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书快递 >> 《最后的抗联》

《最后的抗联》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21日16:49 作者:张正隆 姜宝才 柳宗龙
作者:张正隆 姜宝才 柳宗龙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月
书号:978-7-5115-3308-1
定价:5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张正隆、姜宝才、柳宗龙经过多年实地走访,记录并整理的珍贵史料及抗联故事。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包括抗联名将赵尚志、杨靖 宇、赵一曼等英烈们的相关文章及书信;下篇主要为活着的老抗联们口述的抗联历史,包括李敏、胡真一等(部分已去世)。本书较为全面地再现了十四年东北抗联 苦斗史,读者可在阅读中倾听抗联的声音,在文字中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

  序

  花 落 知 多 少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中华民族从“昨夜”的狂风骤雨中前行,把我们送进香甜的梦乡。我们不经意经历了很多,包括阳光雨露,可倚栏吟诗赏荷,是否用心去想过那些用头颅作花的人呢?

  对于个人而言,是一种春晓叩魂的感伤,而对一个民族来说,同样如此。

  自从有了“九一八”,就有无数抗战者在为民族之光复浴血奋战,最先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是东北义勇军,继而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多年抵抗、苦斗。

  日军的铁蹄已经越过了长城,民族的血性先锋,在苦斗、在流血、在怒吼,“怒吼惊起这不幸的一群,被压迫者一起挥动拳头”。

  为了国土光复和民族福祉,在那场漫长的战争里,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之丢掉了头颅。

  东北抗日联军,曾有“十大联军”之称,高潮时期人数曾达到三万余人,到了抗战胜利前夕,剩下不足1000人,牺牲的师级干部近80人,军级干部 (包括军长、政委、副军长、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有35人,其中包括一军军长杨靖宇,二军军长王德泰,三军军长赵尚志,四军军长李延平,五军军长柴世荣, 六军军长夏云杰,七军军长陈荣久、李学福,十军军长汪雅臣等人。用一位老人的话说:抗联很多人死在山里了,不是战死,就是冻死饿死了,连个名字都没留下 来。

  东北苦斗亲历者钟子云曾这样感言:“东北抗日联军将士们所遭遇的苦痛,很难尽述。在这14年的奋斗过程中,孤悬东北,毫无支援,不仅受到了敌人 军事上的进攻,而最惨苦的是敌人在政治上的压迫,实施经济封锁,厉行所谓民“匪”分离归屯政策。因此,在南满、东满及北满各地组织了大量集团部落,使我军 无法与人民联络,而完全陷于苦境。抗联将士们的鲜血溅遍了嫩江、黑龙江、松花江和牡丹江的洪流。枯骨遗骸满布了长白山、摩天岭、兴安岭的峰峦,及黑龙江、 松花江两岸的平原上。虽然这些民族英雄,先后牺牲了,但他们的后继者并未动摇,一直继承了他们这种伟大而光荣的民族解放事业。到了抗战胜利的今日,这就是 对这些死难英雄的一点安慰。在十四年的苦斗中,不仅手执武器的将士们,把他们的鲜血洒遍了民族革命战场,而许多手无寸铁的广大民众,因帮助和同情抗日部 队,而被敌残杀的数目尚不止千百倍于武装抗日将士,其中包含着男女老少,士农工商,穷富贵贱,所有东北各界的同胞。”

  对东北的抗日斗争,毛泽东是这样评价的:“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 了一分力量。至其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1]”这年的冬月,中共以六中全会的名 义给东北的抗日将士发去一封慰问电,是通过电波发出的:

  “东北抗日联军的长官们、士兵们:向沦陷在敌人统治下,已七年多的东北同胞们,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的东北抗 日军队,表示最深刻的同情,并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民族敬礼,我们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会忘记沦陷在敌人铁蹄统治下的东北三千万同胞,不会忘记在最艰难 困苦的条件下同民族死敌做长期斗争的亲爱的同志们。”

  当时延安把东北的抗战部队统称为东北义勇军。延安中央说:东北抗战最久,已有七年的历史,在东北民众中潜伏着巨大的抗战力量,而且付出了巨大的 牺牲。1938年2月,毛泽东在同合众社记者谈话时说,“中国共产党和东三省抗日义勇军确有密切关系。例如,有名的义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 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那里也是民族统一战线,除共产党员外,还有其他的派别及各种不同的军队与民众团体,他们 已在共同的方针下团结起来了。”

  对于东北抗联的作用,当时的延安抗战领袖,洞察战争大势,东北大地的抵抗潜力,只要组织和指挥得当,能使日本军队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时,使之疲于 奔命。毛泽东在致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沈钧儒四先生信中说,我们看了东北义勇军能够长期英勇抗战,据敌报说,敌人损失了十余万生命与数万万金钱。而且 相当钳制了推迟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本部的进攻。他们虽然还没有最后战胜敌人,但他们对于全国民族已经有了极大的功劳和帮助。

  1945年的清明之后,面对来自各个抗日战场的指挥员们,毛泽东感叹地说:“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不久就要诞生了,让我们迎接这个伟大的日子吧!”

  毛泽东说这番话不到一个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随后在太平洋和其他战场上,美、英、法等国军队在战场上取得了突破性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结束。

  1945年8月,东北抗联教导旅配合苏军,对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展开攻击。抗联人员到达东北50多座城市,以“东北人民自治军”的名义扩兵建队,到10月间,发展了几万人的部队。这对关内部队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1945年9月14日,延安中央终于得到了抗联的音信。一架苏式专机,带来了抗联名将冯仲云的信:希望关内部队快来,来的约多越好!18日那 天,以彭真、陈云等人组成的中央东北局,到达东北沈阳,坐镇“大帅府”,指挥整个东北的军事斗争。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对抗联做出历史的评价:中国革命斗争 有三大艰苦,一是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是新四军在南方的三年游击战争,再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

  抗联名将冯仲云向中央移交东北党组织关系时,他边整理烈士花名册边流泪,他深情地说:

  “那时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曾安慰了以往为抗日救国而牺牲了的地下先烈。他们何尝不在那个时候怀念着父母妻子?何尝不想到自己的生命可贵?但那 个伟大而又重要的任务是担在了他们的身上,为了大众的解放,全民族的更生,这个高尚的思想竟整个地操纵了他们的精神主宰,他们受尽了饥、渴、风霜之苦,而 方盼到今天这颗胜利的果实。但是可惜,有的竟没能亲眼看见祖国的光复,未能亲眼看见盘踞在这十四年的倭寇离开这块土地。甚至于他们死了,连个名也未曾被人 得知……”

  无数志士用鲜血浇筑了共和国大厦之基。共和国没有忘记抗战英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天 安门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于此同时,国家开始烈士普查和烈士纪念证书颁发工作。据有关门统计,全国累计颁发抗战烈士证书27万多份。褒奖的 抗战烈士,包括了东北义勇军和抗日联军烈士。

