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8岁的蒋正涵从畈田蒋村出发,前往杭州西湖艺术院求学,继而辗转法国,归国后以诗歌创作享誉全国,成为著名诗人“艾青”。今年5月5日,是艾青逝世2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位一生都在为时代、为人民歌咏的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金华市金东区人民政府联合启动“首届艾青诗歌节”。从5月22日开始,系列纪念活动陆续举办,艾青诗歌的精神火炬开始在金东大地上传递。
5月26日上午,“中国诗歌创作基地”授牌仪式在艾青故居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出席仪式并讲话。
吉狄马加表示,举办“首届艾青诗歌节”是对诗人艾青的纪念,也是对中国新诗百年的回顾。在中国新诗百年历程中,艾青是标志性的诗人之一,从投身诗歌创作开始,他的诗歌就和我们民族的命运、和我们人民的命运、和我们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每一个时期,他都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他和智利的聂鲁达、土耳其的希特梅克并称“世界三大人民诗人”,不仅给祖国带来了声誉,而且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土地、对生命的热爱,从这个角度而言,艾青的诗歌不仅仅是中国诗歌文化宝库中的精品,也是世界诗歌的珍贵财富。现在全国文学界都在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正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在纪念艾青、重新审视新诗百年历史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思考诗歌如何更好地见证我们的时代,反映我们民族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造。我们应该继承艾青留给我们的诗歌遗产,更好地推动中国新诗的发展,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
当天下午,艾青母校傅村中心小学举行了“艾青诗歌学校”授牌仪式暨艾青诗歌精神研讨会。评论家谢冕主持了研讨会。诗人叶延滨、评论家吴思敬受聘为“艾青诗歌学校”名誉校长。
当晚,瞿弦和、虹云、曲敬国等艺术家在朗诵会上亮相,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光的赞歌》等经典诗作带给观众。
艾青夫人高瑛以及晓雪、骆寒超、臧军、宁小龄、黄亚洲、欧阳江河、哈若蕙、徐忠志、黄怒波、杨克、谢有顺、汪剑钊、刘向东等诗人、评论家参加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