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讨长篇小说《多湾》生动描绘乡土中国的变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13日06:52 李晓晨

  陕西作家周瑄璞去年11月推出了长篇小说《多湾》,这部在她本人看来“诚实写出女性绽放和凋落”的作品自出版以来得到了许多关注。近日,周瑄璞长篇小说《多湾》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彦、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黄道峻,以及十多位作家评论家与会研讨。

  《多湾》近47万字,在70余年的时间跨度中讲述了一个家族四代人的命运变迁。李敬泽认为,《多湾》是一部有反响、有动静的作品,举行这样一个研讨会,即是在《多湾》已经取得的各种反响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它在思想上、艺术上的得失,关注与周瑄璞身处同时代的“70后”作家的创作,以及他们未来的写作道路。具体到《多湾》本身,小说在70余年的时间里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作家在艺术创作中的耐心和恒心。小说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探讨维度,从《多湾》出发,可以展开关于家族史写作、女性写作、当下现实主义创作等多个问题的探讨。

  为写作《多湾》,周瑄璞历时8年九易其稿,以巨大的艺术耐心描绘风土人情,辨析历史是非,省察世道人心,提供了一个女性身心成长和衰落的样本。与会专家学者谈到,这部作品大气稳重,其中蕴含深切的人文关怀,通过一系列普通人的命运展现了乡土社会的变迁。女性人物塑造得生动鲜活,特别是季瓷,可以称为乡村女性中新的“地母”形象。小说视野辽阔、格局宏大,体现了作家反映历史和社会的勇气和信心。作家的语言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和丰沛的密度,尤其一些看似漫不经心的“闲笔”却十分精彩,生动描绘了一幅乡土中国的图景。与此同时,大家也提出,《多湾》的艺术处理也存在一些遗憾,全书写到一半时笔力有些“散”,如果能把笔墨更多集中在季瓷身上,效果可能会更好。周瑄璞说,“从‘浅薄’到厚重,这是生活给予我的馈赠和恩赐。是《多湾》塑造了我,是土地和生活滋养了我,它让我理解了这个世界,并学会与生活达成和解。”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