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书快递 >>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2月04日10:35 作者:贾容韬
作者:贾容韬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书号:978-7-5063-6758-5
定价:30元

  作者简介:

  贾容韬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全国实力派家庭教育专家,全国资深戒除网瘾专家。贾容韬同志投身家庭教育十余年,他既有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深刻感悟,又有数千个案例的帮教实践,加上他勤于思考和笔耕不辍,故而对当代家庭教育有着高屋建瓴的诠释和解读。2008年,中央文明委授予他“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2年,他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著有《真的不是孩子的错》、《中国家教原则》、《感动孩子》等书。

  内容介绍:

  这本书是著名家庭教育专家、网瘾戒除专家、2012年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贾容韬老师成为一个好爸爸的心理历程及他这么多年教育方法的汇集。

  贾容韬老师原来是做企业的,由于孩子教育出了问题,成为年级倒数第一名,还差点被学校开除,痛心之余,贾老师决定做陪读爸爸。在这个过程中,贾老师也进行了反思,发现孩子的问题其实主要是家长教育方法的问题,他开始从书本上学习,看了上千本书,做了80多万字的教育笔记,同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他的教育方法改变了,孩子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逐渐好学上进,最后还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

  贾老师把自己摸索出的经验用于指导其他咨询他的家长,指导了几千个家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这本书主要讲了以下内容:

  1 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家长怎么改变才能教出好孩子。

  2 怎么戒除网瘾、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3 教育孩子的智慧、怎样培养孩子的好品格。

  尤其难得的是,这本书里还帮助很多问题家庭进行调解,使问题家庭成了和谐家庭的案例。

  目录:

  2012年“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

  事迹材料( 代序言 )1

  第一章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一、一次特殊的“机遇”3

  二、从“敌人”到“哥们儿”8

  三、创造1+1>2的教育合力13

  四、我帮儿子戒网瘾18

  五、信心创造奇迹23

  六、做父亲是件幸福的事27

  七、孩子引领我成长32

  第二章 走出家教的误区

  一、惩罚的真相41

  二、良药无须苦口——批评的艺术46

  三、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的人52

  四、生活习惯决定学习习惯59

  五、 鼓励胜过奖励66

  六、学习不应该是“苦”的71

  七、赞赏孩子有学问76

  第三章 阅读点亮人生

  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等于阅读史83

  二、父母读书,孩子受益87

  三、阅读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秘诀91

  四、培养阅读习惯,越早越好96

  五、好读书,还要读好书100

  六、孩子是这样爱上读书的105

  七、我的阅读情缘110

  第四章 品格决定成就

  一、执著是第一竞争力117

  二、自我评价是人生的投影120

  三、善良是立身之本126

  四、感恩为孩子插上成功的翅膀130

  五、孝心是第一美德137

  六、鼓励孩子“吃亏”143

  七、培养孩子的平民意识148

  八、祖母一百周年诞辰致辞153

  第五章 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

  一、培养优秀孩子的“秘密”161

  二、“乖孩子”的隐患166

  三、暴力教育的悲剧171

  四、弱科可以这样变强176

  五、学会对孩子说“不”181

  六、倾听是一种态度186

  七、站在孩子的高度思考191

  八、影响孩子的“黄金法则”196

  九、孩子为什么说谎?202

  十、父母怎样帮助孩子学习209

  十一、远离功利是大智慧216

  第六章 好家庭胜过好学校

  一、你对了,又能怎么样?223

  二、孩子的荒唐“理想”从哪里来?228

  三、母亲决定孩子的未来233

  四、家,不是讲理的地方238

  五、问题家庭造就问题孩子243

  六、真的不是孩子的错248

  七、心态决定状态252

  八、静能生慧257

  九、家是最好的学校262

  十、家庭教育要有危机感269

  十一、最需要拯救的是父母273

  第七章 家庭教育让我终生受益

  一、孩子出了问题283

  二、从企业家到陪读父亲288

  三、走近阅读,做智慧型家长293

  四、八十万字成长日记298

  五、“自我革命”和“一日考评表”303

  六、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308

  七、家庭教育让我收获丰厚人生315

  后 记324

  参考文献327

  精彩内容节选(2000字左右):

  第一章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四十五岁以前,我一直认为是自己在改变孩子、塑造孩子;四十五岁以后我才意识到,是孩子在改变我、塑造我。从一个草根父亲到一名教育专家,人生出现如此巨大的转折,是孩子在引领我成长。

  一、一次特殊的“机遇”

  世界上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只有不会处理错误的家长。在家教实践中,我自认为有一点可资借鉴的经验,那就是犯错的孩子最需要理解、最需要支持和帮助。孩子犯错的时候,往往是家庭教育的黄金时期,如果处理得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子实现重大转折的“机遇”,是在他犯了自认为不可饶恕的错误的时候。

  儿子在读高二时,成绩一度排名年级倒数第一,因数次参与打群架,学校几欲开除他。作为望子成龙的家长,我痛心疾首,同时也开始深刻地反省自己,并决心变革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父亲。我迈出的第一步是去儿子学校陪读。

  在我的精心陪读下,儿子的确发生了不少变化。但是,真正实现“质”的改变和飞跃,却得益于一次“错误”。这件原本彻头彻尾的“坏事”,却因为我的教育方法的改变,成为了儿子成长的转折点和机遇。

  高二上学期的一次考试,儿子为了提高考试成绩,照抄同学的卷子,被监考老师逮了个正着。班主任通知我去趟学校。

  这一次我心情格外平静,甚至还有些许欣喜。我意识到:考验家长的时候到了,孩子成长、进步的大机遇也来了。孩子正处在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如果能给孩子以支持,帮助孩子渡过难关,这件事一定能转化成推动孩子前进的巨大力量。

  我先见了儿子,除了对儿子表示关心外,一个字也没提考试作弊的事。儿子吞吞吐吐要对我说什么,我递给他一个信任的眼神,以坚定的语气对他说:“什么都不要说了,爸爸理解你!”一句话,儿子情绪就稳定了。

  接着,我见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问题很严重,表示要交到学校严肃处理。我对班主任说,贾语凡犯的错误是严重的,给老师添了不该添的麻烦。作为家长,我向老师表示歉意;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我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不过,就此事我谈谈自己的看法,请老师参考:第一,和前段相比,孩子学习态度比较端正,种种迹象表明,他是憋足了劲在学习;第二,考试作弊固然是坏事,但透过此事可以看出孩子有考出好成绩的强烈愿望,这比以前满不在乎、破罐破摔的心态不知要好多少倍;第三,孩子求胜心切,才做了错事,他并不是那种缺乏诚信、寡廉鲜耻的人,看得出来,这件事已经触动了他的心灵。

  接下来,我真诚地说:“老师,您带了语凡一年多,为这孩子没少操心,孩子的点滴进步无不倾注您的心血。语凡能在您这一班,真是他的福气。如果换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他不知道会滑到什么地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您救的是孩子的慧命,您构筑的是孩子的心灵大厦,作为家长我不知道该怎样感激您。”

  班主任被我的诚意感动,她说:“通过和你交流,我决定在班里把事情消化掉。我看你对教育也比较内行,想听听你的建议。”我说:“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如果能尽量淡化此事,再给孩子以正面引导,相信孩子定能接受深刻教训,甚至还能化做前进的动力。我坚信孩子会给您争气、给班里争光的。”

  临走,我又见了儿子,带他出去吃了饭、买了生活必需品。自始至终我传递给儿子的都是关爱和信任,连一句“以后注意点”之类的话也没说。想想以前,为了一个小小的错误,我让儿子罚过站、跪过地板、没收过他所有的零花钱;如今这样的态度,着实让儿子从内心深处受到了触动。

  通过和老师沟通,我不但改变了老师对孩子的看法,还增强了老师对孩子的信心。后来得知,班主任又和孩子推心置腹地谈了一次话,没有给孩子任何处分。孩子卸下了思想包袱,轻装上路了。

  接下来,奇迹出现了。儿子对妈妈说:“我真算服了,老爸和以前判若两人,这么大的事竟然没责备我一句。我再不刻苦学习,真说不过去了。”

  从此,儿子进入了健康成长的快车道,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拼命地弥补以前的欠账,学习成绩节节攀升。

  2005年,儿子贾语凡被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录取。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把儿子从一名沉湎网络、全年级排名倒数第一的问题少年,培养成重点大学品学兼优的学生,这在所有老师和同学眼里,都是奇迹。

  总结对儿子教育的成败,我深刻地认识到,家长在孩子犯错时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家教,的确是一门艺术。

  以前我总认为,针对孩子的错误,不能心慈手软,更不能妥协退让,不然孩子会更加肆无忌惮、越来越不像话。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我对孩子是有错必纠、不留情面,有时还会小题大做、无限地上纲上线。我的本意是让孩子长记性、接受教训,结果孩子犯错越来越多,甚至一种错误反复地犯,更让我无法接受的是孩子和我越来越对立了。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让我变得聪明起来。

  我在想,有没有一种既能让孩子接受、又能达到教育之目的的方法?有没有一种既能保护孩子自尊、又能让孩子深刻记取教训的方法?答案是肯定的。无数事实表明,激烈尖锐解决不了的问题,和风细雨一定能够解决;生硬说教达不到的目的,循循善诱必然能够达到。当我从心里起誓全心全意爱孩子的时候,当我完全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时候,灵感不断涌入我的脑海。为了及时捉住这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我的笔记本上多了以下这段文字:无条件接纳孩子的错误,精心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尽可能理解孩子,一片赤诚对待孩子,不遗余力地关爱孩子,倾注感情感化孩子。我想,如果父母能做到这些,孩子能不感动吗?能不感激父母吗?能不接受教训吗?能不进步、成长吗?我的家教实践对以上观点作了最好的印证。

  一次,儿子骑自行车撞了一个小孩,由于害怕,不敢回家。我带小孩到医院检查了一下,虽说只是点皮外伤,没有大碍,却也花去了上千元的检查费和医药费。要是以往,我非狠狠教训儿子不可,这次却完全不同。

  儿子回家后,我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非常和蔼地说:“趁热吃饭,快暖暖身子。”惊魂未定的儿子情绪稳定了许多。儿子吃完饭,我接着说:“老爸特别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其实你也不必太责怪自己,谁能不犯一点错呢?我知道你不是有意的,谁会无端给家里添麻烦呢?”

  儿子说:“我骑车是有点快,但没想到这小孩突然从胡同里跑出来。”

  我说:“老爸今天不追究责任。如果你能从这次事故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迪,能换来交通意识的进一步提高,这个错误就犯得值得。如果是这样,这个错误就成了伟大的错误、可爱的错误、珍贵的错误。”

  儿子听得非常认真,且不住点头。

  我接着说:“一个人一生所犯错误并没有几种,不少人反反复复犯的都是同样的错误,比如冒失、粗心等。古代先贤们追求‘不二过’,做到一个错误不犯第二次,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骑车保证安全不但是对他人负责任,更是对自己负责任。安全大如天,生命弥足珍贵啊!”

