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一个属于全人类的“真爱”故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11日10:16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张雪娇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一位母亲,提起她大家都会亲切地喊她妈妈。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她除了自己亲生的9个儿女,还含辛茹苦地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个孤儿。

  她因此被评为了“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她便是青河县青河镇居民阿尼帕·阿力马洪。

  这就是获得无数好评的电影《真爱》的拍摄蓝本。

  5月8日正值母亲节,由天山电视制片厂摄制、出品的影片《真爱》剧组受邀参加第二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前夕,《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和主演们,听他们讲述了《真爱》背后的故事。

  坚定拍摄决心

  自从阿尼帕被评为“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她的事迹便广为流传,许多电视剧、电影剧组都想将她的事例拍摄出来,她都拒绝了,直到遇到了西尔扎提。

  “新疆党委宣传部第一次找我,想让我以此为蓝本拍一部电影时,我也是拒绝的。”西尔扎提向记者说道:“电影圈里的人都知道,拍摄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是很难的,而且阿尼帕妈妈的事迹已经家喻户晓了,加上还有演员的语言问题等,拍摄起来肯定是非常难的。”

  当新疆党委宣传部第二次找到西尔扎提时,他决定先见一下阿尼帕再决定。

  出乎意料的是,当西尔扎提见到阿尼帕,向她表达出想要以她的事迹拍部电影时,阿尼帕直接拒绝了。

  “阿尼帕说现在这些孩子已经长大了,媒体每次的报道都会把那段历史摆在他们面前。‘我不想得到太多的宣传,其实我也没有做什么伟大的事情,我只是在他们没饭吃和没衣服穿的时候,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食物和衣服,这也只是做了一位普通母亲该做的事情。’”西尔扎提回忆道。

  “做了一位普通母亲该做的事情”,正是这句话打消了西尔扎提心中对于多语言和文化差异的疑虑,同时也坚定了他要拍这部电影的信心。

  “在与阿尼帕的交流中,她说的最多的话是‘我就是个普通的母亲’。然而,这不就是我们可以传递给观众、启迪大家内心最柔软的那大爱吗?”西尔扎提当时就决定了,一定要拍这部电影,并告诉阿尼帕,他会力争还原事情的本真,从而向社会传递这种大爱。“可喜的是,阿尼帕妈妈答应了。”

  用大爱传递正能量

  我们从影片中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为给一家20多口人做饭,阿尼帕专门买了一口直径1.2米的铁锅,即便这样,做一锅饭一个人分不了一碗,锅就见底了……

  还有这样的镜头:阿尼帕做好饭后,先把一个个孩子的饭装好分下去,然后就离锅远远的,一碗稀稀的奶茶,撒一把麦粒就是她的一顿饭……

  影片中,阿尼帕生病,无力照顾19个孩子,想要将5个孩子暂时送到亲戚家时,小女儿哭着说:“以后我每天只吃一顿饭,一次只吃半碗,行不?”短短一句台词,便把家里当时的困境展露无遗。

  影片中大爱无言还表现在,即便如此困难,甚至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阿尼帕夫妇的目标还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吃饱,还要让孩子们有学上。

  导演在电影拍摄中,给了一盏台灯一个特写,由于家里用不起电灯,阿尼帕就用破棉絮搓成条,做成小油灯,19个孩子们就围绕在一盏盏小油灯下读书学习。

  影片中高潮的地方,是关于取舍的抉择。有一个场景是,阿尼帕的亲生儿子阿尔曼和孤儿王云辉因为一双鞋打了起来,最终阿尼帕把鞋子给了王云辉,这也引发了观众的思考。西尔扎提说:“如果只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就会顾着自己的亲生儿子,而她的爱已经超越了普通的母爱,是一种社会大爱。”

  呈现真实环境

  影片从头至尾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因为西尔扎提知道,“只有为观众呈现出当时的真实环境,大家才会知道在那样的生活条件下,一个家庭抚养19个孩子是什么样的情景。”西尔扎提说。

  确定拍摄的那一刻,西尔扎提就知道这部影片不好拍。“按计划电影要在2014年5月赶制出来,而确定拍摄时,已经是2013年9月了。要在八九个月的时间里,将四季的变换拍摄出来,并非易事,而且对于这部影片来说,又必须要用很多真实的场景,才能让观众深入其中,感觉到在那种艰难环境中,超越一切的真爱是多么伟大。”

  对于暴风雪或者火灾的场景,为了安全起见,很多剧组会选择人工降雪和火灾特效。但是,“这部影片都是实地真实拍摄,光是火灾那场戏,我就冲进去了三回。因为导演说,只有真实的效果,才能让观众感受到真实的情况。”在影片中扮演父亲角色的拜合提亚尔·艾则孜告诉记者。

  同样,关于场景,让大家后怕的还有那场暴风雪来临时的拍摄。“正要拍暴风雪那场戏时,天气忽变,突然刮起了旋风,下起了暴雪,一瞬间也想过后退,后来还是决定迎风而上,完成这场自然状态下的拍摄。”西尔扎提向记者描述着那场暴风雪。

  去过新疆的人们都知道,那里冬天暴风雪来临时,旋风是很大的,瞬间就会将道路封锁,而此区域的人和车也将埋没在下边。“拍摄一完成,所有人都往后跑,那时雪太大,已经相互看不见人了,后来我们开着车一遍遍的寻找,万幸的是大家都平安,但是拍摄时的那头牛,到最后也没有找到。”西尔扎提向记者坦言:“现在想想,还是有些后怕的。”

  以真情获得认可

  在电影市场日渐火爆、商业大片攫取观众眼球的当下,《真爱》凭借真实的人物事例、真情实感的表达,完成了从感动中国的人物到感动观众的电影的转换。

  通过一个个镜头将人物细节和氛围展现出来,从人性的深度、最本真的爱出发,向观众展示出大爱情怀。《真爱》也因此获得了国内国际的一致好评。

  据西尔扎提介绍,《真爱》上映以来,先后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颁发的“中国最具传播力突出贡献奖”等国内奖项,又在俄罗斯、印度、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映、获奖。特别是在今年美国举办的第十三届世界民族电影节上,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部参赛电影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电影节最高奖项——评委会最佳影片大奖。

  提起获得的奖项,西尔扎提说得最多的是颁奖后观众的热情。“让我们记忆深刻的,是在俄罗斯第七届国际电影节上,颁奖礼快要结束时,一位50多岁的老人一下子就跪在了孔都孜扎依·塔西(剧中饰演阿尼帕)面前,哭着喊着妈妈,我们赶紧把他扶起来,后来知道是因为他的妈妈已经去世了,这部影片让他想起了他的妈妈。”

  正如西尔扎提在第十三届世界民族电影节领奖时所说:“现在没有人认为,《真爱》是一个维吾尔族或者一个中国的故事,而是把它看作是全人类的故事。这个是主创人员、艺术家们通过真心实意来呈现出的一个真实故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