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凤凰涅槃会有时——评影片《百鸟朝凤》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11日10:31 来源:中国作家网 许 波

  唢呐作为知名的中国传统乐器,音色明亮,音域宽广,音调变化多端。在中国的乡村,曾几何时,吹唢呐既是红白喜事婚丧嫁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也是田间地头休息时的一种娱乐方式,唢呐艺人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与尊敬。在八百里秦川的无双镇,吹唢呐绝不止于娱乐,而被赋予了更深的意味,成为对逝者的一 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百鸟朝凤”这支高难度的唢呐曲子,也只有领军的唢 呐高手才能胜任。整个无双镇,只有四方闻名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爷能吹“百鸟朝凤”。已故知名导演吴天明的电影遗作《百鸟朝凤》,为观众讲述的便是关于吹唢呐 这一民间技艺的传承与在当下困境中坚守的故事。

  影片按内容基本可以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讲述了年幼稚嫩的游天鸣拜焦三爷为师学艺,历经磨难,凭借坚定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最终得到了焦三爷的 认可,继承了师傅衣钵,学会了“百鸟朝凤”;下半部分则讲述了十余年后,游天鸣作为新一代吹唢呐的领军人以及他所带领的游家班在时代大潮巨变下的困境和无 奈。影片上半部分着重讲传承,下半部分则着重在坚守,而贯穿全片的则是浓浓的情、爱和责任。影片中自称匠人的焦三爷不但技艺高超,更是德高望重,他对接班 人的考察不仅看天赋、努力,更看重道德修养。他之所以选择游天鸣,而放弃天赋更高、技艺更好的蓝玉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正是看重了游天鸣的德行,就如他所 言,是见到游天鸣“在搀扶摔倒在地的父亲时眼中流下的泪水才决定留下他的”,从中凸显出德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影片以大量的细节将师徒情、 父子情、朋友情展现在银幕上,而其中最大的情感是对吹唢呐这一技艺的深爱与责任。影片中,焦三爷把自个儿学徒时的第一把唢呐传给了天明,他说:“咱们唢呐 也是匠活儿,是匠活儿,就得有人把责任负起来。” 天鸣从师傅手中接过唢呐时,师傅告诫他“唢呐离口不离手”是这个行当的规矩;天鸣在被师傅选为接班人那天答应过师傅,“他会把无双镇的唢呐担起来、传下 去”。因了对吹唢呐的深厚情感和爱,因了对师傅的承诺和对“事业”的责任与坚守,在社会转型巨变、现实严苛、吹唢呐这个行业已然不能保证基本生活的环境 下,面对亲人、朋友、师兄弟们另谋生计的劝说和嗔怪,每次天鸣都是平静地回答:“我给师傅发过誓的。”他并不作辩白、解释,旁人也都不再说话了。是啊,虽 然焦三爷们老了、没了,但“匠人”的精、气、神还在,“匠人”的魂儿还在,匠心匠德还深深植根在中华大地上,成为支撑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脊梁。

  影片《百鸟朝凤》延续了吴天明导演一贯的现实主义风格。那三秦大地上巍峨粗犷的黄土高坡,那略显破败却颇具地方特色的村镇,那浓缩着千年文化积 淀的民俗礼仪、婚丧嫁娶,那金色的麦田和绿油油的菜地……使得影片散发出一股久违了的挥之不去的厚重的乡土气息。影片所讲述的,也是属于普通老百姓朴实无 华的故事,是每一个中国人近二三十年间的所闻所见所感所思所想,却又极具真实地展现出了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所陷入的窘境,同时也呈现出了身为文化传承者们 所面临的困局与无奈。影片在艺术表现上质朴真挚,细腻自然。当小天鸣被师傅要求用一根长长的芦苇杆从河里吸出水以锻炼他的气力时,在或远或近的画面变换 中,弯身吸水的少年与清澈的河水映现出的孩子的身影一实一虚,交相辉映,不禁使人遐想,古往今来,有多少虔诚用功的孩子的努力,才能将那美妙的乐曲流传至 今。一年又一年的草丰水茂,一代又一代的坚守传承,中华文化才能绵延至今,这不多的镜头、画面之中,无疑蕴藏着无尽的深意。当游天鸣第一次用芦苇杆吸上了 水,似有些不信,将嘴里的水吐在张开的小手上,脸上随即绽开了笑容,狂乱地向师傅家跑去,画面穿插出现鱼儿在池塘中跳跃,鸟儿在空中飞翔,寄情于景、情景 交融,孩子快乐的心情跃然于银幕之上。影片中,焦三爷拖着病体最后一次吹“百鸟朝凤”,先是一缕鲜血从唢呐孔中渗出,滴落在地,随即一大口鲜血吐出。但焦 三爷并没有倒下,他将唢呐交给了天鸣,自己则擂起了大鼓。画面中,他的眼神坚定而自信。天鸣在师傅的注视下接过师傅的唢呐,师徒二人共同完成了“百鸟朝 凤”的绝唱,这是焦三爷对徒弟、对唢呐、对自己毕生心血与所爱的最后一次注视。他知道是生命已然融入到了唢呐之中,也将随着唢呐的延续而生生不息。唢呐已 经沁入到他的骨子里了,正像他所说的“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体现出他对这门艺术的深情,对这门艺术的在意。影片中这种饱含深意的镜头 和画面比比皆是,凸显出吴天明导演所坚持的、与《人生》《老井》《变脸》等影片一脉相承、极具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深化现实主义的电影发展道路。而 这也正是中国当下电影创作所欠缺和亟待加强的。

  影片《百鸟朝凤》就故事层面看是表现吹唢呐这一民间艺术的,但就其本质看,思考的是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问题。影片凝聚着吴天 明对人生、对世界、对文化、对电影的感悟和认知,以及对现实中普通人的细致关怀。全片透着一股苍凉感,散发着一种凄凉的味道。影片结尾处,游天鸣独自伫立 在焦三爷的坟前,用那把泣血的唢呐吹出“百鸟朝凤”。恍惚中,仿佛焦三爷就坐在半空中仔细地聆听。临近曲终,焦三爷从太师椅上站起身,头也不回地缓缓消失 在唢呐的乐音中……这组画面将传统文化的美与妙、哀与殇、荣与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也将吴天明的忧思显现了出来。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有游天鸣 在,有吴天明在,有数不胜数的关心、呵护中华文化的人在,传统文化必将经过现代化的洗礼,如凤凰浴火般,涅槃重生,光耀千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