  在1958年举行的杨靖宇公祭安葬仪式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分别敬献了花圈,毛泽东的花圈上书写着“靖宇同志永垂不朽”的挽词,其 他领袖的挽词是“靖宇同志千古”。杨靖宇享此殊荣,也是共和国对抗联的奖掖。2004年,也就是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前夕,抗日将领赵尚志头骨被发现, 此事在国内产生轰动。为了安葬一位60年前牺牲的烈士头骨,党和国家领导作出重要批示,国家有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做出了“让烈士魂归故里”的决定。

  以国家以民族名义的纪念、祭祀活动,是国家的礼制、礼仪内容。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烈士 纪念日的决定(草案)》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中国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一些网站,还开 设了网络抗战英烈纪念馆,网民随时浏览英烈事迹,向英烈献花,抒发感念之情。

  “烈士纪念日”是国家的节日,从形式到实质,都由“国家”设定,自然是国家记忆的录制器。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国务院公布180处 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民政部公布了9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中东北义勇军、抗日联军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单就占了百分之十四,可见东 北抗联在全民族抗战中的分量。

  没有英雄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历史的民族。一个崇尚英雄、尊重英烈的民族,必定是英雄辈出的民族。共和国大厦的基石,是由无数英雄的血肉铸成的。

  “花落知多少”是我们的一种英雄情结,既是对英雄的缅怀,更是对自己的发问——不要忘记英雄。英雄用头颅为后来者作花。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世界记忆遗产”概念,旨在抢救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而抗战亲历者,正是这记忆的珍贵源头。

  伟大的民族必有强大文化的支撑,抗战老兵正是抗战文化的参与者。抗战历史的大量细节,就隐藏于抗战者的个体记忆中。

  “历史是一面镜子,是一本教科书。”保卫历史记忆,整理、挖掘和利用抗战史,是抗拒历史遗忘症的良方。“举起前辈的旗帜”“缅怀英雄业绩”,前提是要知道“旗帜”是什么,烈士的“足迹”在哪里。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在阅读中倾听抗联的声音,在文字山岗上感受英落的瞬间——为读者提供寻找抗联记忆的一种路径,便是编者的苦心。

  这是一部由抗联将士们用生命和鲜血书写的东北14年苦斗史。

  这是抗联英雄的绝响、抗联老兵留给世界的遗书!

  张正隆  姜宝才  柳宗龙

  2015年9月18日

  目  录

  CONTENTS

  上篇 

  逝者留香

  一、十四年苦斗记... 冯仲云/1

  二、抗日联军的建制和军事问题... 周保中/22

  三、一路军军歌... 杨靖宇/27

  四、不要耻笑我们的破烂战袍... 赵尚志/29

  五、任抗联第五军军长之通电... 柴世荣/42

  六、两封家书... 赵一曼/44

  七、山河欲裂战马嘶... 韩光/46

  八、智取克山... 王明贵/52

  九、林海中的电波... 于保合/64

  十、从北满依兰开始的南满远征... 伊俊山/69

  十一、痛歼邵本良... 王传圣/78

  十二、忆民族英雄杨靖宇... 黄生发/83

  十三、大荒沟的回声... 马英/98

  十四、雪原飞兵... 张福才/102

  十五、雪夜“拉驴”. 高长山/105

  十六、夜袭汤原... 刘铁石/109

  十七、风起磐石... 杨佐青/113

  十八、杨军长的枪... 张泉山/122

  十九、牢门脱险记... 于天放/127

  二十、在远东的岁月... 陈雷/154

  二十一、“共和国八大妈”之一梁树林口述... 梁树林/165

  二十二、“八一五”后的东北抗日联军... 王一知/205

  二十二、露营之歌... 李兆麟  于天放  陈雷/211

  二十三、李敏焕日记片断(摘录)... 李敏焕/213

  二十四、陈翰章战地日记(摘录)... 陈翰章/219

  二十五、四季游击歌... 于化南  李文斗/232

  二十六、白黑征歌... 蔡近葵/235

  下篇  活者有声

  一、我在汤原战斗的日子... 黄吟秋/239

  二、我了解的抗日英雄... 方未艾/244

  三、雯与云... 薛雯/260

  四、漫漫抗战路... 李在德/286

  五、一个女人的抗战... 庄凤/329

  六、从黑土地到天山脚下... 于桂珍/337

  七、我的远东抗联密营岁月... 李敏/343

  八、宛平来客... 刘向书/383

  九、我的丈夫我的军长... 胡真一/395

  十、回忆我的青年时代... 李桂兰(李亚洲)/424

  后  记... 459

  一、十四年苦斗记

  文/冯仲云

  人物简介:冯仲云(1908年~1968年),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曾任中共苏 北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中共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第三路军政委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哈尔滨工业大 学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水利电力部长等,曾当选为“八大”代表及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我们未谈到东北抗联事情以前,首先要说明的,便是东北人民虽然在日本强盗帝国主义统制之下,做了整个十四年的奴隶,可是东北人民并未完全做了 日寇驯服的奴隶,也未曾去甘心屈辱在他们铁蹄之下,东北的人民,仍然是我们大中华民族光荣的子孙,所以有一部分不甘受日寇压迫和榨取的人们,为了民族的生 存,为了国土的完整,于十四年中,身负着这重大的使命,历尽了艰险,尝尽了辛苦,在白山黑水之间,冰天雪地之中,到处抗击血战,坚持了这长期的、苛酷的民 族斗争,一直持续了十四年,到了祖国光复的现在,在这个过程中,造成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它将点缀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作为最光荣的一页。

  关于东北抗联的事迹,它是普遍地在各地各处流传着、歌颂着,如杨靖宇、邓铁梅、赵尚志、赵一曼等民族英雄,东北人民在庆祝国土光复欢胜之余,并 不曾忘记了他们,东北人民因为有这样英勇、忠贞、艰苦卓绝的民族英雄而自豪。例如,在瀋阳去年双十节召集了市民大会,到会的民众竟达十八万之众,为东北有 史以来最大的市民大会,在大会上人民提出了将沈阳某大街改名为靖宇大街,并且在那建立一个东北抗联的烈士塔时,大会上立即掌声如雷般的震动起来,一致通过 了这个提议,这一点,证明了东北人民并没有忘记东北抗联十四年英勇斗争的功绩。

  我现在简单地说一说,过去十四年苦斗的具体情况,因为在过去十四年中间,由于生活的异常艰苦和常年的作战,并没有做什么记录,可供参考的文件,又大部分丧失,所以只就我个人经过的范围,来简单地回忆一下。

