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布衣元帅”的崇高风骨——看电影《三打三捷》有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03日09:42 来源:解放军报 周 鑫

  3月24日,电影《三打三捷》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首映,这是一部讲述徐向前元帅故事的电影。怀着对徐向前元帅革命历程的好奇和累累战功的敬仰,我观看了影片,看后感触良多。

  影片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山西,取得临汾、晋中、太原等战役的重大胜利为背景,讲述时任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的徐向前元帅,与时任山西省政府主席的阎锡山等人斗智斗勇的精彩历史事件,展现了徐向前同志坚定的革命信仰、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影片同时还穿插了徐向前的部分家庭生活和情感细节,表现了徐向前英雄柔情的另一面,使人物更加立体和丰满。

  片中多次对徐向前和阎锡山两人老乡、亲戚、师生的特殊关系进行了阐述和交待。细查历史,即可得知:徐向前是五台永安村人,阎锡山是五台河边村(今属定襄)人,两村隔河相望,两家沾亲带故,徐向前还是阎锡山创办的省立国民师范的学生,故又有“师生情分”。片中,阎锡山查实对手是徐向前后不禁感慨:“我和我这个小老乡,到底是个甚缘分!”

  两位沾亲带故的老乡战场上兵戎相见,在智谋交锋、行事作风、信仰追求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交锋和对比,极大地增添了影片的故事性和吸引力。

  解放战争期间,徐向前从1947年中旬开始,带领这支部队,在山西连续打出了精彩纷呈的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和太原战役,影片故名“三打三捷”,打得阎锡山节节败退,最终攻下整个山西,结束了阎锡山对山西长达38年的统治。

  攻打晋中时,担负任务的第八纵队为赶在敌人到达之前设好埋伏圈,连夜行军,战士们疲惫不堪,不少人困劲上来了,一边走一边打瞌睡,见此情况,各级指挥员不断催促“打起精神来,快速前进”,但仍有人因疲惫过度,倒地睡着了,只能靠灌水来叫醒。见此情况,纵队司令员王新亭只得请示徐向前,“首长,部队太疲惫,请求休息两小时”,正在输液的徐向前则坚定地回答,“不行,一分钟也不能耽误。”徐向前戎马一生,是一位知兵、爱兵的将领,但他的爱是大爱,是辩证的爱,在他看来,能打胜仗才是对战士的最大关爱。试想,如果因休息耽误行军,就会失去先机打了败仗,如果把战士的生命都丢了,又何来爱护可言呢。

  这个道理引申到今天,对带兵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带兵人既要爱护战士,又要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要求,这两方面是辩证统一的。真正的爱兵,不仅是提高伙食标准和住宿环境,更重要的是,要真抓实训,帮助他们提升综合素质、增强打赢能力,确保在将来发生的战争中能够“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太原战役前夕,为使人民免遭战火涂炭,徐向前请董老(阎锡山的启蒙老师)出面游说阎锡山,其间徐向前谈到,抗日战争期间,阎锡山曾在他身上“动心思”,许以“如果跟着他干,晋绥军的军务统统交付”的高官厚禄。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作为军阀,阎锡山哪里理解徐向前为国为民的胸怀和坚定的革命信仰。

  该片结尾可谓是点睛之笔,在攻克太原之后,两位姐姐闻讯前来看望徐向前。其间,有两人以老乡的身份前来借汽车,想拉货做生意,徐向前当即回绝,“告诉他们,不借,汽车是国家的,汽油是人民血汗换来的……以后因为私事找我的,一律不见。”二姐告诉他,不少五台老乡都说,“那徐向前呀,可是不近人情。”相比于阎锡山“学会五台话,就把洋刀挎”的狭隘的“老乡主义”,徐向前所代表的共产党人的清风正气顿时凸显。

  “我这二十年来,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不就是为了改造社会、救国救民,建立新中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吗。”通观影片,徐向前多是捂着胸口、忍受疼痛指挥作战,身边还随时备了一副担架,他为了人民的解放,对生命也无所惜。并且,即便位高、功高,亦不自傲、不自恃,仍然对同志温暖如春,对群众感情深厚,所以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布衣元帅”“担架上的战神”。

  一直以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都是部队抓好党史军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素材,《三打三捷》作为“共和国名将系列”的又一部力作,在创作上继续秉持注重史实的真实性,是一部“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可圈可点的作品。影片热情地讴歌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其价值有待更多观众发现和推崇。

  上图:电影《三打三捷》剧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