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创作谈 >> 正文

《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葛健豪和她的儿女们》:两部作品背后的故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6月27日10:20 来源:中国艺术报 赵瑞泰
电视剧《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剧照 电视剧《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剧照

  回忆我超过半个世纪的戏剧生涯,最令我欣慰的是,我有幸将中国近代史上两个叱咤风云的家族搬上了舞台(和荧屏) ——一个是被世人传为“东方之谜”的宋氏家族;另一个是一家出了四位中共中央委员的蔡氏(蔡和森、蔡畅、向警予、李富春)家族。前者书名为《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 ,后者命题为《葛健豪和她的儿女们》 。两个书名相呼应,似有“姊妹篇”的感觉,但出版时间相隔了二十四载,出版单位同是武汉出版社。在武汉出版社三十岁的喜庆时刻,我想起了这两部作品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几个小故事,愿以此与读者分享。

  甩开了朋友们的规劝提起了笔

  《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 (下简称《宋》剧)是一个十分庞大的题材,涉及中国近代史中众多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在二十多年前,改革开初还处于最初阶段,思想的禁锢尚未打破,此类触及国共两党、特别是两党高层人物思想情感的文艺创作几乎是个“禁区” 。我刚开始写这篇作品时才年过四十,当时,许多好心朋友劝我,这个题材大而敏感,许多老作家都不敢触碰,你还是慎重为妙呀!我不信这个“邪” ,抱着对“东方之谜”的浓烈兴趣,我翻阅了多达七八百万字的史料,沿着宋庆龄在国内的足迹,遍访了近十处历史遗迹,最后在上海万国公墓中的宋氏墓地停了下来。墓地前,面对守候父母亡灵的宋庆龄墓,凝视着墓前的一片空坪——据说,在这片空坪下面留有宋氏六姊妹的空墓穴。此时,宋母倪桂珍临终前的遗嘱突然从远处向我飘来:“我们一家人生前不能团聚,庆龄和姊妹们渐行渐远,我死后,要在我和你们父亲的墓前,留下你们姊妹的六个墓穴!到了天堂,我们要聚在一起,我们……毕竟是亲骨肉、是一家人呀! ”想到这里,我的泪水流了下来,随着虚幻的宋母声音愈来愈强烈,我的心被震撼了!我向宋氏墓地深深鞠了一个躬,我心里对他们说:一个何等华丽的家族呀!为了探索一条改变落后中国的出路,你们经历过搏斗、生离死别,应该让世人知道你们承载的痛苦和是非曲直的别样人生!

  就这样,我甩开了朋友们的规劝提起了笔,以宋庆龄不屈不挠追求理想的精神为主线,展现了这个不寻常家族经历的几番风雨、几度离合……我的这一创作探索,得到了当时广电部和中央电视台的支持。可就在这部电视剧开机拍摄的前两个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将我推入了漩涡之中。

  那天傍晚,我接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电话通知我立即赶往中央电视台参加一次重要会议,我问会议内容,对方支支吾吾说了一句:“你来了就明白了。 ”这么紧急,这么神秘,是不是《宋》剧出了问题?我即刻打电话问导演潘霞,潘导告诉我,是出事了,有位权威人士看了《宋》剧剧本后不能接受,将她的意见直接电告了中央。中央有关领导指示,立即请文艺、党史方面的著名专家认真讨论一下。我听后,有些紧张,一部电视剧如何会惊动中央呢?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赶往北京,一走进中央电视台的大会议室,更是把我惊呆了,里面坐满了人,听说有四位部长级的人物坐镇会议,还有中央文献编纂委员会、中央党史办的专家和几名全国著名的作家。我刚坐下,传来一个亲切的声音:“小赵,你赶来了?好,听听大家的意见吧。 ”我一眼看去,说话的是一位十分慈祥的老太太,我见过她,她是宋庆龄基金会的领导。“是我向中央反映的意见, ”老太太不紧不慢地说:“你这么年轻,敢于写这样的题材,我很佩服。但这样写宋美龄,把宋美龄写得如此爱国,我们这些与国民党斗了几十年的老共产党人接受不了……”我听着,不敢当面反驳。会议以此为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讨论结果是,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剧本的写法。老太太最后表态:“我们党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既然大家都同意这样写,我保留我个人的意见……”

  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下来,电视剧按计划投拍,武汉出版社破例在电视剧播出前出版了剧本,再版后,随着《宋》剧的热播,这本书传到了海内外, 1991年获得了第五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与蔡氏姐弟长达三十多年的友谊

