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7天破18亿,预期30亿,我们见得《美人鱼》的好。世间的好事,都值得恭喜、祝福,但未必每件都值得尊敬,《美人鱼》的导演周星驰就不值得。文无第一,各花入各眼。这篇文章的立场,不是影评,不针对《美人鱼》,而是一名影迷、粉丝在处理自己和周星驰的关系。
电影《美人鱼》开头,一群人参观山寨世界奇珍异兽博物馆,在一堆粗制滥造的展品面前惊得震撼,田启文饰演的角色真的就这样笑死了。面对这群观众的退票要求,馆长气急败坏:“就给了十块钱,是不是连命也要给你?”我觉得,那个曾经的“无厘头”风格开创者周星驰变了,变成了那个馆长,堆一些“周星驰风格”的劣品,到处收门票。周星驰之变,不在于所谓“风格”,在于一名拼尽力气开创风格的素人导演,突然没有了艺术追求。一名导演如果没有了追求,那和咸鱼还有什么分别。《美人鱼》里,有周星驰惯用的一些喜剧手法,比如“无厘头三连击”,美人鱼(林允饰演)用海胆袭击跳着 《无敌》 舞蹈的刘总(邓超饰演),每次都阴差阳错地反伤到自己;就像《大话西游》里,周星驰饰演的帮主端斧头去袭击春十三娘,每次都让自己惨不忍睹。类似的桥段,类似的相似,在周星驰主演、导演的诸多代表作中,在后来的“周家门生”的效仿作品中,已经成为经典“三板斧”,屡见不鲜。对于这些招法,我倒不觉得是什么“炒冷饭”、“吃老本”,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同样的招法用在《功夫》中就令人回味无穷;我只是觉得,《美人鱼》体现的周星驰,简直是没有了任何更高的导演上的追求,只是自己模仿自己,老桥段有形无魂。环保主题只是个空壳,更别提什么结构神似《色戒》了。《美人鱼》之比《色戒》,就像明明进入了F1赛场,周星驰拿纸对折了四下,说这是辆赛车,场合不对,方式不对,语境不对,这让人怎么接?估计只能说:“哇,小朋友,你好可爱。”李安评价周星驰的那句“周星驰很有想法的,但就是小孩子的东西,我拍不出来,他是很厉害的”,褒贬的解读都有,可我怎么都觉得就像是在说:“哇,小朋友,你好可爱。”
再比如演员。《美人鱼》是正儿八经的周星驰导演喜剧,可周星驰本尊却并未亲自出演。演员是撑起喜剧的灵魂,是一部喜剧的四分之三。如果是真正自己看重的代表作,一名有自我修养的演员,难免会技痒的吧。个中原因,当事人不说,外人也只能是揣测,做不得准。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除了一众“周氏喜剧”的常见配角表现不错外,主演们堪称败笔。张雨绮、林允之差劲不用说了,吴亦凡那段简直是为全片收了个“鼠尾”(对不起,老鼠躺枪了),邓超勉强可以,但那和周星驰的表演不在一个级别。
再比如植入广告之生硬,好像一个担心成本无法回收的新人导演那样。《美人鱼》中,刘总救美人鱼的路上遇到大堵车,居然也要塞进一个网站广告,还自欺欺人地想玩搞笑,效果很别扭。
说《美人鱼》中的周星驰变成了没有追求的咸鱼,估计会有不少人反对,说你看,剧本结构多好、搞笑的细节设置得多妙之类,但我想说,如果《美人鱼》出自邓超导演、卢正雨导演之手,那值得击掌称赞;但他是周星驰啊,是开创风格的一代宗师,是品质标杆,是我粉了那么多年的偶像,有多少人只是靠模仿周星驰就赚了高票房,但现在万众期待中,周星驰驾着五彩云而来,在“周星驰模仿大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票房再高,也没啥值得说出口的吧。
如文章开头所述,此文立场是一名粉丝的自白。作为那些年看周星驰电影长大的一员,我和那些持相同观点的粉丝,因《美人鱼》而认为周星驰变了,很重要的原因,也是我们自己变了。我们再不能像当年一样,看到周星驰一露面就乐,看到打人没打中就笑,我们可能是寄望周星驰带来些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看了能乐的喜剧,结果并没有。我只是默默翻出《功夫》,翻出《大话西游》,再看了一遍,依然觉得很好。想起了《大话西游》的导演刘镇伟。不知道,需要多少部《美人鱼》,周星驰会成为今天的刘镇伟。从2009年《机器侠》开始,经过《出水芙蓉》、《月光宝盒》、《东成西就2011》、《完美假妻168》、《大话天仙》,到号称正在拍摄的《大话西游3》,刘镇伟就这样一部部地从一名令人期待的导演,变成一名令人没有期待的导演。
当年,知识分子董桥任职尚被认为是黄色小报的 《苹果日报》,很多人认为是没追求,董桥回答:“我没有变过,但我也不反对别人这么说,可是我不认为我是在妥协,我是在要求进步。而进步呢,就难免因为这个世界的各种关系,而更正自己的要求。”电影市场主力观众永远年轻,这是不变的,现在平均年龄21.4岁,周星驰可能因观众之变而更正自我追求。上一批影迷从小朋友变成了叔叔、阿姨,很难由衷地喊“星爷,我是你忠实的影迷”。套用一个句式:所谓影迷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愿一别两宽,各生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