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当我还有李珥那样的青春面庞时,苏有朋是一个有着阳光笑容的台湾青春偶像歌手,2015年,他带着“不怀旧,正青春”的电影《左耳》登陆影坛。惊觉我和导演苏有朋一样,都有了追忆青春的资本。
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突破五亿后,平均年龄只有19岁的中国电影观众让电影投资人迅速投身青春片的拍摄,短短数年间,中国电影似乎形 成一股“青春片”拍摄的潮流,随着“粉丝电影”、“大IP”、“互联网+”等等概念与青春片一起创造出很多现象级电影,《左耳》即是其中一部。
《左耳》改编自畅销书女作家饶雪漫“青春疼痛系列”的同名小说,是很多“80后”、“90后”中学时代的流行读物,堪称热门IP,电影出品方改 编这部小说的商业企图非常明确。《左耳》有普通青春小说中常见的暗恋、相爱、伤害、辜负等情节,饶雪漫在多年的文学创作中,始终以女孩的视角进行写作。 《左耳》中有三个道路迥异的女孩:清纯恬淡的好女孩李珥、妖娆的酒吧歌女吧啦以及富家千金蒋皎,李珥远远凝视与追随暗恋的男孩,吧啦为爱飞蛾扑火,蒋皎则 为了心爱的男孩儿小心翼翼、神经紧张。她们都是为了喜欢的人真心实意付出的傻姑娘。
李珥是个上帝都能作证的好女孩,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内心却向往自由;吧啦身世凄凉,从小就没有父母,惟一的亲人奶奶每天忙着打麻将。吧啦的美富 有侵略性,酒吧驻唱,放浪形骸。一个是好女孩,一个是坏女孩。因为一个男孩,她们的命运有了交集。在很多时候,吧啦是李珥隐秘的内心,李珥是吧啦深藏的真 身。
中学生李珥永远穿着白色、蓝色的校服,吧啦则常常浓妆艳抹,以低胸紧身上衣、超短热裤的性感形象示人。吧啦为了执行“心上人”张漾报复母亲、勾 引许弋的指令,来到大海边,以一袭红色衣裙和她脸上散发的魅惑气息,几个小小伎俩就勾引到了李珥的暗恋对象——许弋。对许弋来说,这是个致命的诱惑。历经 波折后,吧啦与张漾热恋,一改往日性感装扮,代之以白衣蓝裙的“李珥式”衣着,并向朋友宣称要和男朋友一起去北京。这时,却看到男朋友张漾“吧啦是婊子” 的视频。台风来临前的大雨中,她不施粉黛,迷茫无助,她看起来像是一个最纯情的女孩。爱情刚刚降临,却是她生命的最后一天。
李珥、张漾考入不同的大学,天一中学的大门在他们身后轰然关闭。那段痛彻心扉的疼痛青春告一段落。吧啦消失了,但却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自 由”了的李珥在大学里抽烟,涂绿色的指甲油,俨然是另一个吧啦。李珥遇到无法化解的情感问题,会给吧啦发送无法到达的短信。李珥大学时的好朋友和吧啦长相 酷似,这是孤独的李珥与吧啦之间隐秘的连接。
李珥遭遇男友劈腿事件,失恋痛哭,恍惚中,看到镜中的自己和吧啦,瞬间二人又互换为对方,这是一个非常“欧洲电影”的影像,在中国的青春片中非常罕见。
在镜像幻境后,李珥回到家乡,身穿白衣红裙,这正是吧啦勾引许弋时衣裙的色调。这时候的李珥,才真正告别了青涩的少女时代。她与张漾偶遇。此时 的张漾已经得知所谓母亲抛夫弃子的真相,不再偏激和仇恨他人。在山路上,他们目睹汽车落水,情急之下,张漾跳水救人。水中,张漾仿佛看到他和吧啦第一次水 中缠绵……在这个奋力救人的段落中,张漾与吧啦告别,与仇恨告别,与自己妥协,与世界妥协,更重要的是,他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张漾从边缘人回归到社会主 流,与世界达成了和解。
与众多青春片不同的是,《左耳》不仅有逝去的青春,还有青春之壳下的救赎与原谅,青年人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和回归。青春带来疼痛,疼痛带来成 长。是什么让疼痛青春文学在年轻人中流行?是什么让“堕胎、车祸、出国”成了大多数中国青春片表现最多、也被诟病最多的桥段?大多不是他们的青春经历了十 足的疼痛,而是在娇嫩青涩的时候怀着遇雪经霜的渴望。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青春除了课本外,几乎没有更多的内容。我们不是追忆青春,我们是在看被辜负掉 的青春。
“80后”、“90后”观众贡献了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的80%,为青春片提供了富有巨大想象力的市场空间和市场潜力。中国青春片最大的成功,就是在最大层面上俘获了“最大公约数”的青年观众。青春片为中国电影贡献了众多新鲜的导演和演员,是一件很珍贵的事情。
《左耳》这个发生在中国内陆城市的青春故事几乎完全没有隔阂,青春对于我们,其实差不多——爱过、恨过、痛过,宽容了就成长了。也许,全世界的青春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