  儿子对我的观点十分认可。

  我没有一句怨言,乐呵呵地帮儿子修好了自行车。

  儿子得到善待,说了一句令我感动了半天的话:“我要再骑慢点,就能绕过孩子,也许就能避免这起事故。”多么通情达理的孩子,我还能说什么呢?儿子有了这份感悟,这比黄金还珍贵啊!这不是最理想的结果吗?

  试想一下,责备、抱怨、训斥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吗?人本质上需要受到尊重,当你真心实意尊重孩子的时候,孩子展现给你的都是美好的一面,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还有一件事,时过数年还让我记忆犹新。

  儿子同学家的猫下崽了,送给他了一只。儿子非常喜欢小猫,回家后总要抱起小猫亲昵一番。我曾数次提醒儿子,小猫爪子有毒,玩猫要有点分寸。小猫慢慢长大,但儿子每天照玩不误。

  有一天,儿子玩猫时手重了一点,小猫在他手上抓了一下,划出了数道血痕。

  要是在以前,我肯定会说:“不让你玩你偏玩,这下服气了吧!没事找事,还得去打狂犬疫苗!”现在,我掌握了教育法宝,知道该怎样对待孩子了。我清醒地知道这是让儿子记取教训、增进父子感情、给他成长助力的极好机会,我要充分利用好这次机会。

  我用碘酊给儿子清洗了伤口,并贴了创可贴。我心平气和地对儿子说:“你那么喜欢小动物,表明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学校生活那么单调,回家有只小猫陪伴,也是件非常惬意的事情。小猫也知道你喜欢它。但动物是缺少理性的,你把它弄痛了,它难免会伤害你。”

  看我温和友善,儿子戏谑了一句:“这小东西脾气还不小呢!”

  我说:“这是动物的防卫本能,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儿子笑着说:“再急也不能抓主人呀!”

  一星期内,我数次陪儿子到疾病控制中心注射了防疫针。我虽然很忙,但一点也不觉得这是儿子给我添麻烦,反而庆幸儿子给我创造了一个实施教育的机会。因此,带儿子打针时,我非常乐意并极其有耐心。行了轻风,就来细雨。儿子脸上的笑容多了,和我说话也多了,对我越来越信任了,堵在父子之间的墙一点一点被拆除,隔在父子之间的鸿沟被逐渐填平。

  从那以后,儿子再也没有怀抱过小猫,至多是用手轻轻抚摩。进入高三,虽然不舍,但是为了不分心,儿子还是把小猫送给了亲戚。

  这件事更坚定了我的信心。我进一步体会到:家庭教育原来如此有意思,这是永远不会让人厌倦的事业;家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智慧宝藏,只要父母用心挖掘,父母和孩子都能受益良多。

  对待孩子犯错,不少家长凭自己主观臆断行事,不会换位思考。他们只看到孩子的过失,而并不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其实孩子犯了错,他已感到理亏。如果父母不依不饶,孩子反而不感到内疚了,甚至还会理直气壮。打也打了,罚也罚了,责备也责备了,还能怎么样?“杀人不过头点地”,有了这样的心态,孩子哪里还会去反思自己的错误呢?不去反思怎么能记取教训呢?反思是提高认识、改正错误最重要的心路历程,失去了反思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没有经过深入反思,不会在孩子心灵打下印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长记性”,孩子自觉不自觉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说到底,是家长错误的家教方式把孩子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让孩子屡错屡犯。我认为接受孩子犯错的事实,充分尊重孩子,引导孩子思考,让孩子提高认识,比直接指出孩子的错误要高明得多。

  正是因为这些感悟,我对“错误”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才能在儿子“考试照抄”事件出现时,立即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紧抓时机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的家教实践,折射出这样一个道理: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说话的父母。只要父母用心,就能找到孩子乐于接受的好方法。孩子犯错并不可怕,怕的是家长不能正确对待、不会智慧处理。再严重的错误都蕴含有美好的成分,再糟糕的事情都能挖掘出闪光的东西。面对孩子的错误,如果家长处理得当,坏事就会转变成好事。

  二、从“敌人”到“哥们儿”

  爱一朵花就陪它一起绽放,爱孩子就和他一起成长。寻找和孩子共同的话题、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爱好,是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的最好方式,也是构建亲子关系的最好渠道。共同的爱好,让我和儿子从横眉冷对的“敌人”,变成了情趣相投的“哥们儿”。

  刚开始做“陪读父亲”的日子里,我的苦心并没有换来孩子的理解。原本平日里见我能躲就躲的儿子,如今被我全天陪着,犹如监狱的囚犯一样,没有了一丝自由。逆反情绪就更强烈了,往往是三句话还没说完他就皱眉头,要么对我的话置若罔闻,要么干脆走开。

  怎样才能和儿子“套近乎”呢?苦思冥想之后,我决定投其所好,从培养共同兴趣开始——我拾起了已经丢掉二十多年的乒乓球运动。为了方便练球,我在家里支起了乒乓球案子,带儿子到体育商店买了“红双喜”牌乒乓球拍,非常用心地当起了儿子的乒乓球玩伴。

  说是玩伴,实际上是陪练。儿子的球技不如我,我要拿出真实水平和他打,他定会有挫败感;如果我不投入,儿子又会感到我在敷衍他,在牵强地迎合他的爱好,他很快就会感到无趣甚至感到厌烦了。因此,我和儿子打球,既要降低实际水平,又要非常投入。

  为了激发儿子的兴趣,我常常对儿子打得出彩的球表示赞叹:“这个扣球质量高!”“这个侧旋球拉得好!”“刚才那个球迅雷不及掩耳,我还没看清就输了!”有时我跟儿子开玩笑:“你竟然用这么狠的球置老爸于死地!”儿子笑着说:“更厉害的球还在后头呢!”

  为了让儿子认真打球,有时候,我也要使出点杀手锏,让儿子感到猝不及防。每当这时,儿子说我这招太“损”了,不够朋友。有时候,我故意打调角球,让儿子左右两边不停地跑。儿子说我耍赖,说这个球不能算数。我据理力争:“你也可以耍赖嘛!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儿子说:“我才不像你呢,要打就打出风格!”

  我和儿子打球,刚开始不计数,随便打。随着儿子球技的提高,儿子往往要缠着我多打几局。儿子赢了,他说今天发挥出了真实水平;他要是输了,却从来不服气,非缠着我再打两局。我故意说不来了,他会用激将法:“我知道你不敢来,再来你肯定输。”我说:“那可不一定。”我们接着打,这时我会有意让儿子赢球。这种情况下,儿子情绪高涨:“这下服气了吧!”我嘴上不服气:“明天接着打!”心里却像灌了蜜一样甜。因为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不知不觉间,我和儿子之间多了一些默契。

  儿子特别喜欢足球,从初二到高二,踢坏了五个足球,穿坏了五六双球鞋。儿子的房间里摆满了齐达内、贝克汉姆等足球明星的塑像。学校没有足球场,课余时间儿子大多在学校的篮球场上踢球,星期天还时常约同学到外面踢球。由于踢球较多,儿子双脚拇指都患上了甲沟炎,脚趾甲一直往肉里长,严重时走路都比较困难。甲沟炎也没什么特殊疗法,严重时只能到医院拔趾甲。我曾两次带儿子到医院拔趾甲。由于脚趾肉太薄,打麻醉针时,儿子总要喊叫几声,伤在儿子脚上,也疼在我的心里。做手术那么难受,儿子却是伤疤未好就忘了疼。伤口未完全恢复,新趾甲还没长出来,儿子又开始踢球了。由此可见儿子对足球的热爱程度。可以说,儿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少年球迷。

  我不懂足球,更谈不上喜欢足球。但我知道多一种与孩子共同的兴趣爱好,便多了一条通往孩子心灵深处的途径。于是我开始关注足球,并想方设法了解有关足球的信息,以加深对足球的认识。慢慢地,我知道了国际米兰、AC米兰、尤文图斯、皇家马德里等足球俱乐部;也知道了马拉多纳、贝克汉姆、罗纳尔多等著名球星;还知道了足球世界杯,知道了世界杯是和奥运会同等重要的体育赛事……自然而然地,我也开始关注中国足球。

  2002年韩日世界杯期间,我陪儿子看完了几场重要赛事。看球赛期间,我和儿子同欢呼、共喜忧。我对儿子说:“原来足球比赛这么有趣,这么短的时间我就喜欢上了它,难怪全世界那么多人关注它,难怪那么多球迷为之疯狂!”我和儿子一起讨论:“我认为××队能拿冠军。”儿子说:“据我看,××队才稳拿冠军!”我说:“我们拭目以待吧。”

  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前提是真爱孩子,这给家长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为了经常给自己提个醒,为了在自己心灵上打下印痕,我经常和自己的心灵对话:“老贾啊!你爱孩子吗?你会爱孩子吗?孩子感受到你的爱了吗?”我知道,爱孩子首先要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孩子一起忧伤、欣喜、激动和沉思。具体地讲,就是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用孩子的情感去体验,用孩子的兴趣去爱好。

  为了找到共同的话题,和儿子多一些共同语言,我往往会把儿子引向他感兴趣的事情上。比如,我会这样问儿子:“周杰伦年纪轻轻,就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杨过和小龙女的最终结局怎样?”“张国荣事业那么红火,有那么多歌迷在支持他,他为什么要走绝路呢?”“那么多少男少女喜欢小燕子,她的魅力究竟在什么地方?”这类话题,儿子比我更有话语权。儿子和我谈金庸、梁羽生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谈周杰伦的成长历程,谈张国荣自杀背后的原因……这时我只需要当一名忠实听众,再真诚地附和几句,儿子就会饶有兴致地讲下去。

  孩子的事情无小事。只要肯用心,只要心里时刻装着孩子,就能找到爱孩子的理由,就能找到善待孩子的机会。有两件事我感触很深。

  第一件事。家里的小狗死了,儿子整天心情郁闷、无精打采。我非常在意孩子的心情,怎样才能尽快消除孩子心中的阴影呢?我能给孩子做些什么呢?我跑遍了附近的商场,精心挑选了一只非常漂亮的瓷器玩具狗。我对儿子说:“那么招人喜欢的小狗死了,无论谁都会感到难过。爸爸给你买的玩具狗,也许取代不了小狗在你心目中的位置,但看见这只玩具狗,能勾起你和它相处的一些美好回忆,也是对它寄托哀思的一种方式。”儿子脸上有了喜色,抱着玩具狗回自己房间去了。

  第二件事。有一个星期天,儿子到同学家去玩,回家后板着脸,坐在房间里发呆。看到儿子心情不佳,我搬了个小凳子坐到他对面。我对孩子说:“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和爸爸说说,是谁把宝贝儿子的心情破坏了?”儿子没好气地说:“还能有谁?就是你!”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和儿子没有发生冲突,他怎么会把矛头对准我呢?我语气平缓地对儿子说:“老爸真不知道怎么回事,你告诉老爸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我也知道从哪里改啊!”儿子直言不讳地说:“下午我要到同学家去,和你说了两次你都不同意。在我的心中,最亲近的人应该是最懂我的人,你要能慷慨答应我,我会多高兴啊!可你始终没答应。后来还是我坚持要去,你才勉强同意。到同学家后,刚一会儿就接到你的电话,交代这个、交代那个,还催着我早点回家,你明明是对我不信任啊!我在同学家里玩,总放不开,想起这件事就感到别扭。我的想法是,要玩就痛痛快快玩,要学就痛痛快快学,这么点要求你就不能满足我?”

