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走向更宽广的战争图景和心灵空间——2015年度国产军旅电影综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30日09:05 来源:中国作家网 朱寒汛
电影《百团大战》电影《百团大战》

  2015年是中国电影110周年,也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军旅电影在使命感召和万众期待下,定格了或许 称不上宏大精微却是鲜明有力的银幕记忆。与以往相比,这些影片类型、题材更为宽泛,风格、基调更加多元,一方面保持了较高的艺术品格和审美姿态,为新世纪 军旅电影探索了别样路径;另一方面在不同向度给我们带来了感动、思索和新意,成为中国梦强军梦艺术表达的重要组成。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

  在众多抗战影视作品中,电影《百团大战》颇为瞩目。该片将抗日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搬上银幕,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领域的又一次正 面强攻。影片采取“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叙事策略,从3000多个大小战场、数千次作战中,选取娘子关、西营坞、关家垴、黄崖洞等代表性战斗进行聚焦, 分别展现破袭战、铁道战、坑道战等战斗形式,叙事层次清晰,既有八路军指挥部的真实决策,也再现了战壕中的真实战斗,呈现出一幅气势雄浑的战争画卷。在主 要人物塑造方面,彭德怀刚毅沉默、爆发力强,左权沉稳绵密,二者形成鲜明对比而又相得益彰。影片有意识地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需要、全中国战场对一场 大胜的需要、八路军根据地冲破侵华日军“囚笼”政策的需要、中国军民血战到底的信念等几个层面阐释了百团大战的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 用。可以说,《百团大战》以悲怆的影像风格、宏大的战场书写、细腻的英雄造像,为中国人民纪念抗战、缅怀英烈,铭记历史、警示未来贡献了一层厚重的银幕底 色。

  《开罗宣言》采取了类似《建国大业》的多人物、多线索并行推进的叙事框架,除了从宏观的国际视野展现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蒋介石等围绕“开 罗宣言”进行磋商的具体过程,还以一组谍战人物的行动轨迹作为叙事牵引,使得该片视角更为恢弘,胸襟也更为包容,在呈现宏大格局的同时不忘探寻人性深处的 波澜,在审视战争历史的同时唤醒对和平的讴歌、对生命的礼赞。该片的新意还在于,揭示出理性的力量和正义的良知,是一个民族从巨大屈辱中奋发崛起的重要精 神资源,也是整个人类在广阔历史中互相尊重、共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显而易见,《百团大战》和《开罗宣言》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领域,承载着以往经典影片带来的创新压力,努力地探索叙事模式和拍摄手法,以及易于让观众接受的商业元素,均有可喜进步。

  类型片

  2014年末杀入贺岁档的《智取威虎山》公映之后迅速成为现象级影片,收官票房突破8亿元。该片的成功依靠但绝不依赖3D和CG技术表征的高端 工业与技术手段。在文本上,影片既保持原作的原汁原味,又作了创新性的改编,很好地传递了经典的温度;在场面调度上,不仅有《新龙门客栈》式的武侠语言, 也有对黑泽明《七武士》等经典的精到借鉴,更有华丽却并不铺排的战争场景,特别是战斗过程注重“动机—动作—结果”三点一线,引人入胜而干净利落;在人物 设置上,主人公杨子荣粗犷练达、亦正亦邪,展示得多而告诉得少,显得格外酣畅淋漓;在叙事策略上,通过当下与历史的时空呼应,拉近了观众的审美距离,表现 出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取向的呼唤和共鸣。

  《战狼》是继《冲出亚马逊》之后的又一部优秀军事动作片,许多段落既酷且“燃”,视觉冲击力强,扣人心弦的格斗场景、近乎剽悍的武器展示和交火 场面,令人热血沸腾。主人公冷锋与布鲁斯·威利斯式的好莱坞动作英雄有相似之处:起点颇低,有性格障碍及缺陷,在痛苦中开始故事,在压力中逐渐转变,在生 死时刻奋起,最终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同时也实现自我的救赎和升华。影片还充分体现出当代青年军人的血性和情怀,人物设置上清楚看出主创对中国军旅电影的 勇敢突破。同时,该片定位清晰、卖点明确、有的放矢,在宣传发行方面的经验亦值得同行借鉴。