  (一)东北抗日联军是如何产生的

  “九一八”事变,白山黑水顿时色变。当时的政府于不抵抗的政策下,东北军民并未立即动员起来去抵抗日寇。因此,日寇能得以电光雷击之势,很快地 和顺利地,占领了南满、吉林、长春各地。但是,同时在东边道,和北满各地,是尚没有被占领了的。日寇开始向北满进攻,那是一九三一年终的事。

  由于他们用强盗般的手段来侵略,在各地血腥的恐怖政策,渐渐激起了广大东北人民的爱国主义的热情并达到最高潮。一·二八,在上海吴松、黄浦的惊 天动地,足以泣鬼神的壮烈抗战,又给予东北人民以很大的影响。于是,东北军民,粉碎了不抵抗的铁圈,风起云涌地先后自发起来,进行英勇的抗战。在黑龙江省 则有马占山、苑崇殻、苏炳文、陈大凡等。在吉林省则有丁超、李杜、王德林、高玉山等。在辽宁省则有唐聚伍、邓铁梅等。其中一部是旧东北军,如马占山、丁 超、李杜、苑崇殻、苏炳文等。一部分是由民众揭竿而起挺身卫国的救国军,反日的形势是特别高涨。著名的战役如江桥之役、马桥河之役等。我东北军民确曾表现 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发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英勇战斗。

  但当时日寇因拥有优势的兵力和精妙的武器,来做进一步的积极压制,而国内也并未整个健全的统一起来抗战。那时的东北抗日战争,因种种关系得不到 国内的援助和接济。再加上没有坚强的领导者和明确的反日斗争纲领。因而接连遭受了重大打击。到后来在东北的抗日战争中,某些将领又有的动摇了,有的投降了 敌人,有的私自逃亡了。以致各地的义勇军也有的被击溃和被瓦解。所以,那时东北抗日的阵容,就陷于非常凌乱漫散之中了。那些零散于各地的军队,有的藏于森 林、深山和江畔一带,就是所谓山林队、大刀会、红枪会等。

  后来,因为在这一个自发的反日高潮中,却影响了和发展了另一系统的抗日武装力量。这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的系统,他们有明确的反日斗争纲领,有坚决 的政治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他们曾经发展了东北广大同胞起来作具有民族兴亡性的抗日战争,更号召了东北人民的抗日统一战线,他们团结了全东北一切反日的 武装力量,和日寇作殊死果敢的决斗,因此,在当时获得了有许多先进的工人、农民、爱国青年和学生们的支持和参与,尤其是哈尔滨的工人、学生更为踊跃。他们 一批一批冒着种种的危险和敌人的警备网,自动去参加到东北抗联里去。例如:哈尔滨电业局的工人,一、二中,工大,商船学校,医专等的学生,很多曾发挥了这 样勇敢的爱国精神。我直到如今还记得,和我多年在一起苦斗而在战争中光荣牺牲了的张兰生同志,也就是哈尔滨电业局在一九三三年度反日大罢工中的工人领袖, 和壮烈战死了的抗联第五军的师长王光裕(就是二中的学生),工大的孟兆麟同商船学校的傅天飞等,他们都是率先为着捍卫祖国而光荣地殉难了。哈尔滨以往所产 生的爱国志士,在东北人民十四年抗日苦斗中,不是懦弱的,不是畏缩的,是曾具有光辉作用的。

  抗联与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时时刻刻是为了防卫民众的利益,而与日本侵略者苦战。因此,他们深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同情。他们于十四年中,足迹走遍 了长白山系的大小兴安岭山地,黑龙江省的平原,松花江、牡丹江的两岸。他们在这些地方,曾经洒遍了赤红的热血。直到现在,各地还是狼藉着壮士们的枯骨,蒙 古风吹来,仍能嗅着十几年来为祖国而牺牲的人们的血腥味。他们没有外来的援助,他们与国内已经完全隔绝,单独的孤军血战,坚苦卓绝的斗争直到现在。无数的 民族英雄,矢志忠贞于自己的中华祖国,并为了自己可爱的祖国,自愿去贡献出自己的生命。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支部所发动、所组织、所领导的。因为它是有中国共产党人在其中做骨干,所以才能坚持了这么久远的时间,才能 做这举国皆知的英勇斗争。这个斗争曾给予日寇在东北十四年统治中以相当的隐痛,也曾给予中国抗战的当时,以巨大的影响。在关内的报纸上,有时常可以读得到 有关东北义勇军的活动,所给予日寇以何等的创伤的消息。

  在原来,“九一八”事变的当时。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组织,还是一个较小的组织,党员的数量并不多,政治上的影响也很弱。但党员虽不多,然其党员 都很有计划和适当的散布,或配合在各地乡村、城市的知识分子和工农各阶层中。坚持着进行他们抗日救国的宣传和组织的工作。誓与东北受难的同胞共生、共死、 共受艰苦。虽然在几次大震动中,敌人的大肃清中,并没有使他们感到恐怖而逃亡,他们仍然在群众的深处,做秘密的工作。

  东北沦陷不久,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之下,对于东北共产党中所指示的任务,就是要东北的共产党人,发动伟大的民族抗日战 争,共产党人坚决地接受了这伟大的任务,并且完成了它。他们毅然决然地组织了这一部庞大的武装,发动广大的人民,拿起武器,负起重责来保卫他们自己的家 乡。

  在一九三二年中,已经有了南满的磐石游击队和间岛地区的东满游击队(后来发展为抗联第一军和第二军)、台辽游击队(台安、辽中)、巴彦游击队的形成。以后的两个游击队形成不久即遭敌人打击而溃散了。

  但是,在一九三二年,也正是东北军民自发抗战最高潮的时期,共产党人所领导的游击队,数量仍然还是相当的狭小,其影响的力量也仍然是很弱。所以 也还不能在整个的军民自发抗战中起着领导的作用。直到当年末,一九三三年初,东北军民自发的高潮已经低落下去,反日武装的阵容,陷于非常散漫凌乱的时候。 同时,日本强盗在东北的统治,还尚未进入稳定的时期,东北共产党所领导的武装抗日游击队,于是在各地勃起,逐渐壮大起来。

  当时的东北人民在抗日战斗中,所最要求的,和最切要的,只是坚决和正确的领导。所以东北共产党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东北人民抗日战线上的切要,在东北执行了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于是也就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来了这一部分的领导责任。

  在这以后,在东北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下的反日游击队,就成了东北抗日游击运动中的主力。这些队伍,他们的意志最坚决,纪律最良好,同时作战也最 英勇,而与群众的关系也更密切,所以他们获得一般群众的拥护,也就成为全东北抗日游击队的核心和骨干,因此东三省的抗日队伍,都团结在他们一起,在各地不 眠不休地抗击。

