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这五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6月13日07:09 金兴安
2015年3月28日,正逢定远县蒋集大集,书屋举办图书赶集活动2015年3月28日,正逢定远县蒋集大集,书屋举办图书赶集活动

  2011年,我到了退休年龄时,随即办了退休手续。

  虽不用去上班了,但要做的事还有一大堆:书屋的事、书稿的事、藏品的事……这些事有的是积存下来的,要限期完成的;有的事是新发生的,但近期要做的;还有的事是计划内非做不可的。每一件事都有若干分项内容,每一分项内容很具体,如此种种,都是要花时间、精力甚至要花物力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2004年,为感恩乡亲,我捐书捐资在家乡定远县蒋集镇创办了农家书屋(作家书屋),免费向乡亲们开放,受到当地政府和父老乡亲的热烈欢迎。但由于书屋10多年没有维修,书屋的相关设施损坏严重,加上原有书屋面积不够使用,急需维修和扩建。在安徽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11月,前后花了一年半时间,对书屋进行全面维修和扩建,原先260平方书屋扩建为600平方,原先的3个书室增为6室1馆,即藏书室、农民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皖版图书室、名家作品室和书屋陈列馆,藏书由4万册增至6万册。扩建后的书屋统一装饰成仿徽派建筑,院内树木参天,鹅卵石小路,绿草如茵,有水渠、凉亭、石凳、石台,趋步其间,怡情悦目。我全程参与和协调书屋的维修和扩建工作,包括资金筹措、规划布局、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安装布置等等,在这期间我从合肥到书屋来回奔波70多趟。

  2014年11月,安徽教育出版社作出一项对我个人来说可谓“重大举措”的决定——将蒋集镇农家书屋10多年的发展历程,以报告文学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下来,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故事告诉世人,蒋集镇农家书屋是如何创办、管理、完善、发展起来的,又有哪些先进事例、成功经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希望广大读者通过这本报告文学真正了解到蒋集镇农家书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以及它的意义所在。随后,出版社从北京请来报告文学作家李君承担该书的创作任务。一年来,我10多次陪同李君深入到合肥、滁州、定远、蒋集等地采访了各界人士近百人。目前书稿已杀青,进入编审和出版阶段。

  5年间,不管怎么忙、怎么累,甚至是我住院期间,我的读书和写作从没有停止过。孙犁的《书的梦》、郭小川的《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王蒙的《王蒙自传》《王蒙八十自述》、莫言的《我的高密》、梁晓声的《自白》等我都认真读过,并且还写下了若干篇读书心得。与此同时,我还结集出版了4本文学专著:2011年出版纪实文学《火红的晚霞》;2012年出版散文集《我曾飞过》《原上草》;2014年出版儿童文学集《播种希望》。此外,2013年、2014年为蒋集镇农家书屋编辑出版了宣传资料两本(《十年同坚守》和《春天的问候》),约80万字,图片近1000幅。我还编辑出版了钟馗藏品大型画册,题为《中国钟馗》,并以中英文对照发行海内外。

  5年来,蒋集镇农家书屋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荣获了多种奖项和荣誉。2014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对书屋作出重要批示,并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随即,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作家协会和安徽省委、省政府就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批示作出一系列明确指示。2014年2月15日,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征海率安徽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安徽出版集团等单位领导专程来书屋考察调研,召开座谈会,高度称赞书屋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的贡献。《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文艺报》、《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等30多家媒体对书屋给予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反响。近年来,蒋集镇农家书屋先后获得了“安徽省百佳书屋”、“安徽省第一家农家书屋”和安徽省“十大书乡”荣誉称号,我本人也荣获了“心动安徽·最美人物”、“安徽好人”、“中国好人”等殊荣。

  回忆我退休这5年,几乎天天有事要做,甚至比上班时的事务还多、还忙、还急,真可谓“退而不休”。这5年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要干的事太多,时间不够用;要读的书太多,精力不够用。我在《六十感怀》一文中写到:“抓紧赶路,能赶多远就多远,从容淡定,时间无价,追求不变,珍惜现在,赢在终点。”我能不能“赢在终点”现在定论还为时尚早,还有待我今后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