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他是位舍身求法的人
吴天明导演曾说,人生苦短,倾尽全力,一辈子也只能做好一件事情——而这件事情对他来说就是拍电影,他去世之前还在看剧本。而如今,就在电影里一梦不醒了。前段时间,笔者的朋友圈有关吴天明先生及其遗作《百鸟朝凤》的刷屏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有电影院经理继续响应电影界大佬们的号召集体发声力挺《百鸟朝凤》 ;有的是评论界好友力邀同道以实际行动支持去电影院看《百鸟朝凤》 ;更多的是看完了影片的观众写下的感受,其中有不少人是哭着离开电影院的。但令人沮丧的是,更大数量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对吴天明及其遗作《百鸟朝凤》有点漠不关心,宁愿去电影院看完全不“养心”的《美国队长3 》 。可以说,在制片人方励先生下跪吁请电影院为《百鸟朝凤》多排片并且持续发酵成为一个文化热点乃至文化事件之后,电影业界乃至社会各界各个方面对吴天明先生的遗作更是力作《百鸟朝凤》也都尽了自己的努力甚至可以说是最大努力。
文艺片在电影市场上遇冷,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到底是创作层面、市场层面还是观众层面的问题?所有的问题是不是电影院经理不作为或者缺乏社会责任感造成的?一句话,我们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文艺片不受院线的青睐貌似是一个事实,但如果换位思考,把所有的责任乃至罪过都归咎于院线也不完全公平。愿意进电影院看文艺片的观众群体数量相对偏少,短时期内也无法彻底改变。毕竟,多年来当下中国电影市场主流观众群体尤其是一线城市的观众群体是看着好莱坞电影尤其是好莱坞大片长大的,好莱坞电影趣味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观众的电影欣赏和消费。
毫无疑问, 《百鸟朝凤》的艺术、美学价值,社会、思想价值,绝不仅仅是票房层面、市场层面所能体现的。笔者两年多前两次看过影片《百鸟朝凤》 ,深深为吴天明先生压抑太久不得不呐喊的呼声以及“虽九死而不悔”的精神所打动和感动。鲁迅先生曾经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指出:“中国一直都有埋头苦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可悲的是,包括鲁迅先生、吴天明先生那样舍身求法呐喊的人,得不到呐喊对象应有的呼应和响应。笔者一直认为,中国电影整体性存在的问题在更深层次意义上折射的是整个中国社会的问题,不能完全责怪电影本身,包括电影创作者、电影观众。但是,貌似中国电影人不该那么心安理得,中国电影观众也不该那么心安理得。一个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的中国,如果不能容纳几部像《百鸟朝凤》这样的影片,如何能够赢得他者的尊重和敬畏? 《百鸟朝凤》真的让中国电影人有点情何以堪!
提高中国电影的优质供给
在笔者看来,中国电影当务之急是要在深入研究电影结构性变化及其演变趋势的基础上,抓住有利时机推进中国电影的结构性调整和结构性优化。在顶层设计的前提下,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公司主体、社会参与的综合手段和方式实施全面差异化电影市场体系建设,推动特色化、差异化院线建设,推动电影院多样化、差异化经营,让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样式的电影都能有效对接自己的目标观众群体并且不断拓展,都能够得到健康有序、合理协调的发展,真正促成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局面的形成。全方位增强中国电影的创意能力、内容可持续生产能力、核心竞争能力,着力提高中国电影的品质,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保障中国电影的优质供给,减少无序、无效供给,实现“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有效、有序推进中国电影整体性上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变和转型。
要想全面推动中国电影差异化市场体系建设取得进展和成功,必须全面推进电影文化体系建设。从观影层面而言,需要在适应观众的同时有效引导、提升观众,尤其是要培养高素质观众群体,拓展能够欣赏不同类型电影的观众群体。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与市场的关系是最紧密、最复杂的,可变性也是最强的。其实,电影与市场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成是电影与观众的关系,而电影与观众的关系问题是电影美学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电影作为一种科技化艺术、工业化艺术、大众化艺术、故事化艺术,在最大层面上受到观众的制约。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电影市场,就有什么样的电影创作、电影作品。