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纪录片《海上火焰》的正确打开方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29日10:23 来源:中国艺术报 赵志伟

  天时地利人和:

  纪录片《海上火焰》的正确打开方式

纪录片《海上火焰》剧照 纪录片《海上火焰》剧照

  日前,随着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一部片名为《海上火焰》的意大利纪录片脱颖而出,最终问鼎最佳影片金熊奖,并成为该电影节自问世以来获此殊荣的首部纪录电影。

  事实上,同样的奇迹出现在三年前的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国际A级电影节, 2013年该电影节破天荒地第一次将最佳影片金狮奖授予一部纪录片《罗马环城高速》 。而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两部纪录片的导演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吉安弗兰科·罗西。没错,这是同一个人,三年内两夺大奖。倘若把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视作大满贯赛事,任何一位导演获得最佳影片金狮奖、金熊奖和金棕榈奖全部三大奖项视为获得“大满贯” ,那么吉安弗兰科·罗西这位意大利导演距离“大满贯” ,仅一步之遥。

  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所拍作品不多,且都是纪录题材,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果说纪录片《罗马环城高速》荣获金狮奖是在争议声中跌破众影评人眼镜的话,那么《海上火焰》的亮相,已经不那么令人意外。而这,不得不让很多人深思:如此影片,何以玉成?

  首先是题材内容方面的优势,切中时弊,呼应欧洲现实焦虑,可谓应时。纪录片《海上火焰》聚焦欧洲难民潮,不回避,不退让,不做作,勇于直面问题,深刻关切现实。说来容易做来难。导演吉安弗兰科·罗西2013年凭《罗马环城高速》拿下金狮奖后,花了数月时间到离意大利南岸200公里外的兰佩杜萨岛体验生活。该岛是大量北非和中东难民进入意大利的门户,也是这些难民进入欧洲的中转站。他在岛上整整居住一年时间,以镜头为笔,真实地捕获和记录了当地令人心碎甚至是撕心裂肺的残酷现实,最终结晶为这部深具观察与思考的纪实影片《海上火焰》 。或许有人质疑这是题材决定论,甚至只是碰巧而已,不足以证明一部优秀电影的价值所在。但是,细品之下,对于纪录片导演而言,在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特别是在各种拍摄、后期技术等已经不是主要制约因素的条件下,拍什么的确比怎么拍更难,敢拍比会拍更加令人肃然起敬。

  其次,地利因素不可忽视。今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不仅主竞赛单元缺席知名大师,而且评委会也被指责欠缺说服力。当然,这么说并非贬低该电影节。回看历史, 2012年的第62届和2013年的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都跟今年一样,当初选片时也不见什么特别抢眼的大师新作,但最终惊喜出现的几率也不小,好片佳作同样为人称道。更何况,知名大导的新作未必就是佳作。至于评委会的眼光,谁能保证每一届都是火眼金睛?遗珠之憾连诺贝尔文学奖也常有之。因此,在相对清冷的竞争格局下,近年来风头正劲的吉安弗兰科·罗西就会格外引人瞩目。不过,话说回来,导演此行是携纪录片欲再次冲顶夺冠,这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能否如三年前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一样突围成功?退一步讲,即便今年的柏林影展再不尽如人意,也不至于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难道别的影片果真不堪一击?否也。纪录片《海上火焰》能一举擒“熊” ,丝毫不令人意外,实则因为该片正好契合了柏林影展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关注社会人文的精神理念,呼应了本届影展“追求幸福”的主题,诚所谓“你情我愿,一拍即合” ,实属偶然中的必然之果。

  再者,影片《海上火焰》的艺术水准也的确够高,够资格。深扎、蹲点、走基层,对于导演吉安弗兰科·罗西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纪录片《罗马环城高速》如此,《海上火焰》也不例外。在这基础上,导演手持摄影机展现难民们的真实场景,以儿童的视角,记录并平静叙述一个名叫萨姆勒的12岁男孩的难民生活,以此反映他们日常生活的艰辛和精神上遭遇的苦难,并尽可能地呈现问题的本来面目(纪录片有时间限制,不完全等同于社会现实) ,洞察复杂的社会人心,见微知著地关切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状态,用岁月的沉淀铸就时间的重量。在影片结构上,导演运用交叉剪辑等艺术手法,将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处的岛民和难民,冷静又锋利地割裂成两个世界,客观中深蕴控诉,文明里颇见荒诞,强烈的生命反差迫使参加柏林影展的精英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纪录片能做些什么” 。诚然,《海上火焰》的题材并不新颖,去年戛纳金棕榈大奖就颁给了同是关注难民潮的剧情片《流浪的迪潘》 。但是,这部沉甸甸的由真实素材架构而成的纪实影片,还是有足够的理由引发人们关注,正如导演在上台领奖时所言:“我希望这部影片能让大家有所醒悟。人们为了逃离苦难而横死大海,这种事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

  总之,纪录片《海上火焰》能够荣获大奖,是实力使然,也是幸运所致。今年柏林影展的精英们没有在虚构的故事上争论不休,而是选择一部纪录片用心谈论,足矣。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