  一直到一九三五至一九三七年在东北的抗日游击运动,几年中是完全统一于抗日联军之中。从南满到北满,全东三省的东北抗联,抗日武装队伍,其数量 竟约二十余万之众。所给予敌人之打击是非常严重的,这也就是另一个游击运动的高潮期。但是,当全国统一(七七)抗战以后,照理,东北抗日游击运动,应得到 全国统一抗战的援助,该是更加向前发展才对,可是事实上恰恰相反,从七七抗战以后,东北游击运动所处的环境更加艰苦,敌人对东北的抗日游击队的进攻是更加 毒辣、疯狂,这是敌人深知东北是他们进攻中国内地,与进攻苏联的兵站基地,东北的人力、钢铁,和其他原料品,是他们作战所必须的,没有东北,他们就不会作 战,因此他们对东北的统制也更加锐意强化,对东北的抗日游击运动也以更大的力量,更毒辣的方式去进攻,而关内抗战又正处在进退相持的阶段,所以也不能给东 北游击战争以直接或间接的援助,因此,东北抗日游击运动在日寇频繁打击之下,那环境是异常恶劣而又困难的,各个武装队伍,没有共产党人在其中做骨干的队 伍,尤其是抗联第八、第九两军(谢文东部,李华堂部)等,均纷纷瓦解,溃散或投敌,只有共产党人在其中为骨干的抗联其他七个军(后来改编为三个路军)誓死 抗战到底,他们受尽了人间所未有的痛苦、辛酸、伤疾、冻饿,或死亡殆尽,但是他们宁死不屈。他们在北满原野上,长白山的峰峦中,翘望着祖国的山河,满怀匡 复祖国的壮志,而愿为祖国的同胞献出最后的一滴鲜血。他们永远保存着大中华儿女的不屈精神,相信着胜利有一天总会到来。他们会因为偶然读到了关内报纸上载 的“海可枯,石可烂,决不忘掉了东北义勇军的同志们”和“打到鸭绿江边去”的句子,而泪珠盈眶。但这更加坚实了他们的信念,鼓舞他们最后的勇气。他们深 知,我们中国能得到胜利,东北终究会解放,他们必定能再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去。这样在东北坚持了十四年。他们终于争得了中华民族的光荣。

  (二)东北抗联各军的组织,活动和变迁的情形

  现在我来讲,东北抗日联军各军是怎样组织起来的,和它的变迁和活动的情形。

  1.东北抗联第一军

  抗联第一军的前身,是一九三二年春,磐石系哈马河子一带,中韩农民扫日大暴动中,产生的磐石反日游击队,一开始就有坚强的领导者,队长李红光 (共产党员)。队伍的活动,非常英勇,纪律也相当良好,队伍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不到一年便扩张到数百名。他们游击的根据地,是在玻璃河一带。当地的农民都 组织在抗日救国会里。并且还有地方的农民抗日自卫队等。

  在一九三二年的夏季,到翌年春季。在吉林省永吉的南部,吉海线路一带,活跃的是抗日义勇军殿臣部队。初在一起时,因殿臣部队对磐石反日游击队采 取共视,甚至敌视的关系,所以他们经过许多的方法和苦闷,才把和殿臣的关系弄好。共同配合起来对日作战,但是殿臣部队,终于在不久,因殿臣的投降而瓦解 了。

  第一军主要领导人是杨靖宇(共产党员)。他是在一九三二年春,由哈尔滨派去的。他在没有去南满以前,担任着哈尔滨的满洲抗日救国会总会的会长。 他到磐石抗日游击队中,一开始是该游击队政治委员。他到那以后,磐石的抗日游击队就有了飞跃的发展,队伍很快发展到数千人。内部政治觉悟性也提高了,巩固 了,队伍的战斗力也增强了。当时抗日游击区扩展到临江、华甸、磐石、伊通、变阳、永吉各县各乡村之间,与其他抗日义勇军如朱司令部队,与磐石反日游击队的 统一战线也较为顺利地进行,经常配合磐石的游击队作战。于是威名大振,日军都非常恐惧他们,伪军队也受了影响而发生动摇,时常有反正到抗日游击队里去的。 如伪军十四团的炮连,整个的一个连,在曹国安同志的领导下,反正到抗联一军。

  曹国安(共产党员)是北平的大学生。北平的抗日救国会,在“九一八事变”后,派他到东北来进行抗日义勇军中的军事工作。他到磐石游击队后,担任 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长,作战是异常的勇敢,战术使用也非常得当。可是不幸,后来竟光荣地牺牲了!由于受了磐石游击队的影响,永吉以及吉海,和潘海沿线上 的知识分子,都掀起了一个大大的波动,他们都投下了笔,换上了军装,拿起武器跑到游击队去了。还有吉海、潘海的铁路工人,也组成铁路工人救国会,一齐援助 磐石游击队作战。可是,在后来吉海铁路工人抗日救国会也被敌人破坏,因此也牺牲了许多爱国工人。

  一九三三年的冬季,磐石游击队南征到海龙、兴京、清源、通化、柳河各县,与抗日救国会在海龙、柳河一带所组织的海龙游击队合并,而成南满游击 队。不久又改名为东北人民革命第一军。过了些时候才改为东北抗联第一军。李红光当时光荣战死,于是杨靖宇同志便担任第一军的军长。第一军渐渐地又向前移 动,进了东边道后,立即发动了当地人民,起来挺身从事抗战。那地方在“九一八事变”后,唐聚伍将军在该地区抗战。然而从唐将军走后,抗日阵容便出现零乱状 态,而缺乏了领导者。第一军勇敢地负起收集唐聚伍的残部的责任。又把散漫在东边道一带的抗日武装部都统一起来了。当时又与时常出没于那的王凤阁的队伍等, 和蹯踞兴京一带的韩国独立军取得联络,协同作了多次的战斗。后来兴京的韩国独立军也就完全地加入了抗联第一军。

  第一军所作的英勇战斗功绩是很多的。我现在所能记忆的,只是他们曾经进攻过柳河县和山城镇等。他们和在东边道一带驻扎的著名的走狗,邵本良部队,曾经过多次的血战。最后,把邵本良击毙。当时东边道的民众莫不鼓手称快。

  在抗联第一军的活动下,东边道一带的农民差不多都组织起来了。他们拥护着杨司令,他们更热爱着他,记得杨靖宇司令到一个地方,都有几个乡下老人 来到他面前,跪下来向他叩头,虽然杨司令阻止他们,不必用这样的大礼,然而他们非要如此不可。他们说:“只有如此的大礼,才能表示出来尊敬我们救国将军的 诚意”,还有乡下的老太太们,都自发地,实心诚意地,为杨司令上香祝福。每次作战时,都有农民到战场上去送饭,抬运伤亡,呼喊着应答着助战。

