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抗战叙事的新开拓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8月31日09:37 来源:中国作家网 毛时安

电影《开罗宣言》

·笔 谈·

  抗战叙事的新开拓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 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这一讲话,以当代的视 野和胸怀高度概括、明确了中国人民神圣而伟大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史坐标中的定位,也是对为之付出3500万生命的中华民族的最高肯定。影片《开罗宣言》以这 一中国共产党人对抗战的评价为核心理念,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颂歌,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令观众回肠荡气的宏伟画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一样,是艺术永恒的题材。影片《开罗宣言》突破了多年来抗战题材电影一地、一事、一人、一时的叙事视角,代表着抗日战争电影艺术叙事的最新成就。

  开罗会议是在确立二战以后世界新格局的雅尔塔会议之前的1943年11月22日—26日美、英、中三国首脑于埃及开罗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当年 代表中国参加开罗会议的是蒋介石与宋美龄。当时日本的败局已经不可避免,罗斯福总统积极谋划组织中、美、英三国,磋商进一步对日作战计划及战后对日本的惩 罚问题。同时,也希望借此会议,支持中国政府继续加大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力度,缓解西线压力。因此,他说服了对中国不屑一顾的丘吉尔,亲自发电邀请当时 中国政府的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与会,并最终发表了高度肯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用和初步确立中国世界大国地位的《开罗宣言》。

  影片《开罗宣言》以开罗会议作为全片最具华彩的叙事高潮,但又不拘泥于开罗会议的艺术再现。而是以一种长时段的叙事,从日寇160架飞机重庆大 轰炸和德国法西斯突袭苏联开始,甚至再现了日本神风突击队偷袭珍珠港太平洋舰队的那场惨烈战争,一路行来,峰回路转,奇峰突起,几乎贯穿了抗战和二战的全 过程。国际水准的电脑特技,从一开始的日军飞机对重庆狂轰滥炸的血肉模糊,到珍珠港日军向着港湾停泊的美军舰船的持续俯冲,这种对于战争大场面视听效果的 处理,惊心动魄地再现了抗战和二战浓烈悲壮的历史场景,凸显、强化了影片的史诗气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部正面出击而具有全民族抗战史诗气质的影片。但是史诗气质不能停留局限在视听形式的张扬和冲击上。如果仅止于此,那就 会形式大于内容。史诗在于气势,更在于传达的内容。除了时间上长时段的穿透,影片叙事的另一特点是空间上的全方位,从而赋予抗战影片以艺术上的丰富丰满。 编导犹如站在高山之巅,俯瞰着抗战和二战的辽阔战场。对于复杂战争犬牙交错的宏观布局和彼此关系,影片梳理叙述得有条不紊清晰如水,显示了对史料、史实的 占有并转化为艺术高超的电影叙事能力。特别是影片中对复杂叙事结构的理解与把握,这里有中国战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形成的良性互动所显示的全民族抗战万众 一心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精神力量。在国难当头之际,中国共产党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经毛泽东批准、周恩来指派曾希圣将缴获的日军密码送往重庆,为重庆方面破 译敌方密码提供了有力支持。也有重庆人民对猛烈大轰炸的英勇抗击。影片展现了国共双方领袖在国仇家难当头最为关键的时刻对时局判断的战略洞察以及为中国走 向未来的深谋远虑,特别是毛泽东对开罗会议的期待和蒋介石在开罗会议上的力争。影片深刻揭示了蒋介石作为抗战时期中央政府的领导,能以大国代表身份在开罗 会议上为中国据理力争的自信底气,正在于统一战线凝聚起来的巨大的爱国力量,来自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协同作战,来自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

  影片以一种实事求是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艺术地显示了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新的具有超越性的历史高度的认识。影片没有作茧自缚地仅仅把镜头聚焦在 中国抗战上,还腾出了中日交战敌我双方日本本部的历史反应所需的叙事空间。镜头在南京、东京之间跳跃、摇曳的光影中,再现了日本天皇裕仁、首相近卫、陆相 东条英机、外相松冈在御前会议破釜沉舟的嚣张狂妄,包括对山本五十六从袭击珍珠港到葬身南太平洋侵略下场的讲述。影片还将视野扩展到整个反法西斯同盟国和 法西斯轴心国的交锋和对抗中。以浓重的影像画面,再现了战争重大节点上美苏英三国统帅罗斯福、斯大林、邱吉尔和纳粹元首希特勒各自富于个性的决策过程。罗 斯福的大度、斯大林的坚定、丘吉尔的盘算、希特勒孤注一掷的疯狂。抗战和二战诸多重大事件接踵而来,许多重要人物联袂登场。特别是,罗斯福、斯大林对于中 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感谢、评价,影片以一种全球化时代的国际视野,始终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败与二次大战人类命运的存亡,作为一个共同命运体加以艺术的表 现。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影片对于全片高潮开罗会议的艺术处理。首先是国共双方领袖蒋介石、毛泽东,一个在重庆官邸、一个在延安窑洞,他们共同站在中华 民族的立场上,充满了彬彬有礼不动声色却又矛盾交织起伏的可看性。影片完全以正面形象展现了蒋介石为即将到来的开罗会议寄予的期待和希望。罗斯福对中国抗 战国共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了解、三请蒋介石与会,蕴含着其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丘吉尔一时的计较盘算和最终的大局观念;蒋介石带着全国人民和国共双方 共同寄托的重任,对于民族利益的坚持和谋划,特别是私下二会罗斯福,尽最大可能地对民族利益、主权进行力争,争得了丘吉尔的理解,最终达成了联合对日作战 和处置战后日本的决议,赢得了中国在二战中的大国地位和台湾属于中国的庄严国际承诺。其间还不乏罗斯福、宋美龄幽默风趣富于人情味的言谈,调节了会议气 氛。

  作为一部艺术大片,不能只有先进的理念和宏大叙事的谋篇布局,艺术必须防止思想大于形象。除了宏大叙事中政治领袖、军事将领的作为,影片的艺术 主体始终是活跃在抗战秘密战线谍报人员的叙事。由胡军饰演的谍报专家石剑峰以其天才的敏感自觉,一次次破译日方密码,破获日方战争的重要情报。影片也关照 了人物的日常情感,比如他和日本妻子江户英子之间的一往情深却因为工作需要无法告白的内心克制,与身边中共女情报员黄怡青日久生情的情感纠葛,江户哥哥作 为日方谍报人员潜入的危险等。同时,还链接了二战最富传奇色彩的苏军间谍佐尔格在东京的情报生涯,从而使全片国与家的叙事交融,浑成一体。显然,石剑峰的 原型出自我国抗战的谍报英雄池步洲。池步洲在抗战前与日本妻子一起回到中国,他多次破获日军重要密码电报屡立奇功充满传奇色彩,其情报生涯,经过艺术的再 创造和渲染,经历更加曲折、紧张,扣人心弦。影片将战争中人性的坚韧、追求、挣扎、坚持,展现得充分而感人。特别是,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夫妻相拥喜极而 泣,那一刻,彼此的情感、理解、宽慰,对未来和平的共同向往,构成了对开罗宣言最具人间意味的呼应。刘嘉玲出演的宋美龄,不仅扮相惊艳,而且将一个机智周 旋于大国领袖、不辱使命的中国女性,演绎得极为灵动传神。

  因为《开罗宣言》,中国电影艺术的抗战叙事变得更加丰满,更加均匀全面而富于历史的真实感,更加使我们意识到作为大国的中国所肩负的捍卫和平的历史责任。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