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活动 >> 文学活动 >> 正文

工业“智”造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制造2025解读》新书首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8月24日14:49 来源:中国作家网 王觅

  8月20日,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主办的“工业‘智’造高峰论坛——中国工业未来之路暨《中国制造2025解读》新书发布会”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召开。此次论坛邀请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王喜文,工业4.0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胡权,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神州数码首席科学家、神州数码智慧城市服务集团总裁谢耘,中国工业互联网+联盟秘书长、一线大数据联盟主要创始人李正海,中国智能制造百人会秘书长、北京智慧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明雷,北京兰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朱铎先等嘉宾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制造2025解读》   新书重磅面世

  在此次工业“智”造高峰论坛上同时举办了新书《中国制造2025解读》的发布会,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陈海娟出席并致辞。陈海娟副社长就《中国制造2025解读》一书出版的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一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保障。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来袭、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相继推出的时代背景,我国以《中国制造2025》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期行动纲领,意图应对新技术革命的洗礼、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端制造业跨越式发展,促进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蜕变。在这种背景下,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国内第一本全面解读《中国制造2025》的权威图书,可谓正当其时。

  此外,陈海娟副社长还详细介绍了《中国制造2025解读》一书的策划缘由和出版经过,并指出:机械工业出版社在63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服务国家科技进步与经济建设,此次与王喜文所长的合作可谓珠联璧合。

  《中国制造2025解读》一书详细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背景、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战略重点,并就规划明确的九大任务、十大领域、五大工程和八大政策进行了逐一分析,为相关领域的制造业企业从业者描绘了详细的产业环境与政策蓝图。

中美德国家战略   抢占制高点

  在此次工业“智”造高峰论坛上,云集了制造业领域的诸多权威专家,大家各抒己见,碰撞思想,交流观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王喜文发表了“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中国制造2025》”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在国际制造业竞争加剧、传统比较优势不复存在、新一轮工业革命酝酿爆发的复杂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重大的机遇。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唯一的选择是建设制造强国,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中国制造2025》即由此应运而生。

  《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旨在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已有的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结合在一起,在生产设备和设备之间、工人与设备之间的实现纵向集成,把制造系统的各元素联结起来,形成信息物理系统,实现相互协同、遥相呼应。由此,生产方式框从资源驱动转化为信息驱动,在信息驱动下,产品制造的过程将体现出智能制造的价值:包括科学编排生产工序、提升生产率、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调整资源使用、采用最节约能耗的方式。

  工业4.0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胡权则在题为“中美德工业4.0制高点争夺战”的演讲中提出,未来制造业的制高点是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目前美国和德国都意识到了CPS作为未来制造业技术核心的战略价值,美国NSF和DARPA对此已经进行了长达近10年的研究,形成了CPS-VO和AVM等先进制造业应用,德国在其国家制造业战略工业4.0体系中,直接把CPS作为核心技术。中国虽然意识到了CPS的重要性,但在《中国制造2025》中体现得并不明显。制造业发展的技术约束发生了较大改变,将导致企业经营的模式发生改变,也就是价值创造体系的改变,这体现为企业边界内的纵向集成、产业链上的端到端集成以及跨产业边界的横向集成,目前中美德实践的重点在纵向集成。除了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可能影响未来制造企业的,将主要是管理创新方面的要求,其中,战略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方面,都将因为商业模式的改变而做出巨大的改变,目前对企业家而言,战略管理的创新需求可能比较突出。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    解决实施路径

  来自神州数码的首席科学家谢耘则从“人工智能与信息文明”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一个国家,只有掌握了核心的技术与产品,拥有一批具有产业基础性核心技术与产品的企业,才能创造出日新月异的新服务与新模式。如果说工业技术通过可控的能源使用强化了人类在物质世界中的行为能力,从而完成了对农业社会的重构,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文明,那么信息技术将基于对信息的处理与传输,不仅将进一步提升我们在物质世界中的行为能力,更为本质和重要的是它正在创造出一个相对独立于物质世界、又与物质世界有着密切联系与相互交互作用的复杂的虚拟世界,从而使得我们的生存空间发生根本性的重构与扩张。

  一线大数据联盟主要创始人李正海在“工业企业智能制造实施路径”的演讲中详述了智能制造系统的实施路径。智能制造系统具备感知能力,可根据需求进行分析、推理、决策,实现更高的柔性。同时,智能制造系统必须具备学习能力、扩展能力,从而不断地优化创新。在构建智能制造系统时,核心是离散化、精细化、网络化、集成化、规模化,强调人机合成、人机交互,发挥彼此的优势。例如实施智能系统,购置软件就包括了大量的专家知识信息,而且智能制造一定是个动态过程,必须持续改进、不断创新。在实施策略方面有五个突破口,分别是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系统、生产组织和云平台。

德国智能制造与中国智能工厂

  中国智能制造百人会秘书长刘明雷在“智能制造与德国工业4.0见闻”的演讲中,介绍了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制造一体化的需求之下,智能制造已经不仅仅是基于生产技术或信息技术层面的单一概念,而是利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的基于智能化生产制造核心环节、以提供智能化服务为核心诉求的智能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生态体系。此外,刘明雷还分享了他在德国考察工业4.0时的见闻,并感慨:智能制造是一个复杂载体,融合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智能机器人、互联网+等众多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以智能化生产制造为核心环节、以提供智能化服务为核心诉求的智能(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生态体系。

  北京兰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朱铎先在“紧扣工业4.0,打造中国特色的智能工厂”的演讲中介绍了如何通过生产设备的互联互通(设备联网/数据采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决策支持,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的管理与控制,并详细介绍了“智能工厂”的典型案例——兰光创新。该企业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智能工厂的“六维智能理论”:智能计划排产、智能生产过程协同、智能设备互联互通、智能生产资源管控、智能质量过程控制、智能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既很好地符合德国智能工厂的定义,又与美国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理念相吻合。此外,朱铎先还分享了包括海尔模具、中信戴卡等知名企业是如何从信息化方面进行智能工厂建设的。(王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