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往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6月22日16:33 严 明

  邢台曾为商代古都,史上也曾几度成为文化、经济中心。天河山位于邢台西部,作为殷商的后花园,会有别样的韵律倾泻在山水之间。《诗经·小雅·大东》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诗中有天河、织女、牛郎,从此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没有间断过。

  “帝乙归妹”不寻常

  传说和历史往往是一对姊妹。牛郎织女的传说会不会确有其事呢?像这样一桩公主出嫁的事情,也许历史上会留下只鳞片甲。答案竟然在《周易》中找到了。

  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曾两度提及“帝乙归妹”。“帝乙”是殷商朝一位叫“乙”的帝王;“归”是婚嫁;“妹”是少女,在这里是公主。历史上从没有人怀疑殷商确有此事,而我更坚信“帝乙归妹”定为非常之事。

  一个是殷商皇家嫁女,一个是玉皇大帝嫁女,是不是会有一些联想呢?

  “帝乙归妹”首先出现在《泰》卦,“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婚姻要坚守正道,不求福也会吉祥的。殷商开国帝王成汤曾经告诫出嫁公主:“无以天子之尊而乘诸侯,无以天子之富而骄诸侯。”第二次,“帝乙归妹”出现在《归妹》卦,六五爻:“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女人有良好的品德,就会吉祥。然而从《周易》思想角度,归妹卦是少女爱慕熟男,又兼门不当户不对,爻辞比喻为瞎眼、瘸腿、婚姻衍期、彼此没诚意等等。归妹卦的中间阴阳均不得位,婚姻一波三折。以上诸多特征是不是一则牛郎织女故事呢?相似度简直太高了吧。

  六三爻还提到“归妹以须,反归以娣”。古代二十八宿中有“须女星”,须女星位于牵牛星和织女星之间。这一爻是否隐含着其他信息呢?

  “归妹”二字也颇有玩味之处。也许是归于妹吧,毛头小伙被姑娘看上了,还搞个倒插门。这些在商代之前,是较普遍的事情。牛郎不是也属于皇亲了嘛,尽管不被人家瞧得起,不还是带着两个孩子上了天?

  帝乙是谁

  殷商共有五位名字叫乙的皇帝。天乙、祖乙、小乙、武乙、帝乙。孔子、子夏认为是天乙,即成汤。成汤对于出嫁公主做过训诫。汉代学者朱震《汉上易传》引《子夏易传》:“子夏曰:帝乙归妹,汤之归妹也。汤一曰天乙。”《三字经》的作者宋人王应麟在《困学纪闻》载有《子夏易传》此条,赵汝梅《周易辑闻》也载有此条

  。

  也有人认为这个“帝乙”是纣王的父亲。《左传》记载:阳虎以《周易》筮,遇泰之需,“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微子是纣王的长兄,阳虎认为帝乙是纣父。顾颉刚先生考证:纣父帝乙曾向周文王和亲。《诗经·大雅·大明》记载了文王娶亲的盛大场面。

  另外,谁都没有证据否定其他三位帝王,祖乙、小乙、武乙。

  也有人认为,《周易》侧重道理,帝乙并非专指某一帝。个中玄机给历朝历代文人提供了诸多遐想与思辨。

  无论如何,提及邢台,我们不得不想起祖乙,“祖乙迁于邢”,从此殷商中兴。如果牛郎织女跟殷商有关,祖乙的可能性最大。根据华夏民族历来同姓同族不通婚的习俗,只有足以“迁于邢”之后才有可以成立的自由恋爱。凭当时的交通工具,在殷、在商,公主走不出同族的区域。

  仅有可能性是不够的,考证尚需地缘、朝代、角色等多方面证据。

  奇怪的故事结局

  牛郎织女的故事不过是一场家庭矛盾。天上、地下,无非就是男方、女方,不以一方要打败另一方为目的。

  平心而论,王母娘娘与七仙女彼此没有恶意。毕竟是一家人。故事从头到尾,女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这场男欢女爱的婚姻,王母娘娘到底反对什么呢?金钱?地位?能力?问题出在“织女下凡”,换言之,织女离开了娘家,来到了夫家。

  绝非骇人听闻。织女被带走之后,牛郎追赶,然后以河为界,每年只准许见上一面。按照一般思维,王母如果看不起牛郎,尽可以将其杀害。起码可以判他们离婚。既然不判为离婚,又不让他们生活在一起,只允许一年见一面,这是哪家的规矩?像王母娘娘级别身份的人,做事一定有她自己的道理。

  唯一的答案:牛郎织女所处的年代是母系氏族社会,而且是母系氏族后期,已经有了父系氏族的萌芽和痕迹,有了织女下凡的事情。显然,织女的行为违反了母系氏族的婚姻法,是理应受到口诛笔伐的。将织女抓回来,回归母系正统。让对岸的牛郎唯有七夕一见的结局属于“走婚”。类似的婚姻如果出现在“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周朝或秦汉隋唐,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中国历史上,与之相对应的年代恰恰是殷商朝。周朝是母系氏族的终结点。商朝,有了抢婚现象,故事里牛郎多少有一点抢婚色彩。

