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孙悟空:一个筋斗翻出现代IP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21日09:47 来源:解放日报 翁敏华

  ■现代IP电影之所以这样青睐孙悟空西游故事,实在因为小说《西游记》是一座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在孙悟空身上可以窥探出几位中华神话人物的影子,IP电影的笔触似乎还没有伸到孙悟空的渊源上做文章,亟待开拓,和这一形象有所联系的大禹治水的顽强精神与蚩尤的勇气,都是当今的稀缺,都可以被开发表现。

  ■孙悟空形象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再加上神的本领,即超自然属性,三者之间拥有很大的张力,包含着神话、武侠、情感种种元素,为IP电影的未来开发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中国古代小说《西游记》里走出来的猴儿孙悟空,走到今年这个丙申猴年,简直是撞了大运。先是由内地与香港联手推出3D  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成为春节期间许多国家几乎同步上映的一部大片,郭富城饰演的孙猴子、巩俐饰演的白骨精,让全球华人在丙申新年前后大呼过瘾。据说这只是个开始,后面的西游影片还有一大群等着上映,什么《大话西游3》、《大唐玄奘》、《西游伏妖篇》、《敢问路在何方》,甚至还将有《悟空传》问世。看到这样的热闹劲儿,禁不住想唱上一句:“猴儿为什么这样红?”

  当然,这中华第一“猴”,并不是今年突然走红,只是今年恰逢猴年,让悟空戏乃至西游戏扎了堆而已。前些年孙猴儿就被好莱坞盯上过,拍成了《功夫之王》,由李连杰扮演孙悟空。日本则有动画片《最游记》。国内更不用说了,自1986年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后,又有过不少新版、动画版问世,后现代的片目则首推周星驰的《大话西游》。近年,西游电影多成国内贺岁片之领头,有甄子丹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动画片《大圣归来》等。

  猴年,孙悟空形象铺天盖地,除却银幕,贴在门上当了“门神”,捧孩子们手里叫做“公仔”,竟与迪士尼卡通搭上了关系,今后的前程如何不看好?“中国的神猴”孙悟空如今是世界名猴,直与唐老鸭、米老鼠齐名;他的难兄难弟猪八戒,则堪与麦兜媲美。

  猴儿为什么这样红,自然首先是因为人家人缘好,有群众基础。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就拿四大名著而言,不理解《红楼梦》的国人有的是,也有人不喜欢《三国演义》或《水浒传》的,然还很少听说谁认为《西游记》不是老少咸宜的。现如今这个IP时代,讲求“粉丝足量”,孙悟空的粉丝可谓无穷大。这大概正是孙悟空乃至西游故事不断被超级IP开发的主要原因。

  现代IP电影之所以这样青睐孙悟空西游故事,实在因为小说《西游记》是一座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在世人的心目中,孙悟空勇敢、坚强、有韧劲,有责任心,不怕困难,锲而不舍,在困难面前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且具有幽默感,会讲笑话,擅长逗人乐。在当今银幕推崇“搞笑”的风尚中,自然大受欢迎。孙悟空是力量的象征,也是智慧的象征,还有很强的使命感。他是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里虚构的一个人物形象,但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窥探出几位中华神话人物的影子。其一,是上古的治水英雄大禹。中国神话里有一个大禹变熊的故事,说他的妻子“涂山氏化作石”,大禹朝她喊:“归我子!”然后“石破北方而启生”,他们的孩子启,就像孙悟空那样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了。孙悟空与大禹有一定的承袭关系,东海龙王就曾告诉他金箍棒的来历: “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另一位神话人物是蚩尤。小说里说孙悟空是“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蚩尤也是铜头铁额,《太平御览》 里记载“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大禹这个神话人物身上的责任心,锲而不舍不惧困难的精神,在孙悟空身上有所继承,而蚩尤特会打仗,炎帝与黄帝逐鹿中原时全靠蚩尤上前线拼杀,最后蚩尤虽然败了,但连黄帝都佩服他、敬重他,画他的像挂在墙壁上当战神供奉。孙悟空也有点像蚩尤,很会打仗,不但善于小打小闹,也有战略眼光,连大的战略布局也能构想得不差。从神话传说的文化传承上看,孙悟空并不是无中生有的。