  当时第一军的部队,活动区域是在永吉县以南,吉海、潘海铁路的两侧。瀋海路以西,南满铁路东部的平川地带,也有第一军活动的影子。西安的煤矿工 人,也几次组织起来了工人游击大队,去参加第一军。第一军的部队也活动到瀋阳的近郊,抚顺周围煤矿的工人,也有很多参军到这里面来了。因为第一军的活动范 围一天一天扩大,声势也立刻膨胀起来。遂引起了敌人的非常震骇。于是他们每年特别是秋冬雨季,动了大量的军队去讨伐。光向第一军作战的是于芷山的部队—— 伪靖安军,也就是那人人皆知的红袖头。可是主力却全部是日军,仅仅以伪军为辅助罢了。因为日寇们很警觉,知道伪军作战能力低下是不可靠的。其次,伪军是真 如他们所想象的那样,是见硬就跑的。虽然,这也是第一军的工作人员在伪军中的工作成绩。说来也是可笑,我记得有一次,第一军与日伪军作战时,因为自己的火 力不足,在战场上现将伪军的轻机借了来好几架,把日寇打退以后又将机枪还给伪军。

  有一年秋天,日军下了决心,要扫荡杨靖宇的队伍。调到东边道去了好几个日军的主力精悍师团。并委任了三毛司令官作东边道一带的扫荡总司令官。但 是费尽了心血,劳师动众,杨靖宇是没有被打了,反到自方丧失了许多。曾经有一次,七千名的日军主力,将杨司令警备部队四百多名,包围在柳河县一带的一座山 上。但是杨司令在一场血战之后,看透了他们的弱点,所以决然在白日向敌人最应集中的地势冲去,结果,冲出敌人的包围圈成功了。

  原来敌人认为杨司令不能在白日里向最集中的主力地带,作冒险的冲锋,因而日军都未曾注意,只料到杨司令能冲锋的地带,而将伪军布置在该地带。日军这个阴谋终被杨司令识破,于是轻易地脱出了重围。

  杨司令于该次突出重围之后,立即越领到了临江一带。以临江长白为根据地,而创造了鸭绿江沿岸一带的抗日游击区。鸭绿江上所有沿岸的抬木工人,都纷纷地加入了抗联第一军。

  第一军在鸭绿江海岸、东边道活动。使日寇在伐木及造城的事业上,和东边道的铁路建设事业上,都受了极大的阻碍。使日寇们少发掘了几许在华作战 中,用来屠杀我们同胞的枪。在那里,杨司令用尽了心血,来使根据地扩大发展而使它在后来成为东北抗联第一军的最主要而最稳固的根据地。

  2.东北抗联第二军

  抗联第二军的前身是东满游击队。东满游击队是东北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东满抗日救国总会所组织起来的,游击队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童长荣(共产 党员,后来光荣牺牲)。东满抗日游击队原分为延吉、汗清、和龙、龙春四个反日游击大队。因为间岛地区居民韩国人占大多数,所以东满游击队是韩国人为主力。 韩国共产党人,和爱国主义者,深知自己祖国的解放与中国及东北的解放是不可能分开的。中韩人民只有建立起来一个共同抗日的统一战线,去反抗共同的敌人日本 强盗帝国主义侵略者,方能有出路。因此他们都觉悟起来,踊跃地参加东北的抗日游击运动。

  在东北十四年的抗日苦斗中,双方都踊跃地参加东北的抗日游击运动,充分地表现出来中韩两大民族亲密的团结,和友谊合作的模范。中韩两国的爱国志士们的鲜血,是凝在一起洒在这东北大陆上的。

  在开始时,东满抗日游击队主要的活动地区是间岛和安图、东宁一带。他们是那样的勇敢,是那样的坚决,对日寇的侵略表现出高度的仇恨。在东满一带曾经作过多次的血战,没有武器的他们,用自制的手榴弹,和原始时代的武器来补助,甚至于徒手与敌人搏斗。

  起初当地的中国抗日义勇军和山林队们,如史团长柴世荣部、孔意荣部、吴义成部等,却因为他们是农民部队而加以歧视。但是他们用尽一切方法,取得 了他们的谅解,于是,在这些部队中都了解了中韩两民族团结一致,去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正义,终于,得到圆满的同意,而结成了中韩两民族的统一战线。他们也同 样到民众中去宣传,使中国人民知道,中韩两民族有共同团结抗日的必要。并揭穿了日寇在中韩民族间,以往所采用的阴谋苦辣的挑战政策。所以到后来,在抗联第 二军中和当时抗日救国会里,都有大批的中国人参加。

  在间岛一带很多的乡村里,在抗联二军活动之下,都组织了地方的抗日救国会。在这些组织领导者下,在其他抗日游击区,都有不脱离农民的反日自卫 队、妇女抗日救国会、儿童抗日救国会,有人民政府,有群众去进行侦探工作,做交通联络,救助伤员和扫清汉奸工作等。所有的抗日救国军,不但去拥护抗联第二 军,而且同样也去拥护歧视抗联第二军的其他抗日义勇军、山林队等,来取得他们的谅解,以便建立中韩民族的抗日救国统一战线。

  由于抗联第二军与当地中韩人民有密切联系,使日寇决意烧毁了所有抗日游击区。日寇残败是人人皆知的,毒辣的手段也是无可比的,他们不但把游击区 的所有住宅一次烧光,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烧,他们突击了游击区时,逢人便杀,见了妇女儿童们,也就逮捕起来。被逮捕了的妇女送到街头去投票拍卖,或送女 妓院里去当妓女。所以由于这一番的恐怖惨苛教训,当时抗日游击区的居民,其中青年、壮年,都加入了抗联第二军。老幼、妇女也有很多逃入了森林。辛辛苦苦所 种下的粮食,被日寇拉走了,烧光了。这些逃亡的人们,就在山里吃树皮,草根,以至于冻饿而死。

  我还记得,有一个最悲凄的故事。直到现在,我一想起来,还有些觉得悲凄,在东满抗日游击队中,有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团员,他们都是十二岁到十五 岁的男女儿童,有七八十名,他们不愿去自首,不愿被贩卖,他们逃到了森森里去了,并且迷失在那里,饿时他们采取野葡萄嫩芽或野菜充饥,最后这一批儿童团 员,大多数是饿死在森林中了。

