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戴锦华“思南读书会”锐评中国电影
年轻观众影院玩手机 是因为缺乏杰作
“我不愿批评《道士下山》,因为它已经跌出了下限的下限。”曾评价张艺谋的《归来》“跌出下限”的知名电影学者戴锦华昨天在“思南读书会”的开场语,让现场气氛活跃起来。
戴锦华1987年参与建立中国第一个电影史论专业,2008年起担任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她对中国电影30年的研究与观察在圈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力。尽管是工作日,昨天下午加开的“思南读书会”仍旧爆棚,“就是想来听听戴锦华怎么看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一位站在后排的年轻读者说。戴锦华没让年轻人失望,面对上海知名影评学者毛尖和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罗岗的发问,她以高频语速见招拆招,辛辣点评不断。
越是艺术片导演越该向观众求爱
“为什么仍对姜文和《一步之遥》保持欣赏?”毛尖抛出第一个话题。戴锦华不讳言对姜文的偏爱,“不对姜文保持期待,没法对中国电影保持期待。”
为何这部“呕心沥血、挥金如土并在制作水准上领先大多数国产电影”的作品无法赢得观众的心?在戴锦华看来,大资本运作和媒体炒作与《一步之遥》隐含的“冒犯、颠覆、挑衅观众”的文艺片特质存在错位。“商业大片负责提供给观众流畅的故事、主流价值和大团圆结局,姜文天真地以为用宣传和广告就能吸引观众接受冒犯与挑衅,让他们从怡然自得的小时代里惊醒。《一步之遥》 的失败在叙事,因此成了市场意义上的失败之作。”
在戴锦华看来,即便姜文这样的导演也需要一种约束,不是对商业妥协、向市场交枪,而是努力寻找与观众的接触点和交流点,也就是韩国导演李沧东所说的“越是艺术片导演越该向观众求爱”。
大多数电影未与大多数人共振
“怎么看待‘IP电影’或者说‘粉丝电影’?”戴锦华的观点是,IP电影已经成为一种单纯的资本事实,“以资本安全、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构建电影,步骤很简单——首先,找到拥有粉丝群的IP,它有既定的观众群,不论电影优劣都会来看;其次,邀请一线明星,‘一线’无关演技和影响力,只与青少年观众群的契合度有关,接着要做的就是在电影的每一个画面尽可能植入广告和品牌。这样的电影还未进入市场就已收回成本,最后一个工序就是通过资本获得垄断性排片。”在戴锦华看来,中国电影市场从大片“越看越骂、越骂越看”发展为“不烂不卖”,“这是最大的悲哀,也真是无语了。”
“为何二三十年前的电影让人至今记得、讨论,现在就没这样的电影?”一位年长读者发问。戴锦华说,市场意义上的繁荣没有带来电影文化的繁荣,“观众对中国电影的不满足一言以蔽之就是,我们的电影与社会上多数人没有发生共振,只服务于最有票房消费力的一部分。”
“究竟还有没有好电影可以看?”戴锦华说,IP 电影不是问题,成为市场上唯一卖座的电影才是问题。“我呼吁市场给严肃、有意义的电影一点空间,艺术电影是小众,但它始终是电影工业的发动机,不断进行电影叙事和电影语言的尝试。先锋电影的活力被大资本所挤压,观众丧失了选择的权利。我相信,年轻人在电影院里玩手机,是因为他们从未在电影院里真正看到过能震撼自己心灵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