  现代IP电影的笔触似乎还没有伸到孙悟空的渊源上做文章,这一点有待开拓,且大有意义。大禹治水的顽强精神与蚩尤的勇气,都是当今的稀缺。

  孙悟空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那块石头,“三丈六尺五寸高”对应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二丈四尺围圆”对应着二十四个节气。作者对于孙悟空,是作为自然之子来塑造的,小说中菩提祖师就说过:“这厮果真是天地生成的。”这一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悟空出世,还体现了民间“石崇拜”。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岩石首先是生殖力的象征。其例证,除了上述大禹之子启,还可举《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他衔玉而生,石之美者曰玉,且这块玉石上还有“莫失莫忘”字样,故《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据此,贾宝玉与孙悟空在“石崇拜”的内在传统中,倒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对。同时,石头还是保护力的象征,民间认为它能辟邪,比如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见的“泰山石敢当”,贾宝玉若是失了脖子上的那块“通灵宝玉”,便立即会失魂落魄甚至有生命之虞。石头又象征着道德力,我们在旅游景点每每能看到贞女石、望夫石,就是以石头为号召。民间崇拜石头,姓石者有之,给自己的孩子起小名石柱者有之,外号小石头者有之,都是希望他生命力强大,坚强不屈,持之以恒。我们古代文化中的这一点“基因”,在IP电影里倒表现得挺充分,每每是飞沙走石,乱石崩云,若能进一步了解它的内在理念,则一定会表现得更深邃和广阔。

  西游故事里还包蕴有许多民间习俗。孙悟空先叫“石猴”,又美其名曰“美猴王”,一直到师傅给起个正式的名字“孙悟空”,体现了中国人的起名习俗:先由家里起乳名,石头啊、铁柱啊、狗蛋啊什么的,越贱、越实越好(唐僧乳名“江流”,因为他是江上飘来的);开始读书、学艺,由老师、师傅起大名。大名之外,还可以有“诨名”:孙行者。还可以有字、号。悟空自己起的“齐天大圣”,只能看做号。

  我们知道,孙悟空形象的塑造是三结合的,首先是只毛猴子,雷公脸,尖嘴猴腮,红屁股,身材瘦小,尾巴在身后,即猴子的外形,属于自然属性;加上人的习性,此为人性及社会属性;再加上神的本领,即超自然属性。三者之间,拥有很大的张力,包含着神话、武侠、情感种种元素,因此为IP电影的开发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这一活泼泼的猴儿,与八戒、唐僧、沙僧在一起,其外形与内蕴的大不同构成的戏剧性反差,也是IP电影大显身手的好地方。人的天性都是追求自由的,而人类社会又必须有社会秩序,人们在朝九晚五的工作“束缚”后,跟着孙悟空去大闹一场天宫,不会不令自己的身心得到解放。这恐怕就是文艺作品的“代偿”功能了。

  2007年,中日韩三国合作,推出过一部儿童歌舞剧《天之键》,巡演于三国少儿观众中。它呼吁三个国家的未来接班人,重视环境保护这一人类共同面临的大难题。主角是孙悟空,他带领日本孩子榆一、韩国孩子金山、中国女孩小红,一同与白衣恶魔作斗争,保卫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剧本的寓意是:国与国之间的团结合作,是共同做好环境保护的关“键”,“天之键”。该剧以歌舞音乐为主,其中鼓、舞、歌分别由韩、日、中演员担任,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音乐表现,突破了语言的障碍。“今日欢呼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此“妖雾”,即指雾霾。这一舞台剧,我觉得也是IP电影可以利用的好资源。

  胡适先生早就说过:《西游记》“是世界的一部绝大神话小说”。如今,孙悟空一个筋斗翻出中国神话的现代IP,这是古老小说对当代、对世界做出的贡献。孙悟空魅力无穷,有七十二变。人们喜欢看他变来变去。在一百余年的中国电影里,有多少演员扮演过孙悟空啊,可人们还是乐此不疲。

  IP电影,今后就看你的了!你就大显身手吧!

  (作者为上海谢晋影视艺术学院教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