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喜剧电视剧也要有文化担当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14日09:2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崔 晓

  如今,国产喜剧电视剧呈现出繁盛发展的产业状态,大批凸显喜剧元素的电视剧纷纷上马,打出喜剧性因素的特征吸引观众。由于喜乐文化传统在社会文化心理中根深蒂固,这类作品受到观众的欢迎与追捧。在蝴蝶效应产生的利益链条里,电视剧中的喜剧性因素由此成为投资商和制作方追捧的宠儿。不管什么题材与主题,在情节矛盾的主线之外也要加入喜剧性因素。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我国文艺思想领域中,长期存在着以教化为主还是娱乐至上的文艺功能之争,而寓教于乐、文以载道的文化理念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可是,自从文化创意产业兴起以后,大众娱乐业与商业领域交集增多,以娱乐为主要目的、以搞笑为主要手段的电视剧作品层出不穷。这些作品摆脱了教化理念,用娱乐取代主流文艺的发展方向,用喜剧搞笑效果衡量作品优劣,将收视率作为成功与否的风向标。这些都偏离了国家主流文化的价值导向。

  电视剧中喜剧性因素的文化价值是讽刺与批评,起到启发观众、引起警醒、社会矫正的作用。电视剧喜剧性因素之所以可笑,是在它比对现实以后针砭时弊,把现实中的不良现象与人性弱点变成笑柄交给观众,使人们在笑声中辨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比如,《永不磨灭的番号》打破了英雄千人一面的刻板模式,用生动鲜活的人物取代以往的战斗脸、不知人情冷暖的英雄形象;《媳妇的美好时代》打破了家庭中一团和气的遮遮掩掩,使人物性格饱满展现;《抹布女也有春天》中直面拜金女、“凤凰男”等问题,甚至使前男友做现任老公的顶头主管,拷问爱情与金钱的关系。在笑声中,讽刺往往更具穿透力,而失去了社会精神主题的笑声则显得苍白、空虚。

  喜剧电视剧传播能力强、受众范围广,更要求艺术家具有理性的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在观众的笑声中寓教于乐、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是电视剧创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只有站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观察生活,揭示问题,才能够将电视剧喜剧性因素的主题挖掘得深入彻底。

  有人认为,电视剧的喜剧性因素描写的是小人物,观众群体也是占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应该规规矩矩地演“逗乐”的内容,把宣传主流价值观的任务留给主旋律电视剧去承担。事实上,用喜剧性因素展现先进文化主题内容,与喜剧性的艺术表现并不矛盾,相反,苟且迎合颠覆崇高、消解文化的“仇官、仇富、仇主流”的价值取向,是对艺术作品不负责任的姑息。

  喜剧风格的电视剧中还经常出现对传统文化的过度讽刺,很多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以及传统观念被嗤之以鼻,认为是不符合现实的老生常谈。然而,最能惊爆眼球、吸引注意力的内容,必定是新闻性质的奇闻趣事,并不是经过时间检验、实践验证、思维沉淀的智慧结晶。如果电视剧中的喜剧性因素以新、奇、特、怪、诞为内容焦点,用快餐文化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将无法作为真正的精神食粮补给广大受众的文化需求,在空泛、恶俗中引领观众误入歧途。

  对于思考者指出的问题与警醒,制作方普遍带有商业投机心理,即便未来有可能会因为内容过激受到管理部门监管,但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地先获取眼前的经济利益为第一。据笔者了解,英国、澳大利亚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每年都可以申请政府专项资金,以便研究与业界紧密接轨、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课题。如果能在一个报税年的阶段(通常为12个月)付诸于业界实践,并且有充分的可预见收益产生,则能获得政府奖励。我国的理论研究领域目前还没有细化到这一层级,造成学者隔空喊话、耳提面命,而业界实操人员我行我素、摸索前行,研究者的理论研究对喜剧风格电视剧实践无法起到强有力的指导作用。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束学界与业界分而治之、各言各语的状态,让他们切实互动起来,促进国产喜剧电视剧更加健康地发展。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