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书快递 >> 《逐梦之城》

《逐梦之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07日09:47 作者:唐晓玲
作者:唐晓玲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3月
书号:978-7-5399-7226-8
定价:38.00元

    【内容简介】

  《逐梦之城》凝练生动地记录了2500年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复兴之梦;以独特的视角实录了新老苏州人在这方热土寻梦、追梦、实现城乡一体家园梦、共同富裕幸福梦的奋斗之路。事实证明:只要积极进取诚实劳动,只要有智慧,有勇气和创新精神,你就能圆梦,你就能有机会“出彩”。中国梦,说到底是人民的梦。作品以苏州为题材进行城市与梦的非虚构叙事,生动地彩绘了中国梦的苏州样本。这是一部既接地气、又具有书卷气和文化滋味的报告文学。

  《逐梦之城》从苏州这一题材的可能性中,寻找最新时代主题表达的内在逻辑,进行城市与梦的深度叙事。作品是报告文学写作中最早讲述城市梦的长篇作品。

  以苏州题材说梦是一个富有眼光的选择。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苏州是一个重要的亮点。邓小平关于“小康之梦”的构想就直接源于当年考察苏州获得的启发。新时期以来,从乡镇工业异军突起的“苏南模式”,到中新合作工业园区的“开放样板”,再到率先初步现代化的“实验区”,苏州成为当代中国发展史叙事的重要一章。2013年苏州GDP达1.3万亿元,列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之后,位居全国同级市之首,苏州的发展业绩令中外瞩目。因此苏州是一个值得大书的重大题材。但是题材包含的可能性并不直接生成作品的价值,报告文学也不同于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它需要以既非虚构而又文学的方式具体地再现题材,要基于作家主题个人的观察、感受和感悟等形象地书写对象。《逐梦之城》既真实地反映了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存在和城市特质,又鲜明地体现了作家个人的主体性。这种主体的个人性体现在对中国梦主题的理解、对书写对象具体材料的取舍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等方面。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但其呈现的形态是多样丰富的。作为文学的报告需要尽可能更广更深地再现具体对象本身的特殊性。苏州的中国梦是连结着2500多年绵长历史根系的当代创造,是一幅融合古韵今风充满张力的现代画卷。这是苏州的特质和价值之所在,对此《逐梦之城》作了充分的呈示。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谱写中国梦苏州篇章的主体正是苏州的人民,他们的创造汇成了时代精美的诗行。《逐梦之城》的作者注意避免城市叙事中的见事不见人,精心选取苏州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将他们的个人之梦、城市之梦和中国之梦统摄于一体加以呈现,强化了中国梦是人民之梦、创造之梦的表意。

  【作者简介】

  唐晓玲,女,中国作协会员,现任教于苏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迄今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以及中短篇小说共计500多万字。

  【目录】

  开篇  江南好,最美是苏州

  第一章  千树万树梨花开

  1. 千树万树梨花开

  2. 我的银行在山上

  3. 花光深处有人家

  4. 金山银山靠的就是绿水青山

  第二章  乡愁

  1. 风吹稻浪

  2. 荷香

  3. 宕口“蝶变”

  4. 桃花源里可上网

  第三章  三家村

  1. 蒋巷:幸福老人有点田

  2. 市北:空巢老人最爱花

  3. 灵峰,灵格!

  第四章  给爹娘造个大园子

  1. 儿时梦想就是造个大园子

  2. 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我们心灵的故乡

  3. 园如其人

  4. 藏在园林中的昔日家园

  5. 石不能言最可人

  第五章  小桥流水人家

  1. 千百年姑苏生活画卷

  2. 修旧如故以存其真

  3. 这种气息就叫“传统”

  4. 原居民就是活的街区就是历史

  5. 小桥流水:守候千年的安静

  第六章  山塘胜景图

  1. 姑苏繁华第一街

  2. 为伊消得人憔悴

  3. 好住河堤上长留一道春

  4. “苏式生活体验区”

  第七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

  1. 联萼坊:老苏州味道

  2. 杨仁英实现了安居梦

  3. 我的房子升值20多万

  4. “流动式厕所”不再流动

  第八章  东方之门的前世今生

  1. 水城城门也婀娜

  2. 苏州地标融古今

  3. 半日书生半日商

  4. 真名士自风流

  第九章  苏州创造一路亨通

  1. “这个崔根良是1978年的新兵吗?”

