个染病的孩子,鼓励她吃药,积极治疗,并最终痊愈出院,创造了埃博拉治疗成功的一个奇迹。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也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性关怀。而在异域他国,去救助那些原本与自己毫无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的人们,则更是一种崇 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这是从白求恩、柯棣华大夫延续至今的医务工作者一直秉承的一种基本准则。在险恶环境中救人,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作者善于艺术地描写我 国医疗队在救援过程中陆续遭遇的严重困难和极度威胁,因为水土不服和高强度工作等原因,多人发高烧生病,令人揪心。特别是陷入昏迷两天两夜、从死亡线上逃 生的指挥组组长刘文森,对他的一波三折的抢救过程,一方面凸显了主治大夫柏长青医术的高超,另一方面表现了援非抗埃的极度危险,深刻表现了中国医务人员身 上所具备的高度负责、忠诚使命、敢于牺牲、勇于奉献的伟大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这是一部鲜活的报告,是一部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得来的生动作品。中国医疗检测队肩负着几重神圣使命。他们要通过救助非洲兄弟,既为增进中非传统友 谊,向世界展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要积累抗击埃博拉的经验。为达此目标,医疗队的每个人几乎都克服了重重困难,顶住了极大压力,最终成功完成了 使命和任务。医疗队队长李进的誓言是“我一定把兄弟姐妹们都平安地带回来!”——他用自己坚韧的努力最终做到了。在中国第一批救援队离开塞拉利昂回国的时 候,塞方卡努院长诚恳地说:“我会想念你们的,还希望你们再来!”护士艾丽丝特意买了珍贵的苹果送给队员们。护理员、小伙子科罗马表示:自己以后一定要去 中国学习病毒学,因为中国人对我们特别好。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语表明,中国援非医疗队的使命确已圆满完成。他们不愧是一群友谊使者和爱心天使。《极度威胁》 的作者通过深入的采访,为读者奉献了一部生动可读、形象感人的纪实佳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