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2015年,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成为科幻文学权威奖项雨果奖自1953年设立以来的首位亚洲获奖者,在文化圈激起一股科幻热潮。今年,电影版《三体》将上映,《蒸发太平洋》等一批科幻电影也将与观众见面。因此,不少业界人士预言2016年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
是不是元年姑且不论,科幻电影拥有众多影迷,他们盼望着中国电影可以在这一领域发力则是千真万确。
科幻电影是“梦中之梦”
就像歌手蔡琴唱的那样,电影如同梦境,那么科幻电影便是梦中之梦。
科幻电影即科学幻想电影,许南山主编的《电影艺术词典》这样界定它:“以科学幻想为内容的故事片,其基本特点是从今天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成就出发,对未来的世界或遥远的过去的情景做幻想式的描述。”“基于科学知识”的限定把科幻片与魔幻片、灵异片等区别开来。
据了解,科幻电影的概念最早出现于上世纪20年代中叶,但科幻片的雏形却比这个概念本身更早诞生,《月球旅行记》(1902年)、《太空旅行记》(1904年)等影片都包含科幻元素。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空间技术的发达,科幻片在上世纪50年代迎来第一个高潮,代表作是美国导演罗伯特·怀斯执导的《地球停转之日》。这部影片诞生于1951年,二战之后的冷战思维以及战争带来的对人类未来的忧虑在影片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科幻电影是电影的一种类型、是艺术品,科幻电影必须包含或基于一定的科学知识,但是科幻电影并不担负太多传播、普及科学知识的任务——那是教科书、科普读物的事。“借助科学幻想观照和反思人类当下的生存状况,这才是科幻电影的核心价值所在。过分强调科普会使得作品像纪录片,而不是电影。”知名影评人、编剧张小北说。
科幻电影中国化遭遇尴尬
说起科幻电影,人们总是容易联想到好莱坞,联想到美国大片,《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科幻电影在中国拥有大量影迷。其实,中国电影界也已在这个类型题材上发力。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在国家有关部门注册的科幻题材电影有26部,年底则达到约百部。业内人士预测,随着《三体》等项目的上马,中国科幻电影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多。当科幻电影日益成为中国常见类型片中的一种,怎样把这个舶来品中国化就成了摆在中国电影人眼前的问题。
“我们肯定不能把好莱坞的做法直接照搬过来,试想一下,如果《钢铁侠》里的钢铁侠掀开面罩都是中国人的面孔,观众肯定会觉得别扭,因为钢铁侠带着强烈的美国味道,而中国的文化语境跟美国是有区别的。用中国面孔讲述一个并不生发于中国心灵的故事,难免尴尬。”青年编剧、导演郭帆说。
小马奔腾影业公司副总经理严蓬认为,缓解这种尴尬一定程度上需要时间。“美国的科幻电影经历了长时间发展,它不是一出手就到《星际穿越》这个高度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科幻片中,怪兽、外星人都穿得像潜水员,也让当时的观众尴尬过,这必然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严蓬说,“另外,从故事的切入、展开方面,中国的科幻片还是要选择中国观众有共鸣的角度,比如高科技对人的影响、电子产品遗失造成的身份确认困难等,熟悉的故事就不会引发太强的尴尬感。”
签约好莱坞的中国青年编剧、导演周文武贝并不觉得科幻电影中国化会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他说:“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好莱坞的工业流程,尤其是科幻电影,它的工业属性是高于艺术性的。至于中国化的问题,我认为中国的文化、价值观是沉淀在中国艺术家骨子里的东西,中国编导拍出来的电影自然而然就会与美国人拍的不同,并不需要刻意为之。”
既懂科学又懂电影的编剧不好找
目前,中国编剧从业者多,但优秀的少,这是个被众多业内人士吐槽过许多次的“老梗”,这种情况在科幻电影编剧方面更为严重。
为了打造出好的科幻故事,甚至有片方邀请中国科学院的有关专家参与编剧,但结果也不甚理想。因为科幻电影必须基于或包含一定的科学知识,但是又不能被科学知识限定住而失去电影的艺术品格,这对编剧提出了很高要求,编剧必须对科学、电影都有足够的了解并保持相当高的热情。“我们公司看过许多科幻电影剧本,技术上没有缺陷,但读下来你就是觉得没劲、无趣,很难想象真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这背后的原因恐怕是编剧缺乏探索未知世界的真正冲动,对故事缺乏热爱。”严蓬说。
正如科幻电影在中国刚刚起步,需要时间去发展壮大一样,对这类题材的熟稔、热爱和相关人才的涌现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句话叫‘向数量要质量’,搞科幻电影的人多了,优秀的自然就出来了。”周文武贝说。
人才的产生,除了时间,还需要土壤。业内人士普遍感到,中国电影的发展往往是一种类型片在某一时间段扎堆出现,虽然有跟风之嫌,但集中出现的确容易引发更多的关注,整合更多的资源,产生更多的佳作。“应该借助以《三体》为代表的中国科幻片的风头和热潮,尽快把相关产业链打造起来,形成一个健康的体系,让不同水准、段位的相关人士都能在其中找到合适的位置,获得相应的利益,这样,整个产业的活力才能被激发出来。”张小北说。
不论各种类型题材的电影如何升沉起伏,中国武侠电影其实从没有真的衰落过,这股顽强的生命力正是来自健康而有活力的行业生态。专家呼吁,行业生态建立的意义不仅在于让中国产生更多科幻片,填补题材空白,而且在于让中国科幻片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实实在在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