  2.  亨通精神就是要创造奇迹

  3. “哪一天有自己的光棒了,也就圆梦了!”

  4. “555”国际梦

  5. 还是那个兵还是那颗心

  第十章  梦兰,同国家和时代一起成长

  1. 家家住别墅户户有分红

  2. 新农村就是要让农民幸福

  3. 抱诚守真是本色

  4. 使用别人的CPU,想要有点秘密比登天都难

  5.  我们有同样的梦想

  6. 从八根绣花针到跨境石油梦

  第十一章  牛人高德康

  1. 中国服装业最牛的人

  2. 最难忘1994

  3. 连续18年全国销量第一

  4. “弄斧必到班门”

  5. 波司登撑起了不止一个康博村

  第十二章  中国范上久楷

  1. 上久楷,这正是我要找的!

  2. 蚕茧大战

  3. 当老板有两种

  4. 绸都秘史

  5. 品牌是国家核心竞争力

  结语  一座城市的梦想与荣光

  【精彩书摘】

  开篇  江南好,最美是苏州

  “我上一次到苏州,感受到太湖美,依然青春焕发。‘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不是有一首歌就叫《太湖美》吗?确实生态很重要,希望苏州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在2013年的两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江苏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共商“美丽中国”发展大计,饶有兴致地回忆起去年7月的苏州之行。习近平对苏州的秀美记忆犹新,“江南是个好地方,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之所以称苏杭为‘天堂’,不仅因为那里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美景美不胜收啊。”

  习近平还仔细询问了苏州的经济总量、城乡一体化、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在总结发言中,习近平又一次“点评”起苏州:“苏州‘四个百万亩’工程提出要保护老百姓的庄稼地,水稻田就是湿地,种水稻本身也是一方美景,《红楼梦》里大观园中也有稻香村嘛。”习近平鼓励说,和谐、全面是对科学发展内涵理解得更深刻的反映,希望苏州在率先、排头、先行的内涵中,把生态作为一个标准,为江苏乃至全国发展作出新贡献。

  总书记提出的“‘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就是如何在区域执政中,保护好美丽的太湖,坚持生态优先,以太湖发展引领区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从农转工的“苏南模式”,到内转外的“开放样板”,再到量质并举的“小康典范”,苏州以“敢为天下先”的胆气与睿智一路走来,一直担当为国家改革发展探路的“排头兵”。

  如今的苏州依然是中国发展最快、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2013年苏州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万亿元,紧随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之后,位居全国第六位,经济实力为全国地级市之首。

  近年来,苏州抢抓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明确了中心城市“一核四城”的发展新定位,在做优做靓古城的同时,加快提升东部综合商务城、西部生态科技城建设水平,重点推进南部滨湖新城和北部高铁新城建设,全面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建设美丽苏州,宜居苏州,和谐苏州,幸福苏州,写好“中国梦”的苏州篇章。

  2500多年前,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在江南平原上筑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土城——阖闾大城,这就是苏州城的前身。苏州城水系直通太湖,形成了独特的水城风貌。直到今天,城里依然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以及“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古人笔下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小桥流水人家”,依然是今天苏州城的写照。

  1983年,邓小平同志在苏州作出重要指示:“要保护好这座古城,不要破坏古城风貌,否则它的优势也就消失了。要处理好保护和改造的关系,做到既保护古城,又搞好市政建设。”根据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1986年,国务院批示,确定苏州的城市性质是“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城市规划要执行“全面保护古城,积极开发新区”的方针。从此,苏州形成一条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的既注重保护又积极开发的建设道路。在中国经济建设高潮中独树一帜,既保持了鲜明的城市个性特征,经济又得到快速发展,被形象地称之为“双面绣”。