  我们那抗联第三路军第六支队的政治委员,朴其松同志(中共党员)。就是这批儿童团员中的一个,他后来被敌人捕获了,囚居于当时的监狱中,多日以 后他用了很巧妙的方法逃了出来,他投到抗联第二军,辗转调到三路军,他是我们最英勇最坚实而又最可钦佩的同志,可是不幸在一九四三年,在北满庆城、铁骊一 带的战斗中,他终于被俘虏了。他被解送到北安城内,虽然经过敌人各种的严刑拷打,但是他至死不屈,后来被判处死刑,被一个求荣的走狗,伪满的警正,在北安 的北岗用战刀把他砍死了。他临死时慷慨就义,口中唱雄壮的抗日军歌。他纯粹代表了整个韩国民族的抗日英雄。间岛一带的抗日游击区,是被烧光了,除了大城市 及附近之乡村外,其他也都是被他们一扫而平。当时抗联第二军军长是王德泰(中共党员后来也光荣战死),军政委员魏明胜(中共党员后来病死)见到间岛地区已 经无法坚持,于是决定远征。他们一面向宁安、敦化、额穆、华甸出发以便与抗联五军汇合。他们这个计划终于完成。一方面是在著名的韩国民族英雄金日成将军 (中共党员)率领之下,向安国、临江、长白、鸭绿江进发与第一军汇合,同样他们也是见着了自己的兄弟军,与抗联一军杨靖宇司令汇合。抗联二军于是又在金日 成率领之下,组成了韩国祖国光复军,越过鸭绿江,几次深入了韩国本土北部而活动,在该处和日寇接触了多次,更秘密成立了韩国人民的祖国光复会的地下组织, 清除了他们自己的韩奸,获得了失去了祖国的韩国人民的狂热拥护。现在韩国人民被苏联红军解放以后,韩国国内男女老幼都一致地欢迎金日成和崔贤等人,热烈地 喊着民族英雄金日成将军万岁。

  3.东北抗联第三军

  现在的哈尔滨中北满一带的人们,都知道赵尚志的名字,都知道他是在东北抗战中,最出色的一个人物。认识他的人,也许会说他似乎并不怎样出奇的。 他的身材很矮小,可是说话的声音却很洪亮。脾气倒很急躁,乍见来双目好像灼灼放光,实际上他的一个眼睛,因为在作战中视神经受了伤而失明了。他倒的的确确 是一个最优秀最拔卓超萃的人材。他不仅在哈尔滨做了很多的秘密抗日救国工作。同时他更在抗战中,有过惊天动地的功绩,尤其是在哈尔滨的东部,时时刻刻威胁 着哈尔滨的敌人统治。

  在一九三三年初,他被哈尔滨的满州抗日救国总会,派到抗日义勇军孙朝阳部队里,担任了孙朝阳的参谋长。当年秋,孙氏被日本特务机关,哄骗来哈遇 害,他的部队也瓦解了,赵尚志只带了七个人,到了珠河县与当地中共所领导的抗日救国会,联合起来,发动了抗日游击战争。于是很快产生了珠河抗日游击队。

  珠河游击队自成立之日起,就骁勇善战。常常出奇制胜,给敌人以重创。所以敌伪军当听到珠河反日游击队赵司令的大名之后,就惊骇得了不得。这一部 游击队在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三五年中,经常出没于哈尔滨东部一带山地。当时的游击区是包括滨江、滨县、方正、延寿、五常、珠河、阿城、双城、榆树、苇河各 县,他们有时逼近到哈尔滨的近郊,满家店、蜚克图、横山嘴子一带,因此哈尔滨亦常受到威胁而发生恐慌,后来游击队活动范围扩大,因而改为哈东反日游击支 队。

  在珠河及哈东地区,反日游击队曾经有过几次勇敢的胜利的战斗。攻破过滨县,珠河的黑龙宫,小五区镇,五常县的五常宝,阿城县的二道坎子、帽儿 山,苇河一带的周家营子、延寿与隆镇等各地的敌人据点。游击队的行动迅速,长于袭击,勇于应战,常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神速,攻破敌人的据点和城镇,缴得了敌 伪军以及侵日的地主武装团体之武器。

  当时配合着哈东游击支队活动之开展,珠河县抗日游击区亦大大扩张到滨绥铁路线的两侧,北迄宾县、南至五常、东至苇河、西至双城的一个巨大的抗日 游击区,游击区内的群众组织和运动,情形也和其他各地反日游击区相同,同样也有不脱离生产的农民反日自卫队,半脱离生产的农民反日游击队,青年的武装组 织,妇女、儿童的抗日救国组织等,在这个抗日游击区中,有由农民选择出来的农民委员会,这个组织是初步政权的性质,深得当时农民的拥护和赞助。吴兴财同 志,就是珠河县农民委员会的会长,有一次,一些老年的农民走到他面前,称他为吴县长时,吴同志谦逊地否认说“我是农民委员会的委员长,不是县长”时,他们 立刻亲切地说,你是一县之主,我们大家选举出来的,难道由我们民意的,称你作县长,不愿当吗,从此以后,吴县长的名字就传颂民间,在珠河的人民,都拥护着 这个范围内的,由民主政权而产生出来的县长。

  那时在哈尔滨的一片干净土地,唯一就是哈东抗日游击区。人民在这里,既受不到日伪侦探特务的敲诈和逼索,又没有土匪地痞、土豪劣绅、剥削掠夺绑 票,一致团结配合着抗日军,对日作战。所以各地的农民都纷纷搬到了抗日游击区内。当时该区呈现了繁荣气象。就是哈尔滨的工人学生们也都认为该地是一个先进 的抗日根据地,因而纷纷前去,并加入了哈东游击队。

  哈东游击队,也是同样根据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他们也和各抗日义勇军,山林队进行统一战线。如考风林、于九江、北来等队伍,全都约定了他们不能侵害抗日游击区,共同对日作战。当时该游击队便成为哈东各抗日武装的核心和领导力量。

  一九三四年的夏季,敌人集中了巨大的兵力,去围剿游击队。在筒子满一役,赵尚志负了伤。于是,游击队的主力,决定要突围出敌人一九三四年在哈东 之讨伐,而远征到延寿、方正一带。肃清了当时地方亲日武装,而又创造出新的抗日游击区,加强了他们自己队伍的政治教育,提高队伍的抗日救国政治觉悟,巩固 队伍的纪律,吸收大批青年加入他们的队伍内。

  哈东抗日游击支队于是改为东北抗联第三军。赵尚志为第三军军长。在方正时,抗联第三军军长见了穷途末路的谢文东、李华堂、祁致中队伍,因为他们 迭次受到了敌人的打击,再加以内部又不怎么稳固,数量已经缩减到极少。抗联第三军,与他们结成了反日共同的统一战线,竭力给予他们以相当的帮助和领导。率 领他们进攻方正县城,中和镇等,以提高和振奋起他们的士气,于是又决定再向松花江的下游进攻,以便使松花的下游也成为抗日游击的根据地。

  抗联第三军自深入了松花江的下游以后,即与抗联六军、抗联四军、抗联五军相应合。在松花江下游两岸,更英勇地活动起来。也会攻破各地的城镇,掀 起了松花江下游两岸的反日高潮。这高潮的飞跃和高涨,自一九三六年一直保持延长到一九三八年整个的两个年的过程。后因种种关系而终致低落下去。松花江的两 岸,从宾县巴彦两县起到三江省、绥滨、富锦、同江为止,各军纵横驰骋,在各地展开了大规模的游击战。尤其是在依兰、华甸、勃利一带,成了抗联二、四、五、 六、八、九、十一军的集合地区。当地的农村等,完全掌握在抗日救国会的手里,敌人所能保守而统制的,只是比较大一点的城市和据点而已。

