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初次听到《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这部影片时,笔者便被诗意的片名吸引了,流淌的河水、茂盛的牧草、成群的牛羊……瞬时浮现在脑海中。然而这并不是一部优美的风光抒情片,而是一部哀伤的儿童电影。影片由“80后”新锐导演李睿珺编剧执导,讲述了一对裕固族兄弟利用暑假时间从上学的城镇出发,骑着骆驼,跨越漫漫西部长路,寻找父母所在的“水草丰茂家园”的故事。
爷爷生前曾说“你们的阿爸阿妈在远离镇子的地方放牧,那里有你们水草丰茂的家” ,孩子们踏上了千里回家的苦旅,懵懂的他们认定家就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可是水草丰茂的地方在哪里?家又在哪里?没有水、没有草,谈何丰茂、又谈何家?爷爷曾为兄弟二人建构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乌托邦式家园,可是它经不住现实的残酷打压,最终幻灭,不复存在。纵观全片,导演始终以冷静客观的舒缓节奏进行叙事,可这种平静却是无比的压抑与克制,这种潜在的情绪让人心痛,引发人们对草原沙化、民族迁徙、文化传承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的思考。
可以说,与“回家”相比,“寻家”是一件更不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无法预知终点。怀着期待、载着憧憬,兄弟二人勇敢地踏上了寻家的沧桑之旅,可最终的结果却令人怅然。心存隔阂的兄弟二人很少有直接的言语交流,他们一路沿着枯竭的河流行走,穿梭于荒凉的沙漠、破败的废城之中,面临着水源缺少、方向不明等困难,最终找到了河流,可是费尽千辛万苦寻找的家并不存在,工厂建筑早已吞噬了这片曾经“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家园。导演巧妙地运用儿童视角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严肃的环保主题,冷峻地审视城镇化、工业化背景下,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这是一部拥有大情怀的清新之作,承载着复杂的情感,饱含众多的隐喻。除完成叙事任务外,兄弟二人还被赋予了更深的含义,他们分别代表现代的工业文明与古朴的农业文明。在一路苦旅中,兄弟二人的关系由疏远到亲近、由互相厌恶到手足情深,这不就是两种文明的现实境况吗?对这两种文明的思考则是通过水来实现的。水是自然赐予荒漠最珍贵的礼物,没有沙漠行走经验的哥哥因毫无节制的饮水而导致水源危机,为了生存,他将弟弟的生死置之度外,趁弟弟熟睡之际把两人的水桶互换,为自己换取生命之源。我们内心会鄙视这种不顾亲情的盗取,可是谁会去痛恨工业文明对游牧文明的侵蚀?这种蛮横的侵略远比哥哥对弟弟的伤害大得多。最终,对抗与冲突随着二人在水中嬉戏而和解了,水是所有文明的诞生地,看似轻柔却能包容万物、净化灵魂。
片中母亲的缺席有着极强的隐喻意味,对于孩子来说“父亲是草,母亲是水” ,从未露面的母亲正是兄弟俩竭力寻找、孕育水草丰茂河流的象征,可是现在草已荒芜、水已枯竭,当孩子们满心欢喜地找到河流、期盼与家人重聚时,母亲早已离世,父亲正在淘金,遇此情景,他们相互凝视、无言以对,因为这是童话世界清醒过后的现实世界,他们必须去面对。因此,他们无奈地选择了沉默,此时的沉默是一种无声向有声的强烈对抗。
李睿珺的影片都是关于人和所处环境如何相处的主题,他力图通过影像探问当下最突出的社会问题,表述不同群体的文化样态。7天6夜的行走是寻家之路,也是寻根之旅,这段旅程是异常惋惜与伤感的。整部影片充斥着神秘古朴的民族气息,裕固族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是甘州回鹘王国的后裔,目前人口不足1 . 4万,文字早已消失、语言濒临失传。落叶归根是对生命馈赠的一种回溯与敬意,骆驼在临死前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是对养育它成长的土地的眷恋与重逢,可是昔人早已远去,草地早已沙化,它含着泪离去了;在爷爷死后,灵魂似乎附身于白马,它逃离了烦躁的社会,自由驰骋,若隐若现地与后代相伴,回到了来时的家园。老人和小孩是生命的重要阶段,代表着生命的起与落,爷爷离开了,但孩子们还在,他们就是这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只要他们同心协力、勇敢前行,民族文化就不会断裂。
背向工厂,爸爸在前、兄弟俩相依紧随其后,孤单的背影再次踏上了寻家的漫漫长路,不知水草丰茂的家会在哪里?也许,人类为了生存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而迁徙,但是,精神家园一旦垮了,就彻底没了,这是不可逆转的。导演用纪实的手法带给我们很多没有答案的思考,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繁华世界中最孤独的流浪者,走得太急、太多,却发现与家渐行渐远,一颗迷茫的心不知究竟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