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资讯 >> 正文

陈宝国:记住角色忘记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28日10:40 来源:光明日报 赵聪

 

作者: 《》( 2016年03月26日 09版)

  冬天的上海,不似北国寒风凛冽,却也冷气逼人。从片场回来,陈宝国脱下大衣,坐进酒店宽厚的沙发里。这是三个月前我见到陈宝国时的情景。他给我的印象是,以霸气扬名的“中国爷们儿”并无荧屏上的威严,显得亲近而随和。

  让陈宝国忙碌到满眼布满血丝的戏叫《最后一张签证》,正是在这部戏里,60岁的陈宝国十几年来首次甘当“绿叶”,出演配角。《最后一张签证》被称作中国版《辛德勒的名单》,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讲述二战期间中国外交官为犹太人发放签证,使之免遭纳粹屠杀的故事。陈宝国出演领事馆副总领事,与青年演员王雷扮演的普济州一起,参与到营救犹太难民的行动中。

  “出演这场戏的原因只有一个,感动。”在陈宝国看来,好演员难得,好角色更难得,更何况这个震撼人心的角色不是虚构,不是想象,而是来自一段真实可触的历史。1939年,正值抗战的艰难岁月,这种情况下,中国外交官救人于水火的义举尤显珍贵。“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去敬畏生命,还有什么好挑剔的?做演员总归是要有一点良知的。”

  1979年,陈宝国出道,参演了自己的首部话剧《报童》,至今已过去37年。37年里,陈宝国塑造的角色数不清,很多角色都深入人心。在观众眼里,他是《大宅门》里的白景琦,意气风发;他是《汉武大帝》里的刘彻,威武霸气;他是《京华烟云》里的姚思安,温文尔雅;他是《正者无敌》里的冯天魁,大智若愚。他被媒体称为“千面演员”,因为每一个角色在他的演绎下,都拥有了最传神的表达。

  37年里,陈宝国两次成名。一次是抉择,一次是蜕变。1982年,青年演员陈宝国横空出世,摘得首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大奖。那一年他26岁,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5年。那部戏叫《赤橙黄绿青蓝紫》。戏里,陈宝国扮演充满反叛意识的热血青年刘思佳。“文革”之后,这一久违了的艺术形象在禁锢了十年之久的文艺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盛名之下,关怀备至。陈宝国也迎来了人生第一次抉择。年轻的陈宝国英气逼人,是观众心中最正宗的小生形象。于是,许多人劝他走小生路线。扮个酷耍个帅,工作轻松还成名快。迅速出名还是坚持自我?陈宝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你听得着的全是恭维你的话,可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根小鞭子,当你走错路了,就会毫不留情地把你赶下来。不甘寂寞,修炼不出好演员。”他说,偶像小生是一时的,他不想当一时的演员,而想做一辈子的演员,哪怕默默无闻。

  这一沉潜就是19年。2001年,《大宅门》在央视热播,陈宝国饰演剧中的白景琦,以个性张扬、敢爱敢恨、谨遵孝道的形象迅速获得观众认可,并最终摘得该年度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观众最喜爱的优秀电视剧演员奖。

  再次成名,嘉言沓至。然而,少有人知晓这19年间的艰辛。19年里,从《神鞭》中的天津卫混混儿玻璃花,到《武则天》里懦弱无能的唐高宗李治,再到《小井胡同》中个性稀奇古怪的清朝遗老查宗佑,陈宝国遵从自己的内心,扮演了一个个挑战自我又个性分明的角色。玻璃花是他继刘思佳之后接手的第一个形象,也是与外界“迅速成名”道路截然相反的一次尝试。拍戏时,因为事故,陈宝国差点双目失明。若干年后,再次回想起来,陈宝国满怀感激。“我庆幸自己做了那次尝试,虽然不被看好,虽然之后我仍要默默坚守好多年,但我意识到那是一次转折。”直到今天,陈宝国依然认为“玻璃花”是他最满意的角色。

  对于演员和角色的关系,陈宝国有自己的看法。在很多演员看来,被角色拘泥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演员不去塑造形象还叫什么演员?好演员不是靠嘴说出来的,是演出来的。”在演艺界,演员按表演方式分为本色演员和性格演员两种。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本色出演,一个是凭借丰富的演绎经验去突破自己,创造形象。科班出身的陈宝国是后者。“若干年后,我希望观众记住刘思佳、白景琦、尚铁龙,而不是陈宝国。”他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