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燃烧的影像》:纪录片中的大片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25日09:35 来源:中国艺术报 赵志伟
《燃烧的影像》海报《燃烧的影像》海报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一部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出品的历史文献纪录电影《燃烧的影像》在全国公映。“看了这部片子,有发自内心的感动。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教授说,这部片子总体来讲,在语言选择、史实叙述、情感表达上,控制得都非常好,尊重历史的同时又表达了主流的历史观,叙述史实的时候也没有过多的煽情。

  纪录电影《燃烧的影像》并非应景之作。“一开始我们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是档案资料整理的项目,并不是纪录片的项目。 ”该片出品人、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兼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孙向辉介绍说, 2014年纪念“七七事变”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让和平的阳光能够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 ,受此感召,并考虑到中国电影资料馆馆藏着大量抗日时期拍摄的影片,于是对这部分影片进行了甄别整理,“在甄别整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有可能拍摄一部纪录片的想法,这是起因” 。孙向辉说。“历史是不能忘记的,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需要的是行动,更多的时候需要去整理、研究,对历史成果进行整理和研究,进行有效的传播,才会不负‘不忘记历史’这句话。 ”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皇甫宜川对这项工作给予了肯定。

  孙向辉介绍,从2014年开始,中国电影资料馆对馆藏的500余部抗日战争时期拍摄的纪录电影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和整理考据,最终从284部影片中精剪了13万余帧画面,修复并制作完成了该片。“前期以总撰稿李镇为主,他们负责看片。后期有20人,用了70天的时间,基本上吃住在馆里,才把这部片子赶出来了。 ”该片总编导黎涛说。“当时这个片子也考虑过外景和访谈的形式穿插,最后我们觉得干脆做一部纯粹的东西,我们的经费也非常有限,而且感觉访谈那类很像电视节目。 ”该片总撰稿李镇坦言。对此,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认为, 《燃烧的影像》用影像本身说话,回归了纪录片的本源,“是一部纯粹的纪录片” 。“这种极致的形式感,让观众对它更加信任。 ”尹鸿说。

  “看完《燃烧的影像》 ,就像爱书的人找到了善本,欣喜之情难以言表。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举例说,“就好比做餐饮,有的馆子拼环境,有的馆子拼厨艺,有的馆子拼价格,但是《燃烧的影像》拼的是食材,上的都是绿色、纯天然并且非常稀有的食材,这样做需要勇气,也需要点赞。 ”

  “我在看报纸的时候看到记者写的相关报道,主动提出要来看这部电影,因为看稿时就被震撼了。9月18日晚上, 《燃烧的影像》全国公映那天,我看后确实感到很震撼。 ”《中国艺术报》副总编辑康伟说,这是一部纪录片的大片,影片修复和制作工程浩大,且技术难度大,情感把握难度大,叙事难度大,“这么多珍贵素材如何取舍,选出的影像采取何种有效的叙事策略都是挑战,最后采取全部用历史素材本身作为主角,谢绝别的任何素材的加入这个策略非常成功,也完全树立了品牌形象。 ”

  “这部影片反映出来的内容应该让年轻人看到,主创人员用纯粹的、完全没有第三方视频的内容架构这部电影的初衷,就是想让大家真真切切地看到这个内容。 ”虽然还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对《燃烧的影像》表示肯定甚至大加赞扬,但负责该片全国宣传发行的林思玮却颇为纠结,“面对泛娱乐化的影片,我们有很大的压力。就算全部用历史的史实来编片,年轻人也会有这样那样的质疑,从这个角度如何利用媒体资源,把这部影片推广给更多的年轻人,让他们花钱进影院看,现在来看,这一点确实很困难。 ”林思玮说,中国电影资料馆也在做很大的努力,目前已经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包括低票价,把最大的优惠让给院线,但是吸引力目前来看还是有限的。

  “这几年抗战‘神剧’已经败坏了抗战题材影视剧在群众中的名声,这是一种报复性的不观看。 ”该片策划左衡谈起他在电影《百团大战》等全国上映期间,与一个学生聊天时从对方口中得知,观众中存在这种观影心理。对此,他反思:“怎么理解这个事情? ”“其实,我们面临的是历史表达的困境,一方面是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历史虚无主义,另一方面还有旧的宏大叙事的影响,年轻人不喜欢看。 ”左衡说。

  “电影《烈日灼心》现在破3亿元的票房,包括《刺客聂隐娘》这样的文艺片有6000万元的票房,也不错了,这样的片子完全靠喜欢艺术的观众去撑起来的,说明观众是有需求的。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艺术处处长陆亮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把这样的观众群调动起来,发展起来。“有共同理想的人能不能以资料馆为平台,一块儿来推动这个事情? ”他提议,大家一块儿把这个事业往前推, “我相信也能够推得很好,因为中国电影的进步总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不要有太多的怀疑,我相信一定会做好。 ”

  当然,任何影片都不可能尽善尽美,纪录电影《燃烧的影像》也不例外。专家学者们在大力点赞该片的同时,并不讳言其不足之处,比如解说词过满、影像的逻辑和历史逻辑的契合问题等等。但与此同时,更是提出诸多友好建议。比如,陈晓卿说,“尊重历史的同时要尊重传播规律;要善于捕捉图像背后的故事,用人物承载情感,靠细节打动观众;要尊重电影的叙事原则,该省略的要大胆割舍,没有人要求我们面面俱到地讲历史。 ”尹鸿和康伟等提议,将这部电影制作成英文版进行国际传播或向学校推广,提高传播到达率。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