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关于天伦的本土化想象——观电影《一切都好》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20日09:53 来源:中国艺术报 李佳营
 电影《一切都好》剧照 电影《一切都好》剧照

  “家庭”本身包含了许多可供提炼的叙事可能性,而当“小”家庭伦理叙事与国之“大”家相连,电影创作者关于人伦情感的想象、对当代社会观察的格局和视野决定了影片的深度。

  《一切都好》并非张猛导演口中的“粗粮习作” ,一方面是初入商业门槛的新生代导演“做大”的惯性思维,一方面是对时代经验、社会问题的捕捉及批判性立场。曾执导电影《钢的琴》的张猛并非生手,他仍钟情于话剧舞台调度的戏剧感。二儿子租住的创业基地、那昏暗弄堂里的天台背对着光华灼灼的外滩,人到夕阳的老年人麻将车厢与儿童欢歌的“红太阳”车厢的对偶,以及四合院里父亲在夏雪中与儿女谎言对质的一场戏等等都有其身为作者导演的风格延续。而几把齿路曲折的钥匙、父亲的回忆录、塞满童年的手提箱与橱窗天鹅等细节也出手不俗,可这些颇有匠心的符号化意象在情感纵深不明的故事转承中一再被浪掷。的确, 《一切都好》呈现的那些新兴社会矛盾或有现实参照意义,可对老父亲与四儿女的人伦之乐、道德情感与价值理想的关照却仅有一种庸常的、套路式的“打法” 。

  《一切都好》改编自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同名作品,意大利版本对社会现状的洞见趣讽和风格化造型的精妙譬喻使其晋为经典,美国版的《天伦之旅》则致力于传统家庭伦理叙事语境中的温情回归,也有其独特韵味。而张猛的版本试图兼顾二者所长,效果显然并不理想。面对时代剧变的旧日地质工作者远没有美国版那位普通的电线修护工来的具象可感,穿插情节间的电线在不断复现中扣人心扉。 “老管”的扮相太过年轻,那份东方父亲的、传统价值承载的意义并不鲜明,这一“完人”式的典型形象没有注入太多可供咀嚼的、与时代脱节的感伤色彩,所以在“大团圆”温情回归之时也缺了一份可供思考的余地。“老管”这一角色的台词与回忆录对遣词造句的讲究,使滞留在语言维度中的感伤主义不及《天伦之旅》视听维度的细节呈现来的直观,这一点从父亲与子女相处的片段即可窥见。 《天伦之旅》中高尔夫比赛、公司门前拍照的尴尬或音乐厅楼梯拖箱子的噪音等等戏剧性冲突表露出了这位花甲老人与子女的生活无法共通的现状;可《一切都好》中旷课大提琴班、游戏厅、大女儿的广告摄影棚等情境的感染力并不强烈。就音乐而言,美版《天伦之旅》中的配乐组合有其独特的、公路片式的地域特征,意大利版配乐出自欧洲电影音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之手,兼具了激昂的戏剧色彩和殷殷如诉的细腻。反观《一切都好》的配乐缺少章法和情绪纵深的弧线, 100分钟的听觉混搭让耳朵疲惫,一如那段反复运用的貌似奇幻、实则突兀的音乐每每在子女童年形象出现时响起,再加上一段情绪陡转的升格镜头,让观众常常出戏甚至与影片的情感传达相间离。当导演意图悬宕在过度煽情和随剧情展开情感渐入二者之间,观众就会陷入无法互动、无可预期的惶惑中, 《一切都好》过度使用的慢镜头与面部特写并未抵达所谓中国式父爱深沉、不擅长情感表露背后深层细腻的另一面,反而使电影落到了公益温情的窠臼里,牛奶广告的硬植更是放大了说教色彩。

  一句“一切都好”道尽了现代父母与子女间的维系,报喜不报忧是孝道、慈爱,可隐而不发也在暗指不能互相理解,不如互相隐瞒的代际隔阂与断层。“老管”说,“乱世出英雄,盛世产庸吏,这个时代把我都看糊涂了” 。大儿子的创业工作室像一个朝不保夕的传销窝点;澳门的小女儿只能被封在橱窗里旋转,再也不能成为天鹅;摄影师小儿子的艺术理想在骨感现实面前也不得不妥协。而他们成长过程时常“缺席”的父亲面对子女不如意的生活无法接受,却已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发言权。我们奔跑的土壤下暗涌着断代的危机,传统文化的传承断代、道德情感价值观断代乃至于对理想与信仰认知的天堑之别。张猛不像管虎一样,想象性地缝合这一断代叙事,而是将自身的迷茫灌注到影片之中,正如“老管”的台词“我是带着好多问题出的这趟远门,可这一路下来,没有解答任何问题” 。张猛“倾慕”的那些革命精神已随滚滚长江东逝水离我们而去,浪花淘尽处,昔日英雄已暮年,新时代的豪杰是俗世报偿中收获了money的弄潮儿,理想是真金白银。这份潜藏的感伤,显得那么不合时宜。

  在移动互联网催生电商创业潮、“80后”成离婚主力军、如何化解同性恋偏见与歧视问题等话题中,张猛试图为当下的中国社会“号脉” ,可家庭伦理片本身以家庭温情和主流价值回归为目标,于是《一切都好》只能在消减了价值判断的特写与升格镜头中演绎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亲情“秀” 。“老管”找出泛黄的家庭相册给小儿子修复,留存各自善意的谎言,回归一个和睦团圆的家,而背后无法缝合的却是三代人割裂的传统经验与历史叙事。幸而飞鸟未死,雕塑未坍,我们还在前往新世界的路上,可让人疑虑的是,这部“老管”的“断代史”在父辈经验失效的新世界,被瞬息万变的时代潮流推搡的年轻一代真的愿意干了这碗不温不火的“鸡汤”吗?对一部商业制作而言,只能票房上见分晓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