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资讯 >> 正文

2015年度艺术纵览(电视综艺节目篇)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18日09:41 来源:光明日报 文卫华 楚亚菲

2015年度艺术纵览(电视综艺节目篇)

数量多类型杂 有意思求意义

《奔跑吧兄弟》剧照。CFP
《我是演说家》剧照。资料图片

  当前,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尤其2015年,更是被称为井喷之年,不仅数量众多——据统 计,先后有200多档综艺节目亮相荧屏;还类型多元——歌唱类、亲子类、竞技类、文化类、喜剧类等等不一而足;而且亮点颇多——节目制作水平明显提高,升 级老品牌与开发新节目并重,文化类节目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突破,电视综艺节目融入了更多互联网元素,积极开拓全产业链。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节目制作过于依赖海外模式,文化自信与原创精神不足;有些节目一味追求市场价值,大把“烧钱”、明星作秀、炒作话题,过度娱乐化倾向严重,虽然“有意思” 却缺少价值引领和文化内涵。针对这些问题,2015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在政策引导和行业自律之下,电视 综艺节目的不良倾向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发展渐趋理性。

1、升级老品牌与开发新节目并重

  2015年,诸如《中国好声音》(第四季)、《爸爸去哪儿》(第三季)、《我是歌手》(第三季)、《奔跑吧兄弟》(第三季)、《最美和声》 (第三季)等“综N代”节目仍然持续大热。这些重金引进的节目模式经历本土化改造后,创造了惊人的市场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成为综艺节目的金字招牌。几大卫 视在对这些王牌节目进行比赛规则、环节设置、场景道具的升级创新,寻求主题立意、策划制作上进一步突破的同时,也结合自身优势开发新节目,力求打造下一个 能成为“镇台之宝”的综艺大制作。

  深受韩式综艺影响的户外竞技真人秀成为大热门类。这类节目以“体验”和“挑战”为关键词,采用纪实拍摄手法,注重发挥编剧的作用,具有较强 的故事性、戏剧性和情绪感染力。然而,这种类型的火爆使跟风、同质化这些困扰综艺节目发展的顽疾再度爆发。综艺节目“重名”现象突出,一大波以“极限” “挑战”“爸爸”命名的节目纷至沓来,让观众眼花缭乱,有些节目不仅名称相似,甚至内容也相近。比如,《极限挑战》《挑战者联盟》《真心英雄》《了不起的 挑战》的核心理念俱为明星户外职业体验秀;《壮志凌云》和《冲上云霄》同属明星飞行类体验真人秀。还有的节目仅对既有元素进行简单组合叠加,缺乏实质性创 新,难免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闪亮的爸爸》的环节设计、拍摄手法、背景音乐与《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发生“撞脸”。而《中国之星》被质疑是 “《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这三档节目的参与明星、制作团队甚至连镜头运用都有所重合。总而言之,这一年的电视综艺节目鲜有现象级综艺大片出现, 优质节目的产能不足,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综艺节目经过多年发展,类型题材已趋于稳定,如何实现实质性的创新突破将成为新节目制作的难点所在。

2、从只依赖明星到结合素人元素

  过度依赖明星成为电视综艺节目的一大弊病。制作者在商业逻辑和消费主义的指导下,视明星为吸睛吸金利器,导致明星酬劳飙升,节目成本水涨船 高。有些节目经费有限,为支付明星的高额片酬,只能降低制作费用,使节目面临更高的市场风险。综艺节目争相邀约明星,使明星成了稀缺资源,有的明星在各种 节目频频露脸,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还有的节目为制造看点,或利用、甚至人为制造明星的不和、受伤等绯闻话题,掀起一波波口水狂潮;或刻意设置环节,让明 星吃苦受虐,将其窘态放大展示。一味秀明星、炒绯闻,使本该以“真”为核心的真人秀脱离了“真”的底色,充满人工放大与建构真实,难免落入过度娱乐化,甚 至恶俗的境地。

