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书快递 >> 《一半儿温馨一半儿冷》

《一半儿温馨一半儿冷》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03日16:28 作者:青兮
作者:青兮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书号:978-7-308-13641-9
定价:38元

  内容简介:

  沈从文与张兆和,一个是连小学都没毕业的湘西小兵,一个是温柔富贵乡里长大的名门闺秀,奇妙的缘分却把两个人联系在了一起。

  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恋来得突然,且一发不可收拾,如狂风骤雨般延绵了三年零九个月的情书,最终博得了这位“合肥四姐妹”之三小姐的芳心。在爱情的作用下,沈从文写下了被誉为“民国四部最美的情书”之一的《从文家书》,完成了有“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之喻的小说《边城》,并且在爱人的协助下完成了学术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从师生到恋人,再到夫妻,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结合是世人眼中不折不扣的浪漫传奇,但在他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一生中,契合中亦有隔膜,温馨中也不乏微冷。《一半儿温馨一半儿冷:沈从文与张兆和的似水情缘》,为你揭开民国浪漫传奇背后,一对才子佳人的真实人生。

  作者简介;

  青兮,本名王清洁,浙江天台人。江西师大中文系本科,苏州大学现当代文学硕士。爱文字,喜涂鸦,亲自然。

  编辑推荐;

  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人,

  一场用情书赢来的爱情。

  沈从文与张兆和的恋爱故事,

  堪称民国文坛独一无二的浪漫传奇。

  六幅清新水彩插画,

  绘出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爱情地图。

  专家推荐

  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你这不幸是同我生命一样长久的。

  ──沈从文致张兆和

  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张兆和致沈从文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

  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 

  ——张兆和

  目 录:

  第一帧 心动

  为了遇见你 /1

  凤凰出谷 /6

  闺中女儿亦知愁 /15

  乡下人的笑话 /25

  痴人书简 /32

  第二帧 执手

  海边的思念 /43

  九如巷的新来客 /51

  一封蜜电 /56

  为君洗手作羹汤 /62

  并蒂莲开 /69

  第三帧 聚散

  当闺秀成为主妇 /75

  写在沅水上的情书 /81

  你是灵感的来源 /94

  离乱书 /100

  为何你不来与我相见 /110

  第四帧 看云

  云南蛰居记 /123

  最好的童年 /133

  枯萎的野玫瑰 /141

  虹影星光 /150

  最后的清梦 /163

  第五帧 旋风

  狂人呓语 /175

  重生 /186

  说明员家书 /198

  云梦泽中两相望 /204

  我们这里的人只想做事 /214

  第六帧 逝水

  也同欢笑也同愁 /221

  出国记 /228

  最后一次还乡 /234

  淡水归源 /244

  在仍有你的世界里旅行 /252

  自  序:

  民国才子众多,大多都写得一手好情书。相思磨人,也磨出了许多经典情书。

  年轻时,沈从文写了三年零九个月的情书,才打动了最初不为所动的张兆和,这是一则流传已久的传奇。沈张的情缘,由情书而起,也由情书而定,二人的书信精选集《从文家书》出版后,被列入四部“民国时期最美的情书”之一。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眉小札》,如花间词,软玉温香,缠绵旖旎;鲁迅与许广平的《两地书》,似唐诗,看起来朴实平淡,却时见真情趣;朱湘写给刘霓君的《海外寄霓君》,则如元曲,多写生活起居,虽是纸上私语,亦是柔情无限。然我私心以为,四部中情书中尤其当得起“最美”之称的,或当属明清小品文般的《从文家书》,行云流水,笔淡情深。“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只是沈从文情书中最为人熟知的一句,却不一定是最有分量的一句。那一封封“三三专利读物”,经过写信人、收信人,还有邮递员以及若干其他人的手,仿佛还残留着当时的温度。那一页页的信笺,固然造不出一艘诺亚方舟,却成为沈从文划向张兆和的桨,是他们纯真博物馆里最珍贵的陈列。

  情书太美,传奇未完。有时,世人会以为,流传中的动人爱情故事总是完美无瑕,殊不知,我们浮光掠影所见的,往往可能只是绣花被面上悠悠的鸳鸯戏水,却常常忽略锦缎背后绵密的针脚、交织的分叉、破碎的线头。好比每当目睹一对白发眷侣在夕阳中剪影双双,映照如画时,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心生感动。画面固然令人感觉温馨,旁人也往往恍惚以为,岁月一直是这般静好,以为他们从来都是这般安然无虑,其实这之前说不定有多少分分合合、争争吵吵呢。才子多情,却易累美人,沈从文也不例外。在他的生命中,除了拥有张兆和这枚月亮,也曾深陷虹影星光的魅惑中,在如愿娶了张兆和为妻后,他又偶遇高青子,深为一种得不到的美丽所吸引。只是后面的故事,并没有如有些人期待的那样愈演愈奇,跌宕起伏。历经挣扎后,风波归于平静,他们还是继续互相陪伴着走下去了。沈从文与张兆和一生通信无数,那些往来互答之书,事无巨细,串联起了他们一生的琐碎时光,可以说是两个人的另类编年史。细读这些书信,我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传奇,更多的是平常人生中的冷暖细节,而这,或许最能体现他们真实的一面。