  2012年9月,沧浪、平江、金阊三区合并,设立姑苏区,苏州成立了全国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吴江整体纳入主城,设立吴江区,让苏州城区面积扩至2910平方公里,与上海实现“无缝对接”。作为中心城市之“核”的姑苏区,将重点突出历史文化保护,对历史街区以及古民居、古城墙、古典园林等历史遗存和古城风貌加以统筹保护。同时,通过城区河道清淤、人民路整治等工程,让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的风韵更加迷人。

  两院院士周干峙高度评价说:“原汁原味的古城呈现出惊人的升值潜力。苏州古城保护的成功,为这个城市保留了应有的文化品位,而文化品位反过来让这个城市升值。经济发展到一定的地步,人们一定会反过来追求文化,这就是经济规律。在迅速发展的二三十年间,多少城市的人文风貌湮灭在这个规律里,而苏州用自己的城市哲学超脱了。”

  苏州的古村则大多分布在太湖边,东山镇陆巷村,金庭镇明月湾村……村内遍布厅堂古迹,四季花果飘香,鸡犬之声相闻,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还有苏州人一直引以为豪的古典园林。一个个园林里,花木扶疏,亭台相连,假山叠翠,鱼戏莲叶,处处入画。让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胜,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

  苏州古典园林虽是人造,却有天然的母本,那母本就是秀美的太湖山水。这座园林之城,城区至今仍保存着73处古典园林,再加上散落在乡镇的,数量更为可观。它们和古城、古镇、古村一起,筑就了太湖的独特人文景观,最能让人寻梦。

  正如文化的欧洲,并不只是存在于雨果的小说、黑格尔的哲学、莫扎特的音乐之中,它也活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塞纳河、吕贝克、萨尔斯堡等地的风景和街道里,活在内部不断现代化而外观亘古不变的民宅、咖啡馆、画廊、博物馆所构成的城市生活里。

  波光粼粼的东太湖上,气势恢宏的苏州湾大桥飞跨两岸。

  站在桥上,一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呈现:近处碧波荡漾,远处山如眉黛,葱茏的绿树丛中,一幢幢现代化的建筑正在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道路正在向前延伸……

  大桥跨越的这片湖面,已被正式命名为“苏州湾”——一片属于苏州人的港湾,未来的太湖新城,将如同苏州主城伸出的双臂,拥抱这美丽的港湾。

  “5年前,东太湖边还是一片封闭的农场,老百姓常抱怨‘临湖而居不见湖’,现在我们把太湖送到了大家面前。”吴江太湖新城管委会主任朱建文介绍,未来,将会有20万的居民在这里生活。

  与很多湖景房、海景房不同的是,苏州湾畔的湖景房,并不是直接建在湖边上的,而是距离湖岸至少数百米。直接濒临太湖的,是生态公园、运动公园、自行车慢行系统等公共休闲项目。

  吴江太湖新城建设局副局长史纲表示,苏州湾是中国最美的内湖岸线风景区,是大自然给予苏州人的慷慨馈赠,“这样的美景应该属于大家,而不是某一个开发商或者某一个小区的居民。在苏州湾,不存在‘私家湖岸’的概念”。

  已经在太湖湾畔置业的市民张女士说,她是土生土长的吴江人,见证了吴江“撤市设区”和东太湖畔的变化,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她一直向往临湖而居亲近自然的感觉,张女士说:“临水而居,是为了感受,而不是占有和破坏。”

  2013年5月1日开放的东太湖生态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规划建设理念。这是一座开放式的免费公园,沿着绿草如茵的缓坡,人们可以零距离亲密接触太湖。每逢周末,大批的吴江市民和苏州主城区市民来这里享受美好的假日时光,野餐、骑车、跑步、划船,数公里长的“黄金”湖岸,成了全民共享的“后花园”。

