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天命
对于生日,以往,我是常常忘记的;今年则不同,不但没有忘记,而且提前两三月惦念起来,急切地,就像童年扳着指头细数抵达过年的时日。这缘于春节前,至亲给我的贺十。贺十是祝寿的俗称。说实话,我是惧怕祝寿的。祝过一次寿,便意味着近半个世纪所隐讳的年龄在至亲之间渐次公开,仿佛一蔸久未开花的铁树,忽然开花,倍受关注。他们以祝寿的方式,毫无疑问地将我确认为上十上寿之人,毫不商量地将我推向老年人的序列。祝寿是一种郑重的认同。某些民间认同要比法律认同更具威力,比如举办婚宴,它就胜过婚姻登记。祝寿刺激了我的敏感神经,强化了我的年龄观念,尤其是生日观念。
念兹在兹的日子如约而至。若论古历,今天是三月初十,亦即我的生日。我的诞生之日,即为母难之日。上午,我去父母住处,陪她攀讲。我说,中午,我在这里吃饭。主动留下吃饭,这在母亲进城四年多里,尚属首次。开饭时,我为每人盛一碗。吃饭时,我欲喂,母亲不肯。毕竟她还不需要。我执意喂了两口。
若论时辰,现在是20时30分,即戌时,再过30分钟,便是亥时。我在意这个亥时,因为50年前的这个亥时,便是我呱呱坠地的时分。精确地说,我的骚动,极其猛烈的骚动始于那天早晨。人生人,吓死人。由于我极其猛烈的骚动,给母亲制造的剧痛将近24小时,成为她一生12胎分娩之最,持续时间最长,创伤程度最深,无论在肉体上,还是在心灵上。母亲亲口讲过。父亲也亲口讲过。这种讲述,显然迥异于回顾一段寻常的人生经历,言语中有意无意闪烁的雪泥鸿爪,都是铭心刻骨的。
母亲怀我的那一年,恰逢盖房。这对于一户贫穷人家来说,可谓天大的事。集体食堂刚刚解散,钱的积攒,粮的积攒,都是极其有限的。一个饭甑的世界,往往一半为白,一半为黑,白的是米饭,它属于师傅与帮工;黑的是番薯米,它属于祖父、父亲、母亲和两个哥哥。若说母亲受到优待,或许便是任其饱吃的米饮。仅有的这些食物,以及它们所产生的能量,居然在母亲平凡的体内创造出不平凡:既维持参与艰辛劳作的体力,又让一个无比细微的受精卵变成胚胎,变成婴儿,乃至生产艰难的巨婴。历时一年,新房落成,人物皆疲,钱粮俱罄,理应休养生息。然而,仅过60天,不依不饶的我,从母亲万分疲惫的体内挣脱出来,又使他们喜忧参半。遵循传统,分娩之后,一日务必三吃三点心,亦即除了一日三顿,上午、下午、晚上还得有点心;正餐也好,点心也好,米饭不在话下,更为丰厚的,则是一应俱全的营养食品,比如土鸡,比如土蛋,比如秫米,比如线面;专人烹调时,再佐以金贵的茶油,再沃以特酿的米酒。然而,母亲没有,什么都没有,仍以番薯米度命。倘若仅仅度命倒也勉强,最令母亲揪心的是,分泌的乳汁根本敷衍不了嗷嗷待哺的我。我的尖锐的啼哭,我的猛烈的吮吸,每每令她痛心疾首;她的掏心似的饥饿,她的乱麻似的忧愁,每每令她彻夜难眠。一筹莫展的父亲,跑去向生母求助。米桶同样空空的生母,向邻居转借来50斤稻谷。父亲满心欢喜,将它砻了,碓了。孰料,那大米居然坚硬如砂,久煮不熟,久烀不熟,久炊不熟,连米饮也不稠。原来是陈年老谷。出乎父亲的意料,也出乎父亲生母的意料。月子依旧在父亲的歉疚中坐着。母亲不辱使命,仍以她的顽强与消瘦,换来我的生动与茁壮。
母爱并没有因为贫穷而打折。直到我周岁之后,完全过了哺乳期,母亲也不予断奶,即使日渐消瘦,也要满足我的吮吸欲望。直到弟弟出生之后,她还容许我分享乳汁,而且延至人见人笑的5岁,居然远超先秦时期和北欧工业化之前的三年哺乳期!这是母亲偏疼?也许不是。顽皮的我,在外面撒欢儿饿了,就奔跑回家,向母亲讨奶吃。那时,我和弟弟,各抱一个乳房吮吸的景观,常常盛开在母亲的胸脯前,盛开在母亲的浅笑里。营养相对充足之后,处于哺乳期的母亲,乳房仿佛成熟的蜜柚,总是充盈着甘泉般丰沛的奶水,而且常常溢出,濡湿胸前的衣裳,扑鼻而来的乳香令人陶醉。5岁之前,我是母亲的奶头吊大的;5岁之后,我也是藉以茁壮的。母亲像一蔸伟大的果树,不,简直就是一座神奇的果园,常年花不谢,四季果飘香,随时随地可以让我这个只懂索取而不知怜爱的顽童,轻而易举地摘到甜美的硕果,大快朵颐!及至上学,为了学费,母亲放下面子,向人借钱;及至高考,由于屡试不第,母亲百般抚慰;及至大龄,由于久无对象,母亲日夜忧愁……