  儿子的一番话让我又惊又喜。惊的是儿子心灵成长如此之快,看问题有了一定的洞察力和穿透力,把我的心思看得如此透彻,而我还把儿子当小孩看,有时还对他耍个小心眼儿,看来是大错特错了。喜的是儿子对我越来越信任了,愿意向我表露心迹了,肯向我提要求了,对我也有了一定的期待。儿子的成长给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儿子的成长是鞭策我前进的不竭动力。如果我不努力,就不能适应孩子成长的需要;如果我稍有懈怠,就无法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在和儿子相处的日子里,我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每天都有新的快乐。家庭教育和其他事情一样,父母越是理解孩子,就越有感情收获;父母越是全身心地投入,就越有更多的感悟和思考。这些感悟和思考其实就是一种精神力量,这些精神力量会促使父母以更大的热情和兴趣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有的朋友问我,你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孩子的教育上,这样长期超负荷地学习、生活,不累吗?说句心里话,要说一点不累,那是假话。当一个人为他认为值得献身的事业献身,他的充实、他的成就感、他心灵的富足完全能抵消他的苦和累,不是吗?如果你从内心爱孩子,想成为孩子的知音和朋友,希望和孩子一起成长,那么,陪伴孩子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

  三、创造1+1>2的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是1-1=0的教育效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则是1+1>2的教育效果。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弥补和强化,往往会事半功倍。

  作为陪读父亲,我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和老师交流、沟通,随时随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合拍,形成合力。事实也证明,我和老师之间的良好沟通,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是从骨子里尊师重教的家长。在我两个孩子上过的几所学校里,我是往学校跑得最勤、和老师接触最多的家长。从学前班到高中,教过我孩子的数十位老师,我都拜访过,有的老师曾多次拜访。我心里非常清楚:老师身上寄托着孩子的未来,尊重老师就是尊重孩子的未来。我认为,在尊师重教方面,怎么做都不算过分。

  做出陪读决定后,我情愿交较高的房租,在学校隔壁租房子,一来孩子方便,二来也方便和老师沟通。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往学校跑,把和老师沟通当成了一项“工作”来做。

  有人可能会担忧,往学校跑那么勤,那么频繁地和老师交流,老师不烦吗?再者,经常和老师交流,哪有那么多话题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总结出经验了。

  第一,尊重老师。

  尊重老师,首先要理解老师、体贴老师,老师数年如一日耕耘在三尺讲台,用毕生心血浇灌孩子们的心灵,这是最崇高、最神圣的事业。老师的工作既辛苦、又单调,老师的奉献精神,应该受到全社会尊重。我特别尊重各位老师,也十分信任每一位老师。重点中学的老师,有省、市劳模,有省、市优秀教师,有特高级老师,他们都取得过一定成就,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是不可多得的优质教育资源。我把每位老师当做了自己人生的老师、孩子生命中的贵人。因此,我对老师的尊重特别真诚,甚至怀有几分虔诚。有句话叫“心诚则灵”,由于我从骨子里尊重老师,老师们也都乐意和我交流。A老师在上课,B老师可能是自习课;C老师没空,D老师可能不太忙。班上六位老师,加上政教主任、年级组长,以及我认识的其他老师,每次到学校,都能找到交流对象。

  第二,赏识、肯定老师的付出。

  我把大量心思用在了尊师重教上,于是练就了一套基本功——赏识老师。那些肯定、赞美的话,我总是挂在嘴上,比如:“老师,您工作那么忙,还为孩子操那么多心,作为家长,我真不知道怎么感激您!”“老师,孩子出现那么严重的问题,您始终没有放弃。您是在积德行善,功德无量啊!”“老师,我儿子说,他最佩服的老师是您。您在孩子身上倾注那么多心血,真让人感动!”“老师,能赢得那么多孩子的尊重,足以显示您的人格魅力。孩子在您班上,真是他的福气呀!”

  人都是需要肯定和赞美的,老师也一样,辛勤的付出得到了赞赏,自然会更乐意和家长沟通。况且,我的这些赞美都是实事求是、发自内心的,很容易被老师接受。

  第三,虚心向老师学习。

  那两年,我口袋里时常装着笔记本,和老师交流的关键内容,我都会随时记下来。这样做,一来是对老师尊重,二来也能加深记忆。

  “××老师,您的那些教育思想格外好,其中的几句话特别耐人寻味。尤其是‘不要把孩子盯得太紧,要给孩子一定成长空间;远离功利是大智慧;无为而治是高境界’对我启发很大,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根据您讲的观点,我写了篇心得,您能给我指点一下吗?”

  “××老师,前几天和您交流,让我受益匪浅,您讲的影响学生求知的几个要素,我感觉非常好。由于我记忆力差,记得不详细,您能再给我讲一遍吗?”这位老师得到认可,绘声绘色地讲起来,比上次发挥得更好,讲得既生动又具体,我非常认真地做了笔记。

  “××老师,您的教育实践让我大开眼界、心悦诚服,您在孩子们身上倾注那么多心血,令我非常感动,特别是您对经常找老师提问题的学生进行奖励、鼓励孩子勤学多问的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真经,难怪你们班的学生学习都那么好!”这位老师受到了鼓舞,及时找我儿子谈了话,儿子也开始向老师提问题了。

  “××老师,过去我不懂教育,给孩子帮了倒忙,给老师添了不少麻烦,拉了班上的后腿,我向老师表示歉意。现在我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在努力探索家庭教育的规律,但由于我底子薄、悟性也差,希望您多帮我。”

  第四,和老师探究教育。

  随着自身素质的提高,我的家教实践也向纵深发展。我和老师的交流不再空泛,每次都有实质性内容。大多数时间,我是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找老师交流,因此交流就有了探究的性质。

  比如:昨日和甲老师探讨过怎样“润物细无声”地对孩子施予影响;今天准备向乙老师请教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明天计划和丙老师交流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后天考虑和丁老师沟通如何激发和强化孩子的责任意识……

  进一步讲,和老师沟通交流,并不纯粹是给老师添麻烦,某种意义上,也是在支持老师的工作。当然,受益最大的还是我和孩子。

  交流来交流去,我对教育规律有了一定理解;我和老师们进一步增进了友谊、加深了感情。四十多岁的人了,天天泡在学校,那么执著地研究孩子的教育,对一个人人头疼的孩子,有那么坚定的信心,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着各位老师。随着老师对孩子信心的不断增长,孩子也逐渐进入了健康成长的轨道。

  关于家校配合,在女儿上高中期间,我也做过一些探索。

  女儿贾蕾读高一期间,我经常和她班主任朱学会老师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和朱老师成了朋友。不难想象,重点高中的重点班班主任会有多忙。每逢我到学校,朱老师再忙,总要给我腾出点时间。我们一起分析孩子的个性特点,一块制订孩子的培优方案。很长一段时间,朱老师安排贾蕾和尖子生、班长同桌。朱老师还经常在课堂上提问贾蕾,以激发她的求知欲、提高她的表达能力。

  朱老师教物理,为了提高贾蕾的物理成绩,他要求贾蕾每周一、三、五下午自习课找他提问题。朱老师说:“如果你不带着问题来问我,就等于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这一招很灵,这是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有效措施。一个孩子不沉下心来学习,怎么能经常向老师提出问题呢?这件事,足以看出朱老师对贾蕾的关爱程度。一个学期后,贾蕾的物理成绩赶了上来。

  对于尊师重教、家校配合这个问题,我给家长朋友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善于激发老师的爱心。

  一个优秀的家长,应该是开发老师爱心的高手。如果家长善于理解老师、尊重老师、感激老师、赞美老师,老师就能产生神圣感,就能在课堂上创造爱的氛围。有了这种氛围,教育便步入了良性循环。作为家长,应该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把老师的爱心激发出来?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自然而然会把爱传递给孩子。一个天天被爱包围、被爱滋养的孩子,你还愁他不懂道理、学习不好?你还愁他不给父母争光、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第二,不要给老师找别扭。

  有的家长对孩子极其不负责任,开学一学期了还没到学校去过,不知道孩子班主任姓甚名谁,家长会总缺席,更谈不上和老师交流了。这类家长大多是教育的门外汉,他们认为把孩子交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孩子一旦出点问题,他们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专挑老师毛病,动辄找老师理论、找领导告状,甚至到学校大吵大闹。老师受到了伤害,心理不平衡,带着情绪上课,后果就可想而知了。我的观点是: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家长都要理解老师、宽容老师、善待老师。

  第三,做一个懂教育的家长。

  教育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探究、去思考。尊师重教,就要研究教育规律。父母的家教水平上升到了一定高度,讲出来的话有道理、有含金量,老师才乐意同你交流,才会采纳你的建议。如果只知道请老师吃饭、给老师送礼,而不懂教育,讲的都是外行话,老师对你不信服、不尊重,和你没有共同语言,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第四,协调好孩子和老师的关系。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学习活动也会融进感情成分。所以,感情因素往往直接决定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个孩子喜欢某位老师,他就会努力学习这位老师的课程,不管这门功课多么难学。相反,一个孩子讨厌某位老师,他对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就不会感兴趣,成绩也会直线下降。有不少孩子学习成绩差,与他和老师关系不融洽不无关系。家长的任务是协调好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及时消除老师对孩子的误解和偏见。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凡人,如果家长工作做细了,和老师沟通到位了,老师会改变对孩子的看法,主动向孩子伸出橄榄枝。如果家长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受损失的只能是你的孩子。

  第五,对孩子有坚定的信心。

  面对出现问题的孩子,比如早恋、网恋、打架斗殴、经常逃课等严重违犯纪律的孩子,老师也往往信心不足。这就要求父母对孩子有坚定的信心,并把这种信心传递给老师。如果家长不断给老师强化信心,老师在受到尊重、受到感染的同时,也会改变对孩子的印象,树立对孩子的信心。如果家长对孩子信心不足,老师自然也会对孩子失去信心。

