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一个儿化唐僧引发的连锁反应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22日10:22 来源:中国艺术报 宋磊

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剧照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对《西游记》题材的最大创新就是,让一个儿化的唐僧和一个成人的孙悟空产生联系,从而彻底颠覆了以往同题材影视剧那些固定 的模式。例如:模式一,唐僧是家长,孙悟空是孩子;模式二,唐僧是领导,孙悟空是下属;模式三,唐僧是“痞子” ,孙悟空是“英雄”等等。

  影片没有采取以往这些模式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另辟蹊径,做了大保镖护卫小顽童的新搭配,从而把一个动作类型片变成了情感类型片。 《钢铁巨人》不就是这样一个大家伙和一个小孩子的故事吗?从某种意义上说, 《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和天才少年小宏也是这样一种关系。在这种类型片里,动作戏是为情感戏服务的。大保镖一定要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小顽童一定要身材弱 小,头脑灵活。两者差异要特别巨大,但是情感要特别牢固。

  这种类型片的核心就是打造这样两个人物之间牢固的情感,并为末尾可能的让观众痛哭流涕的拆散做好铺垫,当然每每最后还是可以团圆的。 《超能陆战队》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都是同一个结局。只不过前者是大保镖短暂离开了,后者是小顽童短暂离开了。

  这部影片是一部打戏,更是一部情感戏。所有的打都是为了体现后面的情。影片在这点上做得很不错。比如,江流儿(唐僧的乳名)把孙悟空解救出来第 一场跟山妖的打斗,最后落脚到孙悟空与江流儿的对视上来,从而为其情感开了个好头。而第二场跟山石怪的打斗,最后落脚到江流儿揭下如来的咒符,但坠落山崖 上来,从而为孙悟空第一次主动解救江流儿做了铺垫。在客栈里以及在船上的战斗,最终都落脚到孙悟空时刻挂念着江流儿,有了保护的欲望上来。当然,最终一战 也是建立在孙悟空认为失去了江流儿而导致的情感爆发上。这和以往很多动画片为了打斗而打斗是截然不同的。

  影片最出彩的也不是打戏,而恰恰是儿化的唐僧与酷酷的孙悟空颇显性格差异、身份差异和能力差异的生活“轶事” 。比如江流儿与孙悟空初见时的那段情节,能对付十万天兵天将的孙悟空,竟拿这个小和尚没有办法,甩也甩不掉,被各种奇怪问题问得哑口无言,这不是很有趣吗?

  由儿化唐僧所引发的第一个连锁反应就是,小孩子喜欢儿童角色江流儿,而且很容易就把自身投射到他身上,去和英雄孙悟空产生交流。孙悟空不再是遥 不可及的偶像,而就是拉着他们的手的“爸爸”们。他们甚至会非常愿意在电影散场后,购买影片中的那个小孙悟空木偶玩具,从而实现与英雄随时随地的相伴。

  由儿化唐僧所引发的第二个连锁反应就是,成年人爱看这个片子,它带给观众超越以往认知的新东西。我们对孙悟空和唐僧的认知总是停留在师徒身份 上,停留在唐僧靠紧箍咒来约束这只能闹天庭的猴子上,其实对于活了几百年的孙悟空来说,唐僧不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男孩吗?那么何不把这种年龄上显而易见 的东西显性化呢?

  唐僧一直以来给人一种“道貌岸然”的感觉,甚至有些动画片已经把其描写为“伪君子” ,小肚鸡肠的人,等等。相比孙悟空一直以来的正面形象,唐僧承载了一些负面情绪。这或许也是《西游记》文本的初衷。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这种儿化唐僧的 处理,让我们彻底对唐僧失去了戒心,从而能不受先验认知所干扰地,用一种更清澈的眼光去看江流儿与齐天大圣的关系,用一种更清纯的心灵去体会他们之间的情 感。

  只有这样,当月光下江流儿说出想要见到如来佛祖,让他把孙悟空的束缚解开的时候,你才能无所牵挂地被感动。当孙悟空真的懂得为了保护别人而运用自己的力量的时候,你才能发自肺腑地叫好。

  所以,我认为儿化唐僧是解读这部影片的一把最佳的钥匙。它借助重构孙悟空与唐僧的关系,重构了观众对这两个人的情感投入,让观众抛去以往成见去爱他们。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