  人立于天地间,孤单而渺小,我们能拿什么来抵挡时间的洪流,拿什么来证明曾经来过这世界?也许,我们能抓住的,仅仅是那些没有被时间之流带走的旧物:一张被侵蚀的旧照,一枚泛黄的信笺,一根略显发黑的银簪,一粒残缺的纽扣……立于时光席卷过后的遗址中,与其钩沉所谓行迹,莫如为心灵作注释,我乐意带着那些书信,缓缓地寻访他们的踪迹,但求能在这传奇的速写中,抽丝剥茧,烛照心灵。忽而抬头看窗外,又到绚烂无度的人间四月天,想起沈从文在《冬的空间》中曾经唱过的歌:

  春天是我们的,春天是我们的,

  看呀,你也年青,我也年青。

  听呀,请你试规规矩矩听听:

  一颗流星,向太空无极长陨,

  一点泪,滴到你的衣襟。

  相信我,这热情,这花,这爱,

  这俄顷,一分,一秒,一刹那,

  你应当融解,你应当融解,

  还有那……

  青兮 甲午年春于苏州读书湖

  试读书摘

  为了遇见你

  许多传奇故事,都有一章凑巧的遇合。

  ──沈从文

  美丽的梦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地老天荒的一刻,被岁月凝固如琥珀,多少年后再想起,那一刻仿佛依然鲜活。

  十五岁时,沈从文有过一次绒绒的青春萌动。

  那年,沈从文作为少年书记官,随凤凰民军入驻泸溪县城。这些娃娃兵,最大的不过十九岁,最小的才十三岁。闲来无事,他们就在河街上四处走,同时看中了一家绒线铺的女儿,她名叫翠翠。年纪最小的那个伙伴最直白,他问沈从文借了钱,特意跑去绒线铺买了三次白棉线草鞋带子,还发誓说,将来做了副官,就来娶翠翠。

  沈从文再也没有忘掉这个聪慧温顺的女孩,后来还将她写进了小说《边城》。

  她在沈从文的记忆里,仿佛从来没有老去。

  十七岁时,沈从文第一次追求了一个女孩。

  在湘西境内的沅水上游,有一座小城名芷江,古称沅洲府。在小城的河边溪涧,悬崖罅隙间,四处生长着一种清香的芷草,长叶飘拂,花朵开成一长串,芷江因此而得名。屈原《湘夫人》中的“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也如淙淙流水般在芷江流传了千年。除了兰芷,还有杜衡、泽兰等许多香草在青黛色的溪崖间随意点缀。就是在这座盛产香草香花的浪漫小城,沈从文的爱情终于如缠绕在大树上的藤蔓那样,开始疯长。

  沈从文先是结识了一个姓马的小少年,白脸长身。这人有个长他一岁的姐姐,生得苗条秀气,脸白白的,轻轻一笑,脸上就飞起红晕,像是从桃花上偷来的那般好看。正值青春年纪的沈从文对马家姐姐一见钟情,很快就深深陷入了单相思中。

  为了讨女孩的欢心,沈从文不仅下功夫临帖练字,还仿清诗人王次回的香艳诗集《疑雨集》,作了好些笔调秀媚的旧体诗,写好后,请少年代为传递。

  因为恋着这个女孩,沈从文还拒绝了姨夫熊捷三的提亲。当时可供他选择的对象共有四个,论才论貌论家世,她们不比马家的那个女孩差,甚至还更胜一筹。可遗憾的是,他用心守护的这份情感,并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果。最终,沈从文发现自己上了马家少年的当。半年来,这个“朋友”仗着沈从文的信任,把当时他代母亲保管的一千多块钱几乎骗个精光。而那笔钱是沈从文的母亲卖房子得来的,是信得过他这个已经成年的儿子,才交给他保管。受骗后,沈从文觉得没脸见人了,想跳河,又觉得没出息。思前想后,最终,他留下一封信给母亲,便仓皇逃离了芷江。

  不久,沈从文流落到常德一家客栈,竟听到了一个消息,说那个白脸女孩在一条去外地的船上,被土匪抢去当了压寨夫人。沈从文听说后,不免惆怅,感觉像做了一个不真实的梦,于是学古人的样子,在客栈的墙壁上题了一句诗:

  佳人已属沙叱利,义士今无古押衙。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原来,一切只是个美丽的错误。