  在抗联第三军的游击队范围内,有抗日救国会组织的地区,如方正、通河、依兰、华甸、汤源、富锦、绥滨等县。抗日救国会的会员人数竟达万之多。这 些抗日救国会的组织,也和其他抗日的游击区一样,不过,范围比较扩大一些而已,在各个城镇中,虽然在日寇秘密地统治下,却也都有秘密的组织。

  松花江岸上,所有抗日义勇军,当时已几乎完全统一到抗联的系统里去了。由于各军经常配合起来,和熟练的作战,协同所产生的效果,是异常的显著。因而创造许多不朽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战争。

  在抗联第三军领导之下,创立了抗联的军政学校,在小兴安山的汤旺河上游。这个军政学校的负责人是张寿篯将军。在这里,它为抗联培养出了一些军政干部。到现在我们认为这是抗联在抗日斗争中极有意义的一件建树。

  这时,哈东的抗日游击区,已在敌人的围剿下,早已被消灭了。

  在一九三八年的春季,日寇又开始了以最大的努力,而作大规模的进攻,向着松江两岸地区,所谓三江地区的“肃正”工作。实行“肃民”“肃军”“肃 匪”“治标”“治本”等的屠杀政策,集团部落政策等。在依兰、华川那样人烟稠密的乡村中,日寇便执行了集团部落的政策。在他们传统上,对异民族侵略的以三 光政策(烧、杀、抢)为原则下,所烧的浓烟散天,到处红光遍地,杀的人民叫哭连天,惨不忍闻。他们失去了自己的田园、房屋和一切牲畜等,而极可怜地归到集 团部落里去。

  在这整整一年中,日军曾调集了大批的主力部队。他们自己的骑兵旅,蒙古人的“兴安军”和伪满军等。在富锦、华川一带,与抗联作广大范围的战斗。 虽然他们是拥有丰富的武力,充足的给养。可是抗联三军以三五日不得一饱的低劣条件,勇敢将彼等打得落花流水。同时抗联三军,六军还进入绥滨、萝北、佛山一 带,攻陷了肇兴镇、上卡、佛山县等。

  4.东北抗联第四军

  抗联第四军,原为救国军王德林的旧部署,在救国军一度被围剿而瓦解时,李延禄将军率领着救国军残存一部,到密山一带与中共所领导的密山抗日救国 会相配合,而成立了密山地区的反日游击队,后来才改为东北抗联第四军。活动的范围是密山、勃利、宾清、松花江下游的两岸。其后因李延禄将军回到关内,由其 弟李延平代其领导部下。在一九三八年中四军曾与六军五军共同冲破了敌人三江地区的讨伐,而越过了西老岭,远征到舒兰一带。李延平将军在舒兰一役中而光荣地 战死了。关于抗联第四军的活动,因为有该军的活动专书可以参读,此处不想多谈。

  5.东北抗联第五军

  抗联第五军的军长是周保中,他原来是救国军总司令王德林的参谋长,救国军在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三三年中的群众自发反日运动的最高潮时,那一切英勇 不朽的战役,实际上,主要是由周保中将军所指导的。例如,著名的马桥河战役等,后来救国军一度失败时,周保中将军率领了一部份的残军,在安图支持了一个很 长的时间,并且在那方面作许多次的战斗,而给日伪军一个极大的损害。但是,因为救国军中没有像抗联中有那么多的中共指导干部,同时救国军中内部还有些复 杂,所以周保中将军不得已才带了一部分救国军于一九三三年回到了宁安,与中共领导下的宁安抗日救国会配合起来,建立了宁安抗日游击队,他们的队长是李荆朴 将军。他们在宁安东京城、镜泊湖、老黑山一带,做了很多次的游击战斗,并且创造了宁安一带的抗日游击区,这些区域也和其他抗日游击区有同样的性质和组织。

  此外他们在滨绥东部,如牡丹江各城镇中,都有了秘密的抗日救国组织,他们也曾动员了当地的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和工人,到游击队去,就是哈尔滨的工 人和学生也有投到军队里的。不过,后来由于敌人严密的警网和特务搜查,于是各地的组织都遭受了破坏。爱国的志士,有的被屠杀或严禁的不少。

  一九三五年,李荆朴将军回到关内,于是宁安游击队遂改名为抗联第五军。

  那时,周保中将军,就直接担任起了第五军的军长,等到抗联二路军成立时,第五军军长转成了柴世荣担任。

  由于第五军活动的声势特别浩大。因此,第五军成为牡丹江上游的抗日武装队的众望所归,所以他们又都将一切的抗日武装统一起来。

  在联络和汇合其他抗联各军的时候,五军当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为了要和抗联各军打通关系,以便在南北满联合抗战,能协力一致,用了很大的 力量向前远征。出动到敦化、额穆、华甸、蒙江各地。努力的结果,终于实现了他们的计划和第一军打通了关系。他们也和二军汇合,援助二军在间岛地区失去根据 地的痛苦。

  一九三七年,敌人向五军发动了残酷的讨伐,烧毁了宁安的抗日游击战区,他们决定了路线,沿着牡丹江流域而下,向北发展,一道扩张到额穆、勃利、密山等地,结果与四军相汇合,向北经过了依兰、桦川,却和三军汇合了。完成了当初的目的计划。又帮助了建立抗联第八军。

  一九三七年度里,五军又向东做进一步发展到滨清,又和七军打通到一起,由于他们五年内的努力,从南满到北满,以至于东满的游击队部,经他们的力 量,终于打成了一片,他们的战斗力量坚强,游击的熟练,和不屈不惧坚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在宁安作战时,他们以少数的人,与伪满军最强的部队“靖 安军”激战多次,几度将“靖安军”击溃和缴了武装。

  6.东北抗联第六军

  抗联第六军,是汤原县抗日救国会所组织起来的,它的前身是汤原反日游击队,在一九三二年,汤原县中的抗日救国会员,就费尽了苦心,去组织汤原反 日游击队,曾几次组织起来,几次又遭到了失败。日寇们,在汤原游击队尚未组织健全时,便做积极的几次进攻了,当地的地方救国组织,我们的一些爱国志士们, 共产党员们,像高应云、王亚棠,都先后遭了难。王永江、张文藻等,也在那时光荣战死了,然而,汤原的抗日救国会员,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前仆后起,再接再厉, 终于将汤原反日游击队树立起来了。