  第六,不被老师的消极态度影响。

  一部分家长对老师随声附和,看老师脸色说话。老师说孩子怎么不好,家长急忙点头称是;老师说对孩子学习不抱希望了,家长说让他混个毕业证就行了;老师要把孩子调到最后排,征求家长意见,家长说你看着办,只要不惹事就行。家长不会明白,老师本来对孩子就没有信心,得到家长默许后,便从内心把孩子彻底放弃了。

  但凡父母对孩子信心有小的动摇,都会带来老师信心的大动摇。作为孩子的父母,你对孩子都没有信心,老师哪来的信心?再说,人都喜欢抱不哭的孩子。爱一个能给老师争光的孩子容易,爱一个“不争气”的孩子就没那么容易了。孩子最在意老师的态度,老师对孩子的评定,在孩子眼里是权威的。老师对他信心有多大,他的进步就有多大。一个称职的父母,任何时候都要对孩子充满信心,不被老师的消极观点左右,并善于以积极的心态影响老师。

  家长朋友,积极投入家教实践,并尽可能和老师多接触吧!如果各位家长都能成为家庭教育的行家里手,又能和各位老师密切配合,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就能形成合力,就能使你的孩子驶入健康成长的快车道。

  四、我帮儿子戒网瘾

  我们处于一个网络时代,让孩子和网络隔绝或者远离网络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有责任让孩子理性地接触和运用网络。拯救一个沉迷网络的孩子,父母是在和虚拟世界进行一场拔河赛。只要坚持,就能把孩子赢回来。

  迷恋网络是儿子成为问题少年的一个最重要因素。网络不仅让儿子荒废了学业,而且使儿子的性格越来越具有暴力倾向。要改变儿子,就必须把儿子从网瘾里拉出来。因此,帮助孩子戒除网瘾,成了我做陪读父亲的最直接原因和最迫切的任务。

  仔细追究起来,儿子沉溺网络游戏和我有很大关系。孩子十岁左右,我就给他买了电子游戏机,我的初衷是为了开发他的智力。当时我有一个主导思想,进入电子时代了,让儿子多接触电子方面的东西,对他肯定有好处。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下,我先后给儿子买过五六种电子游戏机,有台式的、掌上的等等。那几年,儿子星期天及节假日大部分时间都是伴随着游戏机度过的。那一阶段,我和爱人比较忙,在家的时间比较少,儿子回家后,有游戏机陪伴,就很少到外面去。对于孩子的安全,我们也少了几分担心,反倒觉得游戏机是个好东西。

  儿子十三岁以后,嫌在家里玩不过瘾,就到电子游戏厅去玩。那时玩的是“拳皇”“三国志”一类的游戏,再后来在电脑上玩“传奇”“反恐精英”之类的网络游戏。即便是玩网络游戏,儿子还能照常上课、按时交作业,学习成绩也在中等偏上,因此网络这个问题,也始终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

  孩子暴露出问题、进入恶性循环是在高一上学期后半期。那一阶段,儿子上课打不起精神,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直线下滑。老师通知我到学校,把孩子的问题抛给了我,我开始对孩子施压。

  起初我对孩子进行说教:“都上高中了,还那么不懂事,不能太惜力了,是该用功的时候了。”“努力三年,考个理想的大学,能彻底改变命运,这是很合算的事情。”稍后,当我得知儿子频频上网打游戏,还有旷课现象时,我就找他兴师问罪了。“你真是扶不起来的阿斗,这种学习态度,能对得起谁?”“从小到大我为你花了多少钱,用这些钱资助几个贫困生也能给我争光,要你有什么用?”“你看人家××,入学时成绩远不如你,现在把你远远甩在后面,你连一个女同学都不如,一点都不觉得汗颜吗?”

  本指望经过“教育”,孩子会有一定改观,没想到他不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越来越变本加厉了。儿子玩游戏越来越厉害,每天玩大半夜还嫌不过瘾,

  时不时还玩通宵。 他上课状态越来越差, 旷课越来越多, 作业几乎不交了。接下来两次比较大的考试,儿子均为班上倒数第二——实际上是倒数第一:一次是一位同学因身体原因卷子没做完,

  另一次是一位同学因故未参加考试。

  孩子沉湎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屡亮红灯的现实我已经无法接受,接下来的事情更让我备受打击。儿子因数次参与校内、校外打群架,两次被学校提出劝退。还有一次后果比较严重,儿子为了哥们义气,被同学叫到校外打架。由于致外校同学受伤,为首的两位同学被学校开除。学校曾考虑开除我儿子,我好话说尽,还给学校写了保证书并承诺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教育,政教处才同意让儿子留校察看。

  怎么会是这样呢?怎么越教育越糟糕呢?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作为孩子的父亲,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我究竟做错了什么?

  经过冷静分析、认真反思,我意识到,自己还是没有从内心深处理解孩子,也没有从本质上把“网瘾”这个问题看透。

  网瘾究竟是什么?我给它下了一个定义:网瘾是孩子对错误家教方式的一种抗争手段;网瘾是孩子丢掉理想信念后精神寄托的另一种方式;网瘾是孩子渴望被认可、追求成就感的非理性选择;网瘾是孩子精神长期压抑后的一种心理宣泄。

  实践证明,我的定位是准确的,孩子曾在一篇日记中吐露了心声:“父母老师都是势利眼,在意的永远是学习成绩,根本不在乎我的感受。为什么节假日我不愿回家?我觉得那个家不属于我,甚至离我非常遥远。为什么我要去玩网络游戏?因为我需要在虚拟中寻求成就感。我明明知道那是虚幻的,但那里的人理解我、懂得我。为什么我要和别人打架?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

  “你们说我学习不行,我还有能行的地方,我的拳头比别人硬。既然你们认为我不争气,给你们脸上抹黑了,我为什么还要努力?你们认为我不重要,我在你们心中没有分量,我为什么要让你们高兴呢?既然我不能让你们正眼瞧我,就只好惹是生非让你们关注我。

  “学习成绩好能得到认可、获得归属感,打架滋事同样能得到这些东西。那时一帮兄弟围着我转,不少女同学也羡慕我。虽然在老师眼中我是差生,但不少同学却拥戴我。我的慷慨、仗义也是出了名的,凭着这些,我在学校照样有一定位置。”

  当我用一种宽容的心态,设身处地地站在儿子的角度感受,才认识到孩子在高一出现问题是一种必然。随着高中阶段课业负担的加重、知识量的加大、知识难度的提升,一个高中生要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凭什么让自己勇于接受一个个挑战?凭什么让自己每天都有一些进步?凭什么让自己不断增强信心?凭什么让自己能战胜形形色色的诱惑?凭什么能不断地克服惰性?凭什么能管理好自己?凭什么能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凭什么去承受生命之重?答案是全凭内心强大的力量。遗憾的是,我们疏忽了孩子从小的教育,在孩子积蓄成长力量的关键阶段,却整日忙于事业,给孩子情感关爱不够,精神支持更不够,因此,孩子内心的力量储备不够,缺少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所以进入高中后,面对学习上的压力,孩子选择了逃避。人是需要被别人认同的。孩子在学校及在家中都不被认可、没有成就感,但他在虚拟世界就不一样了。由于他玩游戏比较早,技术娴熟,角色上的成功让他频频享受被认可的喜悦,他在网络上有一定的地位,那些玩家特别崇拜他。玩网络游戏让他很有成就感,因此,他喜欢上网就不足为奇了!

  这样一分析,我认识到,问题反映在孩子身上,但病根却在家长身上,都是家长自身的原因把孩子推向网络虚拟世界的啊!我心里清楚,这是现实和虚拟在争夺孩子,也可以说是父母和网络在进行拔河赛呢!哪边力量大,孩子就会朝向哪边倾斜。我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只要我扎扎实实铸造我的人格丰碑,只要我和孩子的心紧紧贴在一起,只要我不断给孩子内心注入信心和力量,孩子就一定能够戒除网瘾,并坚定地从虚幻世界中走出来!

  以前,我把网络游戏视为洪水猛兽,对孩子上网采取的是粗暴干涉甚至是围追堵截的方法。这样做,不仅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孩子也会越来越沉溺网络。接受以往的教训,我采取了和过去截然不同的方法。

  一天在和儿子交流时,我郑重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现在爸爸想明白了,你玩网络游戏自有你的道理。存在即合理,爸爸尊重你的选择。爸爸过去支持你玩电子游戏,现在仍然支持你玩网络游戏。从今天起,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要玩就玩尽兴,再不用顾虑爸爸会干涉你了,爸爸决不食言。”

  我说这番话既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对孩子妥协,更不是有意讨好孩子,而是经过深入思考后做出的理智决定。以前我使劲反对孩子玩网络游戏,孩子不但没有收敛,反而玩得频率更高、时间更长。人的本性是:你越控制某种东西,他越渴望某种东西。现在不控制了,他轻易就能得到,还有必要贪婪吗?事实表明,反对孩子上网、干涉孩子上网,实际上是对他上网欲望的鼓励和强化,无形中对他沉溺网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让他放开玩,他反而会感到没有多大意思了。放手让孩子玩,实际上是对孩子玩网络游戏兴趣的弱化,是釜底抽薪的举措。再者,我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这里面包含着对孩子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孩子们都有向上的心气儿,也都有进步的愿望。哪个孩子不知道沉溺网络对自己不好?哪个孩子不知道通过学习能改变命运?哪个孩子不希望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我相信我的儿子是好孩子,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他从骨子里是渴望进步的。

  理清了思绪,内心就有了力量,孩子再怎么玩游戏,我都能心平气和对待,不会乱了方寸。有一次,儿子在网吧整整玩了一夜,第二天回家后,我出奇地冷静。我对儿子说:“爸爸不反对你玩游戏,只是担心你的安全。昨晚自习后,我一直在等你回家。有个风吹草动,我就去开门,结果是一次次失望,为了等你我一夜没合眼。只要你给我打个电话,告诉我你在什么地方,我就放心了。”儿子没有说话,但我能感受到,有一丝抹不去的愧疚挂在他的脸上。

  随着我对家庭教育认识的一步步加深,随着我对孩子的无条件接纳和充分理解,随着我和老师配合的进一步默契,随着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认可,随着儿子阅读习惯的逐渐养成,优质精神营养逐渐地滋养着他的心灵;随着儿子对乒乓球、篮球、游泳等体育运动的热爱,儿子进网吧的次数在逐渐减少;随着现实生活对儿子吸引力的不断增强,虚拟世界对他的诱惑力在一点点减弱。

  进入高二下半学期,我观察到儿子连续二十多天没有进过网吧。我一天一天地压抑着内心的惊喜。一天晚饭后,我漫不经心地“提醒”儿子说:“语凡,这些天咋不见你玩游戏了呢?”正在读书的孩子连头都没有回,淡淡地说:“我现在觉得网络游戏太幼稚,没啥意思!”

