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主旋律艺术化表达 创作正未有穷期
公安影视创作迎接“花开时节”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7月30日至31日,公安部宣传局在黑龙江哈尔滨召开全国公安题材影视剧创作座谈会,邀请全国部分省市公安机关的有关代表以及10多家影视制作机构负责人等,共同研讨公安影视剧的创作和发展。会议指出,公安影视创作正处于“花开时节”,不仅实现了重回卫视黄金档的突破,也实现了叙事方式、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水准的突破,这标志着公安影视剧创作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创作
一直在路上
公安题材影视剧因其矛盾尖锐、情节曲折、可视性强等诸多特点,历来是影视创作的热门话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公安题材电影电视剧的创作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但从未间断,一直在路上,而且在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座谈会上,专家们指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家喻户晓的《便衣警察》开启公安题材影视剧发展的新纪元,到90年代轰动一时的纪实剧《9·18大案纪实》,到2005年享誉警营内外的典型人物剧《任长霞》,再到近年来反映重大专项行动题材的电视剧《湄公河大案》等,无不引起巨大社会反响。同时,电影《警察日记》《白日焰火》在国际电影节上荣获大奖更是多年来少见。
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4月至7月,特警题材电视剧《特警力量》、讲述公安英模感人事迹的《刑警队长》、缉毒题材电视剧《后海不是海》等相继在湖南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等一线卫视播出,形成了公安题材电视剧的一次集中投放,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成绩和口碑,社会反响热烈。
与会专家分析认为,这些影视剧之所以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主要是其注重警察的心理状态和心灵成长,注重吸收年轻、时尚、网络元素,注重剧作结构的艺术创新,而且制作更加精良,有名角大腕的纷纷加盟,使商业元素和文化内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创作正未有穷期。公安题材影视剧创作播出的良好态势还将继续。据公安部宣传局副局长孙洁介绍,反映社区民警故事的电视剧《江城警事》、经侦题材电视剧《赎罪门》、国保题材电视剧《黎明决战》、打拐题材电视剧《好想有个家》、监所题材电视剧《走进看守所》《看守所风云》等一批电视剧已经完成后期制作,有的已经开始播出,有的正在审查备播中。以“猎狐行动”为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猎狐行动》,讲述广东陆丰扫毒故事的电视剧《缉毒风暴》,反映湄公河“10·5”案件的电影《湄公河行动》等也正在紧张创作中,将陆续与观众见面。
突破
实现了主旋律的艺术化表达
前行的路上,敢于突破才有收获。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自2004年国家广电部门出台涉案电视剧在电视台黄金时间限播的政策以来,除了央视外,公安题材电视剧在地方卫视的黄金档是零播出。今年,《特警力量》《刑警队长》《后海不是海》不仅先后成功登陆卫视黄金档,还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和网站点击率,实现了公安题材影视剧重回卫视黄金档的重要突破。“这对于激发影视制作机构投身公安题材影视创作的积极性,带动、促进公安影视文艺的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安部影视审读员王英斌在会上表示。
尤为重要的是,在实现了播出时段和平台的突破之外,这些作品的艺术水准同样有了明显的提升。“以《刑警队长》为代表的影视剧实现了公安题材影视剧叙事方式和人物形象塑造的突破。”孙洁表示,以往的公安题材电视剧往往浓墨重彩地讲述警匪之间的斗法、斗智、斗勇,重在描述案件的侦查破案过程,而这些剧正在逐步转向还原警察生活,侧重讲述人物成长历程,从时代的大背景中审视公安工作的发展进步,体现公安机关的历史担当和社会责任。
孙洁举例说,比如在刻画人物时,坚持案件服务于民警形象塑造,具有较强的时代感、生活味,既表现了人民警察恪尽职守、无私无畏、敢于担当的精神传承,又展现了充满活力、热血青春、服务人民的时代特点,实现了主旋律的艺术化表达,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上海尚世影业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张翼芸在谈到《刑警队长》的创作体会时表示,我们带着创作的真诚,赋予了每一个角色以鲜活的生命,使得电视剧不靠血腥暴力的渲染,不依赖当下流行的高颜值、小鲜肉,让观众在与人物逐渐建立的情感中,深刻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态度和精神力量。
当然,“公安影视剧的成功背后离不开各地公安机关的支持,他们在策划选题、组织采访、协助拍摄等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孙洁说。比如,北京市公安局组织拍摄的电影《左利军》《社区民警故事》《神探亨特张》,广州市公安局协助拍摄的电影《冰雪11天》、电视剧《便衣支队》,黑龙江省公安厅创作的电视剧《警中警》系列,云南省公安厅协助拍摄的电视剧《缉毒警察》系列等,这些影视作品以一线公安工作和民警故事为素材,真实地展现了公安工作的时代特色和民警生活的酸甜苦辣。
走向
整合资源催生更多影视精品
公安题材影视剧创作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艺术性工作,目前仍存在精品不够多、影响力不够大,创新尚不足,题材扎堆、故事雷同、叙事集中等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座谈会上,专家们纷纷给出了各自的破解之道。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就需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警营、扎根基层。与时俱进的公安事业,日新月异的基层创新,层出不穷的感人故事,永远是公安题材影视剧创作的第一素材。孙洁说:“我们有责任以优秀的影视作品展现公安工作的成效,以卓有成效的影视宣传延伸公安工作的社会影响,争取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此外,她强调关心警察命运、弘扬警察精神、树立警察形象永远是公安题材影视剧创作的第一视角,要塑造出体现警察情怀、警察特质、警察风骨,彰显警察精神、法制精神、人性光辉的警察形象,打造出接地气、扬正气、聚人气的精品力作。
作为影视制作公司代表,大连恒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奇则认为,公安题材影视剧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全媒体时代,公安题材影视剧能够将单调的普法宣传寓于生动曲折的故事中,将预防犯罪的正面引导和打击犯罪的反面教育巧妙地融合于戏剧化的矛盾冲突中,实现宣传法制、教育群众、震慑犯罪、弘扬正气的重要功能,更好地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
与会专家同时指出,公安题材影视剧创作要坚持内挖潜力,善借外力。在充分挖掘公安内部创作力量,发现和培育一批公安影视创作人才,激发公安作家、编剧的创作积极性的同时,要善于与影视制作机构打交道、交朋友、讲合作,积极借助社会力量为公安影视创作出谋划策、出资出力。“我们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为地方公安机关和影视制作机构搭建一个资源对接的平台,实现资源对接和资源共享。”孙洁对记者表示。
公安队伍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目前正值深化公安改革的火热时期,这支队伍里有许许多多的人物和故事等待被发现、挖掘,等待走上银幕和荧屏,去被广大观众认识和欣赏。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公安影视创作“花开时节”的到来,让我们对硕果累累有了更多期待,也让我们看到了公安文化百花园更加姹紫嫣红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