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深层次的三个冲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08日09:22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欣之

  《老炮儿》上映后,一周内票房即轻松突破4亿元大关,引发了影迷、业内的广泛讨论。影片中当年名震京城一方的顽主六爷被时代所抛弃,现在孤身一人跟他的几个老哥儿们固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的儿子晓波得罪了人被私扣了,为了救出儿子,他与老哥儿们用北京人的“规矩”教训了他们。

  从形式上看,《老炮儿》是想通过刻画六爷形象,完成对传统江湖价值观的怀念。但在深层次上却表达了三种冲突:一是老北京人与外地人;二是老一代与新生代;三是老一代人与金钱社会。

  北京作为急速膨胀的超大型城市,外地人对老北京人也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心理冲击。影片主要表现了两个外地人,一是山东乞讨的学生,二是南方有钱的少爷。现实中,稍微有生活常识的人都会倾向于学生乞讨是骗子居多,六爷作为老江湖当然不傻,在自己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资助外地人,但潜意识中更可能是乞讨的外地人满足了老北京人的心理优越感。这一行动也多少平衡了少爷小飞对根正苗红的老北京人的心灵伤害。

  老一代与新一代江湖观念的冲突是电影的主线,但我们并没有看到老一代江湖观念的明显体系。警告小偷还给失主身份证件似乎说明盗亦有道。但这不属实情,因为现实中身份证也可以成为商品在网上贩卖;再者是觉得年轻人叫人没有礼貌,但实际上全国在对陌生人的称呼方面都有不同,而且过去为保险起见都把人往大了叫,长一辈两辈无所谓,但现在人又不喜欢被叫老了,所以对人称呼有些不注意也没有必要上升到礼貌、教养的程度;还有说话要克制,不要总带脏字,但这对于年轻人没有意义,老炮儿一伙年轻时肯定也是脏话连篇,因为脏话传达的是一种冲动的情绪;再有是打人不能打脸,但这其实是面子社会的副产品。

  近代随着功利实用文化的兴起,面子越来越淡化,所以脸作为最容易被击打的部位的被重视度反而降低了。当然如果把不打脸作为保持尊严的方式也可以接受。我们再通过他儿子和小飞的矛盾看看六爷的理儿。据他儿子讲没有非礼小飞的女朋友被打后气愤才划了小飞的车。此话合情合理,他儿子知道法拉利的价格,没有委屈没必要破坏。而且既然承认划车,就没必要抵赖非礼人家女朋友,反正也是你情我愿。如果是这样小飞就不该打他儿子,划车应该相抵,就算不行,拘禁几天也够了。而六爷的理儿是儿子非礼了人家女朋友就该被打,划了人家车就该赔。那自己这个又非礼人家女朋友又划人家车的儿子算什么理儿?自己又是怎么教的?所以六爷的理儿就是只要你不打我的脸,什么公平、道理、证据都无所谓。

  第三重矛盾是人与钱。影片整体都在鄙视财富。小飞是腐败致富不用说,洋火儿是当年铁哥儿们中惟一发财的,影片并没有交代洋火儿发财的路径,有点垄断意味,但没有突出官、黑等不光彩背景。六爷明明是去借钱,却又端着仅有的一点自尊。但他此时已经不知道时间对于不同阶层的意义。叙不叙旧不是情感问题,而是时间成本问题。一边端着自尊,一边逼着穷老哥儿们去找各种借口。这里笔者特别要为中国的借钱文化多说两句。我们很多人都认同“肯借钱的才是真哥儿们”这个道理,但我们是否想过“只有不借钱的才是真哥儿们”的道理。如果借钱作为一种道德测试本身就是不道德的,人性是不能测试的,这在心理学上已经是铁律。所以向人借钱给人家带来被测试的伤害比没有借到钱的给自己的心理伤害还大。

  老炮儿身上我们看不到任何对他人有益的社会技能,但又想把自己的“讲理儿”包装成民间公正力量。殊不知现代社会明辨是非是一种最没有用的所谓技能。没有是非可以脱离社会背景而存在,架鹰玩鸟的一无是处怎么可能主持什么公道,对法拉利价格的无知已经说明了知识的落伍。对于自己无能而又无奈的同时,只能是通过刻意否定财富而刷存在感。文明的现代社会只是鄙视取得财富的不正当渠道,不会鄙视财富本身。

  最后,笔者只想说,落寞不是一种伤感的怀旧情怀,而是一种无能造成落伍后的一种逃避。每个人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上的世外桃源,但对于旁人可能更多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遗憾。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