  古城区的东面是一片美丽的金鸡湖。在上世纪90年代金鸡湖还只是苏州乡下一个毫不起眼的鱼塘。1997年美国易道公司根据先进国家湖泊开发经验,提出了把这个鱼塘建成城市景观公园的规划概念,这个建设耗资高达10个亿的规划,在当时引起很大争议。一来当时中国还没有城市湖泊开发的先例,这样一个鱼塘周围能崛起一座城市吗?二来当时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地块开发没完成,资金十分紧张,耗资10个亿实现这个规划值不值?当2000年建成湖滨大道时,一道亮丽的风景令人耳目一新,园区价值迅速得到提升,城市化进程得以大大加快。金鸡湖因此成为中国城市湖泊开发的经典案例之一。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苏州并不是大学云集的城市。然而,今天的苏州工业园区已经集聚了23所高校。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大学大部分是在中国加入WTO,开放教育市场的大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的产物。无论是与国际接轨程度、还是国际认可程度,都远非国内传统的高校可比,高等教育正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比如西交利物浦大学,四周没有围墙,主楼大厅里插着的50面各色国旗,告诉每个来宾,这里拥有来自50个国家的6500多名师生,而其创立不过6年。在这里,教师的功能不再仅仅是教书,而是在某个学术领域具有全球资源的人。比如,他能随时带领教室中的学生参与国际视频交流和会议。所以目前学校700多名教师中80%是外籍教师。在欧洲很多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招生目录中,西交利物浦都是和清华、北大、中科大等高校一样被单独列出的。

  除了利物浦大学,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一批世界名校资源纷纷入驻独墅湖高教区。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的生物纳米科技园也是一座“与全球先锋齐驱”的科技园。自2007年开园以来,已经聚集了270多家高科技研发企业,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在金融服务方面,工业园区内设立了总额600亿元的国内首个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母基金,其中东沙湖股权投资中心管理资金规模超430亿元,已经成功运作了2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这些都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化的重要元素。

  站在苏州大道西向东遥望,最抢眼的建筑便是气势恢宏的东方之门,其300米的身高,相当于法国凯旋门的6倍,被誉为“世界第一门”。与之相邻,比它更高体量更大的苏州中心也已奠基建设,即将拔地而起。而它们所在的环金鸡湖区域约6.8平方公里范围便是苏州东部综合商务城(CBD)。

  位于相城区的高铁新城是苏州“一核四城”北部核心板块,核心区规划面积28.52平方公里。规划高起点、建设高品位、管理高标准的高铁新城,无疑也是一座生态新城。未来这里将呈现滨水城市综合景观,高铁沿线有公园、生态水系景观,河道沟通漕湖、盛泽湖、阳澄湖、虎丘湿地等水系。与相城既有的花卉植物园、荷塘月色湿地公园、盛泽湖月季园一道,新城会勾勒出一幅美妙的生态画卷。

  “典型江南,非常新城。”高铁新城的魅力正在展现,新兴产业、创意产业、总部经济正在这里及其周边安营扎寨。“清华紫光”去年把数码销售总部搬到了这里,阳澄湖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吸引了包括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盛大游戏、凤凰传媒数字产业等业界龙头企业总部入驻。

  苏相(苏州工业园区和相城区)合作区因势利导,在一块近万亩的沉降地上,疏密有致地种上香樟、榉树、银杏、朴树、槐树、青桐、广玉兰、雪松、栾树、落羽杉、枫香、无患子、枇杷、桂花、樱花、紫薇、茶梅、芙蓉、月季、美人蕉等各类花卉树木,形成郁郁葱葱的森林景观,给市民增添了一个“天然氧吧”。

  相城无愧于“水城、花城、宜居之城”的美誉,被鲜花、碧波、森林环绕的高铁新城,将媲美园区李公堤成为新的梦幻之城。

  张继,这位落魄的举子,在灿如星汉的唐代诗人中并不是最耀眼的一颗,然而他的《枫桥夜泊》却成了千古绝唱。

  有着“江枫古韵”和“寒山钟声”等历史文化遗产的苏州高新区,西濒三万六千顷烟波浩渺的太湖,南与葱翠绵延数十里的江南丘陵连为一体,石湖风景区、洞庭东西山风景区、天灵风景区和枫桥寒山寺、虎丘风景区环绕四周。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基地,全球电脑主机板的领导厂,世界最大级电动振动试验台,中国移动规模最大的研发中心……200多家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和100多家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落户高新区,初步形成以软件与信息服务、新能源与新装备等为主的绿色产业集群。