  说起长篇纪实文学《葛健豪和她的儿女们》 ,就不能不谈及笔者与蔡氏姐弟长达三十多年的友谊,是他俩催生并推动了这部作品的问世。

  蔡氏姐弟,即烈士蔡和森、向警予的一对儿女,姐姐叫蔡妮,弟弟叫蔡博。三十八年前的五月一日,是向警予在武汉牺牲五十周年的日子,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女英烈,邀请姐弟俩出席纪念大会。会上,当我第一次见到这两位历尽人生沧桑的烈士遗孤时,不知怎的,我鼻子一酸,泪水溢出了眼眶……他俩真像石头缝里长出的小花呀,孤苦伶仃,受尽人间摧残,顽强生长于血雨腥风之中。母亲牺牲时,蔡博四岁,蔡妮也才六岁;三年后,父亲蔡和森为中国革命在广州英勇就义,从此,幼小的姐弟俩成了孤儿。年迈的奶奶葛健豪带着他俩在白色恐怖中东躲西藏,在荷枪实弹的敌人追捕中行乞流浪,还力所能及地为党的地下工作放哨、送情报……后来,在毛泽东、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姐弟俩先后被送往苏联的孤儿院,开始了在异国他乡的人生跋涉。

  带着对烈士遗孤的敬重,带着被人性唤起的激情,我开始了“蔡氏家族”系列作品的创作,蔡氏姐弟自然成了我创作的最好顾问,我们之间建立的友情持续了三十多年。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创作的“蔡氏家族”系列之一——电视连续剧《向警予》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引起强烈反响后,蔡博来汉出席一个会议,他竟然不住会务组为他安排的高级宾馆,硬是驱车来到我家,住进了我家不到三十平方米的陋室。记得那是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蔡博与我同室共眠,他向我娓娓动听地讲述了他曲折的人生,讲到他对父母亲模糊的印象,更谈到了被毛主席尊称为“二十世纪最奇异老人”的奶奶葛健豪。

  葛健豪,一位封建社会的小脚女人,为反抗丈夫的封建压迫,她携儿孙从老家出走——为寻求妇女的解放之路,她五十岁时与儿孙三代一起上学堂;为支持儿女探求救国真理,她五十五岁与蔡和森、向警予、蔡畅结伴去往万里之外的法兰西;在巴黎街头,老人举着小旗、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生为争生存权的游行,老人的一双小脚震撼了法兰西土地;回国后,大儿子蔡林蒸、小儿子蔡和森和儿媳向警予相继为追求信仰牺牲,老人忍受着丧子的巨大悲痛,带着幼小的蔡妮、蔡博和蔡畅的女儿李特特重上征途;晚年,老人已无力奔走,她谢绝了毛泽东、周恩来派人前来接她去延安,毅然将身边未成年的孙辈蔡妮、蔡博和李特特送去革命队伍,自己老死在湖南双峰的老屋里……

  蔡博含着热泪向我讲述着,字字句句震撼着我的心灵。翌日清晨,蔡博与我分手时,他紧握我的手郑重叮嘱:“如果可能,拜托你将奶奶的人生写出来告诉更多的人! ”蔡博走了,但他讲述的这位老人和她儿孙们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2001年,我将老人的人生写成了话剧《母亲》 ,以后,我又接受了蔡氏姐弟的委托,写成了电视连续剧和同名长篇纪实文学《葛健豪和她的儿女们》 。遗憾的是,蔡氏姐弟没有亲眼看见这部作品的问世,他俩分别于1991年和2012年永别人间。

  2014年春夏之交,长篇纪实文学《葛健豪和她的儿女们》在北京举行首发座谈会的前一天,我捧着这本书去蔡妮家,我郑重地将书放在蔡妮的遗像前,对她说:“蔡妮大姐,请告诉蔡博,我完成了你俩的嘱托……”说完,我哽咽了,站在我身边的蔡妮的丈夫洪戈也老泪纵横。翌日,座谈会在《中国作家》编辑部召开,已是93岁高龄的洪戈老人亲自赶到会场,他用颤抖的声音说:“我代表九泉之下的蔡妮、蔡博谢谢大家,谢谢武汉出版社,谢谢我们家的老朋友赵瑞泰同志……”

  《葛健豪和她的儿女们》书影  《葛健豪和她的儿女们》书影

  (赵瑞泰 武汉剧协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编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