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曾经就影片《私人订制》的艺术水准与冯小刚口角的影评人释凡近日发布了一条长微博,一石激起千层浪。释凡表示,有关部门权威数据表明,7月份全国电影票房为54.9亿元。而刚刚独立的猫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即原美团网猫眼电影,以下简称“猫眼电影”)称其7月交易额达22亿元。相较之下,释凡认为猫眼电影公布的数据严重不实。释凡的质疑受到包括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茂军在内的许多业界人士的支持,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铁东称不了解数据详情,但呼吁保持数据纯洁。
据《京华时报》报道,猫眼电影方面回应称,交易额不等于票房收入,因为它包括了服务费、参与电影营销所得等,但各种所得在22亿元中的占比等问题,猫眼电影表示目前皆不清楚。
一波未平,便又有业内人士爆料,电影制作方虚报投资额的情况很常见,就算最终查证猫眼电影公布的数据是假的,与前者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
数据问题不仅困扰着电影界,也困扰着电视界。电视人最看重的数据就是收视率。据多家媒体报道,因“收视对赌”产生的收视率造假问题已经惊动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所谓“收视对赌”是指电视台与制片方在电视剧购买保底价的基础上,商定一定的收视率,如果该剧达到这一收视率,电视台将给予高于保底价的价格回报,否则,制作方将无法获得尾款。“收视对赌”导致制作方不惜以造假的方式提高收视率,给业界带来严重损害,国家有关部门着意处理这一问题的消息一出,许多业内人士欢欣鼓舞。
与数据、经济有关的问题,造假一经查实,大多就可以诉诸法律。而与艺术、价值理念等相关的问题却并不总是可以用法律途径解决,影视界需要行业自律。
2014年在很多影评人看来是噩梦一般的存在,这一年国产电影炮制出大量艺术水准低劣的作品,这显然是电影行业缺乏自律的表现。电影质量再差,观众也不可能拿着电影票起诉主创,拍烂片当然也不违反法律。可是,一旦烂片多了,观众就很容易对国产电影整体上产生失望情绪,进而影响票房收入和国产电影行业发展。草草了事的作品往往是低投入的快销品,这样的作品大量出现会对优质作品产生类乎“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说得严重一点,粗制滥造的作品玷污的是中国电影的整体形象和国际竞争力。
在电视界也是同样的道理。被大家诟病已久的同质化电视节目扎堆出现某种程度上就是行业缺乏自律、任由利益驱使的表现之一。前段时间,某卫视给正在热播的真人秀节目剪辑了一段宣传短片,片中有两位女嘉宾仿佛势同水火,火药味十足,观众观看正片后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制作团队故意用技术手段制造嘉宾不和的假象误导观众以吸引其注意。这样的行为不仅对相关嘉宾的个人形象有损,对播出平台的公信力也造成伤害。
有些问题,比如艺术问题、诚信问题、价值取向问题等,不可能仅靠有关部门的监管来解决,行业内部需要自律。据笔者所知,在一些西方国家,新闻、法律等行业内有形、无形的行业公约对从业者来说几乎与法律条文具有同等的约束力。在我国影视界,对那些技术层面明显不达标的剧本(台本)乃至成片以及缺乏基本业务素养的从业人员,应该制定一个最低准入标准,对艺术质量、价值理念的高低优劣,应该达成基本共识。水涨船高的道理不难理解,如果在一个领域内,为了利益或其他目的不择手段成为常态,缺乏对规范和基本共识的尊重,这个领域的发展一定堪忧。
笔者希望猫眼电影作为电影互联网平台的行业翘楚能够尽快公布精确数据,给业界一个说法,也希望收视率造假问题尽早销声匿迹,更希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