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编者按:
■今年12月3日为《开罗宣言》发表72周年纪念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黄国柱为电影《开罗宣言》撰写评论,该片由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军旅作家刘星任编剧、总导演。本刊编发此文,以飨读者。
70年前的悲壮惨烈记忆犹存,8年抗战的胜利之果来之不易。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为背景的战争历史题材影片《开罗宣言》正是从国际大背景出发,描绘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洗刷民族耻辱,重新确立大国地位,开启古老中国凤凰涅蓜、浴火重生的新征程的大手笔、大制作。仅从音画制作的精良、演员表演的逼真这个最表面的直观而言,《开罗宣言》与其所追求的全球视角的主旨相一致,无愧于世界先进水平。
该片编剧、总导演刘星曾在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作过《作家有信仰,作品有希望,文化有力量》的精彩大会发言,表明了通过电影艺术表现、追寻信仰,凝聚民族精神,影响市场,悉心培养观众,从“高原”向“高峰”攀登的坚定信念和志向。该片就是刘星基于自身信念和志向的一次认真而成功的实践。
雄辩回答历史诘问
影片的编导者们之所以执着于必须坚持以《开罗宣言》作为片名,并以此作为展开影片主题的依托,首先是基于开罗宣言对于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及战后中国的大国地位、国家利益的极端重要性。而这个重要性长期以来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忽略,甚至遇到许多误解、误读、误判。在事关中国领土的问题上,日本的一些政客,至今也不承认并履行这个重要国际文件所确定的原则。其次,中国人民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开始得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付出的伤亡代价最大,为世界各国之首。而今天有些人对其意义思考和认识不足。再次,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贡献,如何看待我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正面战场”的关系,等等,也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观点。
为此,影片的编导、演员们义正严词又巧妙艺术地把正确的历史结论告诉今天的人们。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凝聚成从未有过的巨大力量,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帮助下,最终取得了近代以来最辉煌的胜利。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影片客观记叙了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统帅斯大林等领袖人物在战争最艰难的时刻如何得到来自中国的各种支持和帮助,以及他们发自内心的赞许和肯定。更为成功的是,影片对毛泽东、蒋介石等国共领导人在抗战历程中各自的作为和贡献进行了浓墨重彩同时又是恰如其分的描绘。
精心“构建”历史故事
如何把70年前的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告诉今天的观众特别是年轻人,从知识层面和艺术层面吸引他们,对于《开罗宣言》这种不是以“娱乐至上”为宗旨的严肃的、纪实性的重大历史题材影片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开罗宣言》在立足勾画波澜壮阔的战争进程和大场面的同时,围绕情报专家、少将石步峰和他的日本妻子江户英子一家,还有石步峰的暗中保护人、我地下党情报员黄怡青在战争中的命运,抒写了另一种英雄的传奇。在接到由我军所缴获的日军密电码之后,石步峰在战争的几次重要关头,破译日军重要绝密信息,为盟国提供了希特勒的德国即将进攻苏联、日本联合舰队攻击珍珠港、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乘机视察的重要情报,起到了关键性的战略作用,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日本妻子江户英子及一双儿女的命运同样跌宕曲折。英子为了爱情与父母决绝来到中国,追随丈夫同样投入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斗争。然而,日本军国主义者们并不因为她是日本人而放过,不仅她的女儿死于日军轰炸,而且还专门派遣特高课全能特工大岛一郎潜入大后方,企图策反英子谋杀石步峰。妻子在误解丈夫与黄怡青可能有私情的情况下,终于没有加害于自己的丈夫石步峰。而我党情报员黄怡青最后与大岛一郎同归于尽,最终保护了石步峰及妻子儿子的生命……战争为揭示人性的复杂和深度提供了最为丰富、宏大的背景,让人们意识到战争不仅有可能使人性严重恶化、扭曲和变态,也有可能使平常岁月里常见的普通情感在瞬间得到强化、裂变和升华,只要善于开掘把握那些动人的人物命运故事,捕捉那些精彩的细节,并不在乎篇幅的大小、镜头的多少,都可能起到“以一当十”的艺术功效。
英雄装点历史相册
我之所以如此肯定和赞赏影片《开罗宣言》,正是由于它给我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思考,提供了一些闻所未闻的历史细节,把这些耳熟能详的二战中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中有的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有的是人类共诛之的恶魔,而有的则是功过相伴,是非难断的复杂的复合体。
当然,在影片有限的时间里,既要描写领袖级的大人物,又要兼顾典型的普通人,塑造群像的任务是相当沉重,不可能面面俱到。然而,在有限的篇幅里,让他们中的部分有代表性的主要人物亲切、生动、可感、可信,《开罗宣言》是做到了。罗斯福,这个在轮椅上统治当时全球实力最强的国家的总统,言谈举止间渗透着美利坚这个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构成复杂的新兴国度的胸襟和气度,还有他的智慧和仁慈的人格品质。他对中国的友好,既有国家利益上的功利考量,也有对这个古老东方大国丰富文化遗产的了解认知。所以,影片中讲述他以罕见的洞察力设计了一套以美国前总统林肯和中国国父孙中山为主人公的特种纪念邮票。殊为难得的是,邮票设计用汉字《抗战建国》做题目,以纪念中国1937年至1942年抗战五周年。在他生命行将结束的时候,他还最后把玩了这套邮票,并下意识地扔掉了他的征兵证书,这个细节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和说服力,也揭示了二战时期他为什么采取对中国比较有力的支持政策的背后深层原因。
丘吉尔和斯大林是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领袖人物。但在他们的身上,都有着程度不同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前者是“日不落帝国”最后的统治者,二战中本身贡献有限的英国彻底终结了殖民主义的黄金岁月,民族独立解放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他在二战胜利前夕被选下了首相的宝座。而斯大林却以钢铁般的不屈意志鼓舞了苏联人民,抵抗住纳粹德国的疯狂进攻,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仅成为当时苏联人民当之无愧的统帅,而且还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在更广阔的层面上影响了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和进程。
所以,我建议对二战历史了解有限的青年人都去影院看看《开罗宣言》这部电影,那里有二战历史进程的概括性的描述,中国与同盟国真实的交往故事,宏大的战争场面,重要的历史人物群像,有限的儿女情长,好听的音乐及片尾曲,当然,更重要的,还有我们十分需要的审美的享受、心智的启迪和灵魂的愉悦。
(本文发表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