要有效清除电影市场的结构性障碍,必须首先改善观众的结构、观众的品位、观众的消费。所有这些,都必须从战略层面思考和布局,全面推进电影文化体系建设,有效引导观众欣赏和消费,让包括年轻观众群体在内的主流观众群体摆脱简单的轻松娱乐心态,摆脱简单的非理性消费、粉丝消费,引导他们更加理性和多元化消费,能够主动性欣赏和接受多品种、多样化、多类型的电影,尤其是要培养出足够量的能够欣赏包括《百鸟朝凤》在内的文艺电影的高端观影群体,这样电影市场才能更加细化,不同类型的电影都能够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空间。唯有如此,中国电影市场才能真正进入一个多元又健康的“黄金时代” ,在创造高票房的同时,也能够赢得更多的口碑和尊重。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电影整体性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不仅要有经济指标、票房指标,更要有文化指标、精神指标、美学指标。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容量和空间的不断拓展,随着差异化电影市场体系的有效推进,能够欣赏不同类型电影的观众群体正在不断扩大,高端观众群体也正在逐步集聚,为中国特色的差异化院线、艺术院线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可能性。从《百鸟朝凤》最终的市场表现,以及《刺客聂隐娘》 《山河故人》 《十二公民》 《喜马拉雅天梯》等影片的市场表现来看,包括年轻观众群体在内的主流电影观众群体似乎也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走向自我调整乃至“自我救赎” ,尽管是很初步也很艰难,甚至有可能出现反复和波折,但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线“曙光” 。事实上,差异化现象在电影界不仅仅是存在的,而且也是普遍的,这也是差异化电影市场体系建设最终可以取得成功的群众基础、市场基础。
文艺片是电影市场的有效补充
《百鸟朝凤》成为电影业界的一个热点文化事件引发了电影界对艺术电影的极大关注乃至激烈讨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使是在艺术电影极度发达的国家,如很多中国电影人羡慕嫉妒的法国,艺术电影的放映也只是电影市场的“有效的补充”而不能取代主流电影市场。我们要理性、清醒地认识到,电影是一种大众文化,需要满足更大观众群体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情感需求。同时,电影市场主渠道必须是满足大众性的文化需求而不是小众性的文化需求。也就是说,主流商业院线是主渠道,差异化、多样化是有效的补充。我们固然要尽一切可能为文艺片创造差异化、多样化的市场出口,但我们需要更多可以获得高票房的电影去抗衡、抵御好莱坞电影,有效巩固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须知,一切好莱坞都不是纸老虎。
尽管中国电影近几年在市场层面、票房层面,尤其是有效巩固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层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而且中国电影整体性市场规模的有效扩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电影的地理版图,以至于有人说今后世界电影将会成为中美两个电影大国的博弈,但我们自己必须清醒,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水平、集约化、产业链、技术支撑和保障、综合竞争力特别是海外竞争力等等方面与好莱坞电影相比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不少短板也不是在短时期内可以弥补的。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是,当中国电影圈都在关注已经成为电影事件乃至文化事件的《百鸟朝凤》时,以《美国队长3 》及其稍后一点的《魔兽》为代表的美国好莱坞电影正在大幅度地攻占我们的电影市场。笔者一直呼吁建设差异化、多样化的电影市场体系,但前提首先是有效守住、巩固电影市场,否则我们不断持续增加的电影院和银幕就有可能成为好莱坞电影的“票仓”甚至是“提款机” 。如果我们的主流电影市场都拱手让给好莱坞电影,那么差异化、多样化的电影市场体系也就无从谈起,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毕竟,用偏小众的文艺片去抗衡好莱坞电影,其结局是不言而喻的。
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时刻,电影人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包括《百鸟朝凤》在内的电影作品,把握文艺尤其是电影发展的前进方向,建立起科学评价体系、手段和标准。
饶曙光(中国影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