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资讯 >> 正文

形式在变,但新闻人的精神不会变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6月02日11:09 来源:文汇报 张祯希

  敏锐地聚焦新媒体浪潮下,新闻行业生态的电视剧 《女不强大天不容》,5月31日起在东方卫视与安徽卫视同时播出。该剧由著名编剧六六编剧。

  在新媒体崛起的当下,每个新闻人都在探索与尝试。“新世界就像一条‘恶龙’一样,你不骑上它,就会被踩在脚底下。”不久前,一位从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的从业者发出这样的感叹,共鸣声席卷“圈里圈外”。高速发展的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让不少行业面对转型与挑战。《女不强大天不容》 想要展现的,并非是转型带给人们的“淘汰恐慌”,而是新闻从业人员应对转型的勇气与永不放弃的理想。

  以个体命运映照行业与时代的变迁

  与其说 《女不强大天不容》 聚焦的主体是新闻行业,不如说是生动地展现了变革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新闻从业人员。剧中海清饰演的郑雨晴,是处在互联网浪潮冲击下的纸媒从业者。郑雨晴年轻时以社会新闻实习记者的身份入行,凭借着自己的执着与努力,在传统新闻行业打出一片天地。36岁那年,面对新媒体冲击,在纸媒奋斗多年的她,刚想将重心移到孩子身上,却临危受命成为集团总裁,要带领报社走出低谷……透过这个人物的命运,可以看到媒体行业和时代的变迁印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都是害怕变化的,因为必须付出成本,甚至要承受“背叛”过去的痛苦。但变革时代,没有安逸的“保险箱”。个人如何应对难以抵挡的环境变化,是被动地妥协还是奋力一搏? 构成了 《女不强大天不容》最大的看点。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主演海清特意到报社“实习”了一段时间,和记者一起到各地跑采访。郑雨晴这个形象的原型就来自于一批一线新闻从业者。海清认为,郑雨晴不是一个显山露水的记者,也不是最聪明最会来事儿的,没有什么主角光环可言,却更像是我们身边默默耕耘的普通职场女性。但正是这样一位不再年轻的女记者,却临危受命,勇敢地跳出思维的定式,放下架子,开始摸索传统媒体在新环境下的突围之道。郑雨晴说,自己在报社十几年,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自己所熟悉的,不能让这些消失在自己手中。

  为了更好地展现行业变化,六六引进了一位编剧“外援”:传统纸媒从业者九枚玉。六六的第一篇小说 《王贵与安娜》 最初在网络上连载,将小说搬上纸媒的,正是这位副刊编辑,而她的人生经历也恰与剧中的郑雨晴形成互文。当时已经51岁的九枚玉,被新媒体的内容呈现与操作规则的变化,打得措手不及,一度陷入职业危机。而如今,在传统媒介中打下的扎实文字基础与丰富的经验,却让她找到了新的事业起点。

  在变革面前,坚守的力量依旧令人感动

  面对新科技对拍摄方式与观影习惯的颠覆,电影人马丁·斯科塞斯曾表示,电影的未来依旧充满希望。他在给女儿的一封信中曾写道:“当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制作电影的机械和引起这个电影制作革命的技术进步时,要记住一件重要的事情:不是那些工具拍出了电影,是你拍出了电影。”在变革面前,我们一方面在快速向前奔跑,一方面又忍不住回溯过去,因为在那里,可以看到行业中最基本的信条和法则。

  新闻业近年来也呈现出越来越娱乐化的趋势,从过去的深度思考变成现在的浅度娱乐。《女不强大天不容》 中,陈小艺饰演的传统媒体资深记者刘素英有一句台词让人印象深刻,她说:“微博都是碎片,我们这个有深度。”这短短一句话,道出了传统新闻人的骄傲。然而 《女不强大天不容》 中并没有一味沉湎于过去,忽略互联网给传统新闻业带来的巨大挑战,而是着重在新与旧的变化对比中,找寻那些依旧不变的坚守与感动。也许就像主演海清说的,并非新媒体打败了传统媒体,而是传统媒体正在寻找新的发声渠道与方式,文化的价值,未必是纸上的字,形式可能一直在变,但是新闻人的精神不会变。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