  从苏州的北环高架沿着太湖大道一路向西,伴随着满眼绿意和叽叽喳喳的鸟叫,你便来到了苏州的“绿肺”——苏州高新区西部生态城。在这里,很多人都觉得,25公里长的太湖大堤和太湖大道就像一横一纵两条亮丽的“绿色项链”,串起了苏州高新区西部生态城的“真山真水新苏州”,把丰富秀美的山水资源直接呈现在市民眼前。

  作为苏州西部生态城的“绿心”,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是目前环太湖地区最大的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4.6平方公里,实现了“退渔还湖”、“生态修复”,展现了太湖特有的渔文化、刺绣文化、农耕文化,成为集旅游娱乐、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园,形成以水为灵魂、以植物为生命的独特的湿地景观。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便是一个原生态、纯天然的大花园。花儿自由生长,种类繁多,姿势各异,让你感受到最真实、最自然就是最美。

  夏天,人们会说,这里的气温要比城区低3—4℃。这不,在前年那个动辄40℃的夏季,有多少城里人奔着这番清凉来避暑的?

  在白马涧,人们会说,2006年时,生态园里发现了“水中国宝”桃花水母。这种起源于5亿多年前的濒危生物对环境要求极高,它为什么又能在产业集聚、人口集中的高新区休养生息?

  在太湖村,曾经满心想往城里搬的村民郁超露说:“专家来我们村里测过,说我们这里的负氧离子含量很高,空气都是甜丝丝的。你说我现在还舍得搬走吗?”

  在树山村,村民说:“我的银行在山上,我们生活在图画中,哪里也没有我们这里好,这里的户口可金贵了。”

  【精彩书评】

  《逐梦之城》,描绘中国梦的苏州样本

  丁晓原

  这两年小说家唐晓玲已转型为报告文学作家。她以苏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以这里的人与事作为叙写对象,先是写作出版了《城市底色》,最近又为我们推出了长篇《逐梦之城》。《城市底色》写作“苏州好人”的故事,由此凸显现代化建设中“人的”苏州高度,而《逐梦之城》则是一部关于一个城市谱写中国梦新篇章的真实叙事,作者彩绘出中国梦的苏州样本。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景,是凝聚人民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也是伟大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时代文体,应该更为迅捷地回应时代的主题,以非虚构的方式真实生动地报告追梦、筑梦、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和崇高精神。唐晓玲充分理解报告文学文体的这种独特体性,从苏州这一题材的可能性中,寻找最新时代主题表达的内在逻辑,进行城市与梦的深度叙事。《逐梦之城》这是报告文学写作中最早讲述城市梦的长篇作品。