  地缘指向

  牛郎织女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大东》,作者是一位殷商后人,他的祖先原是殷商贵族,至今来留有祖先用过的高级餐具,然而今天他穷困潦倒,衣食无着。相比之下,“西人”过着奢靡的生活,因此诗人发出愤怒的吼声。“西人”指周朝统治者和贵族。《诗经》虽然指向殷商,但诗里缺乏故事。似乎证据尚不充分。

  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说:“照卜辞看来,殷国的全盛时代,属国东有齐,西有周(周与殷和战无常,不完全服从)南有光,北有虫又。政治势力所到地方,大体当今河南全部及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安徽等省的一部分。”而殷商古都,南到商丘(亳)、安阳(殷),北到邢台(邢)。

  近年来牛郎织女原产地之争非常激烈。著名的有河南南阳说、山东沂源说、河北邢台说、山西和顺说,以上均为殷商故地,殷商文化浓厚。值得一提的是,湖北孝感说论,其起源也可以归为殷商故地——蒲姑国。陕西兴平说与湖北孝感说,讲的是同一故事,都是东汉道人董永,《汉书》和《搜神记》均有人名和相关故事记载,“汉董永,千乘人”。千乘属于蒲姑国(山东滨州一带),是殷商族分支。牛郎织女传说在汉代已经盛行,进而成为民间节日。

  此外,江苏太仓说源于宋代;陕西西安说源自汉代《西京赋》等等。随着时代更迭,人口迁徙,美好的故事流传越来越广也是理所当然的。

  牛郎织女的传说多集中在殷商文化附近,地缘、朝代均高度吻合。

  《归藏》和神牛

  殷商有一部极重要的书——《归藏》,它与《连山》《周易》合为“三易”。《归藏》首坤,坤是殷商文化、行为的根基,而坤对应的动物就是温顺的、会耕地的牛。因而邢台也叫牛城、顺德。我在想,牛郎是“牛城之郎”,牛郎也是最具时代感的男人。

  邢台牛郎织女文化历史悠久,包含着对于牛的崇拜。神牛的传说也有据可查,周朝初年,武庚谋反,周公带领儿子东征井方,即今天的邢台。周公的第四个儿子朋叔(也叫姬苴jū)在邢台发现了神牛,周成王命召公占卜,认为是吉兆,适宜在邢台建国,于是将邢国封于朋叔。周初夬方鼎铭“王来正井方”,乙亥父丁鼎“唯王正井方”,均是记载周公出征井方邢台的事件。随后的《麦尊铭》《麦彝铭》则记载了册封朋叔的经过。如此算来,神牛传说至少源于周公时代。这头神牛从《归藏》出发,行走在朋叔的记载里,行走在牛郎织女的传说里,它属于那个时代,属于那方水土。

  牛郎或豢龙

  牛郎织女传说,最有可能是祖乙版的“帝乙归妹”实例。故事遵循天乙嫁妹的训诫,又带有鲜明的母系氏族末期的痕迹。

  牛郎董永是谁?东汉历史上那位董永道士应该排除在外。

  猜测一:据姓氏索引方面的资料,中华汉民族奉董父为董氏始祖。董父为舜帝驯养龙有功,被舜帝赐姓董,也称豢龙氏。封鬷川侯(山西省闻喜县)。

  殷商史上,商帝祖乙迁都于邢。当时邢台发现了一种龙鱼,邢台自然被看作龙骧之地。祖乙因此迁都,并安排专业人士养龙。此人就是董父后人董永。

  猜测二:董永不是名字,而是工作性质或官职。

  《说文解字》云:“董,正也。”董的本意是校正、管理。清代训诂大家段玉裁说:六经中没有“督”字,只有“董”字,董与督为古今字。董永的“董”不是姓氏,而是管理的意思,通“督”。

  《说文解字》云:“永,水之巠也。”永与水有关。后人解释“永”字,其一,为河的干流;也有人认为“永,水之巠”为地下河。

  综合以上,董永就是管水、管河的官员。管理水流的官员是否也包含养龙职责呢?不得而知。

  支持第二种猜测的另一个证据是,在商代几乎没有这么规矩的名字,春秋之前,人们多记氏不记姓。另外,姓氏大规模普及推广始自周朝。

  有一技之长的官员或专家,才有可能被心灵手巧的织女看中,婚后被安排到邢台后花园的天河山一代也是不错的选择。四百年后的历史证明,天河山一代不仅风景怡人,而且易守难攻,是最安全的地方。

  天河证据如山

  除了悠久的传说,邢台天河山景区及附近有很多与牛郎织女传说相关的物证。譬如天河山女性生殖崇拜是重要文化元素,它指向母系氏族。与牛郎织女故事吻合,与《归藏》精神吻合。此外,天河与银河共称;附近龙池很可能是董永养龙的地方等等。

  前边的论点本文未及展开论述,尚有诸多论点没有提及。如织女、鹊桥、时代风俗、《周易》《诗经》、音乐、井方、邢国恩仇以及传说故事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等等。许多证据尚须研究、整理。

  邢台殷墟挖掘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史料和物证出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