  由俄罗斯电影巨匠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监制、董亚春执导的《战火中的芭蕾》以镜头语言和文艺情怀取胜,如诗如画、如泣如诉的长镜头铺陈和自然景观 舒展,让人联想到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黄金时代,也让人想到叶大鹰导演和他的《红樱桃》。这部反法西斯题材影片讴歌了中俄两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 情谊,展现了芭蕾艺术的纤弱柔美和黑土地人民的善良质朴,既是一曲普世人性的凄美挽歌,又是一篇对侵略暴行的血泪控诉。此外,“共和国名将”系列战争影片 《诱狼》、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片《相伴库里申科》等,在叙事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这几部类型片的出现,不仅弘扬了军旅影片应有的凛然正气和铁血激情,一扫大银幕上一派嬉笑打闹的纯娱乐氛围,也为主旋律作品争得了应有的荣誉,探索出几条或商业或文艺的路径,开拓了一些宝贵的想象空间,更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纪录影片

  2015年有三部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的纪录影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胜利大阅兵》是八一电影制片厂 拍摄的以9·3胜利日阅兵式为主题的影片,该片以士兵情感和军人思维,逐一捕捉严整的军容、潇洒的动作,展现出军人特有的力量美和自豪感。在技术手段上大 量使用快速定焦、蒙太奇、推进等手段,全方位记录了阅兵式的大气磅礴和振奋人心。如果在主题构思和思维深度层面有所拓展和延伸,该片还将迈上更高台阶。 《燃烧的影像》是中国电影资料馆对500余部馆藏的抗战纪录影片进行数字化扫描和整理,从284部影片中剪辑完成的文献纪录片。影片以全景式风格展现出全 民抗战的历史真实,留下了一份珍贵的、余温尚存的历史标本,并触碰到许多令人震撼不已的中国精神。《根据地》以实录和口述的方式,保持了一种纯粹的平民视 角,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留下了一份充满感情与传奇色彩的历史注脚。

  总体看,2015年度的中国军旅电影,呈现出恢弘和多元的样貌,在许多向度上都有长足进步。同时,我们也留意到一些值得探究之处。2015年中 国电影票房总量突破440亿,比2014年增长48.7%,创“十二五”以来最高年度增幅,其中国产影片票房占比61.58%。在军旅电影领域,尽管有 《智取威虎山》《百团大战》《战狼》等取得了不俗票房和良好口碑的影片,但有血性有温度、讲述强军“风花雪月”的军旅电影,尤其是聚焦当代现实的作品,在 数量上与20年前相比有所萎缩,与其应有的地位尚不相符。

  首先,观察世界影坛,2015年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索尔之子》《缄默的迷宫》《小男孩》《暗杀》《开战日》等影片,要么直接取材于反法西斯 战争战场、要么有着浓厚的战争背景或况味,但它们重点似乎不再是史诗性的全景展现、某种情绪的宣泄,而更关注于个体命运的曲折、民族根性的反思、人类生存 的困境、儿童梦境的寓言等。反观中国军旅电影,在表现对象的广度和深耕细作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其次,在文本和叙事层面,以故事和情节性来说,众多影片都有了明显进步。但一些影片重要情节之间的联系往往不够绵密、衔接不够顺畅、人物的内心 体验和余韵还有待打通。归根结底,依旧是主创对自己创造的世界信心不足,总结和抽离能力受限,在宏大叙事的战争电影传统裹挟下强行推进,以至难以将其更好 地融化和整合。同时,将此不足一概归为主旋律影片叙事模式的陈旧亦不准确,《太平轮》(下)等商业巨制的票房遭遇表明:叙事的散漫或羸弱,是明星映衬、宏 大场面、精良制作等都难以弥补的。

  再次,在电影技术层面,值得肯定的是,众多影片都立场鲜明地回避和克服抗战雷剧中的轻浮表现。然而,有的影片镜头语言不善捕捉细节、渲染氛围、 注视微观,场面调度有时过于四平八稳,画面剪辑按部就班等,凡此不足,无法让观众时刻紧绷注意力。同时,优秀主旋律影片的策划推广、宣传发行工作,还无法 与当下中国电影的商业化语境、“互联网+”思维、以及资金灵活运作的整体格局接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