  是啊,一个孩子如果在家庭中得到了温暖、有了归属感,如果能自如地融入校园生活中,成为学校的一分子,如果有了健康的兴趣爱好和充实的课余生活,他还会迷恋网吧吗?戒除网瘾,工夫在网外。如果孩子在现实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他还会到虚拟世界去追求所谓的人生价值吗?

  五、信心创造奇迹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把儿子从一名沉湎网络、全班排名倒数第一的问题少年,培养成考上重点大学品学兼优的学生,这其中,坚如磐石的信念是产生奇迹的原动力。愿望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孩子的成败是家长潜意识期待的结果。如果你对孩子充满信心,他一定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

  2005年,儿子考入“985工程”暨“211工程”系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在所有老师和同学眼里,都是奇迹。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把儿子从一名沉湎网络、全班排名倒数第一的问题少年,培养成考上重点大学品学兼优的学生,这其中,坚如磐石的信念是产生奇迹的原动力。

  高一下学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儿子均为班上倒数第二。儿子数次为同学的事参与打架,两次被学校提出劝退。面对这样糟糕的局面,我没有自乱阵脚,在深刻反思自己家教方式的同时始终坚信:只要方法正确,孩子绝对可以变好,且会越来越优秀。

  当政教处第二次提出让儿子退学、征求我意见时,我的态度非常诚恳但又十分坚决。我说:“孩子犯的错误确实比较严重,但我知道孩子的本质还是好的。只要学校能给机会,我保证配合学校把孩子教育好。我敢断言,孩子一定会给学校争光!”政教处主任看我说话语气坚定,并对孩子充满信心,就同意让孩子留校察看。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后,儿子的一位老师对我说:“老贾,孩子在学校不学习,待在这里也是浪费时间,不如找份工作,让他早点到社会上锻炼。成才的路多得很,不一定非要吊死在一棵树上。”说实话,老师婉言劝我把儿子领回家,是想甩掉一个包袱。

  也难怪老师,那时儿子是在学校挂了号的问题学生。面对老师的建议,我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老师,我了解我的孩子。现在看来孩子是不争气,但他的良知并未泯灭。我看得出来,他内心深处有一种力量在涌动。只要对他有信心,他不会让我们失望的。由于父母不懂家教,导致孩子走偏了路,这个责任我会承担起来。现在我在潜心研究家庭教育,力争做个合格的家长,尽最大努力和学校配合好。”

  从那以后,老师对我儿子恢复了信心:找儿子谈心,送儿子书籍,还让儿子当了体育课代表。老师的关注、关爱得到了儿子的积极回应:上课开始听讲了,按时交作业了,主动找老师问问题了,违反纪律也少了。接下来的考试,儿子的成绩有了一定提高,老师对儿子的看法有了改变,儿子的自信心也在慢慢增长。

  有一次,家里有事,儿子请了几天假。回学校后,一位任课老师对儿子说:“我以为你转学了,不会来了。”这位老师心里希望儿子转学。还是这位老师,有一次郑重其事地对我说:“自己人不说外话,要我说你让孩子转学吧,他在这里没啥意思。老师、同学对他有看法,他也没自信。‘树挪死,人挪活。’换个地方让孩子重新开始吧!”

  面对老师的忠告,我说:“谢谢老师的关心,孩子的表现不尽人意是事实,别人对他有看法也在情理之中。但我知道我儿子是有血性的,他不会永远堕落下去。儿子说过一句话:‘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我相信他从哪里跌倒,还能从哪里爬起。您为我儿子操了不少心,儿子曾数次提起过您,我们做父母的也不会忘记。如果我们能对孩子再多一点耐心,他一定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甚至还会给我们一个大的惊喜!”我的诚心和信心感染了这位老师,他对儿子的态度有了一定的改变。

  后来,儿子的一位老师这样评价我说:“我教了二十多年书,你是我见过的最用心、最负责、又身体力行的家长,正是你执著的信念创造了奇迹,有你这样的父亲,真是孩子的幸事啊!”

  儿子的另一位老师说:“说实话,你孩子在高一时,我对他已经失去了信心。老师们在一起议论,贾语凡能考上大专已是造化,没想到后来爆出了冷门,他竟然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苍天不负有心人,我为你的信心和执著感动!”

  那位曾经对儿子失去信心的老师说:“换了别的家长,这孩子可能就没希望了。你不但自己做得好,还和老师配合得好。三天两头往学校跑,心劲儿总是那么高,一把年纪了,还那么执著地研究家庭教育。老师们要不被感动,就是铁石心肠了。”

  我这个人,要说有多大本事,那是抬举我。但我有个特点,凡是我认准的事,一定要把它做好,也一定能做好。什么事只要认定了,我从来不会退却。朝三暮四、打退堂鼓不是我的风格。上世纪80年代我接触过“成功学”,“一定能成功”的理念已经融进了我的血液中,我的人生字典里早把“不可能”三个字删除了。我的一位好朋友这样评价我:老贾最大的长处是执著追求、信心十足、越挫越勇、永不言败。

  回想伴随儿子走过的这段旅途,我常想:人生都会有艰难时刻,越是艰难的时候,越需要坚定的信心。很多时候,一个人能否走出困境,取决于他心智的坚强程度。脆弱的,就断了;坚韧的,就会百炼成钢。那段时间,对我、对孩子,都是一种人生的危局,如果我没有坚如磐石的信心,老师们可能就把儿子完全放弃了,儿子很可能就此失去求学机会,甚至走上一条不堪设想的人生歧途。

  我不但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把孩子培养好,也从心底相信别人能把孩子教育好。

  这些年,有不少找我咨询的家长,我总是这样鼓励他们:你的孩子是个好孩子,只是认识上出了点偏差。如果你能利用好,坏事都能转化成好事,这件事定能化做孩子成长的动力。尽管孩子还会经历一些挫折,尽管孩子的路不会走得太顺利,但只要你意志坚定、信心充足,只要你按我说的去做,你的孩子100%能考进理想的学校,而不是99%。

  有的家长说,教育孩子这个事太难了,有时我都信心不足了。我说,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正因为它比较难,它的价值才大啊!轻而易举能做到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呢?家庭教育牵扯到孩子的未来,涉及到子孙后代的前途命运,还影响到你后半生的生活质量。这是一件利国利己、功德无量的大事啊!这么重要的事情还不值得我们下工夫吗?你天天在努力,就是对孩子实实在在的帮助;你每天在进步,也是对自己最好的关爱。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合算的事情吗?

  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并不明白这些道理。在家教咨询中,我接触了数千位各类家长,至少有70%以上的家长对孩子信心不足,其中30%以上的家长信心严重不足。找我咨询的家长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素不相识却如出一辙,讲的话惊人地相似:“我这一生最大的遗憾,是生了这个不长进的儿子。我早就说这孩子报废了,他妈妈非要来见你,我们也是死马当做活马医,尽尽心罢了。这次带孩子来找你,目的是让你给孩子把握一下,看他还有没有救。如果有救,我们下点工夫;如果不行,我们就放弃了。”

  这些话,在我听来都锥心刺骨,可想而知孩子听了是什么反应。

  父母是孩子最信得过的人,又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和态度,往往能左右孩子的成长轨迹。家庭是孩子的心灵根据地,是孩子的精神加油站,也是孩子积蓄内心力量的港湾。父母对孩子信心不足,还有谁能帮他树立信心呢?父母不给他注入力量、不给他增添勇气,孩子怎么能战胜困难、突破自我呢?

  再说,父母对孩子失去信心,认为孩子没救了,等于给孩子贴上了“废品”标签。对孩子来说,父母对他的评价是最具权威的。在父母消极的心理暗示引导下,孩子真的会成为父母评价的那种人。

  从前,塞浦路斯有一个叫皮格马利翁的王子,擅长雕刻,他用木头雕刻了一尊少女雕像。由于他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感情,这尊雕像非常完美,他情不自禁爱上了这个木雕少女。他每天都去看望它,给它唱优美动听的情歌,深情地凝视它,就像爱一个少女那样爱着它。有一天,当他再次对木雕少女表示爱慕时,这尊雕像竟然活了,成了一个真正的少女。后来,少女成了他的王后。

  这个著名的故事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它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孩子,只要你给他充盈的爱,并坚定不移地相信他能成才、成功,奇迹就能在他身上发生。

  奥地利作家、思想家斯蒂芬·茨威格说过:“世界上最辉煌、最宏伟的事业就是使一个人站起来。”要使一个倒下的人站起来,首先就要给予他能够站起来的信心。如果一个家长能建立起自己的信心,那么他就会燃起希望之火,温暖和照亮每一个迷途的孩子,融化孩子内心的坚冰,最终让孩子恢复蓬勃的生机、营造出人生的华彩。

  六、做父亲是件幸福的事

  我认为,一个男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具有认识幸福的智慧。有了这种智慧,就能轻而易举寻找到幸福。人幸福了,内心充实了、滋润了,就能滋生出充分的爱,并向外扩散。周围的人,特别是爱人和孩子,就能呼吸到和谐、轻松的空气,就会变得幸福。幸福是可以传染的。一个人,特别是男人,应该是制造幸福的人。

  以前,我在商海奋力打拼的时候,偶尔也有成功的感受,但内心并不幸福。倒是做陪读父亲,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因为幸福,这个原本很悲壮的抉择,变成了一个很快乐的过程。

  一天,我去学校的路上,看见一个满头灰发、佝偻着身子的老太太,弯腰拾起一个孩子刚刚丢弃的塑料瓶子,在衣襟上蹭了蹭,放进自己的袋子里,一脸的满足与笑意。老太太那古铜色、刻满皱纹、写满沧桑的脸庞在阳光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那发自内心的、灿烂的笑容也显得格外纯真无邪。老太太那份惬意和幸福、那份快乐和忘我让我十分嫉妒,我被这颗简单的心征服了。

  那一刻,我开悟了。老太太得到了一只瓶子,竟然得到了莫大的满足。而我有一个完整的家,有一个知热知冷的妻子,有一双天真可爱的儿女,有健全的身体且衣食无忧——我什么都得到了,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原来幸福是对人生的满意程度,它与金钱、权力、地位没有多大关系。若自己觉得心里舒坦、精神充实,就会感觉到幸福。生活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了发现幸福的眼光和感受幸福的心态。认识到这一点,我开始刻意培养自己认识幸福、捕捉幸福的能力。

