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一部影像正史,一枚银幕良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8月31日09:36 来源:中国作家网 刘 帆

  近年来,一些被称作“抗战神剧”的抗日题材影视作品为评论界和观众所反感与抗拒,这些“神剧”本身无逻辑、无底线的过度臆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我们在批判这些“劣币”的同时,更亟需银幕和荧屏上的“良币”对其驱逐并进行民族精神的复建,我们应该追思和铭记的是民族苦难与民族精神。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电影《开罗宣言》正当其时,担当起电影“良币”的责任。相较于以往类似题材的国产 影片,《开罗宣言》有着更加宏阔的视野和更多直面历史的自信与担当,有着更为巧妙的谱史和写人的交织与映衬,以及更为深刻的对国际政治和大国角力的表现, 是一部难得的反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银幕正史。

  《开罗宣言》以三峡“夔门”的航拍镜头开篇,已经在昭示着这部影片的重心落在了“重庆叙事”,即主要表现中国的全面抗战,穿插“延安叙事”,这 在《血战台儿庄》之后于中国银幕是鲜见的。“重庆大轰炸”、“远东情报战”、“偷袭珍珠港”、“罗斯福致信重庆市民”、“开罗宣言”、“波茨坦会议”、 “南京受降”等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通过影像和艺术的方式还原和表现,勾勒出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全貌,并使它们在当下这个“读图时代”、“阅影时 代”鲜活起来并具备更广泛的传播力和更大的影响力。电影,从来就不仅仅是权供消遣和娱乐的“玩意儿”,大写的电影,高傲的矗立在大写的历史天地之间。同 时,无论“重庆叙事”还是“延安叙事”,总归都是“中国故事”,而这些“中国故事”的基础正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和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影片中,以石剑锋为代表的谍报专家不断地向国府中枢以及中方盟友提供有利于打击日本法西斯的各种情报,也因为延安出色的情报战,蒋介石下令给八路军嘉奖, 甚至罗斯福也对宋子文讲,“现在我们也是统一战线”;这些细节共同将“统一战线”这个宏大命题巧妙地落实为影像叙事和阐释。日军侵华,是中华民族的灾难, 奋起抗战,则是全中华的荣光,无分党派、阶级,我们从片中看到了更多直面历史、大写历史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与此同时,电影《开罗宣言》的一大艺术特色是,以尽可能精练和精准的笔触,在两小时的篇幅内,简绘、点染出风云激荡大时代中100多个各势力、 各阶层的代表人物,观众正是通过这些人物更加具象地触摸和感受历史。影片中的人物并不是湮没在浩瀚的历史叙述之中变得模糊,相反的,棱角分明的人物挺立在 历史的潮头,亦使得对这段历史的描绘更加生动和有力量,使得那一段历史极富生命力。刘嘉玲饰演的宋美龄,美丽、端庄,具备国际交流的能力和魅力,并富有极 强的政治头脑,夫唱妇随,在男权主导的开罗会议上宛如一道风景;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在与英美代表就关于战后日本归还其所占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 领土事宜谈判时,一改之前孱弱示人的外形,而是紧抠外交字眼,寸土不让,反复据理力争,极好地维护了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对人物先抑后扬的塑造方法更具感 染力;毛泽东在片中虽戏份不多,但每每于局势发展紧要处出现,他的肢体语言、他对国际国内局势的精辟论断,都显示出其伟岸、从容和自信;始终雪茄不离手的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会议桌上总是微微仰着头俯视中方首脑蒋介石,并在缅甸战场的问题上闪烁其词,不时显露出大英帝国的傲慢;重庆街头打麻将的老人,在日军 飞机携弹轰鸣而至时,顶着麻将桌跑向避难处,别具一格地诠释了这座英雄之城人民的乐观和无畏;在南京的日军投降仪式上,当冈村宁次向国民政府代表何应钦低 头递上降书时,其身后脸上有着一道刀疤的中国士兵泪流满面,高呼“中国万岁”,这个小人物的表现亦极具戏剧张力,令人震撼。

  较之以往的抗战题材,《开罗宣言》将视角拉开,以更大的格局去深刻地表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各国家、各势力之间的角力,在历史记述之外呈 现出对当下国际政治重要的认知价值。影片以不少笔墨表现了日军偷袭珍珠港前斯大林和罗斯福的焦虑。此时苏联正全力与德军交战,非常担心同为轴心国的日本从 中国战区抽身向北,会同德军攻击苏联;而美国则担心日军南下侵袭太平洋上的美军,但又因为美日并未断交,对日抱有一定的幻想。美苏站在其各自立场,各有各 的考虑和算盘,但不管怎样,中国战区军民的英勇战斗,有力地支援了整个东方战场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而在开罗会议上,蒋介石问罗斯福此次会议估计会谈得 如何时,罗斯福则反问他,“常德会战”打得如何?“打得如何”直接决定了“谈的如何”,正是因为中国军民“打得好”,中方才能在开罗会议上“谈得好”,这 深刻地体现了国际政治的游戏规则。对这个细节的呈现也与罗斯福总统给重庆市民的那封信形成映衬,“贵市人民在多次残暴的空袭面前,表现出的坚毅镇定、英勇 不屈的精神。这光荣的证明,决心争取自由的人民,其意志绝非暴力恐怖所能摧毁。你们对自由事业的忠诚将永远鼓励子孙后代”。

  让我们铭记并致敬所有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