  海外模式加明星阵容,并非“灵丹妙药”。观众选择增多,欣赏水平提高,如何通过节目展现人物本真的魅力,引发普遍共鸣,才是综艺节目成功的 关键,这在某种程度上为素人元素的出现开辟了新空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也要求“提高普通群众参与真人秀节目的 人数比例”。行业发展与政策导向对素人元素的呼唤,影响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趋势。很多制作方尝试引入素人元素,《中国好歌曲》《我是演说家》《歌手是谁》 《女婿上门了》《一年级·大学季》等通过在明星和素人之间建构合作、引领、陪伴等关系,碰撞出有新意、有趣味的火花。这些节目比纯素人节目多了一份明星的 号召力,比纯明星节目更贴近普罗大众的生活和情感,兼具明星光环与素人能量,开创了电视综艺节目的新风尚。

3、原创文化节目的量质皆有突破

  2014年,原创文化节目成为荧屏上的一道亮丽风景。2015年,这种类型持续升温,数量、质量均有明显提升。多家卫视,尤其是北京、安 徽、浙江等强势卫视相继在周末黄金档力推原创文化节目。除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汉字英雄》《中华好诗词》等既有品牌外,《咱们穿越 吧》《我是先生》《传承者》《中华百家姓》等新节目亮相,凭借高远立意、多样选题、创新形态、精良制作,从文化类节目叫好不叫座的困局中成功突围,实现社 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双丰收。

  这些节目不再局限于文字、诗词领域,而是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开掘拓宽选题范围。《叮咯咙咚呛》邀请中韩两国明星感受传统戏曲的魅 力;《中华百家姓》以寻根为线索,展现姓氏背后所承载的家规家训、家传家教、名人轶事;《传承者》联手全国百余位文化传承人,打造首档传统文化展示真人 秀。这些节目融入更多流行元素和现代表现手法,极大地增加趣味性、可看性和吸引力。比如,《传承者》采用青年团与导师团争鸣讨论的形式,打造全新的代际话 语场,共同守望文化,探寻传承;《中华百家姓》运用前沿的keynote视频与主持人互动技术,综合竞技、动画、外景纪录等艺术手法传达姓氏内涵;《咱们 穿越吧》创新性地让明星“穿越”时空,完成考古任务,接受生存挑战,真切体验各时代的生活。

4、电视综艺迈入“互联网+”时代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电视综艺节目积极探索“互联网+”概念下的各种创新模式。台网联动愈加深入,屡有创新。北京卫视的《歌手是谁》选 择在优酷、土豆网播出,首创台网零秒误差同步播出模式。爱奇艺联合东方卫视推出的《我去上学啦》从传统电视节目制作思维转变为兼顾网络特点的创作态度,力 图使内容在电视与视频网站间实现无缝对接。《我们十五个》既在腾讯视频24小时不间断直播,又在东方卫视播出精华版,被誉为台网融合创新最大胆的尝试。电 视、电脑、手机等跨屏传播不仅成为综艺节目播出的标配,制作者还创新性地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以及各种手机APP,在节目中融入更多互动元素,增强观 众黏度。比如,《中国好声音》联手途牛旅游网,观众看节目时可参与途牛APP微信摇一摇抢红包;《歌手是谁》组建“假唱大战”战盟,与小咖秀、秒拍等短视 频APP合作举办假唱大战,将节目变成多平台联动的狂欢。

  2015年电视综艺节目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所存在的问题更值得认真思考。据了解,2016年的综艺节目数量将再创新高,达到400档。在 竞争激烈的今天,电视综艺节目须有迎接挑战、自我超越的勇气与智慧,努力提升审美品格、文化价值与艺术水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中华优秀文化的 精神气质,力争打造出更多得到社会赞誉优秀作品。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2015年度关注

  作者:牛梦笛 李蕾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18日 14版)