  从那以后,我经常提醒自己:你是个幸福的人,你拥有很多,你有很多得意的事情。也许是潜意识在帮助我(

  潜意识是一个忠实的信徒,只要你不断给它下指令,它就会努力帮你强化这方面的意识

  ),渐渐地,我所有的一切都有了重大转机,我真的越来越觉得幸福了。

  有位作家说得好:“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人生的成熟。”在陪读的日子里,天天和儿子在一起,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儿子偶尔还会呛我几句:“真烦人!”“死脑筋!”“说过多次了,你一点不上心!”要在以前,我肯定要大发雷霆,我才不受这份“委屈”呢!迁就、纵容儿子,他还不翻了天!现在有了幸福感,我不但没有生气,甚至还有几分得意。儿子呛我,说明他对我信任,故而对我期望比较高,他是“恨铁不成钢”啊!我能这样思考问题,其实还是幸福感产生的心理力量。有了幸福才会有爱心,有了爱心才会有和气,有了和气才会有愉悦,有了愉悦才会有和谐的亲子关系。

  有一次,儿子说了句刺激我的话,我不但没有生气,还来了个借题发挥。我微笑着对儿子说:“儿子啊!以后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尽管冲老爸来,老爸肚子里能装得下五脏六腑,还装不下你一句话吗?况且你说的话也有一定道理!以前爸爸傻啊!不会仔细地品味生活,没有把握住自己拥有的幸福。自己不幸福,还弄得全家鸡犬不宁,爸爸后悔啊!以前爸爸总是伤害你,现在你可以反戈一击了。有仇报仇,有冤报冤。你可以考考爸爸,看爸爸的修养怎样,是不是真正提高了。”

  我的这番话,让儿子颇感意外。稍顷,儿子说了一段令我终生难忘的话:“老爸,说实话,你来陪读,我是有些抵触。过去,咱俩不经常见面还搞得那么不愉快,要是天天在一起,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花样来。你说下决心改变自己,我并不怀疑。我知道这是你的美好愿望,也可能是你一时心血来潮。对于这一点,我并没有抱多大希望,一个成年人还能提高到哪里去呢?我怎么也没想到你会下如此大决心、会有这么大动作。以前我是害怕你,现在我是既尊重你又崇拜你。”

  “你的巨大改变,不光我感觉到了,连妈妈也感觉到了。以前我想,妈妈能改变对你的看法,我自然会承认你的提高。现在我服气了,连对你积怨甚深的人都能完全接受你,说明你的改变和提高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妈妈不止一次对我说:‘你爸确实变了,变得和以前不像一个人了。’我从内心认可了你,和你没有了距离,说话才比较随便。”

  多么好的孩子,心地是那样善良,感情是那样细腻。这是高规格的礼遇!这是天使般的奖赏!不是吗?世界上还有比被亲人充分肯定更值得自豪、比被孩子充分认可更值得高兴的事吗?顷刻,一股幸福的暖流传遍我的全身。整个下午,我都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之中。不知 什么时候,我哼起了小曲,当我意识到自己在唱歌的时候,已经唱了有一会儿了。

  一个人能不能幸福,不是看他拥有多少财富、过着多么奢侈的生活,而是看他心中有没有酿造幸福的工厂、有没有创造幸福的能力。幸福人生靠的就是一种好的心境,好的心境才会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感觉,让我们品尝到幸福的味道。

  心态改变了,心境也跟着好了。我看生活越来越美好,生活处处蕴含着幸福。

  简朴生活,没有纷扰,远离诱惑,有利于提高自身修养,这本身就是莫大的幸福;租住在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条件极其简陋的房子里,追逐希望与梦想无疑是别样的幸福;吃着自己做的虽变着花样、但并不算可口的饭菜,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样是一种幸福;独对青灯,与书做伴,静心思考,追求精神富翁的生活,也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幸福。

  幸福可以裂变,幸福也会繁殖。生活中处处弥漫着幸福,我从儿子身上也能处处感受到幸福。比如:

  倾听是幸福。

  一个星期天,我和儿子到栾川重渡沟旅游。旅途中的三个小时怎么度过呢?我对儿子说:“爸爸非常怀念学校生活,最近几天做梦都是学生时代的事情,你能给爸爸说说学校的事情吗?说什么都行,爸爸都感兴趣。”

  儿子说了不少有趣的事情。比如:去同学家做客受到热情招待,在校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对困难同学伸出援助之手……

  儿子说话时,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而频频点头,时而惊喜万分,时而表情严肃,时而双眼放光。我对儿子说:“太幸运了,你在同学家竟然享受到那么高的礼遇!”“你做得对,关键时刻就要挺身而出,早一分钟到医院,同学就能及早得到救治!”“你那么有爱心,真是难得,以后做慈善,老爸全力支持你!”“学校真是万花筒,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太有意思了,老爸真想回到逝去的学生时代!”

  由于我的认真倾听和踊跃互动,儿子谈兴特浓。那天儿子滔滔不绝地说了两个多小时。在我的记忆中,儿子从未和我说过这么多话。正应了那句富含哲理的话:“观众热情高,演员表现欲就强。”到了目的地,儿子还意犹未尽,父子俩内心早已充满了幸福。接下来的双日游,我们俩心情特别好,这和我一路上的高质量倾听不无关系。

  理解是幸福。

  《 小王子

  》这本书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所有大人都曾经是孩子。遗憾的是,不少父母却忘了这一点。”我们都是由孩子过来的,我们都有童年、少年的经历,也有过孩子的心理体验。只要我们善于换位思考,习惯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孩子肯定会理解我们、接受我们的。

  以前我总是抱怨儿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结果儿子学习成绩仍不断下滑。观念改变了,好方法也跟着来了。高二上学期,有一次考试,儿子考了不足400分( 满分750分 ),我满怀深情地对儿子说:“孩子,考得不少啊!老爸现在才知道一个高中生多么不容易,每天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要对付大大小小的考试,还要遭遇老师的白眼和父母的误解。说实话,要让爸爸去考,还考不了这么多分呢?爸爸以前总是不理解你,真是太不应该了!”

  我发自肺腑的一番话,让儿子颇受感动,儿子眼睛湿润了。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过去我光看学习成绩,而没有顾及你的感受。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但远远没有儿子的心情重要啊!”儿子说:“这次考试,我也有失误,不然我成绩会更好些。”一股幸福的热浪涌入我的心田,我的眼泪差一点流出来。

  爸爸这么善解人意,儿子还能说什么呢?“士为知己者死”,努力学习是对家长最好的报答。

  共情是幸福。

  有一次,儿子要到同学家去玩,妈妈不想让他去。儿子为照顾妈妈情绪,没强行去,但内心不快。妈妈看儿子情绪不佳,又唠叨了几句:“这孩子真不懂事,晚上不让你出去,是害你吗?”听到此话,儿子脸上多了一层阴云,回到自己房间生闷气。

  为了让儿子尽快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我跟进了儿子的房间。我说:“看到你心里那么难过,老爸也是食不甘味啊!有啥和老爸谈谈,把你心中的郁闷转移给我,谁让咱是父子呢!”儿子说:“我妈不讲理啊!”我问怎么回事。儿子说:“妈妈不让我出去,我依了她,她还不满足?同学家没去成,我内心自然不高兴,我消化一会儿就完事了。她不该又数落我,弄得我情绪一落千丈。妈妈连调整情绪的机会都不给我,这也太霸道了吧!”

  我说:“老爸能理解你的感受,妈妈的话有失妥当,我代妈妈向你表示歉意。父母不是完人,也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希望你多帮我们。”

  看到儿子眉宇逐渐舒展,我感到无比欣慰。我的共情能给孩子些许精神力量,让儿子迅速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这不是最大的幸福吗?

  幽默是幸福。

  有时候,朋友给我讲了件趣事,我觉得很好笑,就讲给儿子。儿子听了笑得前仰后合,父子俩沉浸在极度融洽的气氛中,幸福感早已溢满了我的心田。

  其实,幸福并没有在远处,它就在我们身边。走得动、吃得下、睡得香就是幸福;有希望、有事做、能爱人就是幸福。儿子向我敞开心扉是幸福;对儿子的那份牵挂是幸福;白天给儿子配餐是幸福;晚上给儿子盖被子是幸福;吃饭时儿子给我递筷子是幸福;洗脚时儿子给我送拖鞋是幸福。一句话,陪读带来的乐趣无与伦比,做父亲的幸福也无与伦比。

  久而久之,幸福就变成了一种习惯。一个人天天被幸福包围着,哪还有什么负面情绪呢?亲子关系怎么会不融洽呢?孩子怎么能不进步呢?在这样的成长氛围中,孩子想不健康成长都难。

  七、孩子引领我成长

  西方有一位哲人说:“孩子是人类的父亲。”借用这句话,我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在家庭这座学校里,作为父母,如果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你就能和孩子成为朋友;如果以仰视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孩子就能成为你的老师。

  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陪读父亲的角色,让我彻底走近了孩子、了解了孩子,也从心底更加热爱孩子、佩服孩子。当父母真正蹲下身子、沉下心来和孩子平等对话和交流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孩子身上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很多时候,他们可以是我们的老师。

  在和孩子相处的日子里,我经常向孩子请教一些问题:“儿子,这个字怎么写?”“语凡,你看我这个词用得是否恰当?”“孩子,这句话读起来有点别扭,你能帮我顺一顺吗?”“儿子啊!有件事老爸不知如何处理,想听听你的意见……”由于我特真诚,甚至有几分虔诚,所以每次都能得到儿子的积极回应。知道的他会马上告诉我,拿不准的他会去查字典、词典,遇到有一定难度、深度的问题,儿子会说想好了再回答我,这不就是我最希望收到的效果吗?

  我悟出来一条家教经验,也可以说是人生经验:要让孩子认可自己,要和孩子搞好关系,有一个既简单又特别实用的方法,那就是虚心向孩子学习。

  如果说最初我还仅仅是把“谦虚”作为一种家教艺术的话,随着和儿子的交流越来越多,我发现,我从内心真正把孩子当成了良师益友,遇到比较大的事、自己拿不准的事,都会征求儿子的意见。而且,我从儿子那里往往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答复,有时还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更为关键的是,儿子以一颗少年人所特有的纯净和率真的心,帮我改掉了性格中的顽疾。

  ( 一 )儿子帮我克服人性弱点。

  人都是有弱点的,喜欢议论人是很多人的通病,我也曾陷入过这个怪圈。

  以前,我和朋友交流,总是高谈阔论,有意无意地炫耀自己知识渊博、信息灵通,谈起别人的缺点则眉飞色舞、绘声绘色。因为心里没什么恶意,所以总觉得也不算什么大毛病。

  一次,我和儿子谈话,儿子对我说:“老爸,这些年,你的进步大家看在眼里,如果你希望进一步提高的话,我建议你改掉议论人的毛病。”

  我正要辩解,儿子接着说:“你对别人的做法不理解,是你不了解他。社会是多元的,别人的想法怎么会和自己一样呢?再说,我们的想法也不一定完全正确。看别人十个缺点,对我们没有任何益处;但看别人一个优点,就可能充实提高自己。”儿子进一步说:“要想突破自己,必须改变思维模式。填补一方面不足,扎扎实实提高一步,比读多少本书都好!”

