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研讨 >> 正文

专家研讨知青题材电视剧《遥远的婚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04日09:19 来源:中国艺术报 赵志伟

  专家研讨知青题材电视剧《遥远的婚约》——

  “这是现实主义艺术的魅力”

电视剧《遥远的婚约》海报电视剧《遥远的婚约》海报

  日前,知青题材电视剧《遥远的婚约》播出后,虽无影视“大咖”和“小鲜肉”夺人眼球,却在众多电视剧的围追堵截中脱颖而出,取得不俗的收视率,这让该剧总制片人、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江和导演顾晶既欣慰又颇感惊讶。“ 《遥远的婚约》 2012年底拍摄完毕,等了四年终于在央视播出,守得住底线、耐得住寂寞,这是我们的坚持。 ”刘志江感慨地说,这部电视剧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播出以来,平均收视率是1 . 8,单集最高收视率达到2 . 62。因为是知青题材的年代爱情剧, 《遥远的婚约》一经播出,不仅赢得了电视机前老知青们的“代入感” ,而且网络上的年轻观众也为数不少,频频追剧,“知青不仅仅代表着一代知青本身,还有他们的父母,他们的子女,几代人都对此有关注的。 ”导演顾晶解释说。

  “不要太把注意力集中到这部电视剧为什么收视率那么高,我也很重视收视率,但不迷信它。 ”近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在电视剧《遥远的婚约》专家研讨会上开门见山地指出,他更看重该剧的内在品质,“这是现实主义艺术的魅力,它最大的长处在于,形象地通过知识青年,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刘思扬、乔慧敏、郝佳丽等的人生经历和成长轨迹,从一个比较重要的侧面展示了中国自1977年以来将近3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 ”仲呈祥说,这部剧很感人,不仅因为有戏剧化的故事,更是因为“决定故事发展走向的人物的精神境界和成长轨迹,让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

  “这是现实主义创作的一个成果,也是对知青题材的一次挖掘和丰富。 ”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刘玉琴认为,刘思扬和乔慧敏两个人的爱情故事,折射了那个时代的知青对梦想和情感的一份坚守,“在其背后还有一种责任、道义,是人们在精神上对美好情感的捍卫和坚守,正是这种守望支撑了他们的人生,我觉得这是该剧比较正能量的一面。 ”刘玉琴说,同时这部作品还有比较浓厚的理想色彩,它讲述了为爱可以不计代价、不求回报,而这种付出和牺牲,在今天看来也是很珍贵的。

  “看这部剧有一种纠结感,戏剧化比较强,我的感觉是值得肯定的地方特别突出,也有一些不太不满足的地方。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报社社长向云驹从自己的观后体验谈起,认为“这是很复杂的一段历史,很多编导干脆绕过去了,而这部剧有勇气选择这样的题材,值得肯定” 。向云驹说,现在不少电视剧讲述一些人造的历史、不真实的历史,一看而过,根本留不下任何历史痕迹,相比之下,该剧的创作难能可贵。 “大家都来探索,都进行这方面的实践和实验,慢慢地对现实题材会有更大的把握能力。 ”他呼吁说。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当代电视》主编张德祥是77级大学生,曾下乡当过知青,他用“77级外传”形容《遥远的婚约》 , “剧中的刘思扬和乔慧敏为了爱情几十年孜孜不倦地追求,把爱情看得那么重要、那么高尚、那么完美,这对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是感兴趣的” ,张德祥说,因为俩人几十年不能走到一起,为了解这个套,这部剧确实把爱情写得比较到位、比较透彻,这使得该剧会有一定的社会关注度。

  “借助知青的框架,构建爱情的大厦,不是生理的需求、权势的欲望,反而是对现实择偶观的批判,换一个角度可以说把理想的爱情观和价值观装进了知青旧的瓶子里。 ”中国视协理论研究部主任赵彤看后认为,这部电视剧确实是年代剧,但过度聚焦错综的情感纠葛,导致小圈子里群体的恩怨遮蔽了30年跨度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年代剧中本应有的时代感被冲淡了。

  因为追求故事的戏剧性,《遥远的婚约》还在不少方面让与会专家觉得有改进的空间,“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好像往后挪移了两三年”“为了突出或推进剧情,有些细节和情节我觉得有比较重的人为编造的痕迹”“戏剧化以后淡化了诗意”“有些情节都是双方在讲道理,互相在讲道理,但毕竟这是电视剧,不是政论片”等等。当然,剧中的亮点也俯拾皆是,不容忽略,“主创的态度认真、严谨”“演员的表演到位,激情活跃”“剧中时代环境的真实感营造用心”等等,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表示,她对《遥远的婚约》中的台词对白格外欣赏,这些语言既有诗意也有现实的对应。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