  以苏州题材说梦是一个富有眼光的选择。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苏州是一个重要的亮点。邓小平关于“小康之梦”的构想就直接源于当年考察苏州获得的启发。新时期以来,从乡镇工业异军突起的“苏南模式”,到中新合作工业园区的“开放样板”,再到率先初步现代化的“实验区”,苏州成为当代中国发展史叙事的重要一章。2013年苏州GDP达1.3万亿元,列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之后,位居全国同级市之首,苏州的发展业绩令中外瞩目。因此苏州是一个值得大书的重大题材。但是题材包含的可能性并不直接生成作品的价值,报告文学也不同于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它需要以既非虚构而又文学的方式具体地再现题材,要基于作家主题个人的观察、感受和感悟等形象地书写对象。《逐梦之城》既真实地反映了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存在和城市特质,又鲜明地体现了作家个人的主体性。这种主体的个人性体现在对中国梦主题的理解、对书写对象具体材料的取舍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等方面。比如作品的开篇“江南好,最美是苏州”,作者叙事的切入以及具体的展开就较好地得报告文学文体之体。唐晓玲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苏州的言说领起全篇的叙事,“我上一次到苏州,感受到太湖美,依然青春焕发。‘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不是有一首歌就叫《太湖美》吗?确实生态很重要,希望苏州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由此推出生态苏州的描写。这种进入作品的方式既外显了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同时内在又顺理成章地将生态话题作前置的优先表达,由此强化生态文明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所具有的特殊意义。而作品这样设计的效果又是通过作家个人的视角和亲验书写达成的。“千树万树梨花开”、“我的银行在山上”、“花光深处有人家”、“风吹稻浪”、“荷香”等,触目即景,美不胜收。阅读作品,读者宛如置身其间,引发对苏州生态之城的美好想象。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但其呈现的形态是多样丰富的。作为文学的报告需要尽可能更广更深地再现具体对象本身的特殊性。苏州的中国梦是连结着2500多年绵长历史根系的当代创造,是一幅融合古韵今风充满张力的现代画卷。这是苏州的特质和价值之所在,对此《逐梦之城》作了充分的呈示。作品第五章“小桥流水人家”,流溢平江历史街区的可人滋味,尽显“千百年姑苏生活画卷”,告诉读者这里就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一名句的生动注释。第六章“山塘胜景图”,记写“姑苏繁华第一街”的前世今生,描绘“好住河堤上,长留一道春”苏式生活之美。第八章从“东方之门”取景叙写,显示了叙事的智慧。“东方之门的西面,是古城门、古园林、古街、古镇,而门的东面,则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崭新楼盘。金鸡湖畔的这座双塔连体的‘门’形建筑,寓意着这里是从‘古苏州’迈入‘洋苏州’的重要节点,是古老中国敞开门户的重要标志。”“东方之门,苏州中心,谁能说他们不会成为下一个世界性的城市天际线。”这样的描绘既写实又写意,在古与今的叠影中唤起读者无限的遐想。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谱写中国梦苏州篇章的主体正是苏州的人民,他们的创造汇成了时代精美的诗行。《逐梦之城》的作者注意避免城市叙事中的见事不见人,精心选取苏州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将他们的个人之梦、城市之梦和中国之梦统摄于一体加以呈现,强化了中国梦是人民之梦、创造之梦的表意。作品第九章“苏州创造,一路亨通”、第十章“梦兰,同国家和时代一起成长”和第十一章“牛人高德康”分别叙写了崔根良、钱月宝和高德康的创业故事,从他们的故事中可以洞见当代中国大历史的演进,人物个人史和祖国大历史的复合叙写,增加了人物叙事的厚度,开掘了他们创造的价值。通信兵出身的崔根良带领他的亨通团队从苏州制造走向苏州创造,使“中国通信企业能站上世界高峰,成为全球信息化建设的骨干”;高德康从裁缝蜕变为创造世界名牌的“牛人”,在伦敦西区的南莫尔顿街这一世界顶级品牌的集中地,有他的“波司登伦敦旗舰店”。梦不是空想,而是脚踏实地而又仰望星空的行进。

  我读《逐梦之城》,觉得这是一部接地气的作品,是一部具有书卷气和文化滋味的作品。作品的接地气主要是因为作者的采访是接地气的。报告文学作为写实性文体,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唐晓玲舍得花力气进行深入的采访,眼观现场,感受实际,所得鲜活,写来就真切生动,如第一章“千树万树梨花开”,实际上就是一篇生态村村主任采访的手记。又如第六章写山塘一条街的中国梦,“织梦”、“圆梦”“续梦”,“修复山塘街,与其说在还原一段历史的面貌,不如说苏州人在编织一个时代的梦想,对繁盛富庶、祥和安泰的人间乐土的憧憬和追求”,这些表述就得之于采访对象的口述。但作者又不拘泥于采访,还根据具体的对象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在作品的展开中相宜地导入相关的历史人物及其故事,有机地引用古诗文句。这样的穿插既调节了叙事,丰富了话语方式,又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和文化品位。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