  儿子的话既让我自惭形秽,又让我如醍醐灌顶。听从儿子的忠告,我在笔记本中写道:“口说好话,好好说话,没有好话,不要说话。”“无论别人错得多么离谱,都不要指责和抱怨。别人这样做,总有他的原因。”“谣言止于智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用这些语句来警示自己,在改变思维模式的同时,还有意进行这方面的实践。

  一次,我认识的两个朋友发生了矛盾,甲对我说:“你告诉乙,如果他再在别人面前说三道四,看我不剪断他的舌头!”要在以前,我可能被甲的观点左右,对乙产生偏见。现在不同了,我对甲说:“这件事你们之间可能有误会,其实乙对你蛮认可的。”看见乙,我说:“这些年老兄你进步不小,难怪甲对你那么欣赏。他在朋友聚会时大谈你的优点,说你人品好、有思想。”乙听得心花怒放,主动和甲接近,两人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我把此法运用到人际交往中,屡试不爽。比如,我对某人说:“那年你帮王五孩子交学费,他对你非常感激!”“赵六孩子结婚时,你送过他两袋面粉,我听他念叨好几次了,他说你是好人!”

  消除了偏见,我不再议论人。我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优点、长处,我欣赏的都是别人积极的一面、美好的东西。为此,我的人际关系在提升,人脉也在不断增多。曾经有一个人对我不太友好,我对他敬而远之。观念改变后,我真诚对待他,还不断帮助他,后来我们成了朋友。正如美国前总统林肯所言:“我消灭了一个敌人。”别人问他用什么方法消灭的,他说:“我和他交了朋友。”

  ( 二

  )儿子教我学会谦虚。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对“谦虚”也有一定认识,但骨子里并不算个谦虚的人。

  比如说,我听不进反面意见,常常固执己见,为一些小事和人争得面红耳赤,我还认为自己坚持原则、维护真理。

  一次,我和儿子探讨人生,谈到谦虚和骄傲的问题。儿子说,好多人犯错误的根源都是骄傲。说别人不好,是为了表明自己好,贬低别人是为了抬高自己。这样做违背了一条基本道德:“可以彰显自己,不应贬低他人。”很多人把自己当成救世主,总想主宰别人、改变别人,从本质上说还是骄傲。一个人真正能做到谦卑,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我让儿子评论我,儿子笑着说:“不能说你有多骄傲,但可以说你还没真正谦虚下来。”

  我认真思考儿子的话,发现自己这方面做得的确还不够。为了对这个问题进一步理解,我读了有关谦虚的经典。特别是《

  易经 》对于谦虚的论述,让我有了大彻大悟的感觉。《

  易经 》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的本性是要使盈者亏损而补偿不满者;地之本性也是要使盈者溢出而流向不盈的一方;鬼神的本性也是损害盈满者而福荫那些空虚者;人的本性也是讨厌满盈者而喜好不满者。由于天地人神的本性都是亏盈而益谦的,所以“谦”者有福了,其所作所为天地人神共佑助之,故能“亨通”,这就是中国人为何将谦虚视为美德的原因所在。

  《 易经

  》真是万经之首,讲得多透彻呀!骄傲的人,天、地、鬼神、人都会加害于他;谦卑的人,所有神灵和人都会帮他。儿子说得极是——

  一个人要进步、要提升自己,谦虚谨慎、低调做人、空杯心态、闻过则喜,都是极重要的品质啊!

  我深深认识到,骄傲不是小过失,而是大错。骄傲自满的人,实际上是犯了天条,犯了人生大忌。看看我们周围,哪个栽跟头、倒大霉、走厄运的人不是骄横跋扈、目中无人所致?认识提高后,我下决心戒骄戒躁,力争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谦虚的人。

  我不敢说,我已经成了谦谦君子,但我确实有了一定的提高。比如说:能听进去不同意见;能站在别人立场上思考问题;能从心底不记恨和我有过节的人。在这方面,我还需要提升境界。庆幸的是,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 三

  )儿子教我理性求知。

  走上家教之路,成为专业教育工作者,我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沉重,也知道这条路充满挑战。因此,我不断自我加压,不断给自己充电。

  我的最大爱好是读书和逛书店。每次出差,稍有空闲,我大多泡在书店里,每次总要买回大包小包的书。除了在书店购书,我还经常在网上买书。对于买书,我毫不吝啬,只要是喜欢的书,不管价格多高,我都会毫不犹豫地买回。粗略计算,自2000年至2009年,我购买各类书籍近六千册,花费十万元左右。

  每天读书是我的必修课,早晚各两小时是我读书的最佳时间。每次出差,书籍是我的必带行李,有好多书都是我在旅途中读完的。

  一次,我和儿子谈起读书。儿子说:“老爸,近年来,你读的教育类、社科类、励志类、文史类书籍确实不算少,但你读的经典有点少。经典是知识的源头,读一本经典抵你读好多本普通书籍。读书不但要追求数量,更要追求质量。建议老爸往有一定深度的书籍倾斜,特别要读些经典和哲学,这样,你的知识结构会更趋于合理。”我说:“你怎么看得那么准呢?一下子点中了老爸的要害。”儿子笑着说:“旁观者清。”

  当然,儿子这些感悟也是在读书过程中得来的。几年来,他读了不少经典,比如 《 小逻辑 》《 柏拉图全集 》《 叔本华思想随笔 》《 资本论 》等。他还读了一些有一定深度的小说,如罗曼·罗兰的《 约翰·克里斯朵夫

  》、梭罗的《 瓦尔登湖 》等,读完这些书后,他觉得一般的书韵味不足。

  儿子养成了比较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时喜欢问为什么。他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做笔记。近年来,他做了一定量的读书笔记,写了十多本日记。《

  约翰·克里斯朵夫 》这套书他读了半个多月。儿子说,通过设问,自己思考出来的是知识。别人直接告诉我们的是“二手观点”“二手信息”,这些往往靠不住,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儿子还告诉我,别人教给我们的知识,犹如挂在树上的气球,一阵风就会被刮走;自己“发现”的知识,自己思考出来并经过验证的知识,犹如优质蛋白质,能直接融化到自己的血液中,变成自己精神、思想的一部分。

  除了读书,儿子在分析问题时的理性也影响了我。由于儿子善于学习、思考、沉淀,看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一定的洞察力,能看到问题的核心和实质,能察觉到事物背后的东西。

  一次,一位父亲找我咨询,儿子刚好在,我让他旁听。这位父亲十六岁的女儿在初中阶段品学兼优,2005年考入省级示范高中。在“春芽文学社”笔会上,一位男同学声情并茂的散文朗诵让她倾倒,共同的爱好让他们交往多了起来。她和男孩交换书看,一起切磋文学,互相改文章。敏感的老师给她俩贴上了“早恋”标签,数次找他们谈话,派同学盯梢。女孩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和男孩接触更频繁了。父母的轮番进攻、横加干涉也未能奏效。女孩好像铁了心,和男孩不离不弃。

  我让儿子发表看法,儿子敏锐地指出:依我看,女孩并不是真正喜欢男孩,问题的实质是,她有文学情结。她和男孩“早恋”是假象,喜欢文学才是真相。两人关系升温,父母的惊慌失措、老师的草木皆兵,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要想淡化二人关系,除了接纳女孩现状、认可她这份情感外,还要把她的注意力往文学方面引导。

  接受儿子的建议,我给这位父亲支了招——让女孩拜本市一位知名作家为师,这样既转移了女孩视线,也了却了她的文学夙愿。通过作家的辅导,女孩的写作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一年后在文学期刊上发表了作品。女孩找到了人生航标,就把精力聚焦到学习、写作上,和男孩关系日趋正常。

  一个没有多少阅历的在校大学生能把问题看得如此透彻,其目光之敏锐、思路之清晰,不能不让我刮目相看。所以,我遇到比较大的事、自己拿不准的事,总会征求儿子的意见,总希望听听儿子的见解。我也总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答复,有时还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接纳了儿子的建议,我的读书内容在不断调整,知识结构也渐趋合理,我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思想也有了一定深度。

  实践证明,向孩子学习,是引发孩子思考、激发孩子灵感、鼓励孩子求知、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自信、提高孩子成就感的最有效的途径。

  我庆幸上天给我派来这么一位人生老师。这是一位无需付学费、又随时可以请教的老师;这是一位和我接触最多、对我看得最透的老师;这是一位最靠得住、和我最贴心的老师。这位老师现在是我的老师,将来也永远是我的老师,我将非常虚心、非常诚恳地向孩子学习。我也将永远感谢我的孩子!

  推荐语:

  一个曾倒数第一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

  一个濒临解体的家庭成了“模范家庭”

  一个差点崩溃的父亲成了著名家教专家

  这一切,只缘于他——一个父亲的小小改变

  前言、序、后记

  2012年“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事迹材料 (代序言)

  2002年以来,贾容韬同志以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家庭教育工作中去。

  为了让更多家长走出家教误区,给更多孩子心中植入理想、信念,贾容韬如饥似渴地吸取心灵营养。十年来,贾容韬阅读各类中外书籍1200余册,书写教子日记、家教随笔、帮教感悟1100余万字。目前他已出版的书籍有《真的不是孩子的错》、《中国家教原则》、《感动孩子》等,即将出版的有《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2005年以来,他在各类杂志、期刊、报刊共发表家教论文48篇。

  为了那些缺乏人生目标、认知偏差的孩子,贾容韬夜以继日地工作,他把自己的身体置之度外,甚至天天在透支着健康。他将需要帮助的人建立档案记挂在心,他把求助者的渴望视为召唤。每天除接待来访者外,他还把关爱送到每家每户。为了提高帮教效果,他经常家访到深夜,他每天工作十五六小时是常有的事。

  贾容韬的执着是出了名的,他做什么事都会一头扎进去,他专注、忘我的品质在家教咨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往往没有了时间观念,不知不觉三、四个小时就过去了。用他的话说,沟通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只有深度碰撞,才能产生火花。凡和他深入接触的人,都能感受到他博大的胸怀、丰富的智慧,都能触摸到他希望对方幸福、快乐、进步的强烈企图心。所以,凡经他帮助的家长和孩子,往往会有比较大的进步。

  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他患上了高血压、冠心病,但他从来没有因身体原因而稍有懈怠。由于讲话太多,他的声带长了息肉,他不顾伤口感染,手术后数天又开始接待来访者。最让人感动的是,2008年,他在洛宁县陈吴乡中做报告时,心脏病突发晕倒在讲台上,校长劝他停止演讲,他说什么也不肯。稍事休息,吃了救心丸,硬是坚持到演讲结束。后来实在支撑不下去了,他于2009年到北京做了心脏冠脉介入手术。