  命运是一个太难揣测的谜语,一朵无心袭来的浪花,也许就会使船儿在黑夜的海上转了方向。若非这个偶然出现的马家女孩拨动了沈从文的心弦,也许他就会娶芷江另外四个女孩中的一个为妻,在那座香气四溢的小城过上安逸的日子。

  七年后,当沈从文踏着命运的曲折小径,离开故乡到北京,又来到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入了那一片菁菁校园,他终于遇见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

  也许,正是为了遇见她,他才流浪了许多年,去了许多地方。

  那年,她十八岁,花样年华;他二十七岁,已近而立之年。遇见她,是他所不曾预料却又期待已久的事;爱上她,也成了他所不能控制的事。

  而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初次相见,却远没有那么浪漫,倒像是一出滑稽戏。

  他,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大学讲师,经好友徐志摩向校长胡适推荐,来到上海吴淞的中国公学,精心准备,酝酿多日,只待在开学第一课上一鸣惊人。

  她,是一名大学二年级的英文系女生,因知这位新来的老师是小有名气的作家,向来热爱文学的她早早来到教室旁听,照例坐在了第一排。

  当沈从文迈进校门时,并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不仅仅是一次事业上的机遇和挑战,更是爱情传奇中最重要一折的序幕之始。

  当张兆和背着书包走在校园时,亦不知未来的人生,会因她即将遇见的一个人而彻底改变。

  在焦虑不安的等待中,从未登台讲过课的乡下人沈从文,终于等到了开学第一堂课。

  尽管事先做足了功课,准备了充足的资料,可讲课同与朋友海侃不同,毕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所以沈从文还是止不住一阵阵的兴奋和紧张。他心想自己已经不是初进北平时那个一文不名的乡巴佬了,拼命写了几年文章后在文坛上也有了点小小名气,所以这初次亮相可不能太寒碜,丢了胡适先生的脸。当时上一堂课才四块钱,沈从文却特意花八块钱从法租界的住所租了一辆包车来到学校。所以怎么来算,这堂课都是折本的。

  铃声一响,沈从文便低着头急急进了教室,一鼓作气往那最前方的讲台走去。一走进去,他立刻慌了神,只见迎面是一片密集的身影,好似铺满江面的竹排,又同鱼汛时节河里翻滚跳跃的鱼儿,顿时逼得他浑身发起热来。学生当中有的是选了沈从文的课,有的是被这位新生代作家的名气吸引而来的,他们想看看沈从文是不是也能把课讲得像他的湘西故事那样精彩。

  在同乡和熟人面前,沈从文向来有滔滔不绝的本事,可一到了讲台上,他就跟《国王的演讲》里的主角一样,舌头好像被施了法术一样,怎么也顺不开。沈从文觉得自己好像被一个大钟给罩住了,只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如擂鼓一般,轰隆隆盖过了下面人群的私语声。就这样定定地站了很久,却还是开不了口,他只好写下一行字:

  等我五分钟。

  沈从文当真后悔了自己一时自信满满不曾将讲义带来,此刻脑子里一片空白,连一个字也吐不出来。熬了半天还没动静,下面已经开始叽叽喳喳了,他只好转过身,慢慢地在黑板上又写了几个字:

  等我十分钟。

  看着这位新来的老师光写字不说话,下面的学生只好眼巴巴继续等着。坐在第一排的张兆和也有点急了,上了这么多年学,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腼腆的老师呢。

  他终于开口了,由于紧张加上忙迫,二十几分钟就把原先预定一小时的授课内容全给讲完了。可是因为声音小、速度快,且带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底下的学生们几乎没人听明白。 

  窘迫之下,他只好拿起粉笔,又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

  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沈从文的“处女秀”,就这样在窘迫的沉默中匆匆收场了。

  不幸的是,这糟糕的第一堂课,正是他与心上人张兆和初次相遇的时刻。

  张兆和原本和其他同学一样,想一睹这位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的风采,却不料,那堂课沈从文给她留下的印象,怎么都说不上好。紧张得半天说不出话也就罢了,好不容易开口讲课了,声音却又轻又细还语无伦次。更要命的是他那一口浓重的湘西口音,让说惯了合肥话、听惯了苏州话的张兆和听得是云里雾里。下课回到宿舍,张兆和将这桩事当趣闻讲给没去上课的室友听,天真无害的女生们听了,个个嘻嘻笑作一团,全然不知此时的沈老师,指不定在哪个角落里抓狂大喊“完了完了”。

  沈从文给张兆和留下的并不成功的第一印象,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追求不会一帆风顺。此后三年多的时间里,沈从文写了上百封情书,才终于打动了她的芳心。

  人常叹惋,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是如何花开不凋,月满无缺。可对于初次相逢却只见狼藉残春的人来说,只有等待下一个春天花开满阡陌,草色绿萝裙,方能抹去初见时落败的印象。若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相遇仅止于初见,也就不会有后面更长的故事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