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黑瞳》:悬念丛生的反腐电影佳作(周思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8月05日10:32 来源:中国艺术报 周思明

电影《黑瞳》海报

  近期公映的电影《黑瞳》 ,抓住了当下焦点、热点、痛点,讲述了一个国企女高管吴曼华贪腐落马的故事。

  片名《黑瞳》的命名颇具意味,取自“人在做、天在看”的人生哲学,意在提醒作为人民公仆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要做到表里如一,以身作则,始终自 醒、自警、自励、自重。如今,荧屏、银幕、舞台上充斥后宫戏、“神剧” 、搞笑剧,缺乏严肃思考,很多文艺作品不敢也不愿触碰反腐题材。虽然《黑瞳》是一部主旋律影片,但其表现的空间很大,人物既不概念化也不脸谱化,而是凸显 人性和个性。作为一部紧密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形势的电影, 《黑瞳》不回避且致力于弘扬清风正气,特别吻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反腐呼声和迫切意愿。

  《黑瞳》并没有落入概念化、主题先行的窠臼,而是以廉政教育文化打造的一部电影艺术精品。影片的故事本身是直面现实、真实生动的,因而具有很强 的可看性。该片讲述了明华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吴曼华为建长门二桥,伙同李俊生贪污工程款两亿多元,并用其中一部分买通刘副市长做靠山,最终难逃法网。随着 剧情的进展,一场关于明争与暗斗、亲情与背叛、幸福与毁灭的大戏次第展开,影片情节错综、盘根错节、层层悬疑,贪官的狡诈、贪婪、凶残被掩盖在“一身正 气,两袖清风”的画皮下。此外,影片还高度还原了纪委、检察、公安人员办案过程中的细节,展现了他们与腐败分子斗智斗勇的机敏和坚持。

  这部影片之所以既“吸睛”又养心,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原因,就是它拥有一个堪称精品的同名话剧作基础。话剧《黑瞳》是广东地区首部直面贪腐话题 的作品,故事完整,逻辑顺畅,剧情辛辣讽刺,舞台表现形式也新颖创新,具有颇多亮点。作为一台反腐剧,该剧力避隔靴搔痒,对官商勾结、 “富二代”等敏感话题并不回避,“不出事的时候都在后台收钱,一出事还不如干爹管用” “现在的社会没有友谊、信任、忠诚,只有利益”等辛辣台词更是极为针砭时弊。

  《黑瞳》与电视剧《黑洞》 《黑冰》同属于“黑系列”风格的影视组品,两部电视剧在展示“黑”的勇气与胆识方面值得称道,但也出现了一些稍“过”的地方,比如对于黑势力的过度展示, 给影片带来了不言而喻的负能量。曾几何时,罪案题材的影视剧充斥银幕、荧屏,“裸官”“黑社会”等现实社会中无可回避的元素也逐渐充斥大银幕,而内涵积 极、给人们以希望的反腐题材作品却难以出头。作为一部具有坚实现实基础与艺术质地的电影, 《黑瞳》的出现无疑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看点,影片不仅从创作理念上加重了反贪反腐的要素,更从拍摄手法上寻求全新的突破。从筹备到拍摄,都秉承“实、精、 新”的路线,即着眼现实、直面人性、敢说实话,力求每一个篇章及要素都成为精华,而且在拍摄手法上也不断寻求创新,以全新思路呈现出不一样的反腐电影。在 影片中,编导演同心戮力,共同玩转“乾坤大挪移” ,其中的悬念、细节不乏出彩之处,而王姬、李子雄、成泰燊等实力派演员的坐镇,更让影片的观赏性大增。

  虽然以“黑”字打头,但考察其内容主题,《黑瞳》无疑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主旋律影片。一直以来,人们对主旋律的理解存在不少的误区,甚至给它贴上 “刻板”“老套”“没人看”的标签。但《黑瞳》的上映,为我们重新认识“主旋律”的概念提供了一个全新契机。事实上,将主旋律等同于纯而又纯的正面形象展 示是一种误解。主旋律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和价值取向,凡是能够反映社会文明进步、体现时代发展前进方向的文艺作品,都属于主旋律的范畴。主旋律实际上就是主 流价值观的体现,强调的是社会效益。主旋律作品的主人公,可以是正面人物,也可以是反面人物,还可以是不好不坏、亦好亦坏的中间人物,关键在于作品是否在 传递正能量。主旋律并非一成不变,没有变化的主旋律会慢慢变成陈词滥调。主旋律作品的题材不应有什么界限,更不应该回避当前重大的社会问题,相反,应当积 极稳妥、大胆审慎地触及时代敏感话题。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