  辛勤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在他的倾心帮助下,800余名网瘾少年走出虚拟世界;1000余名厌学儿童进入优等生行列;200余名辍学孩子重返校园。

  他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给予了特别关注。在教育局的协调下,他和洛宁县长水乡中心小学等四所学校的613名留守儿童结了对子。他多次去看望这些常年见不到父母的孩子,给他们送来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和一位长者的关爱。为了给孩子们精神支撑,他还给所有留守儿童赠送了优秀图书。为了及时掌握每个孩子的思想动态,及时获得孩子们的成长信息,他给所有孩子赠送了爱心联系卡,让孩子能随时找到他。在他的爱心浇灌下,众多留守儿童得以健康成长。

  受检察院之邀,贾容韬数次到看守所对二十三名少年犯进行心理辅导、认知校正。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在贾容韬的人格力量真诚感召下,其中五名少年犯幡然悔悟,认罪态度好,且有立功表现,被提前释放。

  并不富裕的贾容韬非常热心助学事业,2004年以来,他共帮助洛宁县大原小学、洛宁县东王村小学等四所学校建立了图书室。凡经他帮助的家长和孩子,他在给其信心和力量的同时,往往还要送上优质精神营养。数年来,他共向各类学校、家长学校、儿童福利院、家长及中小学生捐赠图书16000余册,价值26万余元。

  数年来,他在全国各地做公益演讲500余场、受益人数达40余万人。

  2005年6月,他被评为“河南省‘双合格’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2005年12月,他被河南省综治委命名为“为了明天,爱心使者”;

  2006年6月,他被共青团河南省委命名为首位“河南省青少年戒除网瘾导师。”

  2006年8月,他被河南省妇联、河南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聘请为“全省青少年预防和戒除网瘾巡回报告团”主讲。

  2007年,他被评为“洛阳市十大道德模范”;

  2007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原十大人物候选人”;

  2007年,他被河南省文明委评为“全省未成年人‘三理’教育先进个人”;

  2008年,他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0年,他被洛阳市文明办评为“洛阳市十大优秀志愿者”;

  2011年,他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全国优秀志愿者候选人。”

  2012年,他被评为“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

  数年来,他被洛宁县河洛中学,洛宁县陈吴乡二十三所中小学校聘请为“名誉校长”、“家长学校名誉校长”、“教育督导”、“德育辅导员”等。

  2004年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新华网》、《中央电视台》、《河南日报》、《大河报》、《今晚报》、《贵州都市报》、《河南卫视》、《洛阳日报》、《洛阳电视台》等四十五家新闻媒体对他的事迹给予了报道。

  奥地利作家、思想家斯蒂芬·茨威格说过:“世界上最宏伟、最辉煌的事业是能使一个人站起来!”著名剧作家狄更斯也曾这样描述生命的意义:“如果我能弥补一个破碎的心灵,我便不是徒然活着;如果我能减轻一个生命的痛苦,抚慰一处创伤,或是令一只离巢的小鸟回到巢里,我便不是徒然活着。”贾容韬不断地践行着自己的使命。公交车上,候车室里,会议间隙,他利用一切机会传播家教先进理念。所到之处,呼吁广大父母提升自我,切实做孩子榜样;举手投足之间,他无时无刻不在青少年心灵中播撒希望、种植美好。

  贾容韬说:“我最高兴的是家长向我报喜的时候,张三家庭和谐了;李四孩子进步了;王五家孩子考入了理想学校;赵六家孩子走出了网络虚拟世界。自己的家教理念被人认可,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我心中的愉悦是无法形容的,也是局外人无法体会到的。”

  贾容韬深有感触地说:“帮助别人,其实是在帮助自己。投身家庭教育,受益最大的还是自己。每一个求助者的故事,都带给我一份理性思考。通过接触众多案例,我收获到了沉甸甸的人生感悟。我的人生境界得以提升;生命质量得到提高。我收到获到了人生的全面丰收。两个孩子在全国重点大学毕业,且事业有成;我的家庭也成了人人羡慕的模范家庭;我从事的家教事业被社会广泛认可,我所做的事情能和构建和谐社会息息相关,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有意义的事情吗?”

  谈到今后的工作方向,贾容韬动情地说:“家庭教育是我特别钟爱、且乐意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我将为此倾注全部热情和心血。如果我不努力或者努力不够,我就对不起这份事业,因为这份事业成就了我。”

  后

  记

  饱含我十年心血的《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终于要正式出版了。书稿付梓之际,接连几个晚上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陪着一双儿女成长的点点滴滴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回放,我帮助过的众多家长和孩子的鲜活形象时不时地在眼前闪现。可以说,这本书是我教子历程的真实再现,也是我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

  我首先是一个父亲,其次才是一个家教专家。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就在于我从自身的家教经历中深切地认识到家教的重要性,对家教的误区有切肤之痛,对家教的好处也受益匪浅。作为一个走出了教子危机的父亲和通过接触大量家教案例积累了一定经验的专家,我为什么不把这些感悟、思考告诉更多的家长朋友,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呢?

  正是这种强烈的愿望和责任感,让我怀着一种虔诚、敬畏的心态投入到创作中去。在五百多个日子里,无数个黎明之际,当别人还在睡觉的时候,我在伏案写作;无数个节假日,当别人在休闲娱乐的时候,我在书中向前辈先贤、

  智者大师请教; 无数个夜晚, 当别人在欣赏电视节目时,

  我在接受来访者咨询。 为了这本书, 我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

  朝思暮想、 魂牵梦绕的地步。

  讲真话、动真情、传真经——这是我为自己写作这本书定下的“三真”标准。几年来,各个出版社推出的家教类图书,绝大多数我都读过,至少也浏览过。印象中精品书籍当然有,但真正能给读者以指导、值得读者反复阅读的书并不多。作为一名读者,我深知读者朋友买到一本书后读不下去的痛苦,也体味过读完一本庸书后失望的感觉;我更能体会到家长朋友希望买到一本好书能给自己教子以具体指导、能切实解决自己问题的迫切心情。基于此种心理,我在写作中时时刻刻告诫自己,要对得起读者朋友,我要让买到书的家长不失望、不后悔。我心里非常清楚,读者朋友能在浩瀚的书海里拿起我的书,首先是对我莫大的信任。读者朋友再花费宝贵的时间来阅读我的书,等于把不可再生的一段生命交给了我,这是一件多么沉重的事情啊!因此,我要投入全部的真诚和热情去写作,让自己燃烧起来。因为只有自己感动了,读者才会感动。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这份认真, 我的书稿在未曾出版之前就受到了一部分家长的“青睐”。青海西宁的卓女士在发给我的电子邮件中说:“尊敬的贾老师,看了你的网站和博客中的文章,我大有醍醐灌顶之感。我觉得这是我这么多年最认真、最深刻、最受益的学习了。你的文章朴实、实用、指导性强,你的理念颠覆性地改变了我的观念,我大有和你相见恨晚之感。”辽宁锦州的洪女士在手机短信中说:“我读了不少家教类书籍,但读了你的书感受却不一样。

  你的书没有虚话、 套话, 没有哗众取宠之嫌。 我感到你是一位真诚、 务实、值得依赖的长者。”这些鼓励和鞭策,成为支撑我完成整部书稿的动力。

  从事家庭教育工作多年来,不仅让我很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我拥有了快乐感和神圣感。作为一个专业的家教工作者,我面对的是探寻思索的脸庞,这多么令人骄傲!作为一位有使命感的教育科研工作者,我面对的是永远挖掘不尽的宝藏,这多么令人自豪!献身于这平凡而崇高的事业,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我相信自己所从事的是太阳下最高尚的职业,也是地球上最幸福的事业。我的使命是激励众多家长追求进步、鼓舞千万孩子走向成功。自己的观念被人接受,自己倡导的理念被人认可;自己所干的事情能让千家万户走向和谐、幸福,能让千万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自己从事的事业能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我今生今世还有什么遗憾的呢?我坚信,教育孩子是穷人翻身、富人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也是民富国强最重要的举措。我有一个最朴素的愿望,那就是愿天下的父母都能在孩子的教育中体味到幸福、快乐和成就,愿天下的孩子都能在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中自由自在、健康快乐地成长。

  《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的出版,凝结了很多人的心血。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两个孩子,是他们给了我做父亲的神圣权利,是他们给了我家庭教育的实践机会,是他们引领我回到了心灵的故乡,是他们给我的成长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我要感谢我有幸接触到的众多孩子,我始终小心翼翼地仰视着他们、毕恭毕敬地呵护着他们。是他们给我带来了诸多鲜活的案例,让我的人生视野更加开阔;是他们让我发现了人性的光辉;是他们给我的平凡人生赋予了崇高意义,让我的生命充满勃勃生机。

  我更要感谢找我咨询的家长。没有他们的促进和推动,我就看不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不可能把家庭教育作为神圣的事业来追求,我生命的潜能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被开发出来。可以说是众多咨询者、求助者成就了我。

  我要衷心感谢全国著名编辑、《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的责任编辑、作家出版社的郑建华老师。郑老师看了书稿后,第一时间打来电话,给了我热情洋溢的鼓励,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书稿。郑老师在百忙之中,两次对书稿提出修改意见,并对书稿的结构调整提出了科学的建议。实践证明,郑老师的建议,大有点石成金之功效。可以说,没有郑老师的全力帮助,就没有大家看到的这本书。借此机会,我对郑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我要特别感谢吴云骊老师。在一年多时间里,吴老师和我一起三易其稿,帮我调整书稿布局、进行文字梳理,做了大量工作。吴老师缜密的逻辑思维、清晰的写作思路、深厚的文字功底、敏锐的判断能力都对我影响很大,对我的写作也有很大帮助。如果读者朋友对此书还算认可的话,云骊老师自然是功不可没。

  我更要感谢尹建莉老师,她给众多家长提供了那么好的精神食粮。2009年初,我在西单图书大厦看到了《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这本书,通过认真研读,我被尹老师优美的文笔、严谨的逻辑、丰富的思想、超凡的智慧以及对家庭教育的真知灼见深深震撼了,我认为这本书是改革开放以来难得一见的好书。我又买了五本,弟弟妹妹们每人一本。不到三年时间,我买来送人以及推荐给全国各地家长购买的,不低于五千册。更重要的是,尹老师的书给了我写作的灵感和动力,我在书中也参考了尹老师的一些理念,在此特向尹建莉老师表示感谢!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书中难免出现一些错误。我真诚希望读者朋友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和更正。如果读者朋友想和我进一步交流,可通过作者简介处我的邮箱、博客或电话联系我,我将十分珍惜和读者交流、向读者学习的机会。

  2012. 12. 12 于洛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