  这个游击队的建立是经过相当困难的,那是在一九三三年终,在夏云杰领导之下的一些徒手游击队员,用了一双不堪用的破手枪,冒着危险,缴了鹤岗附 近村落中的某亲日武装队伍的枪,而后才正式成立了抗日队伍。接着他们进攻萝北县的鸭蛋,鹤立煤矿,兴山镇各地,更得了些武器。于是队伍乃扩张起来,声势也 汹涌起来,后来,和汤原县内的义勇军冯治刚部队,及张传福部队,执行了统一战线。攻破了汤原县城。过了些时,张冯雨部队都加入了这个游击队。

  在敌人数次讨伐以后,在汤原县的其他抗日义勇军和山林队们,都已支持不了而瓦解。但是,这汤原反日游击队,却独能支持这特别困难的局面。因此, 它还有飞跃的发展。一九三五年中他们扩在了游击战争于松花江南、富锦、华川、依兰一带。当年的年末,抗联第三军深入了松花江下游的时候,才与这汤原反日游 击队汇合,由于三军种种的援助,和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还扩大改编为抗联第六军。当年军长是夏云杰担任。

  六军的特点,是与当地人民的关系非常密切,几乎成了汤原县的子弟兵。汤原县为抗日战争中最有光荣历史的县。这个抗日游击区曾支持了六七年之久。 差不多每家都有光荣牺牲的。六军所受该县人民的拥护和帮助特别多。因此,六军几乎是北满抗联中基干部队,数量上也是最多的一个军。

  7.东北抗联第七军

  抗联第七军,是虎林、辽河的抗日救国会所组织起来的。起初,是虎饶反日游击队,后渐渐才改为抗联第七军,虎饶游击队是一九三二年由当地的民众救国军,在虎林和河沿江一带活跃,后来直到了一九三六年中,他们扩大了游击队伍到富锦、滨清、密山县,足迹达到乌苏里江的西岸。

  起初,第七军的军长是孙葆满,他病死后,就是瞿石泉将军,他是韩国民众的老革命家,此次光复后,他已经回到他的祖国去了。

  8.东北抗联第八军

  抗联第八军,是从一九三四年,因为依兰的土龙山农民反对日寇没收土地大活动中产生出来的。在这个暴动中,人民曾经把当地的日军指挥官,饭冢大佐 打死了。因此,在当时的群众中,曾轰动了一时,农民把当地的保长谢文东拥戴出来,为其军的领袖,成立了队伍。可是队伍的人数并不多,由于迭次被日伪军打败 之下,数量便更加少,而其范围也因之特别狭小。加之他们的活动不灵活而又不积极。在一九三五年,终于和三军相汇合在一处,一九三六年,又汇合了五军。

  然当时抗日救国方面,因为他们是由土龙山民而起来的队伍,在反日的战争上也有极重要的政治意义。所以,给予他们以相当的援助,在军事行动上,在 政治工作上,在队伍的巩固上,和干部的配合领导上都给予了他们以有利的帮助。因而才编成了抗联第八军,他们活动范围是勃利、依兰和方正一带。

  但是,在一九三八年中,松花江下游敌人大量讨伐时期,军长谢文东被其儿子所卖,将他逮捕送交了敌人。谢文东便因动摇而变节,第八军也因之全部瓦解。

  谢文东投敌后,即投入了伪国的协和会,曾为伪军协和会大事宣传,大事颂扬,因之抗联的一般老志士们,回想起来,都认为谢文东是一个变节辱国的叛徒。

  9.东北抗联第九军

  抗联第九军,是由李华堂所率领之旧吉林军、自卫军的残余队伍所编成。他们在一九三五年前,尚未遇到三军和五军时,情况亦极可怜。抗联其他各军, 因为他们是旧吉林自卫军的残部,并且还是在当时能坚持抗战的,所以在各方面想尽了方法去援助他们,于是他们借着这个力量便飞跃地发展起来,而活跃于依兰、 方正、勃利一带。

  但不久,当一九三八年,松花江下游反日运动受到打击时期,李突然变节而率了部下投降了敌人。同时,九军的政治部主任魏正魁(中共党员)也光荣地 战死。可是,其部下的郭铁坚,耻于李之屈膝辱国,就立刻宣布李华堂为祖国叛徒,他自己高举着光荣的抗联九军的旗帜,继续坚持着,他们经过了几度的长途跋 涉,击溃了敌人数次的讨伐,终于在一九四二年的那年,嫩江江河的一役,他竟为了祖国而光荣牺牲了。

  10.东北抗联第十军

  抗联第十军,是一个先进的山林队所改编而成的。他们的军长是汪雅臣,他们的活动期间较短。在一九三八年尚活动于舒兰一带。可是后来因为人数太少,和日伪军屡次的大规模讨伐,终于瓦解了。

  11.东北抗联第十一军

  抗联第十一军,也是一个由山林队所改编而成的部队。首由祁明山(祁致中)所发起而组成,祁本人是一个依兰呼兰营一带的雇农。他做过金矿里的工 人,因为愤慨侵略者的剥削,和念着恢复祖国的山河,他于是决然挺身而起,纠合了山林队,成立了明山部的抗日义勇军。后来就在当地,桦川、依兰、方正、汤原 一带活动。作战非常英勇,反日热忱也特别坚强,他们于某个时期与抗联三军遇见后,受了三军很大的政治影响,他们自动地请求三军给与他们以相当援助,在政治 上要求给与领导,在军事上要求一致行动,并要求三军的干部们,帮助整顿了他们的队伍。并且一方面努力与当地的抗日救国会发生密切的工作关系。祁明山本人是 非常进步的。他并未受过教育,连字也不认识多少,他虽然不是个知识分子,但是他却能高燃起来爱国热情。他自从与三军遇见后锐意地学习,锐意地读书识字,虽 然在天天作战无暇的困难条件下,他终于变成了一个识字的人。他要求加入共产党,后来便真正偿了他的志愿,作了中共的党员。同时,他们的队伍也全部改编为抗 联第十一军。

  在一九三八年中,第十一军在富锦一带曾作了多次英勇的战斗,发挥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该军使日伪军受到了相当的苦恼。当时富锦县的县立中学校长于 天放,是个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也参加了十一军。后来祁明山在一次大激战中光荣地牺牲以后,十一军便在于天放、景荫等干部领导下,加入了抗联三路军,英勇地 战斗到东北被解放为止。

  总之,在以上的十一个军中,其中一至七的七个军,是直接在中国共产党满州支部组织下,于群众中建创起来的,其领导干部,大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员, 而第八、九两军是在抗日统一战线联合中组成的。第十、十一两军也是最后才联合到一起。所以他们在各军极力扶助之下,才能够有系统地,团结地,坚持得很久。

  (本文节选自冯仲云《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中国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本篇题目为编者所加。)

  [1]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5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