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研讨 >> 正文

专家研讨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热议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08日09:54 来源:中国艺术报 张成

  专家研讨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热议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爱国情怀

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剧照 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剧照

  作为2016年央视一套的开年大戏,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播出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如剧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军队改革等,但也有一些争议的声音,主要焦点集中在戚继光的民族英雄的身份。“近年来,人们对于明朝嘉靖年间抗倭的历史有所议论,因为史书中明确记载:‘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 ’所谓从倭者,即指沿海走私商民与海寇,因此有人认为戚继光抗倭,主要对付中国的商人和沿海百姓。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明嘉靖年间东南倭乱,起初确有沿海商民走私,虽与倭寇勾结,仍以走私为主,故朱纨之失败,是被当地的士绅和朝廷勾结害了,朱纨之的牺牲严格来说不是死在倭寇手里,而是死在利益集团手里。但是到了嘉靖三十年到三十二年之间,倭寇大规模骚扰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倭患,不仅是老百姓,包括大户人家都遭到烧杀抢掠。在这种情况下,戚继光开始进入到这场对抗倭寇的斗争中。因此,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毋庸置疑的民族英雄。 ”在近日由中国视协和浙江省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的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创作研讨会上,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如是说。

  戚继光的题材被拍成过动画片、电影等,电视剧的容量更大,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认为, 《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切入角度非常独特,即从整顿军队和兵制改革的视角塑造戚继光的形象。李准说:“过去没有人这么写戚继光,戚继光从一开始也从实际需求整顿军队和改革兵制,剧中呈现了一个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精神的军事家形象,使戚继光区别于一系列的古代民族英雄。 ”

  而且,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超越了一般士大夫的境界,李准认为,“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其内心写照。这得益于戚继光从小接触老百姓,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非功利思想和平民意识,他看不惯老百姓受苦,最高愿望不是个人的荣华富贵、衣锦还乡,他受不了中华民族受外国人欺侮,个人的追求和民族的追求完全统一。李准说:“剧中人物性格碰撞叮当作响,戚继光性格的成熟逐渐往前推进。他最宝贵的就是使命意识,将个人和民族尊严融为一体,经历过一次次生死考验之后反而更加坚定。 ”

  对此, 《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彭程深表认同,他说:“戚继光个性非常生动鲜活,是传统文化熏陶养育成的一个人物,礼义仁智信,有着中国古代传统知识分子身上的正气,爱国、爱民,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道德品质和追求,同时也是一个改革家,改革的一面突出体现在义乌招兵、创新武器、钻研兵法、布设鸳鸯阵、改革募兵制等,经过严加训练锻造出一支勇猛无敌的戚家军,这都刻画得很生动。 ”彭程在观看过程中被唤起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情怀不仅仅体现在戚继光身上,同时也体现在剧中众多人物身上,像一同抗倭的同伴俞大猷等。这些人各有性格,但在爱国、御敌、立志驱除倭寇这点上是高度一致的。 ”同时,彭程认为这部作品表达了更丰富的内涵:“像对现实的启示意义,剧中也谈到了兵制改革,看了这部剧不由自主会对当前我国军队进行的改革产生一种对比和联想,体现了作品同现实的紧密勾连。 ”

  在刻画人物之外, 《抗倭英雄戚继光》还具有历史正剧的品质,交代了当时戚继光为什么能抗倭成功,这主要体现在电视剧的文戏呈现上。 《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认为,像胡宗宪与戚继光的关系就刻画得比较到位,胡宗宪在朝堂上的斡旋,为戚继光抗倭胜利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北京大学教授陈旭光认为,奠定了戚继光成功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募兵制,募兵制的成功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多次政治交锋中实现,使得这部剧进入了对整个明朝政治格局的思考。

  作为一部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剧,专家也对剧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建议, 《中国艺术报》副总编辑康伟指出,剧中的道具《清明上河图》上的字是印刷体,而且带有塑料质感,不够精细。李准对剧中对胡宗宪的刻画持有保留意见,他认为胡宗宪是有很多严重缺点的人,他好权术、喜功名、构陷他人,剧中把他刻画得过于完满,而历史中的嘉靖也并非一个草包,他还是很精明的,包括他支持抗倭,这些都是可以再丰富完善的地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