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资讯 >> 正文

专家研讨电视纪录片《金城兰州》——古老丝路节点的辉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02日09:33 来源:中国作家网 许 莹

  兰州作为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与中国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在地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起到了非同凡响的战略意义。由中共兰州市西固区委、 西固区人民政府投资,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拍摄制作的电视纪录片《金城兰州》通过历史再现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地展现了兰州的人文景观。该 片沿用了此前热播的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的主创班底,在技术手段方面,延时摄影、集群动画与背景合成特效等更加引人入胜。《金城兰州》与党中央提出的新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部署相契合,在凤凰网与央视科教频道陆续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月29日,由中国视协主办的电视纪录片《金城兰州》创作研讨 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纷纷为城市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把脉开方。

  厚重历史奠定城市内涵

  过去城市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多将目光聚焦于街头巷尾的市井生活,通过见微知著的细节表述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内涵。《金城兰州》的拍摄与以往城市题材 纪录片有所不同,该片从历史的宏观格局入手,撷取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时间节点,从2000年前汉帝国驱逐匈奴,打通河西走廊要道开始,一直讲述到上世纪60 年代民族工业的战略实施。

  该片制作过程中搜集了详尽的历史史料,清楚地交代了金城兰州的前世今生。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该片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离不开”中 “离不开历史经验的启迪”与“四个讲清楚”中“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的指示精神, 把兰州历史沿革、历史传统文化积淀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对于整个电视艺术创作而言具有启示意义。电视艺术创作者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借 助电视这一媒介提升全民族的历史素养。文艺评论家李准认为,该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完成了历史与逻辑的高度统一,若将兰州经历的每个朝代事无巨细地讲一遍难免 陷入烦琐,该片巧妙地抓住了四段历史与逻辑的扭结点,通过兰州历史辐射西北历史进而反映中国历史。中国纪录片协会理事、纪录片导演李成才强调,城市的历史 密码与基因具有独特性,正是每个城市的独特历史构成了完整的国家档案。

  人物塑造彰显城市灵魂

  纪录片《金城兰州》共分四集,每一集都对推进该段历史进程的人物进行了细致描写,“以人带史”的表现方式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广泛认可。《光明日 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谈到,与金城兰州2000余年文明息息相关的人物不计其数,选择哪些人物在片中展现非常重要。影片中的李息、霍去病、赵充国等人通 过征战将河西走廊并入了中原版图,左宗棠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兴起。该片更难能可贵的是,没有放弃对小人物的刻画。以普通建设者胡菽兰的视角反映新中国成立之 后,国家百废待兴中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把在时代洪流裹挟中的普通人的命运同国家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片中小人物的塑造打动了专家学者。仲呈祥认为,讲好故事的核心是讲好人物,《金城兰州》中对于胡菽兰夫妻的刻画颇具情怀,丈夫放弃个人得失默默 无闻支持妻子的工作,他们将青春洒在了兰州这片热土上。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主任刘效礼在会上谈到,胡菽兰与兰炼厂厂长的角色令人感动,导演通过人物 细节的刻画突出了纪录片的真实性。

  网络首播融合媒体平台

  伴随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平台的作用不可小觑。《金城兰州》采用网络首播、电视接力的方式,形成了波峰的延续。凤凰网副总编辑、凤凰视频总编辑张 剑锋对“波峰的延续”作出了详尽解释,认为网络首发满足了观众先睹为快的观看诉求,而电视上的再播出则为观众提供了品味影片的平台,此种推广方式与目前媒 体融合的大背景相契合。

  张剑锋认为,“互联网+”与纪录片的结合绝不是简单的物理性相加,而是乘法甚至多次方。网络与电视并非割裂的状态而应该是惺惺相惜的状态,无论 网络还是电视都应当肩负起将优秀文艺作品推向大众的责任,就互联网而言,如何扮演好大众传播、立体化包装、互动式催化以及裂变式传播的角色成为亟待解决的 问题。

  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做总结发言,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张显主持会议。(许  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