  挑战不可能

  真人秀节目用拼明星、拼颜值、拼话题的方式博取观众眼球的现象屡见不鲜。中央电视台《挑战不可能》却另辟蹊径,不以明星作为突破口,而是将关注点放在普通人身上,通过选手在舞台上进行超越常人极限的挑战,展示平凡生命的极致表现。“不可能”不是重点,“不可能”背后那些普通人敢于自我突破、实现自我价值的毅力和勇气才是创作者想表达的要义所在。节目在表现惊险刺激的内容同时,素描出一组组力求进步、自强不息的普通人群像,彰显信仰之美、生命之美,给观众带来了精神滋养和人文温度,以柔软巧妙的方式在“有意思”和“有意义”之间找到了平衡,为探索素人与明星相结合的真人秀节目样态进行了有益尝试。

  中华百家姓

  安徽卫视播出的大型姓氏文化寻根综艺节目《中华百家姓》以传播与倡导家谱、家训、家风为载体,为观众揭开了一件件姓氏当中隐藏着的不为人知的尘封往事。节目寓教于乐,打破了文化类节目的说教模式,首创外景采访调查加演播室录制的全新模式,组织大学生嘉宾一起踏上找寻自己姓氏来源的文化之旅,深入基层、探访民间,近距离接触代代相传的家谱,综合竞技、竞猜、动画等多种电视艺术手法,传达姓氏内涵,将高雅的文化品位与轻松娱乐的话题有机结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唤起观众的家国情怀和文化共鸣,使他们受到思想启迪和精神引领。在受到过度娱乐化倾向影响的荧屏生态中,《中华百家姓》成功突围,找到了一条用大众传媒挖掘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径,让人们看到了电视原创节目的希望。

  中国谜语大会(第二季)

  继2014年掀起全民猜谜时尚风潮之后,2015年《中国谜语大会》第二季再度来袭。节目以拥有观灯猜谜这一延续千百年的传统风俗的元宵节作为切入点,在保持原有激烈紧张的赛程、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和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注重多样谜题配置,增加古典、诗词、成语谜语的比例,创作和精选一些事物谜、时尚谜,加强节目的文化性、趣味性和时代感,使不同代际观众之间在观看过程中产生思想交流碰撞,成功开拓适合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合家欢节目模式。节目以网络、手机客户端互动竞猜的现代手段,成功地将电视单向传播升级为电视和新媒体的双向互动传播,开创了全民参与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新模式,以互联网思维对传统文化符号进行重新包装和崭新构建,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加了新的魅力。

  我是先生

  在综艺节目歌舞选秀当道、引进模式普遍的大环境下,《我是先生》大胆创新,汇聚当下中国各领域建树颇丰的人气名师,为他们量身打造展示舞台,表现教学才华,传播教育理念,分享教育故事,彰显师者风范。由马未都、李咏、寇乃馨担纲“好学团”嘉宾,以求教的心态与先生切磋论道,碰撞火花;相声演员高晓攀担当说书人,为先生的出场蓄势铺垫。制作方运用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包装节目,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和智慧,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让观众品味“先生”的文化韵味和知识的甘甜味道。节目还以“线上微课”的方式,邀请人气名师为网友乃至边远地区的学生进行免费微信授课。这种用分享思维跨屏互动、搭建公益平台的方式,展现了电视和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

  奔跑吧兄弟(第三季)

  《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和第二季凭借轻松幽默的节目气氛,举重若轻的叙事节奏和对观众情绪的精准把握,成了年轻人中最受欢迎的综艺真人秀节目之一,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和社会关注度,创造了综艺节目领域的现象级事件。《奔跑吧兄弟》第三季在持续吸引年轻观众的同时,兼顾其他人群的观赏品味,力图使不同年龄层受众群体都能从中获得观赏愉悦。除了奔跑、撕名牌、趣味游戏等紧张刺激的环节,节目愈发重视对历史情境的重现和文化韵味的营造,一方面将历史知识、旅游景观等知识信息有机植入到轻松欢乐的游戏中,另一方面在不影响叙事节奏的前提下,把知识点进行“润物细无声”地强化凸显,为实现综艺节目从“有意思”到“有意义”的升华做出尝试和努力。

  (牛梦笛、李蕾整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