生命的意义伴随使命而来。“老汉今年50了。”忽然想起童年时记下的这句戏剧台词。生命征程大抵过半,未来的使命是什么?“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我沉思过,掂量过,诸多担当之中,最重要的,最紧迫的,莫过于行孝。我的感恩之心从来没有这么强烈过,仿佛承接一道天命。这道天命如同薪火,经由先辈传承而来,它的光和热,我至少知道,在祖父祖母手上照亮和温暖过曾祖父曾祖母,在父亲母亲手上照亮和温暖过祖父祖母;如今又传到了我们手上,我们义不容辞,也要同样照亮和温暖年迈的父亲母亲。这道天命如同稻种,经由先辈传承而来,它的收成,我至少知道,在祖父祖母手上赡养过曾祖父曾祖母,在父亲母亲手上赡养过祖父祖母;如今又传到了我们手上,我们精耕细作,也要同样赡养年迈的父亲母亲。孝,可以传承,可以学习,可以创新,不可以灭失。子女是父母的复制品。曾祖父曾祖母是祖父祖母的模范。祖父祖母是父亲母亲的模范。我们又是孩子的模范。模范呈现于品德,落实于言行。作为模范,必须言行一致,率先垂范,踵事增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位名叫“模范”的王者的使节。人类一代又一代承接天命,如同承接一场又一场从天而降的圣水——跪将下来,张开双掌,微微向上,仿佛盛开的莲花,装扮人间,滋润心灵。在行孝的征途上,每一个人是休养者,也是行动者;是奉献者,也是受益者。
“你要学会适应命中注定属于你的事物;学会爱那些注定要和你生活在一起的人,真诚、忠实地爱他们。”我尽心践行古罗马哲学家马可·奥勒留的这一忠告,无论是学习和工作,还是日常生活。奉侍父母,是生命所系,也是良心所在,如同怀抱婴儿,如同母亲奉献乳汁喂养我们,如同父亲奉献劳动成果供给我们。然而,人生总有两难的时候,若以爱子之心孝亲,以顺妻之意顺亲,便可获得心理平衡。于是,我决心从此刻开始,将爱心分成若干份,一份献给父母,一份献给岳父岳母,一份献给妻子儿子,一份献给兄弟姐妹,一份献给我所关注的人们;人生总有两难的时候,我决心从明天开始,将业余时间,更多地用于行孝,亦即陪伴老人。这是我的神圣抉择,也是我的生命偏重。行孝,应像朝佛那样,与时间无关,与路途无关,与地位无关,与财富无关,即使以乞讨为生,也绝不贻误。
孝敬父母,是佛教中的“三福净业”之一,也是善待自己。人生是一个曲折的修行过程,而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则是孝道的砥砺;没有这一高级的体悟,如同轻慢最初的信仰,正果将遥似天边的星辰,终身不可获得。我不信教,但服膺此理:“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那朵玫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她是我的玫瑰”,“我必须对我的玫瑰负责”。我时常默念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小王子》中的这几句。我,愿意用我的心灵之蜜去中和父母今生今世的酸楚,愿意用我的时光之舟去引渡父母抵达幸福的彼岸!我,愿意成为圣·埃克絮佩里笔下的那个“小王子”,让父母的余生返回玫瑰色的童年;愿意成为金秋里的一道阳光,让父母的生活获得丰硕的意义!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多一点陪伴,少一点遗憾。我愿真诚地尽孝,以便到了那一天,扪心自问的时候,没有遗憾,没有怅惜,只有满怀的欣慰,只有盈眶的热泪。
孔子说过:“人之行,莫大于孝。”天命之下,孝道之外,别无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